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放射治疗(放疗)技术,通过照射过程中机架连续旋转,连续改变剂量率、机架位置和多叶准直器叶片位置等,实现不同射野方向上的射束强度调整。其最大优势在于能达到与传统调强放疗技术相似或更好剂量分布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治疗效率。但作为新兴技术,完整的VMAT执行方案还有待开发,现有的临床数据相当有限。头颈部肿瘤因其复杂的解剖结构,对放疗计划质量要求甚高,该文旨在对VMAT在头颈部肿瘤的应用作一综述,以期为VMAT在头颈部肿瘤的临床实施提供循证依据。
引用本文: 申芹, 陈念永, 李光俊. 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技术在头颈部肿瘤的应用. 华西医学, 2016, 31(9): 1614-1617. doi: 10.7507/1002-0179.201600442 复制
根据国际流行病学研究机构提供的资料,全世界每年有超过50万例新发头颈部肿瘤,我国南方地区发病率较高,占全身恶性肿瘤的0.2%~19.9%[1-2]。头颈部肿瘤毗邻重要功能器官,周围解剖结构复杂,丰富的血管、神经及淋巴组织包绕,使大多数患者发现肿瘤时已是局部晚期,且手术切除难度大,复发率高。对于头颈部的恶性肿瘤,80%的患者选择放射治疗(放疗)为首选治疗方式[3];并随着放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头颈部肿瘤的放疗疗效明显提高,总生存率延长的同时,患者对生存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高。故头颈部肿瘤对放疗计划质量的要求比其他部位肿瘤更为严苛。
回顾放疗发展史,继二维放疗、三维适形放疗之后,调强适形放疗(IMRT)技术因其最大限度增加靶区剂量,并使周边正常组织免受过量损伤,逐渐成为头颈部肿瘤经典放疗技术[4-5]。但由于机器跳数多,治疗时间长,导致IMRT执行效率相对较慢,靶区生物剂量降低[6-7],并且随子野数的不断增加,使更大体积的正常组织受到小剂量照射,致使诱发放疗第二肿瘤的风险大大增高[8-9]。于是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作为一种新型放疗技术应运而生。其综合旋转治疗和动态调强放疗速度和剂量分布优势,具备实现最优计划质量和实施效率的潜能,为头颈部肿瘤放疗提供了更优秀的选择方案。因此,本文对国内外的有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1 VMAT介绍
VMAT是集新型加速器、逆向优化计划设计软件和精密三维和两维剂量验证设备为一体的新型放疗技术[10]。早在1965年,Takahashi[11]首先提出并阐明了适形放疗的基本概念以及实施方法。随着多叶准直器(MLC)的出现,旋转治疗得到很快发展。1995年,Yu等[12-13]提出旋转调强(IMAT)概念,利用分向逆向优化法,实现射速强度调整。但由于没有商业化自动计划优化软件和相应的实施硬件,不能达到理想的剂量分布。直到2007年Otto[14]提出了单弧IMAT的DAO算法,并被多家厂商采纳,从此拉开了IMAT商业化序幕,目前商业化的容积调强放疗系统有瓦里安的RapidArc、医科达的VMAT和飞利浦的SmartArc。
现有的VMAT技术可在360°多弧设定任何角度范围内旋转照射,对肿瘤及其周围危及器官进行CT实时监控,随着肿瘤厚度与体积,以及危及器官位置变化,调整治疗设置,使放线束紧扣肿瘤实现对放射线强度的精确调节,同时有效避让肿瘤中间或凹陷处的重要器官,增加肿瘤控制率,降低正常组织损伤,减少治疗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15]。并且由于整体治疗时间大大降低,有效克服了因呼吸运动、器官蠕动及日常摆位造成的误差,改善患者舒适度的同时,提高治疗精度和可靠性,降低机器损耗,缓解医院资源紧张问题[16]。
2 VMAT技术在头颈部肿瘤的临床应用
2.1 VMAT与适形调强放疗技术比较
2.1.1 高适形剂量分布
与传统调强技术相比,VMAT技术可更大范围地孤形旋转,在出束的同时旋转机架角,在各个角度照射,紧扣肿瘤实现对放射线强度的精确调节,从而形成计划与IMRT相似的适形度的靶区分布[15]。Lee等[17]比较了20例鼻咽癌患者在VMAT(单弧/双弧)和IMRT(7野/18野)计划的剂量学差异,结果显示:双弧VMAT和IMRT之间,在均匀性指数和适形性指数上结果相似,而单弧VMAT结果较差,且在其他几组计划满足所有的靶区95%覆盖率时,单弧VMAT只满足PTV70的95%靶区覆盖率。Verbakel等[18]选取的12例鼻咽、口咽及喉咽癌患者,Vanetti等[19]选取的29例口咽及喉咽癌患者,以及Johnston等[20]选取的10例鼻咽和口咽癌患者,分别都进行了关于VMAT(单弧/双弧)和IMRT(7~9野)计划的剂量学比较研究。以上3项报告均显示:3组计划均能达到相似的靶区覆盖,前2项研究中,双弧VMAT较其他计划有更好的均匀性指数,后1项研究显示,IMRT计划较其他计划有更好的均匀性指数。由此可见,VMAT计划至少能够达到与IMRT相似的靶区覆盖和剂量分布。
2.1.2 有效的危及器官保护
由于在计划执行过程中,机架速度、剂量率和MLC等参数的连续动态变化,提高了VMAT计划中受照射危及器官的分散度,使危及器官免受过度损伤。Lee等[17]的研究中,较单弧VMAT,双弧VMAT及18野IMRT对脑干、脊髓和双侧腮腺等组织危及的保护更好。其结果与Vanetti等[19]的研究相似,Holt等[21]也在对比了5例口咽癌,分别采用双弧VMAT及5 ~ 9野IMRT治疗计划的剂量学差异中提到:双弧VMAT在几乎所有的危及器官中,较IMRT有更好的保护能力,其中腮腺的平均剂量从27.2 Gy(IMRT)下降到了25.0 Gy(VMAT),口咽的平均剂量从39.4 Gy(IMRT)下降到可36.7 Gy(VMAT);但多项研究显示,VMAT计划与IMRT,在危及器官的保护上并无太大优势,两者结果相似[18, 20, 22-23]。
2.1.3 高效的治疗效率
VMAT的最大优势在于显著缩短治疗时间,提高计划执行效率[24]。由于在360°内任何角度范围的旋转照射的同时,采用连续可变剂量率,实施单弧或多弧旋转调强照射,剂量率最高可达600 Mu/min,普通调强所需15 ~ 30 min的照射,VMAT技术只需1.5 ~ 3.0 min,整个治疗过程大大缩短[25]。而几乎所有的临床研究和数据显示均支持这一观点。Lee等[17]的研究中提到:相较7野IMRT,单弧VMAT和双弧VMAT在治疗跳数上,分别下降42%和36%,治疗时间分别下降51%和41%。吴昊等[26]比较了容积调强与固定野动态调强放疗技术在局部进展期鼻咽癌放疗的剂量学差异,也发现VMAT计划比固定野动态IMRT计划的总机器跳数平均减少了57%(589.5︰1 381.0),每次治疗时间平均减少了70%(2.33︰7.82);Holt等[21]的研究中提到,VMAT计划,较IMRT计划显示出更高的治疗效率,治疗时间下降了近50%。
2.2 VMAT技术与螺旋断层放疗(HT)技术比较
HT是一种依托于HT系统TOMO设备的癌症放疗方法[15, 27],集IMRT、影像引导调强适形放疗、剂量引导调强适形放疗于一体,使直线加速器与螺旋CT结合,在CT引导下360°聚焦断层照射肿瘤,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高效、精确的治疗。
关于头颈部肿瘤的HT和VMAT的剂量学比较的文献报道较少。Lu等[28]比较分析了20例鼻咽癌患者HT、双弧VMAT及7 ~ 9野IMRT计划的剂量学差异,结果显示:4组计划在95%的靶区覆盖满足率上相似,但双弧VMAT及HT在均匀性指数上明显优于IMRT,HT较其他3组计划有更好的适形性指数,与IMRT比较,HT及VMAT有更好的保护脑干、脊髓及两侧腮腺的能力。而相较其他计划,VMAT计划大大降低了治疗跳数及治疗时间。上述结果与Clement等[29]比较8例口腔肿瘤在双弧VMAT、IMRT及HT计划剂量学差异性的研究结果相似。之后Broggi等[30]也在8例头颈部肿瘤的放疗计划实施中,分别对比了传统固定野IMRT计划(s-IMRT)、HT计划和医科达公司的VMAT计划,以及瓦里安公司的RapidArc计划(RA)的剂量学差异,结果显示:与s-IMRT及VMAT计划相比,HT及RA计划有更好的靶区覆盖率,而s-IMRT和VMAT计划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4组计划均能满足危及器官的处方剂量,其中HT计划对危及器官的保护最优,而与VMAT和RA相比较,s-IMRT有更好的危及器官保护能力。在治疗跳数和治疗时间的比较上,VMAT及RA占有绝对优势。综合现有的研究结果初步显示:VMAT计划较HT计划可能在剂量分布和危及器官保护上并不占优势,但在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率上优势明显。
2.3 VMAT的旋转弧数对头颈部肿瘤放疗影响
虽然Bertelsen等[31]报道的25例口咽及喉咽癌患者在IMRT及单弧VMAT计划比较中,单弧VMAT无论从靶区覆盖率、适形度,还是危及器官的保护上均接近或优于常规IMRT。但大多数学者仍认为对于解剖结构复杂的头颈部肿瘤,一弧以上的VMAT计划有更好的靶区覆盖和危及器官保护能力,单弧VMAT计划在面对体积较大,形状不规则及靠边缘的肿瘤,放疗计划质量不尽如人意。Lee等[17]在20例鼻咽癌患者的放疗计划对比中提出:双弧VMAT计划能达到与IMRT相似的结果,而单弧VMAT计划结果不理想。Guckenberge等[32]选取了术后及原发咽癌各5例,以及鼻窦癌5例(术后4例,原发1例),分别设计9野IMRT,单弧、双弧及三弧VMAT计划,进行剂量学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对于术后的咽癌患者,与IMRT计划比较,三弧VMAT计划具有更好的靶区覆盖率及均匀性指数,而单弧VMAT计划表示较差,双弧VMAT计划与IMRT计划相似;对于原发咽癌患者,无论单弧或双弧VMAT计划,靶区覆盖率都比IMRT计划差,三弧VMAT计划与IMRT计划结果相似。而对于鼻窦癌患者,3组VMAT计划都没有IMRT计划的覆盖率好。但随着放疗技术及直线加速器的不断更新发展,单弧VMAT似乎也能完成诸如鼻咽癌在内的一些结构复杂肿瘤的放疗计划。Ning等[33]利用医科达新型加速器-AXesse加速器设计了20例鼻咽癌患者的放疗计划,同样对比动态/静态IMRT计划,单弧/双弧VMAT计划(单弧VMAT/双弧VMAT)的剂量学差异,结果显示:与动态IMRT和静态IMRT对比,单弧VMAT和双弧VMAT,有更好的靶区适形度和均匀性指数,且单弧VMAT及双弧VMAT计划在靶区覆盖上无明显差异。4组计划均能满足危及器官处方剂量。在治疗时间上,单弧VMAT计划,较其他3组计划分别下降了29.8%(双弧VMAT),51.1%(动态IMRT)和80.8%(静态IMRT)。
3 VMAT技术的问题与未来
VMAT技术仍是一种新型的动态运行方式,过度聚焦于快速执行与高效性的同时,必然会对放疗计划的优化质量作出妥协[34]。由于计划参数设置及质量保证更为复杂,使优化时间大大增加,要求更先进的硬件设备支持,以及更加精确的质量与剂量保证措施。目前VMAT治疗的质量保证主要依据美国医学物理师协会(AAPM)的119号工作组报告(TG119)[35],并无完整的VAMT计划执行方案和专门的VMAT治疗的质量保证协议[36]。现有条件下的VMAT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增加更频繁和复杂的机器故障发生率,导致维修时间加长,耗资巨大,也对技术人员专业水平提出挑战。
未来放疗发展方向是在肿瘤治疗上逐步走向高精度、高剂量、高疗效和低损伤(三高一低)的现代放疗模式。VMAT作为一种调强放疗实施方式,是放疗技术发展的自然结果,并必然随着计划优化和实施技术的发展,逐步趋于成熟和发展。相信随着图像引导和自适应放疗技术的继续发展,针对头颈部肿瘤的特色放疗模式将最终形成。
4 结语
在头颈部肿瘤的放疗中,单弧VMAT计划的靶区覆盖并不理想,双弧VMAT技术表现出几乎与传统调强放疗技术接近的适形剂量分布和器官保护;虽在与HT技术比较中优势不明显,但VMAT大大节约了治疗时间,提高了治疗效率仍然是其最大特点。作为新兴技术,VMAT技术仍存在一定局限性,期待随着直线加速器的发展和质量控制系统的完善,适合头颈部肿瘤放疗的综合治疗方式最终将投入临床,造福更多患者。
根据国际流行病学研究机构提供的资料,全世界每年有超过50万例新发头颈部肿瘤,我国南方地区发病率较高,占全身恶性肿瘤的0.2%~19.9%[1-2]。头颈部肿瘤毗邻重要功能器官,周围解剖结构复杂,丰富的血管、神经及淋巴组织包绕,使大多数患者发现肿瘤时已是局部晚期,且手术切除难度大,复发率高。对于头颈部的恶性肿瘤,80%的患者选择放射治疗(放疗)为首选治疗方式[3];并随着放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头颈部肿瘤的放疗疗效明显提高,总生存率延长的同时,患者对生存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高。故头颈部肿瘤对放疗计划质量的要求比其他部位肿瘤更为严苛。
回顾放疗发展史,继二维放疗、三维适形放疗之后,调强适形放疗(IMRT)技术因其最大限度增加靶区剂量,并使周边正常组织免受过量损伤,逐渐成为头颈部肿瘤经典放疗技术[4-5]。但由于机器跳数多,治疗时间长,导致IMRT执行效率相对较慢,靶区生物剂量降低[6-7],并且随子野数的不断增加,使更大体积的正常组织受到小剂量照射,致使诱发放疗第二肿瘤的风险大大增高[8-9]。于是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作为一种新型放疗技术应运而生。其综合旋转治疗和动态调强放疗速度和剂量分布优势,具备实现最优计划质量和实施效率的潜能,为头颈部肿瘤放疗提供了更优秀的选择方案。因此,本文对国内外的有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1 VMAT介绍
VMAT是集新型加速器、逆向优化计划设计软件和精密三维和两维剂量验证设备为一体的新型放疗技术[10]。早在1965年,Takahashi[11]首先提出并阐明了适形放疗的基本概念以及实施方法。随着多叶准直器(MLC)的出现,旋转治疗得到很快发展。1995年,Yu等[12-13]提出旋转调强(IMAT)概念,利用分向逆向优化法,实现射速强度调整。但由于没有商业化自动计划优化软件和相应的实施硬件,不能达到理想的剂量分布。直到2007年Otto[14]提出了单弧IMAT的DAO算法,并被多家厂商采纳,从此拉开了IMAT商业化序幕,目前商业化的容积调强放疗系统有瓦里安的RapidArc、医科达的VMAT和飞利浦的SmartArc。
现有的VMAT技术可在360°多弧设定任何角度范围内旋转照射,对肿瘤及其周围危及器官进行CT实时监控,随着肿瘤厚度与体积,以及危及器官位置变化,调整治疗设置,使放线束紧扣肿瘤实现对放射线强度的精确调节,同时有效避让肿瘤中间或凹陷处的重要器官,增加肿瘤控制率,降低正常组织损伤,减少治疗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15]。并且由于整体治疗时间大大降低,有效克服了因呼吸运动、器官蠕动及日常摆位造成的误差,改善患者舒适度的同时,提高治疗精度和可靠性,降低机器损耗,缓解医院资源紧张问题[16]。
2 VMAT技术在头颈部肿瘤的临床应用
2.1 VMAT与适形调强放疗技术比较
2.1.1 高适形剂量分布
与传统调强技术相比,VMAT技术可更大范围地孤形旋转,在出束的同时旋转机架角,在各个角度照射,紧扣肿瘤实现对放射线强度的精确调节,从而形成计划与IMRT相似的适形度的靶区分布[15]。Lee等[17]比较了20例鼻咽癌患者在VMAT(单弧/双弧)和IMRT(7野/18野)计划的剂量学差异,结果显示:双弧VMAT和IMRT之间,在均匀性指数和适形性指数上结果相似,而单弧VMAT结果较差,且在其他几组计划满足所有的靶区95%覆盖率时,单弧VMAT只满足PTV70的95%靶区覆盖率。Verbakel等[18]选取的12例鼻咽、口咽及喉咽癌患者,Vanetti等[19]选取的29例口咽及喉咽癌患者,以及Johnston等[20]选取的10例鼻咽和口咽癌患者,分别都进行了关于VMAT(单弧/双弧)和IMRT(7~9野)计划的剂量学比较研究。以上3项报告均显示:3组计划均能达到相似的靶区覆盖,前2项研究中,双弧VMAT较其他计划有更好的均匀性指数,后1项研究显示,IMRT计划较其他计划有更好的均匀性指数。由此可见,VMAT计划至少能够达到与IMRT相似的靶区覆盖和剂量分布。
2.1.2 有效的危及器官保护
由于在计划执行过程中,机架速度、剂量率和MLC等参数的连续动态变化,提高了VMAT计划中受照射危及器官的分散度,使危及器官免受过度损伤。Lee等[17]的研究中,较单弧VMAT,双弧VMAT及18野IMRT对脑干、脊髓和双侧腮腺等组织危及的保护更好。其结果与Vanetti等[19]的研究相似,Holt等[21]也在对比了5例口咽癌,分别采用双弧VMAT及5 ~ 9野IMRT治疗计划的剂量学差异中提到:双弧VMAT在几乎所有的危及器官中,较IMRT有更好的保护能力,其中腮腺的平均剂量从27.2 Gy(IMRT)下降到了25.0 Gy(VMAT),口咽的平均剂量从39.4 Gy(IMRT)下降到可36.7 Gy(VMAT);但多项研究显示,VMAT计划与IMRT,在危及器官的保护上并无太大优势,两者结果相似[18, 20, 22-23]。
2.1.3 高效的治疗效率
VMAT的最大优势在于显著缩短治疗时间,提高计划执行效率[24]。由于在360°内任何角度范围的旋转照射的同时,采用连续可变剂量率,实施单弧或多弧旋转调强照射,剂量率最高可达600 Mu/min,普通调强所需15 ~ 30 min的照射,VMAT技术只需1.5 ~ 3.0 min,整个治疗过程大大缩短[25]。而几乎所有的临床研究和数据显示均支持这一观点。Lee等[17]的研究中提到:相较7野IMRT,单弧VMAT和双弧VMAT在治疗跳数上,分别下降42%和36%,治疗时间分别下降51%和41%。吴昊等[26]比较了容积调强与固定野动态调强放疗技术在局部进展期鼻咽癌放疗的剂量学差异,也发现VMAT计划比固定野动态IMRT计划的总机器跳数平均减少了57%(589.5︰1 381.0),每次治疗时间平均减少了70%(2.33︰7.82);Holt等[21]的研究中提到,VMAT计划,较IMRT计划显示出更高的治疗效率,治疗时间下降了近50%。
2.2 VMAT技术与螺旋断层放疗(HT)技术比较
HT是一种依托于HT系统TOMO设备的癌症放疗方法[15, 27],集IMRT、影像引导调强适形放疗、剂量引导调强适形放疗于一体,使直线加速器与螺旋CT结合,在CT引导下360°聚焦断层照射肿瘤,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高效、精确的治疗。
关于头颈部肿瘤的HT和VMAT的剂量学比较的文献报道较少。Lu等[28]比较分析了20例鼻咽癌患者HT、双弧VMAT及7 ~ 9野IMRT计划的剂量学差异,结果显示:4组计划在95%的靶区覆盖满足率上相似,但双弧VMAT及HT在均匀性指数上明显优于IMRT,HT较其他3组计划有更好的适形性指数,与IMRT比较,HT及VMAT有更好的保护脑干、脊髓及两侧腮腺的能力。而相较其他计划,VMAT计划大大降低了治疗跳数及治疗时间。上述结果与Clement等[29]比较8例口腔肿瘤在双弧VMAT、IMRT及HT计划剂量学差异性的研究结果相似。之后Broggi等[30]也在8例头颈部肿瘤的放疗计划实施中,分别对比了传统固定野IMRT计划(s-IMRT)、HT计划和医科达公司的VMAT计划,以及瓦里安公司的RapidArc计划(RA)的剂量学差异,结果显示:与s-IMRT及VMAT计划相比,HT及RA计划有更好的靶区覆盖率,而s-IMRT和VMAT计划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4组计划均能满足危及器官的处方剂量,其中HT计划对危及器官的保护最优,而与VMAT和RA相比较,s-IMRT有更好的危及器官保护能力。在治疗跳数和治疗时间的比较上,VMAT及RA占有绝对优势。综合现有的研究结果初步显示:VMAT计划较HT计划可能在剂量分布和危及器官保护上并不占优势,但在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率上优势明显。
2.3 VMAT的旋转弧数对头颈部肿瘤放疗影响
虽然Bertelsen等[31]报道的25例口咽及喉咽癌患者在IMRT及单弧VMAT计划比较中,单弧VMAT无论从靶区覆盖率、适形度,还是危及器官的保护上均接近或优于常规IMRT。但大多数学者仍认为对于解剖结构复杂的头颈部肿瘤,一弧以上的VMAT计划有更好的靶区覆盖和危及器官保护能力,单弧VMAT计划在面对体积较大,形状不规则及靠边缘的肿瘤,放疗计划质量不尽如人意。Lee等[17]在20例鼻咽癌患者的放疗计划对比中提出:双弧VMAT计划能达到与IMRT相似的结果,而单弧VMAT计划结果不理想。Guckenberge等[32]选取了术后及原发咽癌各5例,以及鼻窦癌5例(术后4例,原发1例),分别设计9野IMRT,单弧、双弧及三弧VMAT计划,进行剂量学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对于术后的咽癌患者,与IMRT计划比较,三弧VMAT计划具有更好的靶区覆盖率及均匀性指数,而单弧VMAT计划表示较差,双弧VMAT计划与IMRT计划相似;对于原发咽癌患者,无论单弧或双弧VMAT计划,靶区覆盖率都比IMRT计划差,三弧VMAT计划与IMRT计划结果相似。而对于鼻窦癌患者,3组VMAT计划都没有IMRT计划的覆盖率好。但随着放疗技术及直线加速器的不断更新发展,单弧VMAT似乎也能完成诸如鼻咽癌在内的一些结构复杂肿瘤的放疗计划。Ning等[33]利用医科达新型加速器-AXesse加速器设计了20例鼻咽癌患者的放疗计划,同样对比动态/静态IMRT计划,单弧/双弧VMAT计划(单弧VMAT/双弧VMAT)的剂量学差异,结果显示:与动态IMRT和静态IMRT对比,单弧VMAT和双弧VMAT,有更好的靶区适形度和均匀性指数,且单弧VMAT及双弧VMAT计划在靶区覆盖上无明显差异。4组计划均能满足危及器官处方剂量。在治疗时间上,单弧VMAT计划,较其他3组计划分别下降了29.8%(双弧VMAT),51.1%(动态IMRT)和80.8%(静态IMRT)。
3 VMAT技术的问题与未来
VMAT技术仍是一种新型的动态运行方式,过度聚焦于快速执行与高效性的同时,必然会对放疗计划的优化质量作出妥协[34]。由于计划参数设置及质量保证更为复杂,使优化时间大大增加,要求更先进的硬件设备支持,以及更加精确的质量与剂量保证措施。目前VMAT治疗的质量保证主要依据美国医学物理师协会(AAPM)的119号工作组报告(TG119)[35],并无完整的VAMT计划执行方案和专门的VMAT治疗的质量保证协议[36]。现有条件下的VMAT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增加更频繁和复杂的机器故障发生率,导致维修时间加长,耗资巨大,也对技术人员专业水平提出挑战。
未来放疗发展方向是在肿瘤治疗上逐步走向高精度、高剂量、高疗效和低损伤(三高一低)的现代放疗模式。VMAT作为一种调强放疗实施方式,是放疗技术发展的自然结果,并必然随着计划优化和实施技术的发展,逐步趋于成熟和发展。相信随着图像引导和自适应放疗技术的继续发展,针对头颈部肿瘤的特色放疗模式将最终形成。
4 结语
在头颈部肿瘤的放疗中,单弧VMAT计划的靶区覆盖并不理想,双弧VMAT技术表现出几乎与传统调强放疗技术接近的适形剂量分布和器官保护;虽在与HT技术比较中优势不明显,但VMAT大大节约了治疗时间,提高了治疗效率仍然是其最大特点。作为新兴技术,VMAT技术仍存在一定局限性,期待随着直线加速器的发展和质量控制系统的完善,适合头颈部肿瘤放疗的综合治疗方式最终将投入临床,造福更多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