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廖英, 叶岭, 刘秀竹, 李蓉. 颅脑损伤患者家属健康教育路径干预的效果评价. 华西医学, 2016, 31(10): 1747-1751. doi: 10.7507/1002-0179.201600480 复制
颅脑损伤已成为我国创伤中的常见疾病,发病率居创伤首位,仅次于四肢骨折[1-2]。颅脑损伤是一项严重的负性生活事件,使患者及其家庭产生一种危机状况。根据危机理论,在危机状况下,患者及其家庭将陷入混乱状态,严重影响其对疾病的应对能力[3]。随着护理学的发展,护理工作者在对患者进行全身心的整体护理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注重对患者家庭的护理,以发挥家庭在促进患者身心健康中的作用[4-5]。健康教育路径干预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健康教育,可使护理人员有序、有计划地工作。实践表明健康教育路径干预已在多种疾病的临床护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6-7]。本研究通过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干预改善围手术期颅脑损伤患者家属心理状况及应对能力的效果,旨在为这类患者制定专科护理措施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9月-2014年10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需要手术治疗的188例颅脑损伤患者家属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9例,女109例;年龄22~70岁,平均(48.8±7.3)岁。纳入条件:①长期与患者生活在一起的配偶或子女,并承担长期照顾患者的责任;②年龄≥18岁;③无精神疾病,无认知功能障碍;④知情同意参与本研究。所有入选家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配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93例,男37例,女56例;年龄22~70岁,平均(48.1±6.3)岁;文化程度:小学15例,初中37例,高中25例,大学本科及以上16例。干预组95例,男42例,女53例;年龄25~68岁,平均(49.3±5.7)岁;文化程度:小学13例,初中40例,高中23例,大学本科及以上19例。两组家属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
常规健康教育包括疾病及手术的相关知识,以及护理颅脑损伤患者的技巧,如肢位摆放、肢体功能训练、辅助器具的应用及注意事项等,但常规健康教育缺乏全面性、完整性、规范性。
1.2.2 干预组施行健康教育路径干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健康教育路径表上的时间和内容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①入院时教育:通常初闻讯息到医院的家属一时难以作出心理调整,表现为高度紧张、情绪激动,对患者的细微变化表现出极度敏感,这时护理人员一方面通过迅速给患者建立静脉通道予以脱水、止血治疗,准备好吸引器、抢救药品及术前准备等护理工作的迅速、有效开展,为患者家属提供情感支持和信息支持,稳定亲属的情绪[8]。另一方面,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多变,入院24~48 h,大多处于病情尚不稳定的状态,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应安慰家属面对现实。但对于过激者应将家属冷处理或暂时劝其离开,事后再向其解释,以避免不必要的纠纷。②入院当天教育:需向家属介绍疾病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头痛是由脑出血和继发性脑水肿所致,使用甘露醇是为了降低颅内压进而防止脑疝,静脉滴注氯化钾时可能出现手臂疼痛等,以至于患者出现上述主诉时家属也不会过于惊慌。最关键是与患者家属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渠道,使家属及时得到病情动态变化的相关信息,以取得家属的理解和支持[9]。③术前教育:针对家属对患者病况的担忧及手术预后不确定性的焦虑心理,通过讲解疾病病因、交待手术事项等提高亲属对疾病知识的了解,以安抚和解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及时告知术前准备内容,解答家属疑惑[10]。④术毕教育:术毕回病房后告知患者及家属麻醉后的护理要点,标识留置导尿管及止痛泵,指导家属帮助患者叩背、翻身、使用床上尿壶、床上便盆或留置导尿管等[10]。⑤术后1~2 d教育:主动关心体贴患者家属,帮助家属寻找适合自己的自我放松技巧。A.静默法:在安静的环境中思想集中,情绪稳定,按头顶至脚底分三线进行,第一线:两侧,第二线:前面,第三线:后面。闭目,每默想到一个部位,便默念一个“松”字,速度稍慢,呼吸自然,每次约20 min。B.暗示法:吸气时想“富含氧气的新鲜空气慢慢吸入我的身体,我是幸福的,家人的病一定会好的……”,在深呼吸的同时放松自己[11]。⑥术后3~4 d教育:组织同病区、同病房的家属交流护理感受与技巧,鼓励家属积极面对现实,消减无益的情绪[12]。⑦出院前教育:将健康教育的重点放在患者的预后康复指导上,进一步示范有效易行的康复锻炼方法。告知出院后的注意事项以及专家门诊出诊时间,嘱其按时复诊[13]。⑧特殊情况处理:重点关注病情危重、长时间住院并消耗大量费用,病情仍无明显好转或继续恶化者家属情绪变化,少数会产生抱怨或消极情绪及行为,认为医生医术不高,护士护理不到位,甚至与医护人员发生争执等行为。此时要加强与家属沟通,告知当前医疗水平局限性,使其对疾病的复杂性有充分认识。部分家属经过一段思想波折后会逐渐平静,对个别家属将患者滞留医院不配合者,需进一步加强其思想工作,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宽容化解分歧。
1.2.3 资料收集
由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和出院时发放90项症状自评量表(SLC-90)和应付方式问卷(CSQ)对患者家属进行调查评估。
1.3 评价工具及指标
1.3.1 SCL-90
应用SCL-90评价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量表信度为0.812,效度为0.816[14]。此量表包括90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5分制评分法,1分表示自觉无该症状;2分表示有该症状,但影响轻微;3分表示有该症状,轻到中度影响;4分表示有该症状,中到重度影响;5分表示有该症状,且影响非常严重。评价指标:①总分为90个条目评分之和;②因子分为各因子所包含条目得分之和;③阳性项目数为单项分≥2的项目数,表示受检者在多少项目上呈“有病状”。按全国常模结果,总分超过160分,或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或任一因子分超过2分为筛查阳性。
1.3.2 CSQ
此量表共包括62个条目,分为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6个维度。其中解决问题和求助是比较成熟的应付方式,退避、幻想、自责是不成熟的应付方式,合理化指为行为找出合乎逻辑和伦理道德的理由,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每个维度由若干个条目组成,每个条目可选择“是”或“否”,选择“是”得1分、“否”得0分,反向计分的条目选择“否”得1分、“是”得0分。将各维度每个项目得分相加,即得该维度分量表的得分。得分越高,说明该分量表所测应付方式被使用的程度越频繁。
1.3.3 评价指标
出院时对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及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入院时两组SCL-90、CSQ得分比较
入院时,对照组SCL-90筛查阳性率为28.0%(26/93),干预组为26.3%(25/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4,P=0.870)。两组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以及CSQ各维度得分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1、2。


2.2 出院时两组SCL-90得分比较
出院时对照组和干预组SCL-90筛查阳性率分别为26.9%(25/93)、12.6%(12/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37,P=0.017)。对照组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也高于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3。

2.3 出院时两组CSQ得分比较
出院时对照组自责、退避、幻想、合理化得分高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求助得分与解决问题得分低于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4。

2.4 出院时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家属满意度比较
干预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较对照组少,而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5。

3 讨论
3.1 健康教育路径干预改善了颅脑损伤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
众所周知,良好的心理活动可对人体产生良好、积极的作用,如提高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克服悲观、抑郁情绪,增强其治疗的积极主动性,使大脑处于良好的兴奋状态[15]。然而,突如其来的颅脑损伤不但影响患者自身的生活质量,对亲属也是一个严重的“应激”,给亲属带来生理、心理、社会及经济等各方面影响,表现为身体疲惫、睡眠困难、健康状况下降、情绪紧张、焦虑、忧郁、经济负担加重、日常生活规律被打乱和社会交往受限制等[16]。SCL-90量表包含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如思维、情感、行为、人际关系、生活习惯等,研究表明,SCL-90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其中每一个因子均能反映出被调查者某个方面的痛苦情况,因此本研究以SCL-90量表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分析。结果显示,虽然入院时两组患者家属SCL-90筛查阳性、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无统计学差异,但均较严重,究其原因,因为损伤部位是头部,而头颅是人类最关键的部分,再加上采用手术治疗方法可能会造成家属主观病情认识比患者实际病情更严重的情况,家属认为患者病情越严重,其心理状况也越严重。然而,出院时对照组患者家属SCL-90筛查阳性率高于干预组、SCL-90总分也高于干预组,说明经健康教育路径干预,如让家属能够了解颅脑损伤相关知识及患者病情变化的信息,学会护理这类患者的一些技术,并在与同病区、同病房的家属的交流中消减无益的情绪等,可帮助其及时调整心态,建立健康的心理和行为。
进一步分析显示,对照组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也高于干预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等因子得分降低表明健康路径干预不仅能减轻患者家属客观的身体不适感、强迫症状等,还有利于减轻主观上的不自在感和自卑感。抑郁、焦虑等因子得分降低表明健康教育路径干预能有效消除患者家属抑郁、焦虑、敌对、恐惧等悲观心理。偏执主要指猜疑和关系妄想等,其分值降低说明通过对患者家属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干预,能减少他们对护理工作的误解,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促进护患和谐。
此外,我们还应该认识到随着患病时间的推移和病情的变化,伴随着大量的治疗和康复措施,照顾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的交流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17]。在临床工作中要纠正传统的单纯以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为中心的概念,正确评估患者及家属的需求,多予以家属心理安慰和支持,尽可能地提供帮助和方便,不仅有利于患者家属,也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
3.2 健康教育路径干预提高了患者家属应对疾病的能力
良好的应对方式有助于缓解精神紧张,帮助个体最终成功地解决问题,从而起到平衡心理和保护心理健康的作用[18-19]。本研究显示,对照组选择自责、退避、幻想等不成熟的应对方式高于干预组,而在积极的应对方式选择方面低于干预组,这表明未接受健康教育路径干预的家属在应激事件中较多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而使用成熟型应付方式的能力较干预组差。因此,健康教育路径干预可以提高患者家属应对疾病的能力。
联系心理状况与应对能力两方面研究结果,不难发现,心理状况越好的家属越有可能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如求助、解决问题,因此能更好地照顾患者;反之,表现为自责、退避、幻想等不成熟的应对方式。
3.3 健康教育路径干预减少了患者住院时间及费用,提高了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颅脑损伤可以引起患者家属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不但影响着患者的康复和预后,还影响着医患、护患的沟通。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健康教育路径干预可以增进护患关系,提高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究其原因,单一以口头形式讲解健康知识,有单调、呆板、难于理解、理论和实践脱节等缺点,患者家属难以将所有的内容理解记忆,也不利于掌握护理这类患者的要点[20]。而健康教育路径干预采用一对一健康教育和咨询,让患者家属有单独的咨询空间,不仅能直接解答其有关疾病治疗的疑问,还能通过亲自示范将这类患者的护理要点以直观的形式呈现,使教育内容更加具体和真实。在这种教育模式和环境下,家属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增加,护患关系更融洽,也更容易接受并改变其心理和行为,从而提高了满意度[21]。此外,患者住院时间的减少,治疗费用的降低,也是家属满意度提高的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路径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手术治疗颅脑损伤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并促使其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提高其应对疾病的能力,从而加快患者康复进程,节约治疗费用,对患者护理及康复有积极意义。
颅脑损伤已成为我国创伤中的常见疾病,发病率居创伤首位,仅次于四肢骨折[1-2]。颅脑损伤是一项严重的负性生活事件,使患者及其家庭产生一种危机状况。根据危机理论,在危机状况下,患者及其家庭将陷入混乱状态,严重影响其对疾病的应对能力[3]。随着护理学的发展,护理工作者在对患者进行全身心的整体护理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注重对患者家庭的护理,以发挥家庭在促进患者身心健康中的作用[4-5]。健康教育路径干预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健康教育,可使护理人员有序、有计划地工作。实践表明健康教育路径干预已在多种疾病的临床护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6-7]。本研究通过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干预改善围手术期颅脑损伤患者家属心理状况及应对能力的效果,旨在为这类患者制定专科护理措施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9月-2014年10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需要手术治疗的188例颅脑损伤患者家属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9例,女109例;年龄22~70岁,平均(48.8±7.3)岁。纳入条件:①长期与患者生活在一起的配偶或子女,并承担长期照顾患者的责任;②年龄≥18岁;③无精神疾病,无认知功能障碍;④知情同意参与本研究。所有入选家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配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93例,男37例,女56例;年龄22~70岁,平均(48.1±6.3)岁;文化程度:小学15例,初中37例,高中25例,大学本科及以上16例。干预组95例,男42例,女53例;年龄25~68岁,平均(49.3±5.7)岁;文化程度:小学13例,初中40例,高中23例,大学本科及以上19例。两组家属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
常规健康教育包括疾病及手术的相关知识,以及护理颅脑损伤患者的技巧,如肢位摆放、肢体功能训练、辅助器具的应用及注意事项等,但常规健康教育缺乏全面性、完整性、规范性。
1.2.2 干预组施行健康教育路径干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健康教育路径表上的时间和内容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①入院时教育:通常初闻讯息到医院的家属一时难以作出心理调整,表现为高度紧张、情绪激动,对患者的细微变化表现出极度敏感,这时护理人员一方面通过迅速给患者建立静脉通道予以脱水、止血治疗,准备好吸引器、抢救药品及术前准备等护理工作的迅速、有效开展,为患者家属提供情感支持和信息支持,稳定亲属的情绪[8]。另一方面,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多变,入院24~48 h,大多处于病情尚不稳定的状态,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应安慰家属面对现实。但对于过激者应将家属冷处理或暂时劝其离开,事后再向其解释,以避免不必要的纠纷。②入院当天教育:需向家属介绍疾病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头痛是由脑出血和继发性脑水肿所致,使用甘露醇是为了降低颅内压进而防止脑疝,静脉滴注氯化钾时可能出现手臂疼痛等,以至于患者出现上述主诉时家属也不会过于惊慌。最关键是与患者家属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渠道,使家属及时得到病情动态变化的相关信息,以取得家属的理解和支持[9]。③术前教育:针对家属对患者病况的担忧及手术预后不确定性的焦虑心理,通过讲解疾病病因、交待手术事项等提高亲属对疾病知识的了解,以安抚和解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及时告知术前准备内容,解答家属疑惑[10]。④术毕教育:术毕回病房后告知患者及家属麻醉后的护理要点,标识留置导尿管及止痛泵,指导家属帮助患者叩背、翻身、使用床上尿壶、床上便盆或留置导尿管等[10]。⑤术后1~2 d教育:主动关心体贴患者家属,帮助家属寻找适合自己的自我放松技巧。A.静默法:在安静的环境中思想集中,情绪稳定,按头顶至脚底分三线进行,第一线:两侧,第二线:前面,第三线:后面。闭目,每默想到一个部位,便默念一个“松”字,速度稍慢,呼吸自然,每次约20 min。B.暗示法:吸气时想“富含氧气的新鲜空气慢慢吸入我的身体,我是幸福的,家人的病一定会好的……”,在深呼吸的同时放松自己[11]。⑥术后3~4 d教育:组织同病区、同病房的家属交流护理感受与技巧,鼓励家属积极面对现实,消减无益的情绪[12]。⑦出院前教育:将健康教育的重点放在患者的预后康复指导上,进一步示范有效易行的康复锻炼方法。告知出院后的注意事项以及专家门诊出诊时间,嘱其按时复诊[13]。⑧特殊情况处理:重点关注病情危重、长时间住院并消耗大量费用,病情仍无明显好转或继续恶化者家属情绪变化,少数会产生抱怨或消极情绪及行为,认为医生医术不高,护士护理不到位,甚至与医护人员发生争执等行为。此时要加强与家属沟通,告知当前医疗水平局限性,使其对疾病的复杂性有充分认识。部分家属经过一段思想波折后会逐渐平静,对个别家属将患者滞留医院不配合者,需进一步加强其思想工作,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宽容化解分歧。
1.2.3 资料收集
由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和出院时发放90项症状自评量表(SLC-90)和应付方式问卷(CSQ)对患者家属进行调查评估。
1.3 评价工具及指标
1.3.1 SCL-90
应用SCL-90评价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量表信度为0.812,效度为0.816[14]。此量表包括90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5分制评分法,1分表示自觉无该症状;2分表示有该症状,但影响轻微;3分表示有该症状,轻到中度影响;4分表示有该症状,中到重度影响;5分表示有该症状,且影响非常严重。评价指标:①总分为90个条目评分之和;②因子分为各因子所包含条目得分之和;③阳性项目数为单项分≥2的项目数,表示受检者在多少项目上呈“有病状”。按全国常模结果,总分超过160分,或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或任一因子分超过2分为筛查阳性。
1.3.2 CSQ
此量表共包括62个条目,分为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6个维度。其中解决问题和求助是比较成熟的应付方式,退避、幻想、自责是不成熟的应付方式,合理化指为行为找出合乎逻辑和伦理道德的理由,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每个维度由若干个条目组成,每个条目可选择“是”或“否”,选择“是”得1分、“否”得0分,反向计分的条目选择“否”得1分、“是”得0分。将各维度每个项目得分相加,即得该维度分量表的得分。得分越高,说明该分量表所测应付方式被使用的程度越频繁。
1.3.3 评价指标
出院时对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及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入院时两组SCL-90、CSQ得分比较
入院时,对照组SCL-90筛查阳性率为28.0%(26/93),干预组为26.3%(25/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4,P=0.870)。两组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以及CSQ各维度得分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1、2。


2.2 出院时两组SCL-90得分比较
出院时对照组和干预组SCL-90筛查阳性率分别为26.9%(25/93)、12.6%(12/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37,P=0.017)。对照组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也高于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3。

2.3 出院时两组CSQ得分比较
出院时对照组自责、退避、幻想、合理化得分高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求助得分与解决问题得分低于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4。

2.4 出院时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家属满意度比较
干预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较对照组少,而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5。

3 讨论
3.1 健康教育路径干预改善了颅脑损伤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
众所周知,良好的心理活动可对人体产生良好、积极的作用,如提高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克服悲观、抑郁情绪,增强其治疗的积极主动性,使大脑处于良好的兴奋状态[15]。然而,突如其来的颅脑损伤不但影响患者自身的生活质量,对亲属也是一个严重的“应激”,给亲属带来生理、心理、社会及经济等各方面影响,表现为身体疲惫、睡眠困难、健康状况下降、情绪紧张、焦虑、忧郁、经济负担加重、日常生活规律被打乱和社会交往受限制等[16]。SCL-90量表包含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如思维、情感、行为、人际关系、生活习惯等,研究表明,SCL-90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其中每一个因子均能反映出被调查者某个方面的痛苦情况,因此本研究以SCL-90量表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分析。结果显示,虽然入院时两组患者家属SCL-90筛查阳性、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无统计学差异,但均较严重,究其原因,因为损伤部位是头部,而头颅是人类最关键的部分,再加上采用手术治疗方法可能会造成家属主观病情认识比患者实际病情更严重的情况,家属认为患者病情越严重,其心理状况也越严重。然而,出院时对照组患者家属SCL-90筛查阳性率高于干预组、SCL-90总分也高于干预组,说明经健康教育路径干预,如让家属能够了解颅脑损伤相关知识及患者病情变化的信息,学会护理这类患者的一些技术,并在与同病区、同病房的家属的交流中消减无益的情绪等,可帮助其及时调整心态,建立健康的心理和行为。
进一步分析显示,对照组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也高于干预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等因子得分降低表明健康路径干预不仅能减轻患者家属客观的身体不适感、强迫症状等,还有利于减轻主观上的不自在感和自卑感。抑郁、焦虑等因子得分降低表明健康教育路径干预能有效消除患者家属抑郁、焦虑、敌对、恐惧等悲观心理。偏执主要指猜疑和关系妄想等,其分值降低说明通过对患者家属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干预,能减少他们对护理工作的误解,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促进护患和谐。
此外,我们还应该认识到随着患病时间的推移和病情的变化,伴随着大量的治疗和康复措施,照顾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的交流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17]。在临床工作中要纠正传统的单纯以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为中心的概念,正确评估患者及家属的需求,多予以家属心理安慰和支持,尽可能地提供帮助和方便,不仅有利于患者家属,也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
3.2 健康教育路径干预提高了患者家属应对疾病的能力
良好的应对方式有助于缓解精神紧张,帮助个体最终成功地解决问题,从而起到平衡心理和保护心理健康的作用[18-19]。本研究显示,对照组选择自责、退避、幻想等不成熟的应对方式高于干预组,而在积极的应对方式选择方面低于干预组,这表明未接受健康教育路径干预的家属在应激事件中较多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而使用成熟型应付方式的能力较干预组差。因此,健康教育路径干预可以提高患者家属应对疾病的能力。
联系心理状况与应对能力两方面研究结果,不难发现,心理状况越好的家属越有可能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如求助、解决问题,因此能更好地照顾患者;反之,表现为自责、退避、幻想等不成熟的应对方式。
3.3 健康教育路径干预减少了患者住院时间及费用,提高了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颅脑损伤可以引起患者家属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不但影响着患者的康复和预后,还影响着医患、护患的沟通。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健康教育路径干预可以增进护患关系,提高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究其原因,单一以口头形式讲解健康知识,有单调、呆板、难于理解、理论和实践脱节等缺点,患者家属难以将所有的内容理解记忆,也不利于掌握护理这类患者的要点[20]。而健康教育路径干预采用一对一健康教育和咨询,让患者家属有单独的咨询空间,不仅能直接解答其有关疾病治疗的疑问,还能通过亲自示范将这类患者的护理要点以直观的形式呈现,使教育内容更加具体和真实。在这种教育模式和环境下,家属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增加,护患关系更融洽,也更容易接受并改变其心理和行为,从而提高了满意度[21]。此外,患者住院时间的减少,治疗费用的降低,也是家属满意度提高的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路径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手术治疗颅脑损伤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并促使其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提高其应对疾病的能力,从而加快患者康复进程,节约治疗费用,对患者护理及康复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