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仲玉杰, 谷波, 谭其玲. 护理干预结合自我监测表提高肾移植患者疾病自我管理的研究. 华西医学, 2016, 31(10): 1761-1763. doi: 10.7507/1002-0179.201600484 复制
随着医学的进步,新型免疫抑制剂的不断问世,肾移植已经成为治疗终末期肾病最有效的方法。肾移植患者术后必须终身服用免疫抑制剂,为控制因免疫抑制剂带来的各种并发症,必须适应由此带来的生活方式的改变。这些行为包括饮食、休息与运动、日常生活起居、安全用药、定期门诊随访、自我生理状况、各项生理指标和社会心理等多方面的改变[1-2]。许多患者对肾移植术后相关知识和自我护理掌握不够, 部分患者因不遵循医嘱导致术后出现并发症, 甚至移植肾失去功能[3-4]。因此,我科研究自制了肾移植术后自我监测表,使医生和护士能高效、清楚地掌握患者的病情,同时提高患者对自我病情的管理能力。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我科收治的肾移植患者共120例,其中男87例,女33例;年龄16~58岁;亲体供肾肾移植98例,尸肾移植22例。纳入标准:①年龄16~58岁;②术后生命体征平稳,病情稳定;③术后无并发症;④意识清楚,能与护理人员进行有效沟通的患者。排除标准:①有严重术后伤口感染;②需进行呼吸支持的危重患者;③有精神病史或者意识障碍等无法进行正常沟通的患者;④不愿参与本研究的患者。根据其手术的顺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作状况、移植肾来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 1。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统一指导语向患者说明研究目的、意义,并征得其同意。2012年8月-2013年8月发放调查表 120份,回收120份,回收率100%。调查问卷由研究对象逐一填写,对于阅读困难者由研究者逐一采用口述或选择的方法,指导其填写。调查问卷当场回收并检查有无遗漏,有遗漏者请其补全。人均调查时间为15~20 min。
1.2.2 肾移植术后自我监测表
本研究团队由2名肾移植专家、肾移植组医生、护士长及高年资护士组成。肾移植术后自我监测表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其内容包括:①一般生理情况:体温、脉搏、血压、尿量、体质量;②药物情况:药物名称、服药时间、剂量、方法;③移植肾监测;④检查结果:肝功能、肾功能、血电解质、药物浓度、外周血及尿常规;⑤饮食:进水、进食情况,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⑥活动情况:活动项目、活动开始和持续的时间、活动中是否有不适等。
为了反映患者的真实情况,对监测表的填写有较严格的要求及注意事项。在安静状态下测量体温、脉搏和血压,活动、进食或情绪激动时30 min后再测量;每日晨起大小便后测量体质量;24 h尿量每日应在固定的时间统计。移植肾如有压痛、肿胀等异常应加以注明,并将各项检查的具体数值较为精确地填到相应的栏目内。填写环孢素浓度时应注明峰值和谷值,填写吗替麦考酚酯浓度时应注明抽血时间。尿蛋白、尿细胞结果如为阳性则须注明为几个“+”。
1.2.3 肾移植术后自我管理评分
肾移植术后自我管理内容包括:日常生活管理、安全用药管理、饮食管理、定期门诊随访、生理排斥反应、生理指标检查。每项管理指标总分为100分。研究者根据肾移植患者的各项管理指标设定了科学的评分标准,同时定期指导肾移植患者完成肾移植术后自我监测表,并将结果录入系统,得出相应评分。
1.3 护理干预
1.3.1 干预内容
采用我科编写的《肾移植术后自我管理指南》作为主要的护理干预手段,每例患者1册。对于术后出院患者,通过电话及门诊随访等方式对其药物服用、移植肾区的观察,以及患者与家属最关心的问题进行跟踪指导。
1.3.2 干预方式
对研究对象于术后1周予以健康宣传教育(宣教),发放自我监测表,指导其填写,并说明填写记录的重要性;术后2周查看患者填写表格情况。此外,科室护理人员在实施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社会化的网络平台,成立“移植之家”腾讯QQ及微信群,鼓励患者加入“骁悉”俱乐部。同时开展温馨护理服务,组织肾友会、生日会,增加患者之间相互沟通与交流的平台,以达到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及自我管理能力的目的。
对照组予以常规围手术期宣教,术后发放肾移植康复相关科普资料,集中讲解指导饮食摄入,术后心理调节。每周随访1次,持续3个月,通过定期随访获取患者饮食、服药、心理等信息,参考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护理方案。干预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一对一健康宣教模式护理干预,具体为:护士在患者术后即与患者进行一对一的健康宣教,20 min/次,1次/d,首次宣教使患者在疾病认知、术后康复护理方面有初步了解,与患者充分沟通,患者完成肾移植自我监测表填写,护理人员检查其完成情况。术后2~3周护理人员仍采取一对一的模式对干预组进行强化康复治疗,主要护理措施包括创建康复治疗环境、执行康复护理技术、家庭患者教育、家庭患者顾问、心理支持、咨询以及将患者介绍给其他康复成员、处方药的应用及管理、强化其他康复成员传授的康复活动、维持康复活动的连续性等。术后1~2个月,一对一宣教2次/周,电话随访3次/周;术后3个月,一对一宣教1次/周,电话随访2次/周,时间3个月;术后6个月,电话随访1次/2周;术后6个月以上,电话随访1次/月。以后患者根据自身情况及时随访。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两组患者生理排斥反应评分及生理指标检查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日常生活管理、安全用药管理、定期门诊随访管理及饮食管理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3 讨论
以往研究表明,护理干预可提高肾移植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患者遵循医嘱的行为、药物服用、生活习惯[3, 5-7]。但是在患者出院康复阶段,由于沟通不及时等各种原因,常常难以准确获取患者饮食、服药、心理等信息,从而无法及时根据患者现况及时调整护理方案。肾移植术后自我监测表的应用使患者及家属掌握了测量体温、血压、体质量、记录24 h尿量等基本的护理操作,同时促进患者对移植肾区异常反应的观察及加强其对基本生理指标的理解,从而提高了患者自我护理能力[8-9]。目前国内大多数开展肾移植手术的医院基本上都制定肾移植术后自我监测表,由于对患者关于肾移植康复治疗宣教缺失及部分患者对肾移植术后自我监测表理解的程度不同,而常难以达到理想的完成情况。而本研究将护理干预与肾移植自我监测表相结合,从患者术前及住院康复期进行护理干预,使患者意识到准确填写肾移植自我监测表对自身康复的重要意义,培养患者正确填写习惯,从而使得后期护理干预变得有章可循,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护理、自我监测、自我管理能力。
本研究结果表明,干预组在日常生活管理、安全用药管理、定期门诊随访管理及饮食管理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我监测表可以提高肾移植患者疾病的自我管理能力,保持移植肾的良好功能,有助于预防并发症。进行有效地护理干预,指导患者填写自我监测表是肾移植专科护士的工作重点之一。到目前为止,我院所有住院患者均使用了移植肾自我监测表,不仅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减少并发症,同时对提高其生活质量及长期存活率有重要意义。护理干预结合患者的自我监测管理模式,强调医患双方的共同参与及患者对自身健康的责任及潜能,尤其适用于需要终生管理、涉及生物-心理-社会多方面问题的肾移植疾病。肾移植患者在术后进行自我管理时,需要改变长期形成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需要医护人员及家属的帮助,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使患者树立信心,克服困难。
总之,通过护理干预结合自我监测表,促进了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说明护理干预对肾移植患者术后康复有较大帮助。通过患者自身的行为来保持和增进自身健康, 监控和管理自身疾病的症状和征兆, 减少疾病对自身社会功能、情感和人际关系的影响,这对控制疾病症状并预防和治疗肾移植术后并发症有着重要意义。
随着医学的进步,新型免疫抑制剂的不断问世,肾移植已经成为治疗终末期肾病最有效的方法。肾移植患者术后必须终身服用免疫抑制剂,为控制因免疫抑制剂带来的各种并发症,必须适应由此带来的生活方式的改变。这些行为包括饮食、休息与运动、日常生活起居、安全用药、定期门诊随访、自我生理状况、各项生理指标和社会心理等多方面的改变[1-2]。许多患者对肾移植术后相关知识和自我护理掌握不够, 部分患者因不遵循医嘱导致术后出现并发症, 甚至移植肾失去功能[3-4]。因此,我科研究自制了肾移植术后自我监测表,使医生和护士能高效、清楚地掌握患者的病情,同时提高患者对自我病情的管理能力。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我科收治的肾移植患者共120例,其中男87例,女33例;年龄16~58岁;亲体供肾肾移植98例,尸肾移植22例。纳入标准:①年龄16~58岁;②术后生命体征平稳,病情稳定;③术后无并发症;④意识清楚,能与护理人员进行有效沟通的患者。排除标准:①有严重术后伤口感染;②需进行呼吸支持的危重患者;③有精神病史或者意识障碍等无法进行正常沟通的患者;④不愿参与本研究的患者。根据其手术的顺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作状况、移植肾来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 1。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统一指导语向患者说明研究目的、意义,并征得其同意。2012年8月-2013年8月发放调查表 120份,回收120份,回收率100%。调查问卷由研究对象逐一填写,对于阅读困难者由研究者逐一采用口述或选择的方法,指导其填写。调查问卷当场回收并检查有无遗漏,有遗漏者请其补全。人均调查时间为15~20 min。
1.2.2 肾移植术后自我监测表
本研究团队由2名肾移植专家、肾移植组医生、护士长及高年资护士组成。肾移植术后自我监测表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其内容包括:①一般生理情况:体温、脉搏、血压、尿量、体质量;②药物情况:药物名称、服药时间、剂量、方法;③移植肾监测;④检查结果:肝功能、肾功能、血电解质、药物浓度、外周血及尿常规;⑤饮食:进水、进食情况,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⑥活动情况:活动项目、活动开始和持续的时间、活动中是否有不适等。
为了反映患者的真实情况,对监测表的填写有较严格的要求及注意事项。在安静状态下测量体温、脉搏和血压,活动、进食或情绪激动时30 min后再测量;每日晨起大小便后测量体质量;24 h尿量每日应在固定的时间统计。移植肾如有压痛、肿胀等异常应加以注明,并将各项检查的具体数值较为精确地填到相应的栏目内。填写环孢素浓度时应注明峰值和谷值,填写吗替麦考酚酯浓度时应注明抽血时间。尿蛋白、尿细胞结果如为阳性则须注明为几个“+”。
1.2.3 肾移植术后自我管理评分
肾移植术后自我管理内容包括:日常生活管理、安全用药管理、饮食管理、定期门诊随访、生理排斥反应、生理指标检查。每项管理指标总分为100分。研究者根据肾移植患者的各项管理指标设定了科学的评分标准,同时定期指导肾移植患者完成肾移植术后自我监测表,并将结果录入系统,得出相应评分。
1.3 护理干预
1.3.1 干预内容
采用我科编写的《肾移植术后自我管理指南》作为主要的护理干预手段,每例患者1册。对于术后出院患者,通过电话及门诊随访等方式对其药物服用、移植肾区的观察,以及患者与家属最关心的问题进行跟踪指导。
1.3.2 干预方式
对研究对象于术后1周予以健康宣传教育(宣教),发放自我监测表,指导其填写,并说明填写记录的重要性;术后2周查看患者填写表格情况。此外,科室护理人员在实施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社会化的网络平台,成立“移植之家”腾讯QQ及微信群,鼓励患者加入“骁悉”俱乐部。同时开展温馨护理服务,组织肾友会、生日会,增加患者之间相互沟通与交流的平台,以达到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及自我管理能力的目的。
对照组予以常规围手术期宣教,术后发放肾移植康复相关科普资料,集中讲解指导饮食摄入,术后心理调节。每周随访1次,持续3个月,通过定期随访获取患者饮食、服药、心理等信息,参考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护理方案。干预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一对一健康宣教模式护理干预,具体为:护士在患者术后即与患者进行一对一的健康宣教,20 min/次,1次/d,首次宣教使患者在疾病认知、术后康复护理方面有初步了解,与患者充分沟通,患者完成肾移植自我监测表填写,护理人员检查其完成情况。术后2~3周护理人员仍采取一对一的模式对干预组进行强化康复治疗,主要护理措施包括创建康复治疗环境、执行康复护理技术、家庭患者教育、家庭患者顾问、心理支持、咨询以及将患者介绍给其他康复成员、处方药的应用及管理、强化其他康复成员传授的康复活动、维持康复活动的连续性等。术后1~2个月,一对一宣教2次/周,电话随访3次/周;术后3个月,一对一宣教1次/周,电话随访2次/周,时间3个月;术后6个月,电话随访1次/2周;术后6个月以上,电话随访1次/月。以后患者根据自身情况及时随访。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两组患者生理排斥反应评分及生理指标检查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日常生活管理、安全用药管理、定期门诊随访管理及饮食管理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3 讨论
以往研究表明,护理干预可提高肾移植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患者遵循医嘱的行为、药物服用、生活习惯[3, 5-7]。但是在患者出院康复阶段,由于沟通不及时等各种原因,常常难以准确获取患者饮食、服药、心理等信息,从而无法及时根据患者现况及时调整护理方案。肾移植术后自我监测表的应用使患者及家属掌握了测量体温、血压、体质量、记录24 h尿量等基本的护理操作,同时促进患者对移植肾区异常反应的观察及加强其对基本生理指标的理解,从而提高了患者自我护理能力[8-9]。目前国内大多数开展肾移植手术的医院基本上都制定肾移植术后自我监测表,由于对患者关于肾移植康复治疗宣教缺失及部分患者对肾移植术后自我监测表理解的程度不同,而常难以达到理想的完成情况。而本研究将护理干预与肾移植自我监测表相结合,从患者术前及住院康复期进行护理干预,使患者意识到准确填写肾移植自我监测表对自身康复的重要意义,培养患者正确填写习惯,从而使得后期护理干预变得有章可循,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护理、自我监测、自我管理能力。
本研究结果表明,干预组在日常生活管理、安全用药管理、定期门诊随访管理及饮食管理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我监测表可以提高肾移植患者疾病的自我管理能力,保持移植肾的良好功能,有助于预防并发症。进行有效地护理干预,指导患者填写自我监测表是肾移植专科护士的工作重点之一。到目前为止,我院所有住院患者均使用了移植肾自我监测表,不仅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减少并发症,同时对提高其生活质量及长期存活率有重要意义。护理干预结合患者的自我监测管理模式,强调医患双方的共同参与及患者对自身健康的责任及潜能,尤其适用于需要终生管理、涉及生物-心理-社会多方面问题的肾移植疾病。肾移植患者在术后进行自我管理时,需要改变长期形成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需要医护人员及家属的帮助,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使患者树立信心,克服困难。
总之,通过护理干预结合自我监测表,促进了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说明护理干预对肾移植患者术后康复有较大帮助。通过患者自身的行为来保持和增进自身健康, 监控和管理自身疾病的症状和征兆, 减少疾病对自身社会功能、情感和人际关系的影响,这对控制疾病症状并预防和治疗肾移植术后并发症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