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曹晓涛, 吴琳娜, 周慧迪, 刘莎, 蒲建璐, 郭娇娇, 伍晓梅, 秦恳. 健康管理中心手卫生调查与干预效果分析研究. 华西医学, 2016, 31(12): 2036-2038. doi: 10.7507/1002-0179.201600558 复制
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最基本、最有效和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1]。有资料显示,医务人员手卫生依然不容乐观,常成为导致医院感染的主要媒介[2]。作为医院面向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健康管理中心的服务对象主要为健康人群,但不乏有各种感染者和带菌者[3],如果操作稍有不慎极易引发医院感染。为了解我院健康管理中心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情况,2015年6月我们对健康管理中心全体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考核和手卫生观察,并根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2015年12月再次进行问卷考核和手卫生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5年6月,我院健康管理中心医务人员共71人,其中医生16人,护士33人,医技人员22人。医生中,男2人,女14人;年龄:>40岁2人,<40岁14人;工作年限3~10年;学历均为本科及以上;职称: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8人,医师7人。护士均为女性,年龄:>35岁4人,<35岁29人;工作年限1~21年;学历:本科及以上23人,大专10人;职称: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2人,护师16人,护士14人。医技人员中,男2人,女20人;年龄:>35岁2人,<35岁20人;工作年限1~20年;学历:本科及以上12人,大专10人。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2015年6月对我院健康管理中心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考核及现场观察,并根据结果采取相应的干预方法。持续干预6个月后,采用相同方法对相同人员再次进行问卷考核及现场观察。
1.2.2 干预方法
①进行手卫生知识宣传,不断强化医护人员对手卫生重要性的认识[4],针对不同群体人员开展内容不同、目标不同的针对性教育形式,创造重视手卫生的氛围,如集中讲座、专题讨论、发放手卫生宣传资料、张贴手卫生宣传画等。
②不断加强手卫生培训[5],每个月末由培训合格的负责感染控制(感控)的护士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手卫生操作流程现场培训,然后对培训人员进行现场考核及纠错;每季度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感控应知应会知识PPT讲座。
③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监督考核,根据国家有关制度法规,结合本院具体情况,制定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工作规范与标准。
④改善手卫生设施,为执行手卫生操作提供条件。在调查中医务人员反映影响执行手卫生的原因多数是洗手液、擦手纸缺乏[6],为提高全体人员洗手的自觉性,保证洗手效果,将所有洗手设施地方配备洗手液、擦手纸和速干手消毒剂,并且及时补充洗手用品。干预措施持续进行半年。
1.3 评价方法
1.3.1 问卷考核
采用我院感染管理科统一编制的手卫生知识和洗手行为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手卫生的目的、洗手时间、洗手方法、洗手指征、干手方法、不能按规范洗手、洗手设施和用品的正确使用情况、影响手卫生执行力的原因等。共20个问题,每题用“知晓”“不知晓”“不确定”回答,回答“知晓”5分,“不知晓”1分,“不确定”3分,满分100分,总分≥90分为优,80~89分为良,60~79分为合格,<60分为不合格。考核方法:由科室感控人员统一发放调查问卷,采用统一指导语,30 min后当场收回。
1.3.2 现场观察
由感控人员对健康管理中心全体人员进行洗手现场观察。观察并记录医务人员接触体检者前后、接触2名体检者之间、无菌操作前后洗手的依从性和正确性[7]。洗手与手消毒方法按照原卫生部2009年制定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中的六步洗手法与手消毒方法进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干预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干预前后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干预前后均发放问卷71份,回收71份,回收率100%,调查对象无变动。干预后,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和洗手行为考核分数均较干预前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手卫生依从率和正确率亦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1~3。



3 讨论
有研究表明,很多医院感染是由医务人员不正确的医疗护理行为造成的[8]。对医务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化,是控制感染领域具有挑战意义的现实问题[9]。手卫生习惯、手卫生制度熟悉、手卫生执行情况是手卫生的基础,但在现实观察中发现真正掌握、自觉执行的情况并不乐观。如何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正确率是当今行为科学研究的热点,也是体现医院卫生水平的关键一环。本研究通过对医务人员进行持续半年的手卫生干预,无论在手卫生的知识掌握、依从性及正确率方面均获得了很好的效果。表明积极持续地手卫生干预能有效减少因为各种原因造成的手卫生执行力薄弱的情况,对于手卫生执行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6个月的干预,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考核由(93.77±5.52)分提高至(98.38±2.77)分(P < 0.05),与2013年徐桂娟等[6]研究结论相似,培训前后知识考核平均分数均有所提高;手卫生依从率由33.80%提高至78.87%(P < 0.05);手卫生正确率由52.11%提高至88.73%(P < 0.05)。可见,对健康管理中心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干预,能有效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及正确率,对医院感染的控制有积极作用。本研究也发现,要使全体医务人员对手卫生引起重视,执行力提高,究其原因,必须让大家定期或不定期参与手卫生管理及具体的实施,让其更加注重手卫生的重要性。所以怎样从意识上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对手卫生重要性的认识是目前健康管理中心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点。
综上所述,手卫生知识的规范有效并且持续的普及对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执行力有重要作用,通过多种渠道的普及工作也间接对减少医院感染起着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同时应完善、落实相关制度,并按要求和制度严格控制[10]。
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最基本、最有效和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1]。有资料显示,医务人员手卫生依然不容乐观,常成为导致医院感染的主要媒介[2]。作为医院面向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健康管理中心的服务对象主要为健康人群,但不乏有各种感染者和带菌者[3],如果操作稍有不慎极易引发医院感染。为了解我院健康管理中心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情况,2015年6月我们对健康管理中心全体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考核和手卫生观察,并根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2015年12月再次进行问卷考核和手卫生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5年6月,我院健康管理中心医务人员共71人,其中医生16人,护士33人,医技人员22人。医生中,男2人,女14人;年龄:>40岁2人,<40岁14人;工作年限3~10年;学历均为本科及以上;职称: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8人,医师7人。护士均为女性,年龄:>35岁4人,<35岁29人;工作年限1~21年;学历:本科及以上23人,大专10人;职称: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2人,护师16人,护士14人。医技人员中,男2人,女20人;年龄:>35岁2人,<35岁20人;工作年限1~20年;学历:本科及以上12人,大专10人。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2015年6月对我院健康管理中心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考核及现场观察,并根据结果采取相应的干预方法。持续干预6个月后,采用相同方法对相同人员再次进行问卷考核及现场观察。
1.2.2 干预方法
①进行手卫生知识宣传,不断强化医护人员对手卫生重要性的认识[4],针对不同群体人员开展内容不同、目标不同的针对性教育形式,创造重视手卫生的氛围,如集中讲座、专题讨论、发放手卫生宣传资料、张贴手卫生宣传画等。
②不断加强手卫生培训[5],每个月末由培训合格的负责感染控制(感控)的护士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手卫生操作流程现场培训,然后对培训人员进行现场考核及纠错;每季度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感控应知应会知识PPT讲座。
③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监督考核,根据国家有关制度法规,结合本院具体情况,制定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工作规范与标准。
④改善手卫生设施,为执行手卫生操作提供条件。在调查中医务人员反映影响执行手卫生的原因多数是洗手液、擦手纸缺乏[6],为提高全体人员洗手的自觉性,保证洗手效果,将所有洗手设施地方配备洗手液、擦手纸和速干手消毒剂,并且及时补充洗手用品。干预措施持续进行半年。
1.3 评价方法
1.3.1 问卷考核
采用我院感染管理科统一编制的手卫生知识和洗手行为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手卫生的目的、洗手时间、洗手方法、洗手指征、干手方法、不能按规范洗手、洗手设施和用品的正确使用情况、影响手卫生执行力的原因等。共20个问题,每题用“知晓”“不知晓”“不确定”回答,回答“知晓”5分,“不知晓”1分,“不确定”3分,满分100分,总分≥90分为优,80~89分为良,60~79分为合格,<60分为不合格。考核方法:由科室感控人员统一发放调查问卷,采用统一指导语,30 min后当场收回。
1.3.2 现场观察
由感控人员对健康管理中心全体人员进行洗手现场观察。观察并记录医务人员接触体检者前后、接触2名体检者之间、无菌操作前后洗手的依从性和正确性[7]。洗手与手消毒方法按照原卫生部2009年制定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中的六步洗手法与手消毒方法进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干预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干预前后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干预前后均发放问卷71份,回收71份,回收率100%,调查对象无变动。干预后,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和洗手行为考核分数均较干预前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手卫生依从率和正确率亦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1~3。



3 讨论
有研究表明,很多医院感染是由医务人员不正确的医疗护理行为造成的[8]。对医务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化,是控制感染领域具有挑战意义的现实问题[9]。手卫生习惯、手卫生制度熟悉、手卫生执行情况是手卫生的基础,但在现实观察中发现真正掌握、自觉执行的情况并不乐观。如何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正确率是当今行为科学研究的热点,也是体现医院卫生水平的关键一环。本研究通过对医务人员进行持续半年的手卫生干预,无论在手卫生的知识掌握、依从性及正确率方面均获得了很好的效果。表明积极持续地手卫生干预能有效减少因为各种原因造成的手卫生执行力薄弱的情况,对于手卫生执行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6个月的干预,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考核由(93.77±5.52)分提高至(98.38±2.77)分(P < 0.05),与2013年徐桂娟等[6]研究结论相似,培训前后知识考核平均分数均有所提高;手卫生依从率由33.80%提高至78.87%(P < 0.05);手卫生正确率由52.11%提高至88.73%(P < 0.05)。可见,对健康管理中心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干预,能有效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及正确率,对医院感染的控制有积极作用。本研究也发现,要使全体医务人员对手卫生引起重视,执行力提高,究其原因,必须让大家定期或不定期参与手卫生管理及具体的实施,让其更加注重手卫生的重要性。所以怎样从意识上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对手卫生重要性的认识是目前健康管理中心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点。
综上所述,手卫生知识的规范有效并且持续的普及对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执行力有重要作用,通过多种渠道的普及工作也间接对减少医院感染起着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同时应完善、落实相关制度,并按要求和制度严格控制[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