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曾昌群, 郝永丽, 李智, 谢江英, 龚仁蓉. 医师自助调节显微镜手柄在眼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华西医学, 2017, 32(6): 909-910. doi: 10.7507/1002-0179.201602100 复制
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手术显微镜在术中的使用越来越普遍,手术医师非常渴望有一种既简单方便,又能达到无菌要求的方法使用显微镜[1]。我院是一所综合医院,有 6 个眼科手术间,2014 年有 12 763 台手术,平均每天有 51.25 台手术,95% 以上的眼科手术需使用显微镜,眼科手术具有时间短、节奏快、手术量大、精细难操作的特点[2],常出现连续接台手术,特别是白内障类眼病的手术[3]。2015 年以前,需用显微镜的眼科手术,均由巡回护士帮助手术医师调节。巡回护士调节显微镜是近距离操作,会跨越无菌区,易导致无菌环境被破坏污染手术台而发生交叉感染。为更好的配合医师手术[4],从 2015 年 1 月开始,我院眼科眼底病手术首先由手术医生把显微镜手柄套在显微镜上,医师自助调节使用显微镜,其视觉感受度、满意度得到提高,并可缩短手术时间。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 2014 年 11 月—2015 年 2 月在我院工作的 22 名眼科手术医师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① 工作 3 年以上;② 知情并同意且自愿参加。
1.2 方法
1.2.1 传统的显微镜调节方法 每日术晨巡回护士常规检查显微镜是否完好无损,开机等待显微镜的自检工作,术前根据不同医师调整目镜的屈光度及瞳距。2015 年 1 月以前,医师需用显微镜时,巡回护士扭动显微镜的调节手柄旋钮移动显微镜到物体上方,医师通过显微镜目镜看物体,巡回护士根据医师指示移动显微镜。术中医师需要调节显微镜时,巡回护士再次调节显微镜。
1.2.2 医师自助使用无菌手柄后显微镜调节方法 2015 年 1 月以后,在每台显微镜配 3 套显微镜手柄,包括 2 个显微镜手柄及 1 个目镜手柄,巡回护士直接把眼科显微镜手柄取下,取时不需要旋钮,直接拔下,打包进行高温高压消毒灭菌。巡回护士常规准备显微镜在备用状态,把无菌显微镜手柄提供到手术台上,手术开始由手术医师戴好无菌手套后,把显微镜手柄套在显微镜调节开关上,听到显微镜手柄套上后发出“咔”的一声,随即握住无菌显微镜手柄旋转手柄就可调节显微镜;助手也可通过微调手柄自行调节瞳距焦距等,医师也可自行准确调节使用显微镜。手术结束后,由巡回护士把用过的显微镜手柄取下,随器械一起交到器械清洗室清洗,再通过高温高压消毒灭菌显微镜手柄。
1.2.3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在 2014 年 11 月和 2015 年 2 月由手术室质控人员向调查对象 2 次发放自制问卷,调查者采用统一的指导语进行解释,由无记名调查对象自行填写调查问卷。自设调查问卷的内容:医师使用方便性、时效性,调节的准确性,舒适度和医师的满意度。每项内容设有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非常不满意。由同一调查员统计改进前后调节显微镜需要的时间。分析眼科手术医师对显微镜调节为手术最佳视野的感受。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5],得分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
2 结果
改进前后,均发放调查表 22 份,收回 22 份,有效回收率为 100.0%。改进后,医师自助使用显微镜的方便性、时效性的满意度为 95.4%,准确性的满意度为 100.0%,舒适性的满意度为 100.0%,医师满意度为 100.0%,见表 1。巡回护士为医师调节好显微镜花费的平均时间为 10.491 s/次,医师自助调节好显微镜花费的平均时间为 5.872 s/次。

3 讨论
3.1 医师使用方便性、时效性
眼科手术多数是局部麻醉患者,术中难免患者会移动,因此就需调节显微镜,有时一台玻璃体切除手术需要调节显微镜多达 7~8 次。改进后,医师可自己调节显微镜,避免了改进前有时需要调节显微镜,医师会叫巡回护士调节,而巡回护士有时又在忙其他事情就需要等待调节。改进后,医师可随手调节显微镜、不需等待,巡回护士不用调节显微镜,可进行其他工作,从而提高了手术室巡回护士的工作效率。
3.2 调节的准确性
巡回护士调节显微镜是医师在看显微镜,巡回护士通过医师的指挥调节显微镜,巡回护士看不到显微镜的清晰度的具体情况,相当于盲调。改进后,医师自己调节显微镜就更精确。
3.3 舒适性
巡回护士的调节让医师感觉微调不满意,有时调过了医师的最佳视野,多调几次医师就会感觉头晕目眩。在局部麻醉手术中,患者稍稍动一下,显微镜就会偏离最佳视野,巡回护士又需给手术医师调节显微镜,这样反复调节,医师感觉会不舒服。改进后,医师自助调节显微镜,较巡回护士调节舒适度更好,亦不会因调节不到位而头昏眼花。
3.4 医师的满意度和调节显微镜的时间
改进后,医师满意度达 100%,且医师自助调节显微镜较传统巡回护士为医师调节显微镜,可减少手术感染的风险。常规情况下,巡回护士调节显微镜 1 次需要花费 10.491 s,医师自助调节显微镜 1 次需要花费 5.872 s,其时间明显低于巡回护士调节的时间,整个手术有时会多次调节显微镜,这样就明显缩短了患者手术的时间。手术室护士工作特点是劳动强度大,时间不规律,体力精力发生经常性透支[6],由医师自助调节显微镜后相对减少了巡回护士的工作量。而眼部结构精细,即使轻微的损伤都可能引起患者视力减退,甚至视力丧失[7],手术时间缩短了就间接降低手术风险。术后感染与手术类型、手术时间等因素有相关性[8]。医师自助调节显微镜缩短了手术时间,间接降低了术后感染的风险。研究发现,在手术时间≥120 min 的情况下,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例数明显多于手术时间<20 min 的患者[9]。
综上所述,通过改进影响医师满意度的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可达到质量持续改进[10]。医师感觉自己调节显微镜是轻松愉快的,自助调节显微镜较传统巡回护士为医师调节更方便、准确、舒适、满意度高,既缩短了患者的手术时间,又间接降低了患者手术的风险、术后感染的风险。
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手术显微镜在术中的使用越来越普遍,手术医师非常渴望有一种既简单方便,又能达到无菌要求的方法使用显微镜[1]。我院是一所综合医院,有 6 个眼科手术间,2014 年有 12 763 台手术,平均每天有 51.25 台手术,95% 以上的眼科手术需使用显微镜,眼科手术具有时间短、节奏快、手术量大、精细难操作的特点[2],常出现连续接台手术,特别是白内障类眼病的手术[3]。2015 年以前,需用显微镜的眼科手术,均由巡回护士帮助手术医师调节。巡回护士调节显微镜是近距离操作,会跨越无菌区,易导致无菌环境被破坏污染手术台而发生交叉感染。为更好的配合医师手术[4],从 2015 年 1 月开始,我院眼科眼底病手术首先由手术医生把显微镜手柄套在显微镜上,医师自助调节使用显微镜,其视觉感受度、满意度得到提高,并可缩短手术时间。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 2014 年 11 月—2015 年 2 月在我院工作的 22 名眼科手术医师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① 工作 3 年以上;② 知情并同意且自愿参加。
1.2 方法
1.2.1 传统的显微镜调节方法 每日术晨巡回护士常规检查显微镜是否完好无损,开机等待显微镜的自检工作,术前根据不同医师调整目镜的屈光度及瞳距。2015 年 1 月以前,医师需用显微镜时,巡回护士扭动显微镜的调节手柄旋钮移动显微镜到物体上方,医师通过显微镜目镜看物体,巡回护士根据医师指示移动显微镜。术中医师需要调节显微镜时,巡回护士再次调节显微镜。
1.2.2 医师自助使用无菌手柄后显微镜调节方法 2015 年 1 月以后,在每台显微镜配 3 套显微镜手柄,包括 2 个显微镜手柄及 1 个目镜手柄,巡回护士直接把眼科显微镜手柄取下,取时不需要旋钮,直接拔下,打包进行高温高压消毒灭菌。巡回护士常规准备显微镜在备用状态,把无菌显微镜手柄提供到手术台上,手术开始由手术医师戴好无菌手套后,把显微镜手柄套在显微镜调节开关上,听到显微镜手柄套上后发出“咔”的一声,随即握住无菌显微镜手柄旋转手柄就可调节显微镜;助手也可通过微调手柄自行调节瞳距焦距等,医师也可自行准确调节使用显微镜。手术结束后,由巡回护士把用过的显微镜手柄取下,随器械一起交到器械清洗室清洗,再通过高温高压消毒灭菌显微镜手柄。
1.2.3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在 2014 年 11 月和 2015 年 2 月由手术室质控人员向调查对象 2 次发放自制问卷,调查者采用统一的指导语进行解释,由无记名调查对象自行填写调查问卷。自设调查问卷的内容:医师使用方便性、时效性,调节的准确性,舒适度和医师的满意度。每项内容设有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非常不满意。由同一调查员统计改进前后调节显微镜需要的时间。分析眼科手术医师对显微镜调节为手术最佳视野的感受。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5],得分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
2 结果
改进前后,均发放调查表 22 份,收回 22 份,有效回收率为 100.0%。改进后,医师自助使用显微镜的方便性、时效性的满意度为 95.4%,准确性的满意度为 100.0%,舒适性的满意度为 100.0%,医师满意度为 100.0%,见表 1。巡回护士为医师调节好显微镜花费的平均时间为 10.491 s/次,医师自助调节好显微镜花费的平均时间为 5.872 s/次。

3 讨论
3.1 医师使用方便性、时效性
眼科手术多数是局部麻醉患者,术中难免患者会移动,因此就需调节显微镜,有时一台玻璃体切除手术需要调节显微镜多达 7~8 次。改进后,医师可自己调节显微镜,避免了改进前有时需要调节显微镜,医师会叫巡回护士调节,而巡回护士有时又在忙其他事情就需要等待调节。改进后,医师可随手调节显微镜、不需等待,巡回护士不用调节显微镜,可进行其他工作,从而提高了手术室巡回护士的工作效率。
3.2 调节的准确性
巡回护士调节显微镜是医师在看显微镜,巡回护士通过医师的指挥调节显微镜,巡回护士看不到显微镜的清晰度的具体情况,相当于盲调。改进后,医师自己调节显微镜就更精确。
3.3 舒适性
巡回护士的调节让医师感觉微调不满意,有时调过了医师的最佳视野,多调几次医师就会感觉头晕目眩。在局部麻醉手术中,患者稍稍动一下,显微镜就会偏离最佳视野,巡回护士又需给手术医师调节显微镜,这样反复调节,医师感觉会不舒服。改进后,医师自助调节显微镜,较巡回护士调节舒适度更好,亦不会因调节不到位而头昏眼花。
3.4 医师的满意度和调节显微镜的时间
改进后,医师满意度达 100%,且医师自助调节显微镜较传统巡回护士为医师调节显微镜,可减少手术感染的风险。常规情况下,巡回护士调节显微镜 1 次需要花费 10.491 s,医师自助调节显微镜 1 次需要花费 5.872 s,其时间明显低于巡回护士调节的时间,整个手术有时会多次调节显微镜,这样就明显缩短了患者手术的时间。手术室护士工作特点是劳动强度大,时间不规律,体力精力发生经常性透支[6],由医师自助调节显微镜后相对减少了巡回护士的工作量。而眼部结构精细,即使轻微的损伤都可能引起患者视力减退,甚至视力丧失[7],手术时间缩短了就间接降低手术风险。术后感染与手术类型、手术时间等因素有相关性[8]。医师自助调节显微镜缩短了手术时间,间接降低了术后感染的风险。研究发现,在手术时间≥120 min 的情况下,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例数明显多于手术时间<20 min 的患者[9]。
综上所述,通过改进影响医师满意度的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可达到质量持续改进[10]。医师感觉自己调节显微镜是轻松愉快的,自助调节显微镜较传统巡回护士为医师调节更方便、准确、舒适、满意度高,既缩短了患者的手术时间,又间接降低了患者手术的风险、术后感染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