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李梅, 仇桂东, 白阳静, 李碧兰. 血友病患儿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的围手术期护理一例. 华西医学, 2017, 32(11): 1829-1830. doi: 10.7507/1002-0179.201604033 复制
病例介绍 患儿,男,4 岁 2 个月。因“发现心脏杂音 3+年”于 2016 年 3 月 6 日入院。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膜周型累及隔瓣下),肺动脉高压(中-重度),卵圆孔未闭。家族史:舅舅为血友病 A 患者。3 月 7 日,患儿突然双侧鼻腔出血,为鲜红色血液,予去甲肾上腺素纱球填塞压迫,效果不佳,耳鼻喉科医生会诊后予油纱填塞,予急查血常规及凝血功能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122.0 s,血红蛋白 61 g/L,血细胞比容 0.18 L/L,白细胞计数 15.15×109/L;请小儿血液科会诊示输入红细胞悬液 1 U,查凝血因子Ⅷ、凝血因子Ⅸ(我院每周五才能做此项检查)。3 月 8 日,复查结果示:APTT 93.8 s,血红蛋白 79 g/L,血细胞比容 0.25 L/L。3 月 9 日,患儿突然口吐暗红色血块,双侧鼻腔出血,耳鼻喉科医生会诊予左侧鼻腔填塞膨胀海绵,填塞后未再出血。3 月 10 日,患儿发热,最高体温 39℃,予急查血常规、血培养示:血红蛋白 60 g/L,白细胞计数 15.89×109/L,予柴胡 2 mL 肌肉注射,头孢呋辛(商品名:西力欣)每 8 小时 500 mg 静脉输入抗感染治疗。3 月 11 日,患儿昨日肌肉注射臀部出现一 8 cm×8 cm 肿块,局部皮温升高,无青紫,予硫酸镁冰敷,凝血因子结果示:凝血因子Ⅷ 1.0%,凝血因子Ⅸ 55.6%,请小儿血液科会诊。3 月 12 日,患儿体温开始下降,最高体温 37.9℃,继续抗感染治疗,去除左侧鼻腔填塞物后未再出血。3 月 13 日,小儿血液科会诊后考虑诊断血友病,给予新鲜冰冻血浆 200 mL 静脉输入。3 月 16 日,查血结果示 APTT 54.5 s,血红蛋白 49 g/L,血细胞比容 0.18 L/L,白细胞计数 11.08×109/L,血小板计数 261×109/L,予红细胞悬液 1.5 U 静脉输入,复查血红蛋白 90 g/L。3 月 15 日,小儿血液科医生示术前 3 d 予人凝血因子Ⅷ 600 U 静脉输入,2 次/d,复查凝血无明显异常后可行心脏外科手术,术后补充 2 周以上人凝血因子Ⅷ。3 月 18 日,复查凝血因子示:凝血因子Ⅷ活性 97.7%,凝血因子Ⅸ活性 39.8%,APTT 24.9 s,血红蛋白 91 g/L,白细胞计数 5.11×109/L,请小儿血液科会诊示术前补充凝血酶原复合物,无手术禁忌证。3 月 19 日,术前 1 h 予人凝血因子Ⅷ 600 U 静脉输入后,患儿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卵圆孔缝合术”,术毕患儿转回小儿重症监护病房严密观察,3 月 21 日,患儿回到病房,生命体征平稳,有一心包、胸腔引流管,继续予人凝血因子Ⅷ 600 U,2 次/d,静脉输入,头孢呋辛每 8 小时 500 mg 静脉输入。3 月 22 日,拔出心包、胸腔引流管,未见伤口渗血。3 月 25 日,患儿精神可,生命体征平稳,复查凝血因子示:凝血因子Ⅷ活性 84.9%,凝血因子Ⅸ活性 56.1%。2016 年 3 月 28 日,患儿一般情况良好,当日出院,予小儿血液科随访治疗血友病。
护理 ① 术前护理。A. 对症护理。a. 口腔或鼻黏膜出血:患儿入院后反复鼻腔出血,应严密观察患儿病情变化、生命体征、面色、意识、出血量,将患儿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协助医生做好鼻腔填塞止血,可采用 1∶1 000 肾上腺素、明胶海绵等进行压迫止血。患儿鼻腔填塞后,每天应不定时滴石蜡油以润滑纱条,防止纱条变硬,且易于拔出[1-3]。患儿由于鼻腔填充物等刺激,容易出现吞咽障碍、食欲不振,为保证其营养供给,应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温冷流质或半流质营养丰富的食物,少食多餐,注意防止对伤口的刺激,进食后漱口,避免口腔内的食物残渣残留[2-4]。保持口腔及鼻部清洁,注意观察鼻腔分泌物的性状、颜色及有无异味等,预防感染。b. 高热:患儿高热时,可根据医嘱适当使用解热镇痛药,必要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行物理降温,降低氧耗,保护脑组织,保持皮肤清洁干燥。c. 臀部肿块:患儿右侧臀部出现一 8 cm×8 cm 肿块,考虑肌肉注射后按压时间不足所致,减少或避免患侧臀部受压,观察有无皮下血肿等情况的发生,遵医嘱予饱和硫酸镁冰敷,患儿于 3 d 后臀部肿块消失好转。
B. 出血的预防。定期动态监测凝血因子Ⅷ水平、血常规,观察患者有无皮肤黏膜出血。合理选择留置针,尽量减少或避免穿刺及肌肉注射等,肌肉注射时可选择较细小的针头注射,注射完毕及采血后延迟按压时间,避免出血,在日常生活中,动作轻柔,穿衣宽松,保持鼻腔、口腔清洁及湿润,刷牙时选用软毛牙刷,避免损伤牙龈。
C. 饮食护理。患儿在饮食方面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避免吃带刺、带皮的坚硬食物,以免划伤口腔或食道引起出血。可多吃蔬菜、水果等含纤维比较丰富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导致肛裂出血。
D. 用药护理。血友病患儿的重要止血措施是及时补充凝血因子及止血药物。在输注人凝血因子Ⅷ时,应先用 25~37℃ 温水复温,溶解时勿剧烈震荡,输注时要有带滤网的输血器输注,严格掌握输血原则,密切观察有无发热、过敏、溶血等输血反应[3-5]。对于疼痛、发热,禁止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吲哚美辛等),以免加剧出血情况。留置静脉留置针时禁用肝素封管,应改用生理盐水封管。
E. 心理护理。血友病是终身疾病,反复发作,在治疗过程中,患儿和家属易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护理人员应对受到不良情绪影响的患儿用心呵护和爱抚,使患儿消除紧张、恐惧的心理,主动关心患儿及家属,对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使其保持情绪稳定,树立信心,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② 术后护理。A. 一般护理。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定期动态监测凝血因子Ⅷ水平,观察皮肤、黏膜及伤口有无出血等,待病情稳定后,可鼓励患儿适当进行室内活动,促进康复。B. 引流管护理。保持引流管持续负压吸引,确保其通畅,勿打折、扭曲,固定稳妥,活动时避免引流管脱出,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性状,有无活动性出血,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C. 并发症。a. 感染:严密监测体温、血常规,观察伤口有无红、肿、热、痛等情况的发生,必要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b. 出血:观察伤口有无出血、引流液的颜色及量,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止血药物,拔出引流管后,密切观察患儿有无出血倾向,早发现早处理。D. 出院指导。血友病至今还无治疗痊愈的方法,患儿年龄较小,无自我保护意识,任何轻微受伤,随时都会诱发再次出血的可能。应尽量避免患儿剧烈活动,注意前胸防止冲击和过分活动,在活动中避免外伤,以免流血不止,如发现出血等情况及时复诊。饮食保证充足的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定期复查凝血因子,定期心脏外科及小儿血液科门诊随访。
讨论 血友病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出血性疾病,依据凝血因子的种类不同,可分为血友病 A 和血友病 B。血友病 A 为最典型的一种,又称为遗传性抗血友病球蛋白缺乏症或遗传性凝血因子Ⅷ缺乏症[1-4]。血友病以自幼反复的自发性关节、肌肉、皮肤黏膜出血为特点,严重者可发生内脏、中枢神经系统出血,关节畸形和致残率高[2-5],极易引起出血不止导致患者死亡,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期。
外伤或手术往往导致患者持续或间歇性出血,是手术禁忌证之一,血友病合并先天性心脏病行体外循环开胸手术的病例较少见,在围手术期应积极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及预防和控制感染、出血,这是患者疾病康复的关键[6]。先天性心脏病是儿科常见疾病,需心内直视体外循环下开胸手术,体外循环由于对循环的影响,使部分血液破坏,该例患儿为血友病患者,术前应做好凝血因子Ⅷ监测,及时补充人凝血因子Ⅷ,正常后方可手术,遵医嘱备好术中用人凝血因子Ⅷ、血浆、血小板、红细胞血液、凝血酶原复合物、纤维蛋白酶等,术中及术后应严密监测凝血因子Ⅷ及出血情况,确保疾病治愈和恢复。与此同时,术后健康知识教育尤为重要,Carlsson 等[7]认为,在发展中国家,健康教育应是医疗服务的首要任务,尤其是对重型畸形血友病患者及其家庭至关重要。因此,给予患者及家庭全面的健康指导,如血友病出血时的症状、治疗方法、血友病注意事项及适合的体育锻炼等,可提高患者今后生活质量。
病例介绍 患儿,男,4 岁 2 个月。因“发现心脏杂音 3+年”于 2016 年 3 月 6 日入院。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膜周型累及隔瓣下),肺动脉高压(中-重度),卵圆孔未闭。家族史:舅舅为血友病 A 患者。3 月 7 日,患儿突然双侧鼻腔出血,为鲜红色血液,予去甲肾上腺素纱球填塞压迫,效果不佳,耳鼻喉科医生会诊后予油纱填塞,予急查血常规及凝血功能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122.0 s,血红蛋白 61 g/L,血细胞比容 0.18 L/L,白细胞计数 15.15×109/L;请小儿血液科会诊示输入红细胞悬液 1 U,查凝血因子Ⅷ、凝血因子Ⅸ(我院每周五才能做此项检查)。3 月 8 日,复查结果示:APTT 93.8 s,血红蛋白 79 g/L,血细胞比容 0.25 L/L。3 月 9 日,患儿突然口吐暗红色血块,双侧鼻腔出血,耳鼻喉科医生会诊予左侧鼻腔填塞膨胀海绵,填塞后未再出血。3 月 10 日,患儿发热,最高体温 39℃,予急查血常规、血培养示:血红蛋白 60 g/L,白细胞计数 15.89×109/L,予柴胡 2 mL 肌肉注射,头孢呋辛(商品名:西力欣)每 8 小时 500 mg 静脉输入抗感染治疗。3 月 11 日,患儿昨日肌肉注射臀部出现一 8 cm×8 cm 肿块,局部皮温升高,无青紫,予硫酸镁冰敷,凝血因子结果示:凝血因子Ⅷ 1.0%,凝血因子Ⅸ 55.6%,请小儿血液科会诊。3 月 12 日,患儿体温开始下降,最高体温 37.9℃,继续抗感染治疗,去除左侧鼻腔填塞物后未再出血。3 月 13 日,小儿血液科会诊后考虑诊断血友病,给予新鲜冰冻血浆 200 mL 静脉输入。3 月 16 日,查血结果示 APTT 54.5 s,血红蛋白 49 g/L,血细胞比容 0.18 L/L,白细胞计数 11.08×109/L,血小板计数 261×109/L,予红细胞悬液 1.5 U 静脉输入,复查血红蛋白 90 g/L。3 月 15 日,小儿血液科医生示术前 3 d 予人凝血因子Ⅷ 600 U 静脉输入,2 次/d,复查凝血无明显异常后可行心脏外科手术,术后补充 2 周以上人凝血因子Ⅷ。3 月 18 日,复查凝血因子示:凝血因子Ⅷ活性 97.7%,凝血因子Ⅸ活性 39.8%,APTT 24.9 s,血红蛋白 91 g/L,白细胞计数 5.11×109/L,请小儿血液科会诊示术前补充凝血酶原复合物,无手术禁忌证。3 月 19 日,术前 1 h 予人凝血因子Ⅷ 600 U 静脉输入后,患儿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卵圆孔缝合术”,术毕患儿转回小儿重症监护病房严密观察,3 月 21 日,患儿回到病房,生命体征平稳,有一心包、胸腔引流管,继续予人凝血因子Ⅷ 600 U,2 次/d,静脉输入,头孢呋辛每 8 小时 500 mg 静脉输入。3 月 22 日,拔出心包、胸腔引流管,未见伤口渗血。3 月 25 日,患儿精神可,生命体征平稳,复查凝血因子示:凝血因子Ⅷ活性 84.9%,凝血因子Ⅸ活性 56.1%。2016 年 3 月 28 日,患儿一般情况良好,当日出院,予小儿血液科随访治疗血友病。
护理 ① 术前护理。A. 对症护理。a. 口腔或鼻黏膜出血:患儿入院后反复鼻腔出血,应严密观察患儿病情变化、生命体征、面色、意识、出血量,将患儿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协助医生做好鼻腔填塞止血,可采用 1∶1 000 肾上腺素、明胶海绵等进行压迫止血。患儿鼻腔填塞后,每天应不定时滴石蜡油以润滑纱条,防止纱条变硬,且易于拔出[1-3]。患儿由于鼻腔填充物等刺激,容易出现吞咽障碍、食欲不振,为保证其营养供给,应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温冷流质或半流质营养丰富的食物,少食多餐,注意防止对伤口的刺激,进食后漱口,避免口腔内的食物残渣残留[2-4]。保持口腔及鼻部清洁,注意观察鼻腔分泌物的性状、颜色及有无异味等,预防感染。b. 高热:患儿高热时,可根据医嘱适当使用解热镇痛药,必要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行物理降温,降低氧耗,保护脑组织,保持皮肤清洁干燥。c. 臀部肿块:患儿右侧臀部出现一 8 cm×8 cm 肿块,考虑肌肉注射后按压时间不足所致,减少或避免患侧臀部受压,观察有无皮下血肿等情况的发生,遵医嘱予饱和硫酸镁冰敷,患儿于 3 d 后臀部肿块消失好转。
B. 出血的预防。定期动态监测凝血因子Ⅷ水平、血常规,观察患者有无皮肤黏膜出血。合理选择留置针,尽量减少或避免穿刺及肌肉注射等,肌肉注射时可选择较细小的针头注射,注射完毕及采血后延迟按压时间,避免出血,在日常生活中,动作轻柔,穿衣宽松,保持鼻腔、口腔清洁及湿润,刷牙时选用软毛牙刷,避免损伤牙龈。
C. 饮食护理。患儿在饮食方面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避免吃带刺、带皮的坚硬食物,以免划伤口腔或食道引起出血。可多吃蔬菜、水果等含纤维比较丰富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导致肛裂出血。
D. 用药护理。血友病患儿的重要止血措施是及时补充凝血因子及止血药物。在输注人凝血因子Ⅷ时,应先用 25~37℃ 温水复温,溶解时勿剧烈震荡,输注时要有带滤网的输血器输注,严格掌握输血原则,密切观察有无发热、过敏、溶血等输血反应[3-5]。对于疼痛、发热,禁止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吲哚美辛等),以免加剧出血情况。留置静脉留置针时禁用肝素封管,应改用生理盐水封管。
E. 心理护理。血友病是终身疾病,反复发作,在治疗过程中,患儿和家属易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护理人员应对受到不良情绪影响的患儿用心呵护和爱抚,使患儿消除紧张、恐惧的心理,主动关心患儿及家属,对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使其保持情绪稳定,树立信心,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② 术后护理。A. 一般护理。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定期动态监测凝血因子Ⅷ水平,观察皮肤、黏膜及伤口有无出血等,待病情稳定后,可鼓励患儿适当进行室内活动,促进康复。B. 引流管护理。保持引流管持续负压吸引,确保其通畅,勿打折、扭曲,固定稳妥,活动时避免引流管脱出,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性状,有无活动性出血,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C. 并发症。a. 感染:严密监测体温、血常规,观察伤口有无红、肿、热、痛等情况的发生,必要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b. 出血:观察伤口有无出血、引流液的颜色及量,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止血药物,拔出引流管后,密切观察患儿有无出血倾向,早发现早处理。D. 出院指导。血友病至今还无治疗痊愈的方法,患儿年龄较小,无自我保护意识,任何轻微受伤,随时都会诱发再次出血的可能。应尽量避免患儿剧烈活动,注意前胸防止冲击和过分活动,在活动中避免外伤,以免流血不止,如发现出血等情况及时复诊。饮食保证充足的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定期复查凝血因子,定期心脏外科及小儿血液科门诊随访。
讨论 血友病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出血性疾病,依据凝血因子的种类不同,可分为血友病 A 和血友病 B。血友病 A 为最典型的一种,又称为遗传性抗血友病球蛋白缺乏症或遗传性凝血因子Ⅷ缺乏症[1-4]。血友病以自幼反复的自发性关节、肌肉、皮肤黏膜出血为特点,严重者可发生内脏、中枢神经系统出血,关节畸形和致残率高[2-5],极易引起出血不止导致患者死亡,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期。
外伤或手术往往导致患者持续或间歇性出血,是手术禁忌证之一,血友病合并先天性心脏病行体外循环开胸手术的病例较少见,在围手术期应积极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及预防和控制感染、出血,这是患者疾病康复的关键[6]。先天性心脏病是儿科常见疾病,需心内直视体外循环下开胸手术,体外循环由于对循环的影响,使部分血液破坏,该例患儿为血友病患者,术前应做好凝血因子Ⅷ监测,及时补充人凝血因子Ⅷ,正常后方可手术,遵医嘱备好术中用人凝血因子Ⅷ、血浆、血小板、红细胞血液、凝血酶原复合物、纤维蛋白酶等,术中及术后应严密监测凝血因子Ⅷ及出血情况,确保疾病治愈和恢复。与此同时,术后健康知识教育尤为重要,Carlsson 等[7]认为,在发展中国家,健康教育应是医疗服务的首要任务,尤其是对重型畸形血友病患者及其家庭至关重要。因此,给予患者及家庭全面的健康指导,如血友病出血时的症状、治疗方法、血友病注意事项及适合的体育锻炼等,可提高患者今后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