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蔡亚丽, 王斯, 张鑫, 朱小江, 刘琦, 张强, 陈晓平. 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关系. 华西医学, 2017, 32(6): 847-851. doi: 10.7507/1002-0179.201604100 复制
据最新报告显示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约 2.9 亿[1],高血压作为心、脑血管疾病及肾脏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2-3],得到广泛重视。目前有研究显示血压变异性在评估高血压患者病情方面,有着重要作用[4-5]。而所谓的血压变异性是指一定时间内血压波动的程度,通常用血压测量值的标准差、变异系数等表示,根据时间的不同,一般可分为瞬时血压变异、短时血压变异和长时血压变异[6]。长期血压升高可引起血管损伤,而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是目前公认的血管早期损伤标志[7],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研究中。高血压治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靶器官的损害,而各血压变异性对动脉硬化等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是否存在差异及其临床意义,目前尚无定论。本研究旨在通过将 baPWV 作为高血压靶器官损伤的一个标志,探讨各血压变异性与 baPWV 的关系,以期提高医务工作者、患者对血压变异性的进一步认识,探讨更优的血压监测方法,使患者主动、规律、科学地监测血压,更好地管理及控制血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 2011 年 9 月—2014 年 3 月成都市武侯区晋阳社区已明确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告知患者本研究需要进行的检查及需要进行规律的家庭血压监测,将符合条件且愿意参加本研究的患者纳入研究,记录病史、基本信息、体格检查结果。纳入标准:① 自愿参加本研究,并愿意配合相关检查。② 性别不限,年龄≥45 岁。③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A. 新诊断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须满足如下条件:非同日 3 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 mm Hg(1 mm 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 Hg;B.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血压虽然<140/90 mm Hg 也诊断为高血压。排除标准:① 高血压合并下列病变:6 个月内有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病史,明确的心绞痛,恶性心律失常,Ⅱ 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② 重度高血压患者:诊室血压收缩压≥180 mm Hg 和(或)舒张压≥110 mm Hg;③ 恶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显著升高(舒张压常在 120~140 mm Hg 以上),并伴有血管损害;④ 继发性高血压;⑤ 有严重的心肺功能异常者;⑥ 臂围>42 cm 患者;⑦ 轮值夜班的患者;⑧ 高度焦虑患者。
1.2 研究方法
1.2.1 资料采集 对纳入的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获得患者的基本信息,如: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吸烟、饮酒、糖尿病史、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baPWV 等。由于调查人群多为老年人,因此在基本情况分析时,选择按性别分组进行比较。
1.2.2 血压测定 包括诊室血压测定及家庭自测血压测定,统一采用欧姆龙上臂式电子血压计 HEM-7200,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行血压测量,其中诊室血压测定具体方法如下:测血压前患者坐位安静休息 5 min,患者取坐位,连续行 3 次电子血压测量,记录每次测量的血压值、心率值。患者自填写基本信息日起,间隔 1 个月行连续 3 次诊室血压测定。家庭自测血压测定方法如下:患者每天早晨醒后 1 h 内,并且在服药及早餐前,静坐 1~2 min 后行 3 次血压测量,和每天睡前静坐 1~2 min 后,行血压测量 3 次。患者需把血压测量的日期及血压值、心率值填写在血压监测表中,连续测量 7 d 后将血压计及血压检测表交回。
1.2.3 baPWV 测定 使用日本欧姆龙公司生产的全自动动脉硬化测定仪(VP-1000)测定 baPWV。患者去枕仰卧 15 min 后开始测量,暴露双侧手臂,双手置于身体两端,将压力感受器置于两侧肱动脉及踝动脉最明显搏动处,将心音感受器置于胸骨左缘第 4 肋间。连续 2 次测定双侧 baPWV,结果取 2 次测量的平均值。统计学分析取左右两侧的均值。
1.2.4 相关定义 吸烟定义为每天至少 1 支并持续 1 年以上,饮酒定义为乙醇摄入量≥20 g/d(中重度饮酒),BMI=体质量(kg)/[身高(m)]2,糖尿病定义为正在服用降糖药或测得空腹血糖>7.0 mmol/L。晨起天与天间血压变异性定义为连续 6 d 晨起的家庭自测血压的标准差;睡前天与天间血压变异性定义为连续 6 d 睡前的家庭自测血压的标准差;晨起短时家庭血压变异性(very short term home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in morning,S-HBPVm)定义为晨起连续 3 次家庭血压测量的血压的标准差;睡前短时家庭血压变异性(very short term home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at bedtime,S-HBPVb)定义为睡前连续3次家庭血压测量的血压的标准差;月与月间血压变异性定义为访视与访视间诊室血压的标准差;短时诊室血压变异性(very short term clinic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S-CBPV)定义为在 1 次访视中连续3次诊室血压测量的血压的标准差。家庭血压变异性(home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HBPV)定义为在家中进行血压测量的血压的标准差,包括晨起天与天间血压变异性、睡前天与天间血压变异性、S-HBPVm、S-HBPVb。诊室血压变异性(clinic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CBPV)定义为在诊室进行血压测量的血压的标准差,包括月与月间血压变异性、S-CBPV。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8.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χ2 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因变量服从正态分布,选择 Pearson 相关系数,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经对数转换后进行进一步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及认为有临床意义的因素控制其他混杂因素后进行偏相关分析。检验水准 α=0.05。
2 结果
2.1 研究人群基本情况
本研究初筛高血压患者 178 例,不符合入排标准 31 例,未按要求行家庭血压监测 7 例,总共 140 例纳入本次分析。其中男 56 例,女 84 例,患者的一般情况及部分生物化学指标见表 1,不同性别患者在年龄、BMI、三酰甘油、总胆固醇、LDL、HDL、baPWV、糖尿病等指标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吸烟与饮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各血压变异性与脉搏波传导速度及其他变量的相关性
S-HBPVm 与年龄(r=0.241,P=0.045)、收缩压(r=0.282,P=0.018)、总胆固醇(r=0.258,P=0.031)、baPWV(r=0.455,P<0.001)明显相关,而与 BMI、三酰甘油、HDL、LDL 等无明显相关性;S-HBPVb 与收缩压(r=0.259,P=0.030)及 baPWV(r=0.408,P<0.001)相关,而与其他变量指标未显示相关性。而从 r 值判断,S-HBPVm 与 baPWV 的相关性强于 S-HBPVb。见表 2。
晨起天与天间血压变异性与年龄(r=0.239,P=0.048)、收缩压(r=0.482,P<0.001)、三酰甘油(r=0.336,P=0.004)及 baPWV(r=0.509,P<0.001)相关,睡前天与天间血压变异性也与年龄(r=0.343,P=0.004)、收缩压(r=0.479,P<0.001)、三酰甘油(r=0.245,P=0.041)及 baPWV(r=0.359,P=0.002)相关,而与其他指标未见明显相关性。见表 3 。
月与月间血压变异性与年龄相关(r=0.307,P=0.010),S-CBPV 与总胆固醇(r=0.249,P=0.038)相关,而与其他指标未显示相关性。见表 4 。



2.3 baPWV 与各变量的关系
baPWV 与年龄(r=0.243,P=0.042)、总胆固醇(r=0.286,P=0.016)、三酰甘油(r=0.448,P<0.001)、晨起天与天间血压变异性(r=0.509,P<0.001)、睡前天与天间血压变异性(r=0.359,P=0.002)、S-HBPVm(r=0.455,P<0.001)、S-HBPVb(r=0.408,P<0.001)具有相关性,而与其他指标未显示相关性,见表 5 。同时将 baPWV 与性别、吸烟、饮酒及是否患有糖尿病进行分析时,亦未发现相关性。

2.4 各血压变异性与 baPWV 的偏相关分析
晨起天与天间血压变异性(r=0.269,P=0.030)、S-HBPVm(r=0.313,P=0.011)、S-HBPVb(r=0.241,P=0.042)与 baPWV 独立相关。其中与 baPWV 相关性最大的是 S-HBPVm。见表 6。

3 讨论
从本研究中可见,HBPV 与 baPWV 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且患者晨起天与天间血压变异性与 baPWV 的关系较睡前天与天间血压变异性的关系相关性强,同时患者 S-HBPVm 与 baPWV 的关系也较 S-HBPVb 相关性强。那是否能认为对于血压变异性的监测,晨起监测优于睡前监测呢?根据既往研究,清晨的血压变异性可能部分来自于夜间睡眠呼吸暂停、“血压晨峰”现象的影响,有研究指出,由夜间睡眠呼吸暂停导致的低氧血症,可引起清晨血压升高,可间接引起血压变异性的增大[8]。而由睡眠呼吸暂停所致的低氧血症又能引起 baPWV 的增加[9],进而可能对血压变异性产生影响。尽管本研究未涉及患者夜间的呼吸状态,但夜间的呼吸暂停可能是引起晨起家庭血压变异性与 baPWV 关系更为密切的原因之一。“血压晨峰”现象也可能是使晨起血压变异性与 baPWV 关系更为密切的原因之一,晨起由睡眠转清醒开始活动时血压高出夜间平均血压 30% 及以上,称为“血压晨峰”现象,多由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引起。有研究指出“晨峰现象”与动脉僵硬度及压力反射感受器敏感性有关[10]。而睡前的血压无上述 2 个特点,可见清晨的血压变异性更能充分反映出患者的血压波动情况。
同时在该研究中,我们还可以看出 HBPV 与 baPWV 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而 CBPV 与 baPWV 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关于 HBPV,Finn-Home 研究就报道在连续 7 d 家庭血压监测中,更高的血压变异性是心血管事件的有意义的预测因子,在去除掉年龄及平均血压的影响后,结果依然如此[11]。有研究也指出天与天间血压变异性能提供评估心血管风险的临床信息[9]。本研究将 baPWV 作为血管损害的指标,得出的 HBPV 与 baPWV 关系的结果与上 2 个研究相符。对于 CBPV 与 baPWV 的研究,在一个大样本多民族的研究中发现,CBPV 与主动脉扩张性、大动脉弹性及小动脉弹性有关[12],而上述这些指标均与 baPWV 相关。另外也有研究发现在正行药物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访视间的收缩压变异性独立地与动脉僵硬度和心肌灌注相关[13],但目前国内外也缺乏比较 2 种血压变异性的研究,关于 HBPV 及 CBPV,各自与 baPWV 的关系本身存在不少争议。家庭自测血压能避免白大衣高血压的影响,能如实地反映晨峰现象,理论上讲,能更好地表现出患者的血压变异性。但在实践中,由于需要患者自己测量、记录血压,容易出现测量不规范、选择性偏倚等,所得结果存在偏倚。
在高血压患者血压自我管理中,血压的监测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血压变异性能反映血压的波动情况,在既往的研究中得出,血压变异性对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尤其是在心血管损害[14]、脑损害[15]以及肾脏损害[16]方面,因此高血压患者进行血压变异性的监测将能够更好地进行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筛查。
在我们这次研究中由于诊室血压随访周期较短、入组患者偏少等因素,尚不能确定在其他更大的人群中,在监测血压变异性时,家庭自测血压是否优于诊室血压监测。同时在本研究中,家庭血压均为患者自行测量,尽管已对患者行测量血压方法指导,仍难免有不规范的测量机测量结果的选择性偏倚。但通过本研究,我们认为进行家庭血压测量得到的血压变异性能更好地预测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情况,尤其是血管损害的情况,且晨起血压的监测优于夜间血压的监测。我们建议高血压患者应该长期规范地行家庭血压变异性的自我监测,提高血压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更好地进行高血压的管理,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据最新报告显示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约 2.9 亿[1],高血压作为心、脑血管疾病及肾脏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2-3],得到广泛重视。目前有研究显示血压变异性在评估高血压患者病情方面,有着重要作用[4-5]。而所谓的血压变异性是指一定时间内血压波动的程度,通常用血压测量值的标准差、变异系数等表示,根据时间的不同,一般可分为瞬时血压变异、短时血压变异和长时血压变异[6]。长期血压升高可引起血管损伤,而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是目前公认的血管早期损伤标志[7],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研究中。高血压治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靶器官的损害,而各血压变异性对动脉硬化等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是否存在差异及其临床意义,目前尚无定论。本研究旨在通过将 baPWV 作为高血压靶器官损伤的一个标志,探讨各血压变异性与 baPWV 的关系,以期提高医务工作者、患者对血压变异性的进一步认识,探讨更优的血压监测方法,使患者主动、规律、科学地监测血压,更好地管理及控制血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 2011 年 9 月—2014 年 3 月成都市武侯区晋阳社区已明确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告知患者本研究需要进行的检查及需要进行规律的家庭血压监测,将符合条件且愿意参加本研究的患者纳入研究,记录病史、基本信息、体格检查结果。纳入标准:① 自愿参加本研究,并愿意配合相关检查。② 性别不限,年龄≥45 岁。③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A. 新诊断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须满足如下条件:非同日 3 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 mm Hg(1 mm 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 Hg;B.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血压虽然<140/90 mm Hg 也诊断为高血压。排除标准:① 高血压合并下列病变:6 个月内有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病史,明确的心绞痛,恶性心律失常,Ⅱ 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② 重度高血压患者:诊室血压收缩压≥180 mm Hg 和(或)舒张压≥110 mm Hg;③ 恶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显著升高(舒张压常在 120~140 mm Hg 以上),并伴有血管损害;④ 继发性高血压;⑤ 有严重的心肺功能异常者;⑥ 臂围>42 cm 患者;⑦ 轮值夜班的患者;⑧ 高度焦虑患者。
1.2 研究方法
1.2.1 资料采集 对纳入的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获得患者的基本信息,如: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吸烟、饮酒、糖尿病史、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baPWV 等。由于调查人群多为老年人,因此在基本情况分析时,选择按性别分组进行比较。
1.2.2 血压测定 包括诊室血压测定及家庭自测血压测定,统一采用欧姆龙上臂式电子血压计 HEM-7200,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行血压测量,其中诊室血压测定具体方法如下:测血压前患者坐位安静休息 5 min,患者取坐位,连续行 3 次电子血压测量,记录每次测量的血压值、心率值。患者自填写基本信息日起,间隔 1 个月行连续 3 次诊室血压测定。家庭自测血压测定方法如下:患者每天早晨醒后 1 h 内,并且在服药及早餐前,静坐 1~2 min 后行 3 次血压测量,和每天睡前静坐 1~2 min 后,行血压测量 3 次。患者需把血压测量的日期及血压值、心率值填写在血压监测表中,连续测量 7 d 后将血压计及血压检测表交回。
1.2.3 baPWV 测定 使用日本欧姆龙公司生产的全自动动脉硬化测定仪(VP-1000)测定 baPWV。患者去枕仰卧 15 min 后开始测量,暴露双侧手臂,双手置于身体两端,将压力感受器置于两侧肱动脉及踝动脉最明显搏动处,将心音感受器置于胸骨左缘第 4 肋间。连续 2 次测定双侧 baPWV,结果取 2 次测量的平均值。统计学分析取左右两侧的均值。
1.2.4 相关定义 吸烟定义为每天至少 1 支并持续 1 年以上,饮酒定义为乙醇摄入量≥20 g/d(中重度饮酒),BMI=体质量(kg)/[身高(m)]2,糖尿病定义为正在服用降糖药或测得空腹血糖>7.0 mmol/L。晨起天与天间血压变异性定义为连续 6 d 晨起的家庭自测血压的标准差;睡前天与天间血压变异性定义为连续 6 d 睡前的家庭自测血压的标准差;晨起短时家庭血压变异性(very short term home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in morning,S-HBPVm)定义为晨起连续 3 次家庭血压测量的血压的标准差;睡前短时家庭血压变异性(very short term home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at bedtime,S-HBPVb)定义为睡前连续3次家庭血压测量的血压的标准差;月与月间血压变异性定义为访视与访视间诊室血压的标准差;短时诊室血压变异性(very short term clinic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S-CBPV)定义为在 1 次访视中连续3次诊室血压测量的血压的标准差。家庭血压变异性(home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HBPV)定义为在家中进行血压测量的血压的标准差,包括晨起天与天间血压变异性、睡前天与天间血压变异性、S-HBPVm、S-HBPVb。诊室血压变异性(clinic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CBPV)定义为在诊室进行血压测量的血压的标准差,包括月与月间血压变异性、S-CBPV。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8.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χ2 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因变量服从正态分布,选择 Pearson 相关系数,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经对数转换后进行进一步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及认为有临床意义的因素控制其他混杂因素后进行偏相关分析。检验水准 α=0.05。
2 结果
2.1 研究人群基本情况
本研究初筛高血压患者 178 例,不符合入排标准 31 例,未按要求行家庭血压监测 7 例,总共 140 例纳入本次分析。其中男 56 例,女 84 例,患者的一般情况及部分生物化学指标见表 1,不同性别患者在年龄、BMI、三酰甘油、总胆固醇、LDL、HDL、baPWV、糖尿病等指标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吸烟与饮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各血压变异性与脉搏波传导速度及其他变量的相关性
S-HBPVm 与年龄(r=0.241,P=0.045)、收缩压(r=0.282,P=0.018)、总胆固醇(r=0.258,P=0.031)、baPWV(r=0.455,P<0.001)明显相关,而与 BMI、三酰甘油、HDL、LDL 等无明显相关性;S-HBPVb 与收缩压(r=0.259,P=0.030)及 baPWV(r=0.408,P<0.001)相关,而与其他变量指标未显示相关性。而从 r 值判断,S-HBPVm 与 baPWV 的相关性强于 S-HBPVb。见表 2。
晨起天与天间血压变异性与年龄(r=0.239,P=0.048)、收缩压(r=0.482,P<0.001)、三酰甘油(r=0.336,P=0.004)及 baPWV(r=0.509,P<0.001)相关,睡前天与天间血压变异性也与年龄(r=0.343,P=0.004)、收缩压(r=0.479,P<0.001)、三酰甘油(r=0.245,P=0.041)及 baPWV(r=0.359,P=0.002)相关,而与其他指标未见明显相关性。见表 3 。
月与月间血压变异性与年龄相关(r=0.307,P=0.010),S-CBPV 与总胆固醇(r=0.249,P=0.038)相关,而与其他指标未显示相关性。见表 4 。



2.3 baPWV 与各变量的关系
baPWV 与年龄(r=0.243,P=0.042)、总胆固醇(r=0.286,P=0.016)、三酰甘油(r=0.448,P<0.001)、晨起天与天间血压变异性(r=0.509,P<0.001)、睡前天与天间血压变异性(r=0.359,P=0.002)、S-HBPVm(r=0.455,P<0.001)、S-HBPVb(r=0.408,P<0.001)具有相关性,而与其他指标未显示相关性,见表 5 。同时将 baPWV 与性别、吸烟、饮酒及是否患有糖尿病进行分析时,亦未发现相关性。

2.4 各血压变异性与 baPWV 的偏相关分析
晨起天与天间血压变异性(r=0.269,P=0.030)、S-HBPVm(r=0.313,P=0.011)、S-HBPVb(r=0.241,P=0.042)与 baPWV 独立相关。其中与 baPWV 相关性最大的是 S-HBPVm。见表 6。

3 讨论
从本研究中可见,HBPV 与 baPWV 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且患者晨起天与天间血压变异性与 baPWV 的关系较睡前天与天间血压变异性的关系相关性强,同时患者 S-HBPVm 与 baPWV 的关系也较 S-HBPVb 相关性强。那是否能认为对于血压变异性的监测,晨起监测优于睡前监测呢?根据既往研究,清晨的血压变异性可能部分来自于夜间睡眠呼吸暂停、“血压晨峰”现象的影响,有研究指出,由夜间睡眠呼吸暂停导致的低氧血症,可引起清晨血压升高,可间接引起血压变异性的增大[8]。而由睡眠呼吸暂停所致的低氧血症又能引起 baPWV 的增加[9],进而可能对血压变异性产生影响。尽管本研究未涉及患者夜间的呼吸状态,但夜间的呼吸暂停可能是引起晨起家庭血压变异性与 baPWV 关系更为密切的原因之一。“血压晨峰”现象也可能是使晨起血压变异性与 baPWV 关系更为密切的原因之一,晨起由睡眠转清醒开始活动时血压高出夜间平均血压 30% 及以上,称为“血压晨峰”现象,多由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引起。有研究指出“晨峰现象”与动脉僵硬度及压力反射感受器敏感性有关[10]。而睡前的血压无上述 2 个特点,可见清晨的血压变异性更能充分反映出患者的血压波动情况。
同时在该研究中,我们还可以看出 HBPV 与 baPWV 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而 CBPV 与 baPWV 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关于 HBPV,Finn-Home 研究就报道在连续 7 d 家庭血压监测中,更高的血压变异性是心血管事件的有意义的预测因子,在去除掉年龄及平均血压的影响后,结果依然如此[11]。有研究也指出天与天间血压变异性能提供评估心血管风险的临床信息[9]。本研究将 baPWV 作为血管损害的指标,得出的 HBPV 与 baPWV 关系的结果与上 2 个研究相符。对于 CBPV 与 baPWV 的研究,在一个大样本多民族的研究中发现,CBPV 与主动脉扩张性、大动脉弹性及小动脉弹性有关[12],而上述这些指标均与 baPWV 相关。另外也有研究发现在正行药物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访视间的收缩压变异性独立地与动脉僵硬度和心肌灌注相关[13],但目前国内外也缺乏比较 2 种血压变异性的研究,关于 HBPV 及 CBPV,各自与 baPWV 的关系本身存在不少争议。家庭自测血压能避免白大衣高血压的影响,能如实地反映晨峰现象,理论上讲,能更好地表现出患者的血压变异性。但在实践中,由于需要患者自己测量、记录血压,容易出现测量不规范、选择性偏倚等,所得结果存在偏倚。
在高血压患者血压自我管理中,血压的监测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血压变异性能反映血压的波动情况,在既往的研究中得出,血压变异性对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尤其是在心血管损害[14]、脑损害[15]以及肾脏损害[16]方面,因此高血压患者进行血压变异性的监测将能够更好地进行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筛查。
在我们这次研究中由于诊室血压随访周期较短、入组患者偏少等因素,尚不能确定在其他更大的人群中,在监测血压变异性时,家庭自测血压是否优于诊室血压监测。同时在本研究中,家庭血压均为患者自行测量,尽管已对患者行测量血压方法指导,仍难免有不规范的测量机测量结果的选择性偏倚。但通过本研究,我们认为进行家庭血压测量得到的血压变异性能更好地预测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情况,尤其是血管损害的情况,且晨起血压的监测优于夜间血压的监测。我们建议高血压患者应该长期规范地行家庭血压变异性的自我监测,提高血压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更好地进行高血压的管理,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