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屈俊宏, 宁宁, 李佩芳, 姚梅, 陈佳丽. 脊柱外科入院患者情绪障碍调查研究. 华西医学, 2017, 32(9): 1347-1350. doi: 10.7507/1002-0179.201707097 复制
脊柱外科患者主要因脊柱的肿瘤、结核、先天畸形、脊柱退行性变等致脊柱的功能障碍,引起颈肩痛、腰腿痛、行走不稳、大小便失禁等功能障碍[1-2],长期卧床饱受疼痛折磨,造成慢性疼痛和情绪障碍间的恶性循环[3-5]。另一部分患者因创伤引起脊髓损伤致四肢瘫痪,此类突发应激易导致患者焦虑[6]。躯体疾病伴发的抑郁焦虑情绪日益受到关注。各项研究表明焦虑抑郁症状在综合医院住院患者中尤为普遍,且在不同疾病间有阶梯变化趋势[7-8]。但相关文献并未报道脊柱外科患者情绪障碍的发生率。为此,本研究将华西心晴指数量表(Huaxi Emotional-distress Index,HEI)[9]应用于脊柱外科入院患者,旨在了解其情绪障碍现状,分析相关的因素,以提高医护人员对情绪障碍的识别率,从而缩短患者住院天数,降低患者住院费用,加速患者康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调查 2015 年 10 月—2016 年 4 月入住四川某三级甲等医院脊柱外科患者 300 例。纳入标准:① 年龄>15 岁;② 意识清醒,无听力、智力障碍,能够阅读和理解问卷,配合调查。排除标准:既往或目前有精神疾病。
1.2 研究方法
在患者入院 24 h 内,由责任护士向患者讲解本研究调查目的,发放 HEI 调查表,采用同一指导语进行测评。调查表采用当场发放、当场回收的方式。若患者不能自行填写或不识字时,可由患者口述家属帮忙填写。
1.3 研究工具
1.3.1 一般情况问卷 自行设计,包括社会人口学资料,具体为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入院方式、入院时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0 分代表不痛,1~3 分代表轻度疼痛,4~6 分代表中度疼痛,7~10 分代表重度疼痛)、病因。
1.3.2 HEI 该问卷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心理评估与治疗中心研制的自评量表,主要针对非精神科住院患者的心理情况进行快速筛查。主量表共 9 个条目,包括抑郁(4 个条目)、焦虑(4 个条目)及自杀(1 个条目)3 个维度,分别调查患者是否存在抑郁症状、急性焦虑症状、焦虑症状及自杀相关等情绪障碍。采用 Likert 5 级计分法,0~4 分分别代表完全没有、偶尔、一部分时间、大部分时间、全部时间。总分为 36 分,0~8 分代表正常,即无情绪障碍;≥9 分即代表情绪障碍,其中 9~12 分代表轻度情绪障碍,13~16 分代表中度情绪障碍,17~36 分代表重度情绪障碍。若患者评分≥9 分,提示存在情绪障碍,则需再调查 2 个条目[条目 10:不良情绪对生活的影响,其中 1 分代表无影响,2 分代表影响很小,3 分代表有一些影响,4 分代表影响较大,5 分代表影响很大;条目 11:导致情绪问题的主要原因,其中 1 分代表身体健康问题,2 分代表恋爱婚姻家庭问题,3 分代表职业或学业问题,4 分代表人际关系紧张,5 分代表其他],以了解患者目前的情绪对患者生活的影响程度(无、很小、有一些、较大、很大影响)和形成这种情绪障碍的主要原因(身体健康问题、恋爱婚姻问题、职业学业问题、人际关系、其他)。该量表灵敏度为 88%,特异度为 76.58%,内部一致性为 0.898[9]。情绪障碍发生率=HEI 评分≥9 分的患者例数/同期调查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0.0 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通过 χ2 检验、秩和检验进行单因素检验,对单因素筛选的相关因素进行 logistic 回归分析,计算比值比(odds ratio,OR)及其 95% 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检验水准 α=0.05。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资料
共调查入住脊柱外科的患者 300 例,其中男 179 例(59.7%),女 121 例(40.3%);平均年龄(47.94±16.59)岁。患者文化程度、入院方式、入院时疼痛程度及病因见表 1。

2.2 情绪障碍的发生现状
脊柱外科住院患者情绪障碍发生率为 14.3%(43/300),其中轻度、中度、重度情绪障碍发生率分别为 10.0%(30/300)、3.3%(10/300)、1.0%(3/300)。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病因之间情绪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入院方式、入院时疼痛程度之间情绪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条目 3 焦虑相关情绪障碍发生率最高(49.0%),见表 2。在发生情绪障碍的 43 例患者中,20 例(46.5%)认为情绪障碍对自己的生活有一些影响,6 例(14.0%)认为情绪障碍对生活影响较大,2 例(4.7%)认为情绪障碍对自己的生活影响很大。在调查情绪障碍发生原因中,36 例(83.7%)认为发生情绪障碍的主要原因为身体健康问题,见表3。


2.3 患者情绪障碍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以脊柱外科住院患者是否发生情绪障碍作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的年龄(实测值,变量 x1)、文化程度[小学(Z1=1,Z2=0,Z3=0),初中(Z1=0,Z2=1,Z3=0),高中(Z1=0,Z2=0,Z3=1),大学及以上(Z1=0,Z2=0,Z3=0);变量 x2]、病因[脊柱退行性变(Z1=1,Z2=0,Z3=0,Z4=0),创伤(Z1=0,Z2=1,Z3=0,Z4=0),脊柱结核(Z1=0,Z2=0,Z3=1,Z4=0),脊柱肿瘤(Z1=0,Z2=0,Z3=0,Z4=1),先天畸形(Z1=0,Z2=0,Z3=0,Z4=0);变量 x3]3 个变量作为自变量,进行 logistic 回归分析。其中文化程度与病因采用亚变量的形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病因是脊柱外科住院患者情绪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见表 4。

3 讨论
3.1 脊柱外科入院患者存在一定的情绪障碍,焦虑为主要表现
本研究显示脊柱外科入院患者的情绪障碍发生率为 14.3%,其中轻度情绪障碍 10.0%,中度情绪障碍 3.3%,重度情绪障碍 1.0%。在 HEI 调查的所有条目中,条目 3 焦虑相关的情绪障碍发生率最高(49.0%),与冯艳春等[10]的研究结果一致。但目前国内非精神科常用的自评量表,如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广泛性焦虑量表、贝克抑郁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虽然可有效筛查,但存在条目多、耗时长、因文化差异国内患者理解困难等缺点[11-12],因此在非精神科室常规应用中存在一定难度。而本研究采取的 HEI 为短程自评量表,能全面、准确地反映非精神科住院患者心理状态的有关症状及其严重程度,适用于综合医院早期识别情绪障碍患者,操作方便,容易掌握。
3.2 脊柱外科患者情绪障碍影响因素分析
本研究发现文化程度、入院病因是脊柱外科住院患者情绪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① 文化程度。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文化程度脊柱外科患者的情绪障碍发生情况有明显差异。小学文化程度的患者情绪障碍发生率为 25.4%,高于初中、高中、大学及以上组。这与现有研究报告文化程度越低的患者心理卫生状况更糟的情况相符[13]。文化层次越低的患者,往往获得疾病相关知识的主动性较差,途径与方法较少,对疾病转归的认识较差,社会支持系统也相对较差[14-15]。故在面对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时,建议采取以“信息支持-情感支持-社会支持”三维一体的护理干预。② 入院病因。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病因脊柱外科患者的情绪障碍发生情况有明显差异。脊柱创伤患者情绪障碍发生率最高,脊柱肿瘤患者次之。脊柱创伤患者大部分是因意外创伤急诊入院,且常合并颅脑损伤、四肢创伤、腹部损伤等复合伤,病情一般较其他患者更为危重,诊疗及手术方式更为复杂,术后康复及住院时间也相对更长,而脊柱骨折本身又可引起脊髓和马尾神经损伤,导致神经支配的相应部位瘫痪,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从而引发严重的心理创伤与精神压力。目前,减轻创伤患者心理应激反应主要是通过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加互动等措施来维持患者的自尊,增加患者的自我价值感,提高其心理弹性[16-17]。因此,建议加强脊柱创伤患者与外部环境的交流,增加来自家庭内外的物资和精神支持,将创伤应激转化从创伤后成长。
综上所述,脊柱外科住院患者存在一定情绪障碍,应及时识别情绪障碍患者并进行干预,同时要重点关注文化程度较低、脊柱骨折的情绪障碍高危人群,采取针对性的举措,以帮助患者改善情绪,调适心理,达到真正的生物-心理-社会综合治疗。
脊柱外科患者主要因脊柱的肿瘤、结核、先天畸形、脊柱退行性变等致脊柱的功能障碍,引起颈肩痛、腰腿痛、行走不稳、大小便失禁等功能障碍[1-2],长期卧床饱受疼痛折磨,造成慢性疼痛和情绪障碍间的恶性循环[3-5]。另一部分患者因创伤引起脊髓损伤致四肢瘫痪,此类突发应激易导致患者焦虑[6]。躯体疾病伴发的抑郁焦虑情绪日益受到关注。各项研究表明焦虑抑郁症状在综合医院住院患者中尤为普遍,且在不同疾病间有阶梯变化趋势[7-8]。但相关文献并未报道脊柱外科患者情绪障碍的发生率。为此,本研究将华西心晴指数量表(Huaxi Emotional-distress Index,HEI)[9]应用于脊柱外科入院患者,旨在了解其情绪障碍现状,分析相关的因素,以提高医护人员对情绪障碍的识别率,从而缩短患者住院天数,降低患者住院费用,加速患者康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调查 2015 年 10 月—2016 年 4 月入住四川某三级甲等医院脊柱外科患者 300 例。纳入标准:① 年龄>15 岁;② 意识清醒,无听力、智力障碍,能够阅读和理解问卷,配合调查。排除标准:既往或目前有精神疾病。
1.2 研究方法
在患者入院 24 h 内,由责任护士向患者讲解本研究调查目的,发放 HEI 调查表,采用同一指导语进行测评。调查表采用当场发放、当场回收的方式。若患者不能自行填写或不识字时,可由患者口述家属帮忙填写。
1.3 研究工具
1.3.1 一般情况问卷 自行设计,包括社会人口学资料,具体为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入院方式、入院时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0 分代表不痛,1~3 分代表轻度疼痛,4~6 分代表中度疼痛,7~10 分代表重度疼痛)、病因。
1.3.2 HEI 该问卷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心理评估与治疗中心研制的自评量表,主要针对非精神科住院患者的心理情况进行快速筛查。主量表共 9 个条目,包括抑郁(4 个条目)、焦虑(4 个条目)及自杀(1 个条目)3 个维度,分别调查患者是否存在抑郁症状、急性焦虑症状、焦虑症状及自杀相关等情绪障碍。采用 Likert 5 级计分法,0~4 分分别代表完全没有、偶尔、一部分时间、大部分时间、全部时间。总分为 36 分,0~8 分代表正常,即无情绪障碍;≥9 分即代表情绪障碍,其中 9~12 分代表轻度情绪障碍,13~16 分代表中度情绪障碍,17~36 分代表重度情绪障碍。若患者评分≥9 分,提示存在情绪障碍,则需再调查 2 个条目[条目 10:不良情绪对生活的影响,其中 1 分代表无影响,2 分代表影响很小,3 分代表有一些影响,4 分代表影响较大,5 分代表影响很大;条目 11:导致情绪问题的主要原因,其中 1 分代表身体健康问题,2 分代表恋爱婚姻家庭问题,3 分代表职业或学业问题,4 分代表人际关系紧张,5 分代表其他],以了解患者目前的情绪对患者生活的影响程度(无、很小、有一些、较大、很大影响)和形成这种情绪障碍的主要原因(身体健康问题、恋爱婚姻问题、职业学业问题、人际关系、其他)。该量表灵敏度为 88%,特异度为 76.58%,内部一致性为 0.898[9]。情绪障碍发生率=HEI 评分≥9 分的患者例数/同期调查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0.0 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通过 χ2 检验、秩和检验进行单因素检验,对单因素筛选的相关因素进行 logistic 回归分析,计算比值比(odds ratio,OR)及其 95% 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检验水准 α=0.05。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资料
共调查入住脊柱外科的患者 300 例,其中男 179 例(59.7%),女 121 例(40.3%);平均年龄(47.94±16.59)岁。患者文化程度、入院方式、入院时疼痛程度及病因见表 1。

2.2 情绪障碍的发生现状
脊柱外科住院患者情绪障碍发生率为 14.3%(43/300),其中轻度、中度、重度情绪障碍发生率分别为 10.0%(30/300)、3.3%(10/300)、1.0%(3/300)。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病因之间情绪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入院方式、入院时疼痛程度之间情绪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条目 3 焦虑相关情绪障碍发生率最高(49.0%),见表 2。在发生情绪障碍的 43 例患者中,20 例(46.5%)认为情绪障碍对自己的生活有一些影响,6 例(14.0%)认为情绪障碍对生活影响较大,2 例(4.7%)认为情绪障碍对自己的生活影响很大。在调查情绪障碍发生原因中,36 例(83.7%)认为发生情绪障碍的主要原因为身体健康问题,见表3。


2.3 患者情绪障碍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以脊柱外科住院患者是否发生情绪障碍作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的年龄(实测值,变量 x1)、文化程度[小学(Z1=1,Z2=0,Z3=0),初中(Z1=0,Z2=1,Z3=0),高中(Z1=0,Z2=0,Z3=1),大学及以上(Z1=0,Z2=0,Z3=0);变量 x2]、病因[脊柱退行性变(Z1=1,Z2=0,Z3=0,Z4=0),创伤(Z1=0,Z2=1,Z3=0,Z4=0),脊柱结核(Z1=0,Z2=0,Z3=1,Z4=0),脊柱肿瘤(Z1=0,Z2=0,Z3=0,Z4=1),先天畸形(Z1=0,Z2=0,Z3=0,Z4=0);变量 x3]3 个变量作为自变量,进行 logistic 回归分析。其中文化程度与病因采用亚变量的形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病因是脊柱外科住院患者情绪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见表 4。

3 讨论
3.1 脊柱外科入院患者存在一定的情绪障碍,焦虑为主要表现
本研究显示脊柱外科入院患者的情绪障碍发生率为 14.3%,其中轻度情绪障碍 10.0%,中度情绪障碍 3.3%,重度情绪障碍 1.0%。在 HEI 调查的所有条目中,条目 3 焦虑相关的情绪障碍发生率最高(49.0%),与冯艳春等[10]的研究结果一致。但目前国内非精神科常用的自评量表,如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广泛性焦虑量表、贝克抑郁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虽然可有效筛查,但存在条目多、耗时长、因文化差异国内患者理解困难等缺点[11-12],因此在非精神科室常规应用中存在一定难度。而本研究采取的 HEI 为短程自评量表,能全面、准确地反映非精神科住院患者心理状态的有关症状及其严重程度,适用于综合医院早期识别情绪障碍患者,操作方便,容易掌握。
3.2 脊柱外科患者情绪障碍影响因素分析
本研究发现文化程度、入院病因是脊柱外科住院患者情绪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① 文化程度。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文化程度脊柱外科患者的情绪障碍发生情况有明显差异。小学文化程度的患者情绪障碍发生率为 25.4%,高于初中、高中、大学及以上组。这与现有研究报告文化程度越低的患者心理卫生状况更糟的情况相符[13]。文化层次越低的患者,往往获得疾病相关知识的主动性较差,途径与方法较少,对疾病转归的认识较差,社会支持系统也相对较差[14-15]。故在面对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时,建议采取以“信息支持-情感支持-社会支持”三维一体的护理干预。② 入院病因。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病因脊柱外科患者的情绪障碍发生情况有明显差异。脊柱创伤患者情绪障碍发生率最高,脊柱肿瘤患者次之。脊柱创伤患者大部分是因意外创伤急诊入院,且常合并颅脑损伤、四肢创伤、腹部损伤等复合伤,病情一般较其他患者更为危重,诊疗及手术方式更为复杂,术后康复及住院时间也相对更长,而脊柱骨折本身又可引起脊髓和马尾神经损伤,导致神经支配的相应部位瘫痪,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从而引发严重的心理创伤与精神压力。目前,减轻创伤患者心理应激反应主要是通过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加互动等措施来维持患者的自尊,增加患者的自我价值感,提高其心理弹性[16-17]。因此,建议加强脊柱创伤患者与外部环境的交流,增加来自家庭内外的物资和精神支持,将创伤应激转化从创伤后成长。
综上所述,脊柱外科住院患者存在一定情绪障碍,应及时识别情绪障碍患者并进行干预,同时要重点关注文化程度较低、脊柱骨折的情绪障碍高危人群,采取针对性的举措,以帮助患者改善情绪,调适心理,达到真正的生物-心理-社会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