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李强, 陈铌, 刘艳辉, 鞠延. 中枢神经系统胚胎性肿瘤非特指型临床特点和治疗体会. 华西医学, 2018, 33(6): 719-722. doi: 10.7507/1002-0179.201802051 复制
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胚胎性肿瘤非特指(not otherwise specified,NOS)型是 2016 年世界卫生组织 CNS 肿瘤分类第四版修订版[1](以下简称 2016 修订版)中,独立分型的一类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属排除性诊断,多数相当于原先的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ur,PNET)。此类肿瘤发病率很低,临床恶性程度高,除神经外科手术切除以外,还需行辅助放射治疗(放疗)、化学治疗(化疗),临床预后不佳。我们总结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经治的 CNS 胚胎性肿瘤 NOS 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特点和诊疗进行总结和讨论。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4 年 1 月—2016 年 12 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经治、经病理确诊为幕上 PNET 的患者中,符合世界卫生组织 CNS 胚胎性肿瘤 NOS 型诊断标准[1]的患者 7 例。
1.2 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信息、临床表现、病变部位、病理学特征等,并对诊治经过、随访时间、临床特点等进行回顾性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7 例患者中,男 4 例,女 3 例;年龄 1~69 岁,平均 25.4 岁;病变位于大脑半球 5 例,位于第三脑室 2 例。主要临床表现为高颅压引起的头痛和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如肢体无力、语言不利等。病程 1~6 个月不等。见表 1。

2.2 影像学表现
术前影像学检查病变为实性或囊实性,瘤内组织常有坏死和出血,CT 表现为密度不等的团块,MRI 的 T1 加权像肿瘤实体部分为低信号,囊变部分因囊液成分为低或稍低信号,T2 加权像肿瘤实体部分间杂为低信号、等信号或高信号,囊变部分为高信号,T1 增强像上肿瘤实体部分显著不均一强化,肿瘤周围脑组织水肿不明显,边界清楚。典型患者手术前后影像学检查见图 1。

患者,男,18 岁。a. 术前 CT 可见右侧额叶占位,伴囊变;b. 术前 MRI T1 像,可见病变实体部分为低信号伴出血高信号改变,囊变部位为稍低信号,肿瘤边界清楚;c. 术前 MRI T2 像,可见病变实体部分为高信号,囊变部分为高信号,周围脑组织水肿不明显;d. 术前 T1 增强轴位像,可见病变实体部分显著不均匀强化;e. 术前 T1 增强冠状位像,可见大脑镰下疝形成;f. T1 增强矢状位像,可见病变向后压迫中脑脑干;g. 术后 1 个月复查增强 MRI T1 像,可见病变完整切除,瘤床仍有少许强化,考虑为创面微血管反应性增生强化;h. 术后 3 年复查增强 MRI T1 像,可见病变无复发,创腔无强化
2.3 治疗经过和病理特征
所有患者均全身麻醉开颅,显微镜下切除肿瘤。7 例患者中,6 例镜下全切,1 例大部分切除。肿瘤多呈灰黄色或淡红色烂鱼肉状,血供一般,浸润性生长,界限清楚。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结果显示,肿瘤组织由致密低分化小肿瘤细胞组成,细胞核较大,核质深染,细胞质少,分裂像多见。免疫组织化学显示,2 例患者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阳性,3 例患者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阳性,3 例患者突触素(Synapsin,Syn)阳性,1 例患者神经微丝蛋白(neurofilament protein,NF)阳性,1 例患者嗜铬蛋白颗粒 A 阳性。典型病理特征见图 2。

a. 肿瘤组织由一致性的小圆形细胞组成(HE ×200);b. 肿瘤细胞胞核深染,细胞质稀疏,可见核分裂像(HE ×400);c. 肿瘤细胞灶性呈 GFAP 阳性表达(免疫组织化学 SP 法 ×200);d. 部分肿瘤细胞呈 Syn 阳性表达(免疫组织化学 SP 法 ×200)
2.4 治疗和随访结果
术前肢体肌力下降 3 例,术后 1 例加重,2 例不同程度改善。术前视力下降 1 例,术后未见加重。脑积水者术后缓解未行分流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
术后随访 6 个月~3 年,1 例术后 1 年肿瘤复发死亡,1 例术后 2 年肿瘤播散死亡。其余患者存活,其中 1 例患者术后 11 个月复发,未行手术,继续放化疗。
3 讨论
CNS 胚胎性肿瘤 NOS 型是临床少见的高度恶性肿瘤,是 2016 修订版中新近独立的一种胚胎性肿瘤的亚类。2016 修订版按分子遗传学特征相似性的原则,对 CNS 肿瘤重新分类,并在一部分肿瘤中引进分子分型,变动最大的是胚胎性肿瘤。2016 修订版中,不再将胚胎性肿瘤作为神经上皮肿瘤的亚类,而将其独立为一大类;新增有多层菊形团的胚胎性肿瘤(embryonal tumor with multiple rosettes,ETMR)和有横纹肌样特征的 CNS 胚胎性肿瘤这两个亚类;放弃 PNET 及其亚型室管膜母细胞瘤的命名;原先 PNET 及其亚型的肿瘤,部分被并入 ETMR,部分被升级为 CNS 胚胎性肿瘤的独立亚类,或被重新命名为 CNS 胚胎性肿瘤 NOS 型[1]。本文在整理同时期诊断的 16 例 PNET 患者中,经剔除 CNS 神经母细胞瘤、CNS 神经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髓上皮瘤、室管膜母细胞瘤等患者,文中所列 7 例患者均符合 CNS 胚胎性肿瘤 NOS 型的定义,因此根据 2016 修订版,将其称为 CNS 胚胎性肿瘤 NOS 型。
CNS 胚胎性肿瘤 NOS 型在 CNS 发生率较低,仅为不到 1%,在儿童脑肿瘤中不到 5%[2],本组 7 例患者中,儿童 1 例,14~18 岁的少年 3 例,成人 3 例(年龄 26~69 岁不等)。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具有一定特征性。头痛、恶心、呕吐、视力下降等与颅压相关的症状常是 CNS 胚胎性肿瘤 NOS 型的首发症状,与肿瘤部位相关的定位体征,如肢体肌力下降、语言迟钝等也较为常见,本组患者除以上常见症状以外,还有 2 例肿瘤位于第三脑室的患者出现脑积水。这些症状非特异,很难在发病初期作出定性和定位诊断,需要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加以鉴别。
影像学检查中,CT 仅能提供初步的定位诊断,病变细节难以清晰显示。MRI 是目前诊断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首选方法。CNS 胚胎性肿瘤 NOS 型病变可位于幕上任何部位,多位于中线附近或侧脑室旁皮髓交界区。病变呈分叶状或类圆形团块,界限清楚,体积较大。组织学上由于肿瘤细胞核较大,细胞质少,排列紧密,组织间隙含水量少,因此在影像上与小脑髓母细胞瘤表现类似[3],MRI 平扫 T1 像为不均匀低信号或等信号,T2 像为不均匀或高信号,内部坏死、出血、囊变等常见,T1 增强像有明显的花环样或结节样不均匀强化,周围脑组织水肿不显著。而高级别胶质瘤和脑转移瘤虽然也有明显强化,但其周围脑组织水肿明显,边界不清,可与 CNS 胚胎性肿瘤 NOS 型相互鉴别[4]。此外,肿瘤实体部分在 MRI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像上为与灰质相同的等信号,MRI 弥散加权成像中为弥散受限的高信号,这些特点也可作为 CNS 胚胎性肿瘤 NOS 型的影像学鉴别依据[5]。沿脑脊液途径播散种植是 CNS 胚胎性肿瘤 NOS 型特点之一,术前应行常规全神经系统包括颅内和椎管内的 MRI 增强检查,以明确病情状态,指导术后治疗。结合文献和本组患者影像学特点,我们认为,颅内占位,术前增强 MRI 如有以下特征,均应考虑 CNS 胚胎性肿瘤 NOS 型的可能性:① 病变周围水肿轻微,界限清晰;② 出现瘤内坏死、出血、囊变等;③ 伴不均匀明显强化。本组患者术前均未考虑该病,可见此病虽具有一些影像学特征,但由于其罕见性,术前诊断仍十分困难,需依赖病理学诊断。
在 2016 修订版中,CNS 胚胎性肿瘤 NOS 型的定义为:① 位于小脑以外,罕见的胚胎性神经上皮肿瘤;② 可偶见神经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等细胞分化;③ 无其他 CNS 肿瘤的组织学和(或)分子遗传学变异特征;④ 多数相当于原先的 PNET 经典型。因此,CNS 胚胎性肿瘤 NOS 型为排除性诊断[6]。其镜下表现为低分化原始神经上皮肿瘤细胞紧密排列的组织,核质比高,分裂像和凋亡像常见,Homer-Wright 花环结构可见,坏死和血管内皮增生亦不少见。本组患者镜下特征符合以上描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部分区域可见 GFAP、NSE、Syn、NF 等标志物阳性,提示神经胶质或神经元方向分化。
CNS 胚胎性肿瘤 NOS 型的首选治疗方案为手术切除加辅助放化疗。手术全切仍是延长生命、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文献报道,手术全切患者的 5 年总生存率是非全切患者的 2.4 倍左右,其差异具有显著性趋势[7-8]。由于 CNS 胚胎性肿瘤 NOS 型病变和周围脑组织边界清晰,显微镜下仔细沿边界分离可比较完整切除肿瘤。对于有囊变的肿瘤,可首先释放囊液,有利于减少张力和占位效应,更好地分离肿瘤边界。此外,对于位于深部的病变,神经导航和纤维束成像可准确规划手术路径,规避重要功能结构,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术后放化疗对延长患者生命至关重要,CNS 胚胎性肿瘤 NOS 型术后多采用亚硝脲类烷化剂、铂类、依托泊苷等药物进行系统化疗;放疗剂量为 45~50 Gy,1.5 Gy/d,5 d/周分割[9]。
由于病例罕见,目前对 CNS 胚胎性肿瘤 NOS 型的总体预后尚不清楚,有报道显示该病术后 3 年生存率不足 33%,可见预后很差[10],但其病变局限,手术全切、术后积极放化疗者,5 年生存率有报道可达 50%[9]。本组患者中,有 1 例随访 3 年以上,目前正在随访中,该患者初次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术后正规化疗结合放疗,目前生活自理,尚能工作,仅视力较术前无明显改善,因此,CNS 胚胎性肿瘤 NOS 型虽然总体预后较差,只要通过规范化的综合治疗,患者仍有希望获得较长生存期和一定的生活质量。
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胚胎性肿瘤非特指(not otherwise specified,NOS)型是 2016 年世界卫生组织 CNS 肿瘤分类第四版修订版[1](以下简称 2016 修订版)中,独立分型的一类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属排除性诊断,多数相当于原先的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ur,PNET)。此类肿瘤发病率很低,临床恶性程度高,除神经外科手术切除以外,还需行辅助放射治疗(放疗)、化学治疗(化疗),临床预后不佳。我们总结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经治的 CNS 胚胎性肿瘤 NOS 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特点和诊疗进行总结和讨论。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4 年 1 月—2016 年 12 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经治、经病理确诊为幕上 PNET 的患者中,符合世界卫生组织 CNS 胚胎性肿瘤 NOS 型诊断标准[1]的患者 7 例。
1.2 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信息、临床表现、病变部位、病理学特征等,并对诊治经过、随访时间、临床特点等进行回顾性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7 例患者中,男 4 例,女 3 例;年龄 1~69 岁,平均 25.4 岁;病变位于大脑半球 5 例,位于第三脑室 2 例。主要临床表现为高颅压引起的头痛和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如肢体无力、语言不利等。病程 1~6 个月不等。见表 1。

2.2 影像学表现
术前影像学检查病变为实性或囊实性,瘤内组织常有坏死和出血,CT 表现为密度不等的团块,MRI 的 T1 加权像肿瘤实体部分为低信号,囊变部分因囊液成分为低或稍低信号,T2 加权像肿瘤实体部分间杂为低信号、等信号或高信号,囊变部分为高信号,T1 增强像上肿瘤实体部分显著不均一强化,肿瘤周围脑组织水肿不明显,边界清楚。典型患者手术前后影像学检查见图 1。

患者,男,18 岁。a. 术前 CT 可见右侧额叶占位,伴囊变;b. 术前 MRI T1 像,可见病变实体部分为低信号伴出血高信号改变,囊变部位为稍低信号,肿瘤边界清楚;c. 术前 MRI T2 像,可见病变实体部分为高信号,囊变部分为高信号,周围脑组织水肿不明显;d. 术前 T1 增强轴位像,可见病变实体部分显著不均匀强化;e. 术前 T1 增强冠状位像,可见大脑镰下疝形成;f. T1 增强矢状位像,可见病变向后压迫中脑脑干;g. 术后 1 个月复查增强 MRI T1 像,可见病变完整切除,瘤床仍有少许强化,考虑为创面微血管反应性增生强化;h. 术后 3 年复查增强 MRI T1 像,可见病变无复发,创腔无强化
2.3 治疗经过和病理特征
所有患者均全身麻醉开颅,显微镜下切除肿瘤。7 例患者中,6 例镜下全切,1 例大部分切除。肿瘤多呈灰黄色或淡红色烂鱼肉状,血供一般,浸润性生长,界限清楚。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结果显示,肿瘤组织由致密低分化小肿瘤细胞组成,细胞核较大,核质深染,细胞质少,分裂像多见。免疫组织化学显示,2 例患者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阳性,3 例患者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阳性,3 例患者突触素(Synapsin,Syn)阳性,1 例患者神经微丝蛋白(neurofilament protein,NF)阳性,1 例患者嗜铬蛋白颗粒 A 阳性。典型病理特征见图 2。

a. 肿瘤组织由一致性的小圆形细胞组成(HE ×200);b. 肿瘤细胞胞核深染,细胞质稀疏,可见核分裂像(HE ×400);c. 肿瘤细胞灶性呈 GFAP 阳性表达(免疫组织化学 SP 法 ×200);d. 部分肿瘤细胞呈 Syn 阳性表达(免疫组织化学 SP 法 ×200)
2.4 治疗和随访结果
术前肢体肌力下降 3 例,术后 1 例加重,2 例不同程度改善。术前视力下降 1 例,术后未见加重。脑积水者术后缓解未行分流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
术后随访 6 个月~3 年,1 例术后 1 年肿瘤复发死亡,1 例术后 2 年肿瘤播散死亡。其余患者存活,其中 1 例患者术后 11 个月复发,未行手术,继续放化疗。
3 讨论
CNS 胚胎性肿瘤 NOS 型是临床少见的高度恶性肿瘤,是 2016 修订版中新近独立的一种胚胎性肿瘤的亚类。2016 修订版按分子遗传学特征相似性的原则,对 CNS 肿瘤重新分类,并在一部分肿瘤中引进分子分型,变动最大的是胚胎性肿瘤。2016 修订版中,不再将胚胎性肿瘤作为神经上皮肿瘤的亚类,而将其独立为一大类;新增有多层菊形团的胚胎性肿瘤(embryonal tumor with multiple rosettes,ETMR)和有横纹肌样特征的 CNS 胚胎性肿瘤这两个亚类;放弃 PNET 及其亚型室管膜母细胞瘤的命名;原先 PNET 及其亚型的肿瘤,部分被并入 ETMR,部分被升级为 CNS 胚胎性肿瘤的独立亚类,或被重新命名为 CNS 胚胎性肿瘤 NOS 型[1]。本文在整理同时期诊断的 16 例 PNET 患者中,经剔除 CNS 神经母细胞瘤、CNS 神经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髓上皮瘤、室管膜母细胞瘤等患者,文中所列 7 例患者均符合 CNS 胚胎性肿瘤 NOS 型的定义,因此根据 2016 修订版,将其称为 CNS 胚胎性肿瘤 NOS 型。
CNS 胚胎性肿瘤 NOS 型在 CNS 发生率较低,仅为不到 1%,在儿童脑肿瘤中不到 5%[2],本组 7 例患者中,儿童 1 例,14~18 岁的少年 3 例,成人 3 例(年龄 26~69 岁不等)。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具有一定特征性。头痛、恶心、呕吐、视力下降等与颅压相关的症状常是 CNS 胚胎性肿瘤 NOS 型的首发症状,与肿瘤部位相关的定位体征,如肢体肌力下降、语言迟钝等也较为常见,本组患者除以上常见症状以外,还有 2 例肿瘤位于第三脑室的患者出现脑积水。这些症状非特异,很难在发病初期作出定性和定位诊断,需要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加以鉴别。
影像学检查中,CT 仅能提供初步的定位诊断,病变细节难以清晰显示。MRI 是目前诊断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首选方法。CNS 胚胎性肿瘤 NOS 型病变可位于幕上任何部位,多位于中线附近或侧脑室旁皮髓交界区。病变呈分叶状或类圆形团块,界限清楚,体积较大。组织学上由于肿瘤细胞核较大,细胞质少,排列紧密,组织间隙含水量少,因此在影像上与小脑髓母细胞瘤表现类似[3],MRI 平扫 T1 像为不均匀低信号或等信号,T2 像为不均匀或高信号,内部坏死、出血、囊变等常见,T1 增强像有明显的花环样或结节样不均匀强化,周围脑组织水肿不显著。而高级别胶质瘤和脑转移瘤虽然也有明显强化,但其周围脑组织水肿明显,边界不清,可与 CNS 胚胎性肿瘤 NOS 型相互鉴别[4]。此外,肿瘤实体部分在 MRI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像上为与灰质相同的等信号,MRI 弥散加权成像中为弥散受限的高信号,这些特点也可作为 CNS 胚胎性肿瘤 NOS 型的影像学鉴别依据[5]。沿脑脊液途径播散种植是 CNS 胚胎性肿瘤 NOS 型特点之一,术前应行常规全神经系统包括颅内和椎管内的 MRI 增强检查,以明确病情状态,指导术后治疗。结合文献和本组患者影像学特点,我们认为,颅内占位,术前增强 MRI 如有以下特征,均应考虑 CNS 胚胎性肿瘤 NOS 型的可能性:① 病变周围水肿轻微,界限清晰;② 出现瘤内坏死、出血、囊变等;③ 伴不均匀明显强化。本组患者术前均未考虑该病,可见此病虽具有一些影像学特征,但由于其罕见性,术前诊断仍十分困难,需依赖病理学诊断。
在 2016 修订版中,CNS 胚胎性肿瘤 NOS 型的定义为:① 位于小脑以外,罕见的胚胎性神经上皮肿瘤;② 可偶见神经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等细胞分化;③ 无其他 CNS 肿瘤的组织学和(或)分子遗传学变异特征;④ 多数相当于原先的 PNET 经典型。因此,CNS 胚胎性肿瘤 NOS 型为排除性诊断[6]。其镜下表现为低分化原始神经上皮肿瘤细胞紧密排列的组织,核质比高,分裂像和凋亡像常见,Homer-Wright 花环结构可见,坏死和血管内皮增生亦不少见。本组患者镜下特征符合以上描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部分区域可见 GFAP、NSE、Syn、NF 等标志物阳性,提示神经胶质或神经元方向分化。
CNS 胚胎性肿瘤 NOS 型的首选治疗方案为手术切除加辅助放化疗。手术全切仍是延长生命、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文献报道,手术全切患者的 5 年总生存率是非全切患者的 2.4 倍左右,其差异具有显著性趋势[7-8]。由于 CNS 胚胎性肿瘤 NOS 型病变和周围脑组织边界清晰,显微镜下仔细沿边界分离可比较完整切除肿瘤。对于有囊变的肿瘤,可首先释放囊液,有利于减少张力和占位效应,更好地分离肿瘤边界。此外,对于位于深部的病变,神经导航和纤维束成像可准确规划手术路径,规避重要功能结构,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术后放化疗对延长患者生命至关重要,CNS 胚胎性肿瘤 NOS 型术后多采用亚硝脲类烷化剂、铂类、依托泊苷等药物进行系统化疗;放疗剂量为 45~50 Gy,1.5 Gy/d,5 d/周分割[9]。
由于病例罕见,目前对 CNS 胚胎性肿瘤 NOS 型的总体预后尚不清楚,有报道显示该病术后 3 年生存率不足 33%,可见预后很差[10],但其病变局限,手术全切、术后积极放化疗者,5 年生存率有报道可达 50%[9]。本组患者中,有 1 例随访 3 年以上,目前正在随访中,该患者初次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术后正规化疗结合放疗,目前生活自理,尚能工作,仅视力较术前无明显改善,因此,CNS 胚胎性肿瘤 NOS 型虽然总体预后较差,只要通过规范化的综合治疗,患者仍有希望获得较长生存期和一定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