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李毅, 唐一植, 李文忠, 吴坚. 老年腹股沟复发疝术后同侧睾丸缺血坏死一例. 华西医学, 2019, 34(9): 1081-1082. doi: 10.7507/1002-0179.201903177 复制
病例介绍 患者,男,64 岁,因“发现右侧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 1+ 年”于 2018 年 7 月 2 日入院。1+ 年前患者发现右侧腹股沟可复性包块,于体力活动、站立位、咳嗽时明显,于平卧位休息时可消失,不伴有恶心、呕吐、腹胀、腹泻、黑便、血尿,患者未予重视,后包块持续存在,患者为求进一步治疗,就诊于我院。自患病以来,患者精神可、食欲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平素健康状况良好,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未规律服药,否认糖尿病病史。10 年前行右侧腹股沟疝手术,术中未使用补片修补,5 年前行左侧腹股沟疝手术 2 次。
入院体格检查:体温 36.5℃,脉搏 62 次/min,呼吸频率 20 次/min,血压 172/100 mm Hg(1 mm Hg=0.133 kPa)。腹平,未见肠型、胃型及蠕动波,右侧腹股沟区见可复性包块,于站立位、咳嗽时明显,可手法回纳入腹,于平卧位休息时可消失,未掉入阴囊。入院后辅助检查:血生化检查均无明显异常,心肺功能基本正常,胸部 X 线片及心电图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腹股沟超声提示右侧腹股沟疝,未行阴囊及睾丸检查,入院考虑诊断:① 右侧腹股沟复发疝;② 高血压病。
完善常规术前检查,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右侧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术中情况:右侧腹股沟复发斜疝,未见补片材料置入,联合肌腱与腹股沟韧带缝合处裂开,疝囊于内环口突出,与精索致密粘连,精索与周围组织致密粘连,疝囊口约 2.5 cm×2.0 cm 大小,内可见大网膜,未掉入阴囊。分离疝囊后,游离精索,见两根裸化精索静脉,输精管完整。腹膜前间隙因粘连分离困难,故采用自固定补片行无张力修补,补片内环口处预留出足够大空间避免卡压精索,术中未将睾丸提出阴囊,疝囊完全游离后回纳入腹,未横断残留,手术顺利,术后患者安返病房。术后予心电监护、对症止痛治疗,右侧腹股沟术区盐袋压迫,未使用抗生素。
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饮食正常,大小便正常,未诉伤口疼痛,查看伤口亦无渗血渗液,阴囊无水肿疼痛。术后第 3 天晨间查房,患者诉夜间右侧睾丸胀痛不适,晨间加重,疼痛剧烈,坐位时明显,无腹痛、腹胀,不伴有畏寒、发热、恶心、呕吐。体格检查:腹软,全腹无压痛,无反跳痛、肌紧张,肠鸣音正常,伤口愈合良好,无渗血渗液。右侧阴囊轻度肿大,局部皮温不高,右侧睾丸附睾增大,分界不清,质硬,深压痛;左侧睾丸、附睾光滑,在阴囊内可扪及,无压痛及结节。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 11.8×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 77%。立即行睾丸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右侧睾丸回声不均匀,未探及确切血流信号。再行睾丸超声造影提示:右侧睾丸内见片状减弱回声区,其内未见确切血流信号(图 1a);左侧睾丸血供良好(图 1b)。

a. 右侧睾丸超声造影无血供;b. 左侧睾丸超声造影血供良好
临床判断右侧睾丸坏死,立即急诊行手术探查,探查取右侧阴囊横切口,切开皮肤、肉膜,见肉膜水肿明显,打开睾丸鞘膜,将睾丸及附睾推挤出切口外,见睾丸及附睾呈灰黑色,精索无明显扭转,回纳精索,观察 5 min,未见睾丸及附睾颜色变化,切开睾丸白膜,见少许暗红色血液流出,其内曲精小管呈灰黑色,确认睾丸坏死,游离精索至外环口,血管钳钳夹后予以离断,断端 4 号丝线缝扎,检查无活动性出血后,阴囊底部留置橡皮引流条 1 根,逐层关闭阴囊切口结束手术。手术后补液、对症止痛治疗,术后 48 h 拔除阴囊引流条,术后第 5 天患者伤口愈合好,恢复良好出院。术后随访 3 个月无异常。
讨论 目前临床上治疗腹股沟疝主要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其已基本取代传统疝修补术,得到广泛认可。采用高分子生物材料进行无张力疝修补,可减少传统修补术式中腹股沟管的缝合张力,显著降低复发率。该术式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包括:术后复发、伤口疼痛、局部切口或补片感染、腹股沟管内出血、补片排斥反应、阴囊血清肿等,其中男性缺血性睾丸炎带来的后果最为严重。
缺血性睾丸炎多发生在需广泛解剖精索的巨大疝或复发疝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术后 3~5 d 出现睾丸肿胀、疼痛,少数伴有全身畏寒、发热等炎症反应症状,触诊可见睾丸变硬及触痛感,症状持续数周或数月,随着病情的进展,少数患者 1 年内出现睾丸萎缩,多数可自愈[1]。本例患者临床表现与缺血性睾丸炎类似,但病情发展异常迅速,术后第 3 天即出现睾丸坏死。此类急性并发症目前鲜有报道,其发展迅速、后果严重,且极易产生医患纠纷,故将该病例发生原因、处理及预防措施进行总结分析。
睾丸坏死原因分析:① 睾丸坏死原因必定为血供的破坏,睾丸的血供来源于精索内,包括精索内动静脉、精索外动静脉、输精管动静脉和蔓状静脉丛等多支支配血管,其中输精管动脉细小,不足以单独提供睾丸血供。精索的广泛解剖可造成静脉丛及静脉血流的损害,本病例为复发斜疝二次手术,正常解剖结构已破坏,疝囊周围粘连严重,游离腹壁化精索过程中,势必损伤精索周围蔓状血管丛的侧支血供。② 本例术中发现精索较细,输精管完整,精索静脉两根较裸化,判断为前次手术对精索静脉造成损伤,且疝囊与精索血管粘连较重,解剖剥离过程导致了精索内外血管的损害,进一步减少了睾丸的血供支持。③ 老年患者,因粘连较重,手术解剖剥离面大,局部创伤可能造成术后精索血管内微血栓形成,导致睾丸淤血梗死或缺血坏死。黄伟等[2]报道 1 例双侧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阴茎节段性缺血,即为术中操作动作过大损伤动脉,进而形成小血栓,栓塞阴茎根部环动脉,造成阴茎节段性缺血。④ 重建内环口过紧卡压致精索缺血,但本例中内环口处已预留出足够大空间,此原因可排除。综上所述,睾丸血供减少的诸多因素的存在,构成了本例中睾丸坏死的综合原因。
处理措施: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缺血性睾丸炎在临床上较为少见,睾丸急性坏死更为罕见,因此术后的处理措施应及时有效,我们总结经验如下:①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出现腹股沟区及阴囊肿痛症状较为常见,多数为阴囊血清肿、精索或睾丸鞘膜积液积血所致,此时需早期鉴别是否存在睾丸病变,及时有效判断有无睾丸缺血,尽量避免坏死或更为严重的感染发生。② 及时行超声造影可有效判断睾丸血供情况,本例中超声造影明确右侧睾丸内见片状减弱回声区,其内未见确切血流信号,提示睾丸坏死。③ 超声造影如提示血供不良,有缺血性睾丸炎表现,需积极治疗,同时动态观察睾丸血供情况。④ 如出现睾丸坏死,应及时手术探查行睾丸切除,避免发生更严重的感染。
睾丸坏死为腹股沟疝手术严重并发症,一旦出现,保守治疗均无效,势必行睾丸切除,因此该并发症重在预防,针对本病例总结预防措施:① 手术入路的选择,复发疝尽量采取与前次手术不同的入路,开放手术后复发疝应采用腹腔镜疝修补手术方式。宋学民等[3]报道,后入路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患侧睾丸血流灌注情况改善,不影响睾丸体积及血清睾酮水平。李健文等[4]认为,后入路的腹腔镜疝修补较前入路的开放术式更为合理。Singh 等[5]则认为,腹腔镜疝修补术较前入路开放手术可更好地保护睾丸功能。② 必须行前入路手术的患者,如为无法耐受全身麻醉及气腹的高龄患者,术中可探查同侧睾丸,如有血供不良的表现,可采取同侧睾丸精索切除,因睾丸缺血后发生萎缩比例为 12%~15%[6]。但行该术式术前应充分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代手术方式及相关风险。③ 巨大疝、嵌顿疝、滑动疝及罕见疝务必精细解剖,注意保护精索及周围血管,避免过度剥离精索破坏血供,疝囊建议横断,远端旷置处理。④ 有高风险的患者,特别是老年复发疝、斜疝掉入阴囊患者,术前可常规行睾丸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了解睾丸血供情况,提前预判术后可能出现的睾丸缺血。⑤ 术中避免粗暴操作,尽量不要将睾丸自阴囊提出,如提出睾丸需顺行复位以免精索扭转造成缺血坏死。⑥ 重建内外环口时应预留足够空间,避免术后卡压。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睾丸坏死在临床上较为罕见,但睾丸缺血甚至导致睾丸萎缩并不少见,因此临床手术操作中我们应做到精细操作,提前预判,早发现早治疗并发症,术后多总结多分析,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再次发生,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
病例介绍 患者,男,64 岁,因“发现右侧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 1+ 年”于 2018 年 7 月 2 日入院。1+ 年前患者发现右侧腹股沟可复性包块,于体力活动、站立位、咳嗽时明显,于平卧位休息时可消失,不伴有恶心、呕吐、腹胀、腹泻、黑便、血尿,患者未予重视,后包块持续存在,患者为求进一步治疗,就诊于我院。自患病以来,患者精神可、食欲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平素健康状况良好,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未规律服药,否认糖尿病病史。10 年前行右侧腹股沟疝手术,术中未使用补片修补,5 年前行左侧腹股沟疝手术 2 次。
入院体格检查:体温 36.5℃,脉搏 62 次/min,呼吸频率 20 次/min,血压 172/100 mm Hg(1 mm Hg=0.133 kPa)。腹平,未见肠型、胃型及蠕动波,右侧腹股沟区见可复性包块,于站立位、咳嗽时明显,可手法回纳入腹,于平卧位休息时可消失,未掉入阴囊。入院后辅助检查:血生化检查均无明显异常,心肺功能基本正常,胸部 X 线片及心电图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腹股沟超声提示右侧腹股沟疝,未行阴囊及睾丸检查,入院考虑诊断:① 右侧腹股沟复发疝;② 高血压病。
完善常规术前检查,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右侧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术中情况:右侧腹股沟复发斜疝,未见补片材料置入,联合肌腱与腹股沟韧带缝合处裂开,疝囊于内环口突出,与精索致密粘连,精索与周围组织致密粘连,疝囊口约 2.5 cm×2.0 cm 大小,内可见大网膜,未掉入阴囊。分离疝囊后,游离精索,见两根裸化精索静脉,输精管完整。腹膜前间隙因粘连分离困难,故采用自固定补片行无张力修补,补片内环口处预留出足够大空间避免卡压精索,术中未将睾丸提出阴囊,疝囊完全游离后回纳入腹,未横断残留,手术顺利,术后患者安返病房。术后予心电监护、对症止痛治疗,右侧腹股沟术区盐袋压迫,未使用抗生素。
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饮食正常,大小便正常,未诉伤口疼痛,查看伤口亦无渗血渗液,阴囊无水肿疼痛。术后第 3 天晨间查房,患者诉夜间右侧睾丸胀痛不适,晨间加重,疼痛剧烈,坐位时明显,无腹痛、腹胀,不伴有畏寒、发热、恶心、呕吐。体格检查:腹软,全腹无压痛,无反跳痛、肌紧张,肠鸣音正常,伤口愈合良好,无渗血渗液。右侧阴囊轻度肿大,局部皮温不高,右侧睾丸附睾增大,分界不清,质硬,深压痛;左侧睾丸、附睾光滑,在阴囊内可扪及,无压痛及结节。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 11.8×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 77%。立即行睾丸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右侧睾丸回声不均匀,未探及确切血流信号。再行睾丸超声造影提示:右侧睾丸内见片状减弱回声区,其内未见确切血流信号(图 1a);左侧睾丸血供良好(图 1b)。

a. 右侧睾丸超声造影无血供;b. 左侧睾丸超声造影血供良好
临床判断右侧睾丸坏死,立即急诊行手术探查,探查取右侧阴囊横切口,切开皮肤、肉膜,见肉膜水肿明显,打开睾丸鞘膜,将睾丸及附睾推挤出切口外,见睾丸及附睾呈灰黑色,精索无明显扭转,回纳精索,观察 5 min,未见睾丸及附睾颜色变化,切开睾丸白膜,见少许暗红色血液流出,其内曲精小管呈灰黑色,确认睾丸坏死,游离精索至外环口,血管钳钳夹后予以离断,断端 4 号丝线缝扎,检查无活动性出血后,阴囊底部留置橡皮引流条 1 根,逐层关闭阴囊切口结束手术。手术后补液、对症止痛治疗,术后 48 h 拔除阴囊引流条,术后第 5 天患者伤口愈合好,恢复良好出院。术后随访 3 个月无异常。
讨论 目前临床上治疗腹股沟疝主要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其已基本取代传统疝修补术,得到广泛认可。采用高分子生物材料进行无张力疝修补,可减少传统修补术式中腹股沟管的缝合张力,显著降低复发率。该术式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包括:术后复发、伤口疼痛、局部切口或补片感染、腹股沟管内出血、补片排斥反应、阴囊血清肿等,其中男性缺血性睾丸炎带来的后果最为严重。
缺血性睾丸炎多发生在需广泛解剖精索的巨大疝或复发疝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术后 3~5 d 出现睾丸肿胀、疼痛,少数伴有全身畏寒、发热等炎症反应症状,触诊可见睾丸变硬及触痛感,症状持续数周或数月,随着病情的进展,少数患者 1 年内出现睾丸萎缩,多数可自愈[1]。本例患者临床表现与缺血性睾丸炎类似,但病情发展异常迅速,术后第 3 天即出现睾丸坏死。此类急性并发症目前鲜有报道,其发展迅速、后果严重,且极易产生医患纠纷,故将该病例发生原因、处理及预防措施进行总结分析。
睾丸坏死原因分析:① 睾丸坏死原因必定为血供的破坏,睾丸的血供来源于精索内,包括精索内动静脉、精索外动静脉、输精管动静脉和蔓状静脉丛等多支支配血管,其中输精管动脉细小,不足以单独提供睾丸血供。精索的广泛解剖可造成静脉丛及静脉血流的损害,本病例为复发斜疝二次手术,正常解剖结构已破坏,疝囊周围粘连严重,游离腹壁化精索过程中,势必损伤精索周围蔓状血管丛的侧支血供。② 本例术中发现精索较细,输精管完整,精索静脉两根较裸化,判断为前次手术对精索静脉造成损伤,且疝囊与精索血管粘连较重,解剖剥离过程导致了精索内外血管的损害,进一步减少了睾丸的血供支持。③ 老年患者,因粘连较重,手术解剖剥离面大,局部创伤可能造成术后精索血管内微血栓形成,导致睾丸淤血梗死或缺血坏死。黄伟等[2]报道 1 例双侧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阴茎节段性缺血,即为术中操作动作过大损伤动脉,进而形成小血栓,栓塞阴茎根部环动脉,造成阴茎节段性缺血。④ 重建内环口过紧卡压致精索缺血,但本例中内环口处已预留出足够大空间,此原因可排除。综上所述,睾丸血供减少的诸多因素的存在,构成了本例中睾丸坏死的综合原因。
处理措施: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缺血性睾丸炎在临床上较为少见,睾丸急性坏死更为罕见,因此术后的处理措施应及时有效,我们总结经验如下:①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出现腹股沟区及阴囊肿痛症状较为常见,多数为阴囊血清肿、精索或睾丸鞘膜积液积血所致,此时需早期鉴别是否存在睾丸病变,及时有效判断有无睾丸缺血,尽量避免坏死或更为严重的感染发生。② 及时行超声造影可有效判断睾丸血供情况,本例中超声造影明确右侧睾丸内见片状减弱回声区,其内未见确切血流信号,提示睾丸坏死。③ 超声造影如提示血供不良,有缺血性睾丸炎表现,需积极治疗,同时动态观察睾丸血供情况。④ 如出现睾丸坏死,应及时手术探查行睾丸切除,避免发生更严重的感染。
睾丸坏死为腹股沟疝手术严重并发症,一旦出现,保守治疗均无效,势必行睾丸切除,因此该并发症重在预防,针对本病例总结预防措施:① 手术入路的选择,复发疝尽量采取与前次手术不同的入路,开放手术后复发疝应采用腹腔镜疝修补手术方式。宋学民等[3]报道,后入路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患侧睾丸血流灌注情况改善,不影响睾丸体积及血清睾酮水平。李健文等[4]认为,后入路的腹腔镜疝修补较前入路的开放术式更为合理。Singh 等[5]则认为,腹腔镜疝修补术较前入路开放手术可更好地保护睾丸功能。② 必须行前入路手术的患者,如为无法耐受全身麻醉及气腹的高龄患者,术中可探查同侧睾丸,如有血供不良的表现,可采取同侧睾丸精索切除,因睾丸缺血后发生萎缩比例为 12%~15%[6]。但行该术式术前应充分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代手术方式及相关风险。③ 巨大疝、嵌顿疝、滑动疝及罕见疝务必精细解剖,注意保护精索及周围血管,避免过度剥离精索破坏血供,疝囊建议横断,远端旷置处理。④ 有高风险的患者,特别是老年复发疝、斜疝掉入阴囊患者,术前可常规行睾丸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了解睾丸血供情况,提前预判术后可能出现的睾丸缺血。⑤ 术中避免粗暴操作,尽量不要将睾丸自阴囊提出,如提出睾丸需顺行复位以免精索扭转造成缺血坏死。⑥ 重建内外环口时应预留足够空间,避免术后卡压。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睾丸坏死在临床上较为罕见,但睾丸缺血甚至导致睾丸萎缩并不少见,因此临床手术操作中我们应做到精细操作,提前预判,早发现早治疗并发症,术后多总结多分析,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再次发生,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