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李嘉知, 唐莉. 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恶性青光眼一例. 华西医学, 2019, 34(12): 1450-1451. doi: 10.7507/1002-0179.201905059 复制
病例介绍 患者,女,70 岁,因“右眼视力逐渐下降 2+年”于 2018 年 9 月 18 日入我院。既往于外院诊断为双眼闭角型青光眼,10+年前行“双眼虹膜激光打孔”。6+年前于外院行“左眼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后第 1、3 个月 2 次发生浅前房高眼压伴视力下降,2 次行“左眼前段玻璃体切除联合前房成形术”。眼部检查:右眼视力手动,眼压 17.6 mm Hg(1 mm Hg=0.133 kPa),右眼前房较浅,虹膜激光孔通畅,晶状体混浊,眼底窥不清;左眼视力 0.3,眼压 15.2 mm Hg,滤过泡局限,前房深度正常,虹膜激光孔通畅,人工晶状体在位,C/D=0.7。辅助检查:右眼眼轴 22.25 mm,前房深度 2.97 mm;左眼眼轴 21.91 mm,前房深度 2.74 mm。诊断:右眼白内障、双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双眼抗青光眼术后)、左眼人工晶状体眼。于 2018 年 9 月 19 日行“右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第 1 天查右眼视力 0.9,眼压 17.4 mm Hg,前房深度正常,人工晶状体位正,眼底 C/D=0.5,顺利出院。
患者右眼术后第 20 天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雾视,于外院就诊,测得眼压 30 mm Hg,予以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布林佐胺滴眼液降眼压,眼压可控,症状缓解。用降压药 10 d 后再次出现右眼虹雾视,自行使用降压药症状无缓解后,来我院门诊就诊,体格检查:右眼矫正视力 0.3,眼压 34.1 mm Hg,前房浅;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示前房浅,睫状体水肿前旋(图 1、2),考虑右眼白内障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malignant glaucoma,MG),予以阿托品凝胶、妥布霉素地塞米松、醋酸泼尼松龙、盐酸卡替洛尔滴眼,口服泼尼松,20% 甘醇 250 mL 静脉滴注。门诊就诊后第 2 日复查,周边前房略有加深(图 1b),继续散瞳、抗炎、降眼压治疗。复查后第 5 日,右眼矫正视力 0.4,眼压 10.9 mm Hg,前房完全形成(图 1c、2b)。停用抗炎药,维持阿托品凝胶每晚 1 次。随访观察 2 个月,患者前房、眼压均稳定,遂自行停用阿托品,眼压再次升高,维持阿托品 2 次/周,前房维持稳定,眼压控制良好。

a. 未治疗时UBM检查显示前房浅,睫状体水肿前旋;b. 药物治疗 1 d 后,前房略有加深;c. 药物治疗 5 d 后,前房完全形成

a. 未治疗时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显示前房浅,房角窄;b. 治疗 5 d 后,前房加深,房角增宽
讨论 MG 是青光眼滤过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多见于闭角型青光眼,尤其是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也有报道发生于缩瞳、周边虹膜切除术、外伤、葡萄膜炎、睫状体水肿等,可发生于滤过术后数天、数周、数月[1]。目前没有单一的理论解释其发病机制,有研究认为是晶状体虹膜阻滞、睫状环阻滞、房水逆流[2]、脉络膜扩张[3]等多因素共同导致发病。一旦发生 MG,应及早采用睫状肌麻痹剂、高渗剂、皮质类固醇激素等综合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无效可采取玻璃体抽水囊联合前房注气、晶状体摘除、玻璃体切除或多项联合手术[4]。本例患者右眼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 20 d 出现浅前房、高眼压,UBM 示睫状体水肿前旋,考虑睫状环阻滞、房水逆流进入玻璃体导致,予以散瞳、抗炎、降压后症状缓解,眼压下降、前房形成,确诊右眼白内障术后发生 MG。晶状体摘除是治疗青光眼滤过术后 MG 的方法之一[5],单纯白内障术后发生 MG 实属罕见,本例患者系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左眼行滤过手术术后发生了 MG,且反复 2 次前部玻璃体切除才得以缓解,说明患者眼球本身具有发生 MG 的解剖因素。白内障手术所致原有眼内结构稳态改变及术后轻微的炎症都可能是发生 MG 的原因。
白内障术后 MG 需与脉络膜上腔出血、囊袋阻滞综合征等相鉴别。两者均表现为浅前房高眼压,脉络膜上腔出血出现在眼内手术后数小时或数天,超声检查可帮助诊断[2]。白内障术后囊袋阻滞综合征行裂隙灯检查可见前囊膜开口被人工晶状体光学面阻塞,人工晶状体与后囊膜之间的间隙增加,且囊袋内充满液体,后囊向后膨隆[6]。
对短眼轴的患者行白内障手术后,出现不明原因的浅前房,且排除瞳孔阻滞、囊袋阻滞、脉络膜上腔出血时,应警惕 MG 的发生,UBM 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7]。诊断明确后,应积极使用睫状肌麻痹药、降压药及皮质类固醇激素药局部抗炎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于阿托品依赖的患者,要关注睫状肌麻痹剂导致的便秘、排尿困难(尤其老年患者有急性尿潴留的危险)、心动过速等全身副作用[7],用最小剂量维持,嘱患者用药后按住泪囊部位 2 min 以减少眼液的全身吸收。当患者用药不耐受或综合药物治疗无效时,应及时予以激光或手术治疗[8-9]。这个诊治过程可能为患者保留更好的视力。
病例介绍 患者,女,70 岁,因“右眼视力逐渐下降 2+年”于 2018 年 9 月 18 日入我院。既往于外院诊断为双眼闭角型青光眼,10+年前行“双眼虹膜激光打孔”。6+年前于外院行“左眼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后第 1、3 个月 2 次发生浅前房高眼压伴视力下降,2 次行“左眼前段玻璃体切除联合前房成形术”。眼部检查:右眼视力手动,眼压 17.6 mm Hg(1 mm Hg=0.133 kPa),右眼前房较浅,虹膜激光孔通畅,晶状体混浊,眼底窥不清;左眼视力 0.3,眼压 15.2 mm Hg,滤过泡局限,前房深度正常,虹膜激光孔通畅,人工晶状体在位,C/D=0.7。辅助检查:右眼眼轴 22.25 mm,前房深度 2.97 mm;左眼眼轴 21.91 mm,前房深度 2.74 mm。诊断:右眼白内障、双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双眼抗青光眼术后)、左眼人工晶状体眼。于 2018 年 9 月 19 日行“右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第 1 天查右眼视力 0.9,眼压 17.4 mm Hg,前房深度正常,人工晶状体位正,眼底 C/D=0.5,顺利出院。
患者右眼术后第 20 天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雾视,于外院就诊,测得眼压 30 mm Hg,予以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布林佐胺滴眼液降眼压,眼压可控,症状缓解。用降压药 10 d 后再次出现右眼虹雾视,自行使用降压药症状无缓解后,来我院门诊就诊,体格检查:右眼矫正视力 0.3,眼压 34.1 mm Hg,前房浅;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示前房浅,睫状体水肿前旋(图 1、2),考虑右眼白内障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malignant glaucoma,MG),予以阿托品凝胶、妥布霉素地塞米松、醋酸泼尼松龙、盐酸卡替洛尔滴眼,口服泼尼松,20% 甘醇 250 mL 静脉滴注。门诊就诊后第 2 日复查,周边前房略有加深(图 1b),继续散瞳、抗炎、降眼压治疗。复查后第 5 日,右眼矫正视力 0.4,眼压 10.9 mm Hg,前房完全形成(图 1c、2b)。停用抗炎药,维持阿托品凝胶每晚 1 次。随访观察 2 个月,患者前房、眼压均稳定,遂自行停用阿托品,眼压再次升高,维持阿托品 2 次/周,前房维持稳定,眼压控制良好。

a. 未治疗时UBM检查显示前房浅,睫状体水肿前旋;b. 药物治疗 1 d 后,前房略有加深;c. 药物治疗 5 d 后,前房完全形成

a. 未治疗时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显示前房浅,房角窄;b. 治疗 5 d 后,前房加深,房角增宽
讨论 MG 是青光眼滤过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多见于闭角型青光眼,尤其是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也有报道发生于缩瞳、周边虹膜切除术、外伤、葡萄膜炎、睫状体水肿等,可发生于滤过术后数天、数周、数月[1]。目前没有单一的理论解释其发病机制,有研究认为是晶状体虹膜阻滞、睫状环阻滞、房水逆流[2]、脉络膜扩张[3]等多因素共同导致发病。一旦发生 MG,应及早采用睫状肌麻痹剂、高渗剂、皮质类固醇激素等综合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无效可采取玻璃体抽水囊联合前房注气、晶状体摘除、玻璃体切除或多项联合手术[4]。本例患者右眼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 20 d 出现浅前房、高眼压,UBM 示睫状体水肿前旋,考虑睫状环阻滞、房水逆流进入玻璃体导致,予以散瞳、抗炎、降压后症状缓解,眼压下降、前房形成,确诊右眼白内障术后发生 MG。晶状体摘除是治疗青光眼滤过术后 MG 的方法之一[5],单纯白内障术后发生 MG 实属罕见,本例患者系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左眼行滤过手术术后发生了 MG,且反复 2 次前部玻璃体切除才得以缓解,说明患者眼球本身具有发生 MG 的解剖因素。白内障手术所致原有眼内结构稳态改变及术后轻微的炎症都可能是发生 MG 的原因。
白内障术后 MG 需与脉络膜上腔出血、囊袋阻滞综合征等相鉴别。两者均表现为浅前房高眼压,脉络膜上腔出血出现在眼内手术后数小时或数天,超声检查可帮助诊断[2]。白内障术后囊袋阻滞综合征行裂隙灯检查可见前囊膜开口被人工晶状体光学面阻塞,人工晶状体与后囊膜之间的间隙增加,且囊袋内充满液体,后囊向后膨隆[6]。
对短眼轴的患者行白内障手术后,出现不明原因的浅前房,且排除瞳孔阻滞、囊袋阻滞、脉络膜上腔出血时,应警惕 MG 的发生,UBM 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7]。诊断明确后,应积极使用睫状肌麻痹药、降压药及皮质类固醇激素药局部抗炎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于阿托品依赖的患者,要关注睫状肌麻痹剂导致的便秘、排尿困难(尤其老年患者有急性尿潴留的危险)、心动过速等全身副作用[7],用最小剂量维持,嘱患者用药后按住泪囊部位 2 min 以减少眼液的全身吸收。当患者用药不耐受或综合药物治疗无效时,应及时予以激光或手术治疗[8-9]。这个诊治过程可能为患者保留更好的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