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腰椎骨折为临床常见损伤,准确的诊断分型对指导治疗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分型系统众多,但至今没有分型系统被普遍认同并用于指导临床实践。Denis 分型、脊柱载荷分型、Magerl/ AO 分型以及胸腰椎损伤分类和严重度评分等分型系统在临床上具有较大的影响,但也都存在一些不足。近年来,胸腰椎骨折分型不断地更新、修正,使得在临床上应用这些分型系统时,容易产生困惑,对如何认识、理解这些分型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该文通过回顾目前主要的、常用的胸腰椎骨折分型系统,对各分型系统的主要观点、优点及不足进行探讨,并结合目前研究进展,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
引用本文: 周忠杰, 宋跃明. 胸腰椎骨折分型的研究进展. 华西医学, 2019, 34(9): 959-963. doi: 10.7507/1002-0179.201908134 复制
胸腰椎骨折具有发生率高、损伤机制复杂、严重程度变异大、治疗方案选择多、预后结局不一等特点[1-3]。胸腰椎骨折的相关研究很多,且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目前仍缺乏一种被广泛接受的分型系统来指导临床决策和研究、评估预后。自 1929 年 Boehler 提出胸腰椎骨折分型以来,虽然已有多个分型系统被提出,但目前均未获得广泛的认可及应用[3-5]。近年来,胸腰椎损伤分类和严重度评分(Thoracolumbar Injury Classification and Severity Score,TLICS)分型系统被提出,AO 分型系统也几经修订和完善,但其中仍存在一定的争议和不同的观点。为了更好地了解胸腰椎骨折的分型体系,本文就胸腰椎骨折分型进行综述,对各个分型系统的主要观点、优点及不足进行探讨。
1 Denis 分型
1983 年 Denis 提出了 Denis 胸腰椎的三柱理论以及胸腰椎骨折分型[4]。该分型是影响最广的胸腰椎骨折分型之一。鉴于当时研究显示,当后柱损伤时,只有合并了后纵韧带或纤维环损伤,才会导致脊柱的不稳,所以 Denis 认为椎体后壁对于脊柱稳定性至关重要,并提出了中柱的概念(中间骨韧带脊柱复合体)。在此之前,脊柱骨折的认识主要是依据 Frank Holdsworth 的两柱理论。
Denis 的三柱理论:前柱为椎体和椎间盘的前 2/3,中柱为椎体和椎间盘的后 1/3 到后纵韧带,后柱包括双侧关节突关节、棘突间的韧带-骨复合体。三柱理论在如今仍常被应用。Denis 的三柱理论首次正确地评估了后方韧带复合体(posterior ligamentous complex,PLC)的完整性。
根据骨折的形态和三柱的受累情况,Denis 分型将骨折分为:压缩骨折、爆裂骨折、安全带损伤、骨折-脱位。
该分型的优点在于它首次区分并重视生物力学稳定性和神经损伤之间的相互关系。Denis 第1 个 提出了神经功能状态的重要性,提出了“稳定度”的概念。1 度不稳:单独的力学不稳定;2 度不稳:只累及神经结构,但是脊柱的力学稳定性是完整的;3 度不稳:同时存在脊柱不稳和神经功能损害。
该分型的不足:① 该分型基于一种设想的概念,也就是所谓的中柱。② 尽管许多学者认为中柱对脊柱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但 James 等[6]通过生物力学研究发现,对于爆裂骨折的稳定性而言,后柱的完整性相比于中柱更为重要。③ 该分型认为如果两柱损伤则应该手术,但这样的说法过于简单。部分爆裂骨折(两柱损伤)经保守治疗成功[7]。④ 该分型的可靠性及可重复性也不佳[8]。
2 McCormack 分型/脊柱载荷分型(load sharing classification,LSC)
该分型于 1994 年由 McCormack 等[9]提出,用于帮助区分哪些胸腰椎骨折可以做后方的短节段固定,哪些需要做前方的支撑、融合。
该分型尝试预测了保守治疗容易失败的爆裂骨折的特点,包括 3 个方面信息:椎体碎裂程度、骨折块的移位程度、后凸的程度。每一项都赋予 1~3 分,总分最高为 9 分。该分型认为:当评分为 3~6 分时,短节段的固定是合适的,但当评分超过 7 分时,需选择前方的重建。
LSC 随后进一步发展,被应用于术前手术入路和方案的设计。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分型不能用于决策是否手术。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骨折,可应用该分型评估椎体骨折的情况,并指导选择理想的手术入路[10-12]。
该分型低估了 PLC 在脊柱稳定中的作用,也没有考虑损伤的力学机制及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实际上,这个分型更像是对两柱理论的一种支持,但由于它无法用于统一描述脊柱损伤、预测治疗效果,因此该分型未达到一个真正的分型系统应具有的标准[13]。
3 Magerl/AO 分型及其修订分型
1994 年,通过对 1 445 例的骨折病例的分析,基于损伤机制和损伤的严重程度,Magerl 等[14]提出了早期的 AO 胸腰椎骨折分型。
对应骨折的 3 种形态:压缩性损伤(短缩)、牵张性损伤(拉伸)、以及扭转性损伤(旋转),该分型将胸腰椎骨折分为压缩损伤(A 型)、屈曲牵张损伤(B 型)、旋转/扭转损伤(C 型)。每一种骨折又进一步分为亚型及次亚型,直到每个亚组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共产生了 27 种骨折类型。随着骨折类型的递进,往往伴随着合并症的增加。该分型更具有逻辑性,非常全面细致。
但该分型的缺点在于没有将软组织条件和神经损伤情况包含在内,这两者是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另外,该分型过于复杂,观察者内部和观察者之间的可靠性不佳。研究发现,MRI 发现的 PLC 的完整性和 AO 分型的相关性也不好[15]。所以,尽管该系统很详细、全面,但是缺乏治疗指导建议:同样的分型,可能会被建议手术,也可能会建议非手术治疗。
2013 年 Reinhold 等[16]在原来分型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调整:将 A 型损伤分为楔形压缩、劈裂型骨折、不完全爆裂骨折、完全爆裂骨折 4 种亚型;将 B 型分为单纯的经骨损伤和经骨-韧带损伤 2 种亚型;将 C 型分为过伸、平移、分离 3 种亚型。各亚型不再进一步划分,因此简化了原分型系统。
另外,与原分型系统相比,修订分型主要有两点不同:① B 型损伤不再定义为“牵张性损伤”,而定义为后柱的损伤。② C 型骨折重新定义为“可辨识的移位”,而原来分型中,C 型意味着“旋转损伤”。修订后避免了在原分型中对合并轻度旋转畸形的压缩骨折分类时引起的争议。
但是预后相关因素、合并症、神经功能状态等重要的因素,仍没有在修订分型中体现出来。作者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胸腰椎骨折的检查技术和治疗方案会存在着明显的变化,另外许多临床合并的问题,例如合并症及患者个人病情等,无法简单、客观地用分值予以加权[16]。
4 TLICS
以 Vaccaro 等为代表的脊柱创伤学组先是提出了胸腰椎损伤严重度评分(Thoracolumbar Injury Severity Scale and Score,TLISS)系统。TLISS 基于 三大特点:损伤机制、PLC 的完整性、神经功能状态。该系统是第一个包含患者神经功能状态的骨折评分系统。尽管它是一个严重度评分,但由于可用于分类和指导治疗,因此,达到了“分型系统”的标准[13]。
Vaccaro 等[17]随后对 TLISS 进行了修改,提出了 TLICS。该分型强调了骨折的形态,而不再是生物力学。如今,TLICS 分型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可提供更清晰的骨折分类框架,并指导骨折的治疗。TLICS 依据以下 3 点来进行分型:损伤形态、PLC 的完整性、神经功能状态。分值的指导意义:3 分或更小,建议保守治疗;5 分或以上,建议手术治疗;4 分:中间区,是否手术取决于患者并存疾病以及医生经验等因素。
该分型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使用简单,易于掌握。Joaquim 等[18]研究并比较了 TLICS 和 AOSpine 分型。在一项纳入 49 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多中心研究中,发现 TLICS 通过加入了神经功能的评分,可以更好地反映出患者损伤的严重程度。2014 年,Joaquim 等[19]按照 TLICS 的建议为患者选择治疗方案:一共 65 例患者,小于 4 分的进行保守治疗,4 分及以上的进行手术治疗。37 例患者为 1~2 分,均接受了保守治疗,其中 2 例失败,原因是局部的疼痛和加重的后凸畸形,但这 2 例患者接受手术后,症状也都没有改善;评分为 4~10 分的患者 28 例,均接受了手术治疗,术后没有患者出现神经症状的加重。
不过,TLICS 亦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对于没有神经损害的爆裂骨折患者,包括那些评分为 4 分的患者,TLICS 没能够给出明确的治疗建议。另外,对于爆裂骨折,TLICS 并没有进一步区分:例如高度丢失 50%、后凸角度 20° 等提示骨折的不稳定。最后,TLICS 代表的是分型制定者的治疗意见,而缺乏对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治疗方案的考虑,因此可能存在一定偏倚。
5 新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脊柱分型
TLICS 是一个被广为接受的分型系统,但胸腰椎骨折分型探索并没有止步。2008 年,AO 成立了脊柱分型研究组,目的在于重新修订原来的分型系统,希望制定一个全面的、具有临床指导意义、方便医生使用的分型系统。2013 年,Vaccaro 等[20]发表了新 AOSpine 胸腰椎骨折分型系统,整合了 Magerl/AO 的分型方法和 TLICS。该分型包括了骨折的形态、神经功能以及临床上与治疗方案、预后相关的其他因素,并对原 AO 分型的骨折形态描述进行了简化。
分型依据:① 骨折形态;② 神经功能;③ 临床的修正参数。A 型为压缩性骨折,张力带完整;B 型为牵张性损伤,导致前方或后方张力带结构损伤,但是脊柱的轴向序列获得维持,没有明显的平移或者脱位;C 型为所有稳定结构都损伤,各个方向上的脱位、平移、移位。
神经功能状态被划分了 6 个等级,而且便于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其中 N1 是其他神经损伤分级中未被提及的亚型,表示一过性的神经损伤,一般在就诊时已经完全恢复(一般在伤后的 24 h 内)。这种情况可以发生在没有椎体后壁骨折时。Nx 代表神经功能无法评估的状态。
该分型采用“临床的修正参数”来描述临床决策相关的特殊病情。胸腰椎骨折有 2 个修订参数:M1用来描述压缩类型的损伤,PLC 的完整性无法判断者;M2 用来描述患者的特殊合并症,例如强直性脊柱炎、风湿性关节炎、肥厚性关节病、骨质疏松症、皮肤烧伤或其他影响手术皮肤切口的情况。
2016 年,Kepler 等[21]提出了胸腰椎骨折 AOSpine 评分。该方案是在新的 AOSpine 分型基础上,对各类指标赋值,根据赋值结果,提出治疗建议。评分为 3 分或以下,应该选择保守治疗;6 分或以上应该选择手术治疗;而评分为 4 分或者 5 分时,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该分型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并提出了新的神经功能等级,更方便临床应用。但有待进一步研究验证该分型指导临床的作用和效果。
另外,该分型依然存在一些不足:针对爆裂骨折,虽然新的 AOSpine 分型中提到了累及终板的数量,但也不能完全判断骨折的预后。目前研究提示,骨折的部位、碎裂程度、后凸角度、骨的质量等都是判断爆裂骨折稳定与否的重要相关因素[22]。
另外,也有学者对新分型方法的意义提出质疑:新的分型依旧面临着原有分型存在的困扰。固然新分型中,对于 A 和 C 型的治疗方案容易形成明显的区分,但原来的 Magerl/AO 分型同样可以。而对于爆裂骨折(A3/4 亚型),依然难以判断是否合并 PLC 损伤,依然难以准确区分 A 和 B 型损伤[23]。
6 展望
一个分型系统受到对疾病的认知、检查方法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胸腰椎骨折的分型系统的目的是希望建立全面、具有临床治疗指导意义、对预后评估起作用的体系。但目前来看,要制定这样一个理想的分型,主要受制于几个因素:
首先是对 PLC 是否损伤的评估存在困难。受限于检查和评估手段,术前难以给出是否存在 PLC 损伤的准确判断。尤其是爆裂骨折,是否合并 PLC 损伤,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准确判断 PLC 是否损伤是目前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15]。
另外,对于没有神经损伤的爆裂骨折,目前治疗上存在着一定的争议,并成为分型系统无法广泛应用、指导实践的瓶颈[22, 24]。Joaquim 等[2]将 458 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实际处理方式与 TLICS 评分的建议进行比较,发现与实际手术治疗不相符的主要是爆裂骨折但神经功能正常的患者(79 例)。由于缺少相应的治疗指南,不伴神经损伤的爆裂骨折,在许多分型中都处于“中间地带”。治疗决策来自于医学-法律方面的考虑、传统治疗方案/流程的影响、对生物力学和形态学的不同理解、经济资源和医疗条件、患者的期望值等。
因此,我们仍需加大对 PLC 完整性判断方法的研究,制定客观、明晰的稳定和不稳定性爆裂骨折的区分标准。只有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才可能制定出一个全面、可靠、能够指导临床实践和预后评估的胸腰椎骨折分型。
胸腰椎骨折具有发生率高、损伤机制复杂、严重程度变异大、治疗方案选择多、预后结局不一等特点[1-3]。胸腰椎骨折的相关研究很多,且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目前仍缺乏一种被广泛接受的分型系统来指导临床决策和研究、评估预后。自 1929 年 Boehler 提出胸腰椎骨折分型以来,虽然已有多个分型系统被提出,但目前均未获得广泛的认可及应用[3-5]。近年来,胸腰椎损伤分类和严重度评分(Thoracolumbar Injury Classification and Severity Score,TLICS)分型系统被提出,AO 分型系统也几经修订和完善,但其中仍存在一定的争议和不同的观点。为了更好地了解胸腰椎骨折的分型体系,本文就胸腰椎骨折分型进行综述,对各个分型系统的主要观点、优点及不足进行探讨。
1 Denis 分型
1983 年 Denis 提出了 Denis 胸腰椎的三柱理论以及胸腰椎骨折分型[4]。该分型是影响最广的胸腰椎骨折分型之一。鉴于当时研究显示,当后柱损伤时,只有合并了后纵韧带或纤维环损伤,才会导致脊柱的不稳,所以 Denis 认为椎体后壁对于脊柱稳定性至关重要,并提出了中柱的概念(中间骨韧带脊柱复合体)。在此之前,脊柱骨折的认识主要是依据 Frank Holdsworth 的两柱理论。
Denis 的三柱理论:前柱为椎体和椎间盘的前 2/3,中柱为椎体和椎间盘的后 1/3 到后纵韧带,后柱包括双侧关节突关节、棘突间的韧带-骨复合体。三柱理论在如今仍常被应用。Denis 的三柱理论首次正确地评估了后方韧带复合体(posterior ligamentous complex,PLC)的完整性。
根据骨折的形态和三柱的受累情况,Denis 分型将骨折分为:压缩骨折、爆裂骨折、安全带损伤、骨折-脱位。
该分型的优点在于它首次区分并重视生物力学稳定性和神经损伤之间的相互关系。Denis 第1 个 提出了神经功能状态的重要性,提出了“稳定度”的概念。1 度不稳:单独的力学不稳定;2 度不稳:只累及神经结构,但是脊柱的力学稳定性是完整的;3 度不稳:同时存在脊柱不稳和神经功能损害。
该分型的不足:① 该分型基于一种设想的概念,也就是所谓的中柱。② 尽管许多学者认为中柱对脊柱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但 James 等[6]通过生物力学研究发现,对于爆裂骨折的稳定性而言,后柱的完整性相比于中柱更为重要。③ 该分型认为如果两柱损伤则应该手术,但这样的说法过于简单。部分爆裂骨折(两柱损伤)经保守治疗成功[7]。④ 该分型的可靠性及可重复性也不佳[8]。
2 McCormack 分型/脊柱载荷分型(load sharing classification,LSC)
该分型于 1994 年由 McCormack 等[9]提出,用于帮助区分哪些胸腰椎骨折可以做后方的短节段固定,哪些需要做前方的支撑、融合。
该分型尝试预测了保守治疗容易失败的爆裂骨折的特点,包括 3 个方面信息:椎体碎裂程度、骨折块的移位程度、后凸的程度。每一项都赋予 1~3 分,总分最高为 9 分。该分型认为:当评分为 3~6 分时,短节段的固定是合适的,但当评分超过 7 分时,需选择前方的重建。
LSC 随后进一步发展,被应用于术前手术入路和方案的设计。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分型不能用于决策是否手术。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骨折,可应用该分型评估椎体骨折的情况,并指导选择理想的手术入路[10-12]。
该分型低估了 PLC 在脊柱稳定中的作用,也没有考虑损伤的力学机制及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实际上,这个分型更像是对两柱理论的一种支持,但由于它无法用于统一描述脊柱损伤、预测治疗效果,因此该分型未达到一个真正的分型系统应具有的标准[13]。
3 Magerl/AO 分型及其修订分型
1994 年,通过对 1 445 例的骨折病例的分析,基于损伤机制和损伤的严重程度,Magerl 等[14]提出了早期的 AO 胸腰椎骨折分型。
对应骨折的 3 种形态:压缩性损伤(短缩)、牵张性损伤(拉伸)、以及扭转性损伤(旋转),该分型将胸腰椎骨折分为压缩损伤(A 型)、屈曲牵张损伤(B 型)、旋转/扭转损伤(C 型)。每一种骨折又进一步分为亚型及次亚型,直到每个亚组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共产生了 27 种骨折类型。随着骨折类型的递进,往往伴随着合并症的增加。该分型更具有逻辑性,非常全面细致。
但该分型的缺点在于没有将软组织条件和神经损伤情况包含在内,这两者是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另外,该分型过于复杂,观察者内部和观察者之间的可靠性不佳。研究发现,MRI 发现的 PLC 的完整性和 AO 分型的相关性也不好[15]。所以,尽管该系统很详细、全面,但是缺乏治疗指导建议:同样的分型,可能会被建议手术,也可能会建议非手术治疗。
2013 年 Reinhold 等[16]在原来分型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调整:将 A 型损伤分为楔形压缩、劈裂型骨折、不完全爆裂骨折、完全爆裂骨折 4 种亚型;将 B 型分为单纯的经骨损伤和经骨-韧带损伤 2 种亚型;将 C 型分为过伸、平移、分离 3 种亚型。各亚型不再进一步划分,因此简化了原分型系统。
另外,与原分型系统相比,修订分型主要有两点不同:① B 型损伤不再定义为“牵张性损伤”,而定义为后柱的损伤。② C 型骨折重新定义为“可辨识的移位”,而原来分型中,C 型意味着“旋转损伤”。修订后避免了在原分型中对合并轻度旋转畸形的压缩骨折分类时引起的争议。
但是预后相关因素、合并症、神经功能状态等重要的因素,仍没有在修订分型中体现出来。作者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胸腰椎骨折的检查技术和治疗方案会存在着明显的变化,另外许多临床合并的问题,例如合并症及患者个人病情等,无法简单、客观地用分值予以加权[16]。
4 TLICS
以 Vaccaro 等为代表的脊柱创伤学组先是提出了胸腰椎损伤严重度评分(Thoracolumbar Injury Severity Scale and Score,TLISS)系统。TLISS 基于 三大特点:损伤机制、PLC 的完整性、神经功能状态。该系统是第一个包含患者神经功能状态的骨折评分系统。尽管它是一个严重度评分,但由于可用于分类和指导治疗,因此,达到了“分型系统”的标准[13]。
Vaccaro 等[17]随后对 TLISS 进行了修改,提出了 TLICS。该分型强调了骨折的形态,而不再是生物力学。如今,TLICS 分型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可提供更清晰的骨折分类框架,并指导骨折的治疗。TLICS 依据以下 3 点来进行分型:损伤形态、PLC 的完整性、神经功能状态。分值的指导意义:3 分或更小,建议保守治疗;5 分或以上,建议手术治疗;4 分:中间区,是否手术取决于患者并存疾病以及医生经验等因素。
该分型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使用简单,易于掌握。Joaquim 等[18]研究并比较了 TLICS 和 AOSpine 分型。在一项纳入 49 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多中心研究中,发现 TLICS 通过加入了神经功能的评分,可以更好地反映出患者损伤的严重程度。2014 年,Joaquim 等[19]按照 TLICS 的建议为患者选择治疗方案:一共 65 例患者,小于 4 分的进行保守治疗,4 分及以上的进行手术治疗。37 例患者为 1~2 分,均接受了保守治疗,其中 2 例失败,原因是局部的疼痛和加重的后凸畸形,但这 2 例患者接受手术后,症状也都没有改善;评分为 4~10 分的患者 28 例,均接受了手术治疗,术后没有患者出现神经症状的加重。
不过,TLICS 亦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对于没有神经损害的爆裂骨折患者,包括那些评分为 4 分的患者,TLICS 没能够给出明确的治疗建议。另外,对于爆裂骨折,TLICS 并没有进一步区分:例如高度丢失 50%、后凸角度 20° 等提示骨折的不稳定。最后,TLICS 代表的是分型制定者的治疗意见,而缺乏对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治疗方案的考虑,因此可能存在一定偏倚。
5 新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脊柱分型
TLICS 是一个被广为接受的分型系统,但胸腰椎骨折分型探索并没有止步。2008 年,AO 成立了脊柱分型研究组,目的在于重新修订原来的分型系统,希望制定一个全面的、具有临床指导意义、方便医生使用的分型系统。2013 年,Vaccaro 等[20]发表了新 AOSpine 胸腰椎骨折分型系统,整合了 Magerl/AO 的分型方法和 TLICS。该分型包括了骨折的形态、神经功能以及临床上与治疗方案、预后相关的其他因素,并对原 AO 分型的骨折形态描述进行了简化。
分型依据:① 骨折形态;② 神经功能;③ 临床的修正参数。A 型为压缩性骨折,张力带完整;B 型为牵张性损伤,导致前方或后方张力带结构损伤,但是脊柱的轴向序列获得维持,没有明显的平移或者脱位;C 型为所有稳定结构都损伤,各个方向上的脱位、平移、移位。
神经功能状态被划分了 6 个等级,而且便于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其中 N1 是其他神经损伤分级中未被提及的亚型,表示一过性的神经损伤,一般在就诊时已经完全恢复(一般在伤后的 24 h 内)。这种情况可以发生在没有椎体后壁骨折时。Nx 代表神经功能无法评估的状态。
该分型采用“临床的修正参数”来描述临床决策相关的特殊病情。胸腰椎骨折有 2 个修订参数:M1用来描述压缩类型的损伤,PLC 的完整性无法判断者;M2 用来描述患者的特殊合并症,例如强直性脊柱炎、风湿性关节炎、肥厚性关节病、骨质疏松症、皮肤烧伤或其他影响手术皮肤切口的情况。
2016 年,Kepler 等[21]提出了胸腰椎骨折 AOSpine 评分。该方案是在新的 AOSpine 分型基础上,对各类指标赋值,根据赋值结果,提出治疗建议。评分为 3 分或以下,应该选择保守治疗;6 分或以上应该选择手术治疗;而评分为 4 分或者 5 分时,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该分型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并提出了新的神经功能等级,更方便临床应用。但有待进一步研究验证该分型指导临床的作用和效果。
另外,该分型依然存在一些不足:针对爆裂骨折,虽然新的 AOSpine 分型中提到了累及终板的数量,但也不能完全判断骨折的预后。目前研究提示,骨折的部位、碎裂程度、后凸角度、骨的质量等都是判断爆裂骨折稳定与否的重要相关因素[22]。
另外,也有学者对新分型方法的意义提出质疑:新的分型依旧面临着原有分型存在的困扰。固然新分型中,对于 A 和 C 型的治疗方案容易形成明显的区分,但原来的 Magerl/AO 分型同样可以。而对于爆裂骨折(A3/4 亚型),依然难以判断是否合并 PLC 损伤,依然难以准确区分 A 和 B 型损伤[23]。
6 展望
一个分型系统受到对疾病的认知、检查方法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胸腰椎骨折的分型系统的目的是希望建立全面、具有临床治疗指导意义、对预后评估起作用的体系。但目前来看,要制定这样一个理想的分型,主要受制于几个因素:
首先是对 PLC 是否损伤的评估存在困难。受限于检查和评估手段,术前难以给出是否存在 PLC 损伤的准确判断。尤其是爆裂骨折,是否合并 PLC 损伤,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准确判断 PLC 是否损伤是目前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15]。
另外,对于没有神经损伤的爆裂骨折,目前治疗上存在着一定的争议,并成为分型系统无法广泛应用、指导实践的瓶颈[22, 24]。Joaquim 等[2]将 458 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实际处理方式与 TLICS 评分的建议进行比较,发现与实际手术治疗不相符的主要是爆裂骨折但神经功能正常的患者(79 例)。由于缺少相应的治疗指南,不伴神经损伤的爆裂骨折,在许多分型中都处于“中间地带”。治疗决策来自于医学-法律方面的考虑、传统治疗方案/流程的影响、对生物力学和形态学的不同理解、经济资源和医疗条件、患者的期望值等。
因此,我们仍需加大对 PLC 完整性判断方法的研究,制定客观、明晰的稳定和不稳定性爆裂骨折的区分标准。只有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才可能制定出一个全面、可靠、能够指导临床实践和预后评估的胸腰椎骨折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