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王丹丹, 陈琪, 尹敏. 正念疗法对青少年睡眠问题干预效果的meta 分析. 华西医学, 2023, 38(1): 79-85. doi: 10.7507/1002-0179.202106222 复制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与发展离不开优质充足的睡眠[1]。研究表明,睡眠问题与精神健康问题具有共同的病因基础,青少年睡眠问题的早期干预被认为是降低日后精神健康问题发生的有效预防措施[2-3]。目前针对青少年睡眠问题的干预措施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2 个方面,但由于多数镇静催眠药禁止用于 18 岁以下人群,故非药物干预措施成为改善青少年睡眠质量的主流方法[4]。常见的非药物治疗方式包括:认知行为疗法、睡眠卫生指导、正念、冥想、瑜伽和体育锻炼等[5-8]。正念起源于东方文化,也被称为观禅或内观禅,在宗教色彩逐渐淡化后成为一种心理治疗方法被引入卫生保健领域[9]。当前国内正念干预研究主要集中在医学和心理学领域,老年人和医务工作者是研究的热点人群[10],同时,正念疗法对老年群体睡眠问题的疗效已被证实[11]。尽管正念疗法效果得到肯定,但目前正念干预用于青少年睡眠问题的研究不如成人研究丰富,且尚未有高质量的证据整合。本文通过全面检索已发表的正念疗法用于青少年睡眠问题干预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探讨该疗法对青少年睡眠问题的改善效果,以期为青少年人群中高发的睡眠问题干预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1.1 纳入标准
① 以英语或中文公开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② 研究对象的年龄为 11~25 岁,不限纳入人群的种族/族裔、国籍、性别、职业;③ 干预组以正念疗法或正念联合其他措施为主,包括正念减压疗法(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MBSR)、正念认知疗法(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MBCT)、正念冥想(mindfulness meditation)、正念团体训练、在线正念训练等;④ 对照组无限制,包括空白对照、音乐干预、认知行为疗法等非正念干预或与干预组不同的另一种正念干预;⑤ 睡眠质量测量工具包括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睡眠日记、体动监测等。
1.1.2 排除标准
① 研究对象既往有精神病史并接受精神药物治疗者;② 会议摘要、叙述性综述、未公开发表的试验及相同样本的研究;③ 重复发表或无法获取全文的文献。
1.2 检索策略
以“青少年/学生/少年/青年”“正念/正念冥想/正念干预/正念技术/正念疗法/正念认知疗法/正念减压疗法/正念锻炼/正念练习/冥想/正念活动”“睡眠/睡眠紊乱/失眠/睡眠问题/睡眠质量/睡眠品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睡眠严重指数/睡眠不足/睡眠卫生/睡眠剥夺/睡眠延迟/睡眠障碍”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进行检索。以“Adolescent/teen/youth/teenager/juvenile/Students”“Mindfulness/Meditation/mindfulness meditation/mindfulness exercise/mindfulness activities/mindfulness activity/mindfulness technique/mindfulness-based intervention/MBI/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MBCT/MBSR”“Sleep/Dyssomnias/Sleep Deprivation/Sleep Hygiene/Sleep Latency/sleep disorder/sleep problem/insomnia/sleep quality/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sleepless/insomnia severity index/ISI/medical outcome study-sleep scale/MOS-SS”为检索词在 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 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检索时限均设定为从建库截至 2022 年 10 月 21 日。采用主题词结合自由词的检索方法,并根据不同数据库的检索规则制定相应的检索策略。以 PubMed 数据库为例,具体检索策略见框 1。同时手工追溯已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以扩大检索量。

1.3 文献筛选及数据提取
采用 EndNote X9 软件管理各数据库中检索到的文献。剔除重复文献后,通过阅读题目和摘要对所有文献进行初筛。结合纳入与排除标准进一步阅读全文,以确定最终纳入的研究。以上过程均由 2 名研究者独立完成,在筛选结束后交叉核对结果并进行汇总,产生的分歧通过讨论或咨询第 3 名研究员(通信作者)以确定最终意见。
1.4 文献质量评估
基于 Cochrane 协作网推荐的随机对照试验偏倚风险评估工具[12],由 2 名研究员独立对文献偏倚风险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① 随机序列产生;② 分配隐藏;③ 盲法;④ 结果数据的完整性;⑤ 选择性报告;⑥ 其他偏倚。由 2 名研究员独立对每一项研究进行逐一评估,产生分歧时,根据第 3 名研究员(通信作者)的意见确定。
1.5 统计学方法
对无法合并或者不适合合并的研究结果进行定性描述,而对于适合合并的数据利用 RevMan 5.4 软件进行 meta 分析,利用 P 和 I2 判断研究间是否存在异质性。若 P≥0.10 且 I2≤50%,则表示各研究间统计学异质性较小,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若 P<0.10 或 I2>50%,则表示各研究间统计学异质性较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若 I2≥75%,表示高度异质性,对纳入文献的研究结果进行一般的统计描述[13]。本研究的结局评价指标均为连续型变量,故采用均数差(mean difference,MD)为效应量,同时报告其 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检验水准ɑ=0.05。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通过制定的检索策略共检索到文献 1295 篇,通过其他途径未获取到相关文献。剔除重复文献后剩余 894 篇,阅读题目和摘要排除不相关文献后剩余 55 篇,进一步阅读全文后排除 44 篇,最终纳入 11 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14-24]。具体文献筛选流程见图1。

*具体包括:PubMed(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纳入的 11 篇文献中[14-24],中文文献 6 篇[14-19],英文文献 5 篇[20-24],合计研究对象 870 例。干预组 440 例,对照组 430 例。7 篇[14-15, 17-18, 21, 23-24]采用空白对照,1 篇[16]将以创伤为中心的认知疗法作为对照,1 篇[19]以常规干预为对照,1 篇[20]以团体技能学习为对照,1 篇[22]以 6 周在线行为认知干预为对照。干预组中均以正念疗法为主要干预措施,具体包括 10 d~8 周的正念课程或音频,课程内容包括正念冥想、身体扫描、呼吸训练等正念技术,单次干预时长 15~150 min 不等。3 篇[17-18, 22]文献进行了随访评估,最长随访时间为干预后 6 个月。9 项[14-21, 24]研究采用 PSQI 作为睡眠结局指标的测量工具。此外,还使用睡眠日记、体动监测等主客观方法记录评估睡眠变化情况。纳入文献的基本信息见表1。

2.3 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评估
本研究共纳入 11 篇[14-24]评价了正念干预对青少年睡眠干预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纳入研究总体质量尚可:5 篇[16, 18-20, 24]文章具体说明了随机序列产生方式,其中 3 篇[16, 19, 24]采用随机数字表的分配和实施过程,1 篇[20]采用最小化法,1 篇[18]采用系统随机抽样产生随机序列。由于正念干预在实施过程中很难实现盲法,故仅有 2 篇[20, 24]文章表示对研究对象采取隐蔽分组。在数据回收方面,3 项[15, 23-24]研究通过网络填写的方式回收数据,减少研究者对干预效果主观期望的影响。风险偏倚评估结果见表2。

2.4 正念干预效果的系统评价结果
纳入文献中有 9 项[14-21, 24]研究采用 PSQI 量表评价正念干预前后青少年睡眠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在干预前后 PSQI 得分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张怡雯[14]的研究中,干预后受试者β波、血容量搏动、肌电、皮电得分均降低,提示正念干预能缓解受试者紧张感,减少负性情绪产生,从而改善睡眠状况。纳入文献中还有研究对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青少年在传统认知行为训练的基础上进行正念干预,结果显示正念干预除与传统认知行为训练具有相同的临床效果外,对患者伴随的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等情绪也具有改善作用[16]。
Blake 等[20]的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的正念集体睡眠干预可以改善高危青少年主客观睡眠指数,特别是睡眠延迟和日间困倦情况。Jones 等[21]的研究采用艾普沃斯嗜睡量表评分进行评估,也报告受试者日间困倦减少,干预后评分降低[t=2.957,P=0.01,Cohen’s d=0.763,95%CI(0.861,5.406)]。Hall 等[24]在干预 4 周后发现,受试者主观睡眠质量(Cohen’s d=2.00)、睡眠潜伏期(Cohen’s d=0.55)和习惯性睡眠效率(Cohen’s d=0.86)明显改善;干预 8 周后干预组主观睡眠质量(Cohen’s d=2.10)和睡眠潜伏期(Cohen’s d=1.01)的变化依然显著。
2.5 正念干预效果的 meta 分析结果
纳入的 11 篇文献中有 9 篇[14-21, 24]使用 PSQI 量表对正念疗法干预效果进行了评价,但 2 篇[20-21]文献无法获取原始数据,1 篇[19]文献无 PSQI 总得分数据,故将剩余 6 篇[14-18, 24]研究进行 meta 分析。经异质性检验发现,各研究间异质性较高(I2=66%,P=0.01),因此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结果显示,治疗后干预组患者 PSQI 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21 分,95%CI(−1.58 分,−0.83 分),P<0.00001],详见图2。

3 讨论
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和美国国家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制订的指南建议青少年每晚应达到 8~10 h 的最佳睡眠时长,至少达到 7 h[25],而国内一项针对福州市高中生的睡眠调查结果显示,仅有 29.2%的学生睡眠时长达标[26]。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导致睡眠时长缩短、睡眠质量下降、入睡困难、张口呼吸、失眠、噩梦、夜间觉醒次数增加等睡眠问题尤其突出[27]。造成此类睡眠问题高发的原因多样,且大多与学业压力、不良睡眠习惯、网络和电子产品的睡前依赖有关[28]。正念以接受、耐心、开放的态度有意识地引导个体将注意力集中于自身呼吸、身体感觉和思想上[29]。尽管正念干预影响睡眠过程的机制目前尚无确切定论,但神经影像学研究显示,正念训练与大脑前额叶皮质、前后扣带皮质、岛叶、杏仁核和海马体的变化有密切关系[30]。此外,正念干预可能通过减少心理困扰,改善压力状态,降低紧张焦虑情绪,提升正念特质,从而解决青少年睡眠问题,提升青少年睡眠质量[31]。
事实上,正念训练作为成体系的心理疗法,在改善部分躯体疾病、精神疾病患者睡眠质量和部分特殊人群睡眠质量方面已取得良好的效果[32-33]。本研究结果表明,多种方式的正念干预措施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青少年的总体睡眠质量,尤其在改善患者日间困倦方面表现出一定优势,同时对患者伴随睡眠问题而产生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也具有改善作用。Zhang 等[34]同样发现正念干预可以改善情绪调节,缓解压力,从而解决睡眠问题的困扰。本 meta 分析结果也显示出正念干预在改善青少年睡眠问题中的积极作用,但由于评价量表主观性较强,导致合并结果异质性较大。
本研究应用循证研究的方法,对正念疗法应用于青少年睡眠问题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了全面分析与研究,研究结果证实了正念疗法在青少年人群中的治疗效果,涉及的正念干预包括 MBSR、MBCT、正念冥想训练等线上和线下干预方法。但本文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① 本研究仅选择纳入了中、英文发表的研究,可能存在一定的选择性偏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结果的可推广性;② 纳入的研究中评价睡眠结局的测量工具和结局指标并不完全一致,同时评价的结局指标比较主观,导致能够合并的研究结果较少,且可能因研究者的主观期望而高估了干预效应;③ 纳入文献数量较少,导致无法绘制漏斗图以探索可能存在的发表偏倚;④ 纳入研究大部分未进行长期随访,且报告了随访时间的研究其随访时长不等,因此,无法进行正念疗法长期干预效果的有效验证。针对纳入研究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① 制订正念疗法对青少年人群睡眠质量干预效果的临床试验核心指标集,规范相关临床试验结局指标的选取与测量,从而提高不同研究中数据的可比性与进行 meta 分析的可能性;② 正念疗法对青少年人群睡眠质量干预效果的后续临床试验应基于 CONSORT(Consolidated standards of reporting trials)和 RoB 等相关工具进行设计、实施和报告,从而提高临床试验本身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减少可避免的研究浪费。
综上,在青少年人群中应用正念方法改善睡眠问题、提升睡眠质量是可行的,但尚需要更大样本量、长期随访的高质量试验在青少年人群中进行验证。此外,本研究中正念干预方法多样,不同方法之间干预效果的差异性在未来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索,寻求最适宜青少年人群的干预方法,从更全面的长远角度分析探究正念干预改善青少年睡眠问题的效果。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与发展离不开优质充足的睡眠[1]。研究表明,睡眠问题与精神健康问题具有共同的病因基础,青少年睡眠问题的早期干预被认为是降低日后精神健康问题发生的有效预防措施[2-3]。目前针对青少年睡眠问题的干预措施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2 个方面,但由于多数镇静催眠药禁止用于 18 岁以下人群,故非药物干预措施成为改善青少年睡眠质量的主流方法[4]。常见的非药物治疗方式包括:认知行为疗法、睡眠卫生指导、正念、冥想、瑜伽和体育锻炼等[5-8]。正念起源于东方文化,也被称为观禅或内观禅,在宗教色彩逐渐淡化后成为一种心理治疗方法被引入卫生保健领域[9]。当前国内正念干预研究主要集中在医学和心理学领域,老年人和医务工作者是研究的热点人群[10],同时,正念疗法对老年群体睡眠问题的疗效已被证实[11]。尽管正念疗法效果得到肯定,但目前正念干预用于青少年睡眠问题的研究不如成人研究丰富,且尚未有高质量的证据整合。本文通过全面检索已发表的正念疗法用于青少年睡眠问题干预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探讨该疗法对青少年睡眠问题的改善效果,以期为青少年人群中高发的睡眠问题干预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1.1 纳入标准
① 以英语或中文公开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② 研究对象的年龄为 11~25 岁,不限纳入人群的种族/族裔、国籍、性别、职业;③ 干预组以正念疗法或正念联合其他措施为主,包括正念减压疗法(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MBSR)、正念认知疗法(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MBCT)、正念冥想(mindfulness meditation)、正念团体训练、在线正念训练等;④ 对照组无限制,包括空白对照、音乐干预、认知行为疗法等非正念干预或与干预组不同的另一种正念干预;⑤ 睡眠质量测量工具包括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睡眠日记、体动监测等。
1.1.2 排除标准
① 研究对象既往有精神病史并接受精神药物治疗者;② 会议摘要、叙述性综述、未公开发表的试验及相同样本的研究;③ 重复发表或无法获取全文的文献。
1.2 检索策略
以“青少年/学生/少年/青年”“正念/正念冥想/正念干预/正念技术/正念疗法/正念认知疗法/正念减压疗法/正念锻炼/正念练习/冥想/正念活动”“睡眠/睡眠紊乱/失眠/睡眠问题/睡眠质量/睡眠品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睡眠严重指数/睡眠不足/睡眠卫生/睡眠剥夺/睡眠延迟/睡眠障碍”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进行检索。以“Adolescent/teen/youth/teenager/juvenile/Students”“Mindfulness/Meditation/mindfulness meditation/mindfulness exercise/mindfulness activities/mindfulness activity/mindfulness technique/mindfulness-based intervention/MBI/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MBCT/MBSR”“Sleep/Dyssomnias/Sleep Deprivation/Sleep Hygiene/Sleep Latency/sleep disorder/sleep problem/insomnia/sleep quality/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sleepless/insomnia severity index/ISI/medical outcome study-sleep scale/MOS-SS”为检索词在 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 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检索时限均设定为从建库截至 2022 年 10 月 21 日。采用主题词结合自由词的检索方法,并根据不同数据库的检索规则制定相应的检索策略。以 PubMed 数据库为例,具体检索策略见框 1。同时手工追溯已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以扩大检索量。

1.3 文献筛选及数据提取
采用 EndNote X9 软件管理各数据库中检索到的文献。剔除重复文献后,通过阅读题目和摘要对所有文献进行初筛。结合纳入与排除标准进一步阅读全文,以确定最终纳入的研究。以上过程均由 2 名研究者独立完成,在筛选结束后交叉核对结果并进行汇总,产生的分歧通过讨论或咨询第 3 名研究员(通信作者)以确定最终意见。
1.4 文献质量评估
基于 Cochrane 协作网推荐的随机对照试验偏倚风险评估工具[12],由 2 名研究员独立对文献偏倚风险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① 随机序列产生;② 分配隐藏;③ 盲法;④ 结果数据的完整性;⑤ 选择性报告;⑥ 其他偏倚。由 2 名研究员独立对每一项研究进行逐一评估,产生分歧时,根据第 3 名研究员(通信作者)的意见确定。
1.5 统计学方法
对无法合并或者不适合合并的研究结果进行定性描述,而对于适合合并的数据利用 RevMan 5.4 软件进行 meta 分析,利用 P 和 I2 判断研究间是否存在异质性。若 P≥0.10 且 I2≤50%,则表示各研究间统计学异质性较小,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若 P<0.10 或 I2>50%,则表示各研究间统计学异质性较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若 I2≥75%,表示高度异质性,对纳入文献的研究结果进行一般的统计描述[13]。本研究的结局评价指标均为连续型变量,故采用均数差(mean difference,MD)为效应量,同时报告其 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检验水准ɑ=0.05。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通过制定的检索策略共检索到文献 1295 篇,通过其他途径未获取到相关文献。剔除重复文献后剩余 894 篇,阅读题目和摘要排除不相关文献后剩余 55 篇,进一步阅读全文后排除 44 篇,最终纳入 11 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14-24]。具体文献筛选流程见图1。

*具体包括:PubMed(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纳入的 11 篇文献中[14-24],中文文献 6 篇[14-19],英文文献 5 篇[20-24],合计研究对象 870 例。干预组 440 例,对照组 430 例。7 篇[14-15, 17-18, 21, 23-24]采用空白对照,1 篇[16]将以创伤为中心的认知疗法作为对照,1 篇[19]以常规干预为对照,1 篇[20]以团体技能学习为对照,1 篇[22]以 6 周在线行为认知干预为对照。干预组中均以正念疗法为主要干预措施,具体包括 10 d~8 周的正念课程或音频,课程内容包括正念冥想、身体扫描、呼吸训练等正念技术,单次干预时长 15~150 min 不等。3 篇[17-18, 22]文献进行了随访评估,最长随访时间为干预后 6 个月。9 项[14-21, 24]研究采用 PSQI 作为睡眠结局指标的测量工具。此外,还使用睡眠日记、体动监测等主客观方法记录评估睡眠变化情况。纳入文献的基本信息见表1。

2.3 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评估
本研究共纳入 11 篇[14-24]评价了正念干预对青少年睡眠干预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纳入研究总体质量尚可:5 篇[16, 18-20, 24]文章具体说明了随机序列产生方式,其中 3 篇[16, 19, 24]采用随机数字表的分配和实施过程,1 篇[20]采用最小化法,1 篇[18]采用系统随机抽样产生随机序列。由于正念干预在实施过程中很难实现盲法,故仅有 2 篇[20, 24]文章表示对研究对象采取隐蔽分组。在数据回收方面,3 项[15, 23-24]研究通过网络填写的方式回收数据,减少研究者对干预效果主观期望的影响。风险偏倚评估结果见表2。

2.4 正念干预效果的系统评价结果
纳入文献中有 9 项[14-21, 24]研究采用 PSQI 量表评价正念干预前后青少年睡眠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在干预前后 PSQI 得分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张怡雯[14]的研究中,干预后受试者β波、血容量搏动、肌电、皮电得分均降低,提示正念干预能缓解受试者紧张感,减少负性情绪产生,从而改善睡眠状况。纳入文献中还有研究对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青少年在传统认知行为训练的基础上进行正念干预,结果显示正念干预除与传统认知行为训练具有相同的临床效果外,对患者伴随的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等情绪也具有改善作用[16]。
Blake 等[20]的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的正念集体睡眠干预可以改善高危青少年主客观睡眠指数,特别是睡眠延迟和日间困倦情况。Jones 等[21]的研究采用艾普沃斯嗜睡量表评分进行评估,也报告受试者日间困倦减少,干预后评分降低[t=2.957,P=0.01,Cohen’s d=0.763,95%CI(0.861,5.406)]。Hall 等[24]在干预 4 周后发现,受试者主观睡眠质量(Cohen’s d=2.00)、睡眠潜伏期(Cohen’s d=0.55)和习惯性睡眠效率(Cohen’s d=0.86)明显改善;干预 8 周后干预组主观睡眠质量(Cohen’s d=2.10)和睡眠潜伏期(Cohen’s d=1.01)的变化依然显著。
2.5 正念干预效果的 meta 分析结果
纳入的 11 篇文献中有 9 篇[14-21, 24]使用 PSQI 量表对正念疗法干预效果进行了评价,但 2 篇[20-21]文献无法获取原始数据,1 篇[19]文献无 PSQI 总得分数据,故将剩余 6 篇[14-18, 24]研究进行 meta 分析。经异质性检验发现,各研究间异质性较高(I2=66%,P=0.01),因此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结果显示,治疗后干预组患者 PSQI 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21 分,95%CI(−1.58 分,−0.83 分),P<0.00001],详见图2。

3 讨论
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和美国国家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制订的指南建议青少年每晚应达到 8~10 h 的最佳睡眠时长,至少达到 7 h[25],而国内一项针对福州市高中生的睡眠调查结果显示,仅有 29.2%的学生睡眠时长达标[26]。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导致睡眠时长缩短、睡眠质量下降、入睡困难、张口呼吸、失眠、噩梦、夜间觉醒次数增加等睡眠问题尤其突出[27]。造成此类睡眠问题高发的原因多样,且大多与学业压力、不良睡眠习惯、网络和电子产品的睡前依赖有关[28]。正念以接受、耐心、开放的态度有意识地引导个体将注意力集中于自身呼吸、身体感觉和思想上[29]。尽管正念干预影响睡眠过程的机制目前尚无确切定论,但神经影像学研究显示,正念训练与大脑前额叶皮质、前后扣带皮质、岛叶、杏仁核和海马体的变化有密切关系[30]。此外,正念干预可能通过减少心理困扰,改善压力状态,降低紧张焦虑情绪,提升正念特质,从而解决青少年睡眠问题,提升青少年睡眠质量[31]。
事实上,正念训练作为成体系的心理疗法,在改善部分躯体疾病、精神疾病患者睡眠质量和部分特殊人群睡眠质量方面已取得良好的效果[32-33]。本研究结果表明,多种方式的正念干预措施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青少年的总体睡眠质量,尤其在改善患者日间困倦方面表现出一定优势,同时对患者伴随睡眠问题而产生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也具有改善作用。Zhang 等[34]同样发现正念干预可以改善情绪调节,缓解压力,从而解决睡眠问题的困扰。本 meta 分析结果也显示出正念干预在改善青少年睡眠问题中的积极作用,但由于评价量表主观性较强,导致合并结果异质性较大。
本研究应用循证研究的方法,对正念疗法应用于青少年睡眠问题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了全面分析与研究,研究结果证实了正念疗法在青少年人群中的治疗效果,涉及的正念干预包括 MBSR、MBCT、正念冥想训练等线上和线下干预方法。但本文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① 本研究仅选择纳入了中、英文发表的研究,可能存在一定的选择性偏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结果的可推广性;② 纳入的研究中评价睡眠结局的测量工具和结局指标并不完全一致,同时评价的结局指标比较主观,导致能够合并的研究结果较少,且可能因研究者的主观期望而高估了干预效应;③ 纳入文献数量较少,导致无法绘制漏斗图以探索可能存在的发表偏倚;④ 纳入研究大部分未进行长期随访,且报告了随访时间的研究其随访时长不等,因此,无法进行正念疗法长期干预效果的有效验证。针对纳入研究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① 制订正念疗法对青少年人群睡眠质量干预效果的临床试验核心指标集,规范相关临床试验结局指标的选取与测量,从而提高不同研究中数据的可比性与进行 meta 分析的可能性;② 正念疗法对青少年人群睡眠质量干预效果的后续临床试验应基于 CONSORT(Consolidated standards of reporting trials)和 RoB 等相关工具进行设计、实施和报告,从而提高临床试验本身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减少可避免的研究浪费。
综上,在青少年人群中应用正念方法改善睡眠问题、提升睡眠质量是可行的,但尚需要更大样本量、长期随访的高质量试验在青少年人群中进行验证。此外,本研究中正念干预方法多样,不同方法之间干预效果的差异性在未来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索,寻求最适宜青少年人群的干预方法,从更全面的长远角度分析探究正念干预改善青少年睡眠问题的效果。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