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林燕, 李婧, 余湘尤, 刘玲娇, 闫妮, 段朝阳.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 3 炎性小体和 1-磷酸鞘氨醇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及其进展情况的诊断价值研究. 华西医学, 2022, 37(7): 1035-1040. doi: 10.7507/1002-0179.202108088 复制
糖尿病是一类常见的以并发症多和病程长为特征的慢性疾病,近年来在我国成年人中患病率呈持续非线性增长[1]。肾微血管病变作为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与非酶糖基化终产物所致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等病理损伤共同导致糖尿病肾病、肾病综合征甚至肾功能不全等[2-3]。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对防治疾病进展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但通过常规的肾功能监测指标如尿素氮、肌酐等难以诊断肾脏早期损伤,而 24 h 尿蛋白定量以及尿β2-微球蛋白等肾脏早期损伤标志物检测具有留取样本过程较复杂、诊断影响因素多等缺点[4]。因此,发现新的特异性早期诊断标志物有助于提高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风险预测和诊断率。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 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ein ,NLRP3)炎性小体在肾脏炎性反应中扮演重要角色,可诱发糖尿病患者的肾损伤[5];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1-phosphate,S1P)作为一种脂质酶,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参与了高糖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合成细胞外基质等的病理过程并可共同造成肾损伤[6]。然而,目前鲜有将 NLRP3 炎性小体和 S1P 水平用于糖尿病肾病诊断的研究,因此,本研究对二者用于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及判断患者病情进展情况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根据糖尿病肾病发病率估算样本量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 2018 年 01 月-2020 年 12 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就诊的 600 例确诊的糖尿病患者。纳入标准:确诊为糖尿病或糖尿病肾病Ⅲ期及Ⅳ期[7-8]的患者。排除标准(满足任意一条):其他病因所致肾病者;心脏和肝功能严重不全;慢性感染性疾病病史者,或住院期间合并急性感染者;风湿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结缔组织病病史;既往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者。本研究已通过陕西省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编号为 20170034),并已获得研究对象或其亲属的知情同意。根据临床诊断标准[7-8]将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即糖尿病肾病 Mogensen 临床分期Ⅲ期—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期,肾小球滤过率正常)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即糖尿病肾病 Mogensen 临床分期Ⅳ期—显性蛋白尿期,尿蛋白阳性且蛋白尿可达肾病程度,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1.2 方法
1.2.1 NLRP3 信使 RNA(messenger RNA,mRNA)检测
抽取所有患者早晨空腹静脉血 5 mL,分装为两管,分别用于 NLRP3 mRNA 和 S1P 水平检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 NLRP3 mRNA 表达:首先通过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单个核细胞,trizol 试剂(美国 Invitrogen 公司)提取总 RNA,检测总 RNA 浓度,随后将 RNA 逆转录合成互补 DNA,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试剂盒[宝日医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进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扩增条件:94℃预变性 5 min,94℃ 30 s、60℃ 30 s、72℃ 30 s,共 35 个循环;72℃延伸 5 min,计算 Ct 值,基因相对表达量以 2−ΔΔCt 表示。NLRP3 和内参β-actin 引物由上海生工生物有限公司设计合成,见表1。

1.2.2 S1P 水平检测
抗凝血 4℃,1000 r/min,离心 5 min,取上层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 S1P 水平。人 S1P 酶联免疫吸附检测试剂盒购自研域生物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用 SPSS 21.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 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方差齐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进一步采用 LSD-t 检验进行组间两两比较,如方差不齐则采用 Welch 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随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则采用 Games-Howell 检验进行组间两两比较。通过 Pearson 相关性分析探讨血 NLRP3 mRNA 和 S1P 水平的相关性。根据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血 NLRP3 mRNA、S1P 水平以及联合指标对早期糖尿病肾病以及临床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其中联合指标通过二分类 logistic 回归分析计算预测概率值获得,随后采用 Hanley & McNeil 检验比较 ROC 曲线下面积。双侧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患者年龄和性别比较
600 例患者中,单纯糖尿病组 205 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 198 例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 197 例。男性 351 例,女性 249 例,平均年龄(67.54±8.73)岁。3 组患者的年龄和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患者血 NLRP3 mRNA 和 S1P 水平比较
临床糖尿病肾病组患者血 NLRP3 mRNA 和 S1P 水平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和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糖尿病肾病组患者血 NLRP3 mRNA 和 S1P 水平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血 NLRP3 mRNA 和 S1P 水平的相关性
Pearson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血 NLRP3 mRNA 与 S1P 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r=0.455,P<0.001)。见图1。

2.4 血 NLRP3 mRNA 和 S1P 水平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
由 ROC 曲线分析可见,血 NLRP3 mRNA、S1P 水平及两者联合检测用以从糖尿病患者中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 ROC 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645、0.968、0.971(P<0.001)。其中血 NLRP3 mRNA 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最佳临界值为 1.86,血 S1P 水平的最佳临界值为 1.01 μmol/L。以上述最佳临界值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阳性判断标准,统计各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发现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高于血 NLRP3 mRN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1.927,P<0.001);但与血 S1P 水平的诊断效能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21,P=0.222)。见图2、表4。


2.5 血 NLRP3 mRNA 和 S1P 水平对临床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
由 ROC 曲线分析可见,血 NLRP3 mRNA、S1P 水平及两者联合检测用以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中诊断临床糖尿病肾病的 ROC 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825、0.918、0.945(P<0.001)。其中血 NLRP3 mRNA 诊断临床糖尿病肾病的最佳临界值为 2.22,血 S1P 水平的最佳临界值为 1.31 μmol/L。以上述最佳临界值为临床糖尿病肾病的阳性判断标准,统计各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发现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显著高于血 NLRP3 mRNA 与血 S1P 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 值分别为 7.617、3.187,P 值分别为<0.001、0.001)。见表5、图3。


3 讨论
糖尿病作为较为常见的一类以代谢异常为主的慢性内分泌疾病,其发病率正在逐年增长,严重影响了居民的身心健康[9]。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我国居民的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目前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疾病的第 2 位原因[10]。由于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极其复杂,一旦进展至终末期,基本已无治愈可能,而研究表明,对其进行早期诊断并有效干预,可有望阻止或延缓甚至逆转进展,可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并使生存期延长[11]。
据报道,代谢异常如高血糖可诱导系膜细胞表达 NLRP3 炎性小体并促使其激活,导致肾脏胶原蓄积、系膜面积增加,进而在糖尿病所致肾损伤的进程中发挥关键作用[12-14]。另外,NLRP3 炎性小体激活还可抑制高血糖时足细胞通过自噬实现保护性作用,导致足细胞损伤、肾小球硬化[15-18];可激活 Toll 样受体 4/核因子κB 信号通路,导致肾间质炎症及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18-19],进而促进糖尿病肾脏损伤。而对 NLRP3 炎性小体及其介导的炎症反应进行干预有可能发挥改善糖尿病足细胞损伤及糖尿病肾病肾功能、延缓糖尿病肾病发展的作用[20-21]。本研究结果显示,早期糖尿病肾病组患者血 NLRP3 mRNA 浓度高于单纯糖尿病组,但低于临床糖尿病肾病组,进一步提示血 NLRP3 炎性小体的激活与糖尿病所致肾损伤有关,且可能与肾脏损伤的程度相关。蒋东波等[22]研究发现,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脏组织中 NLRP3 阳性表达率以及 NLRP3 表达水平均高于非糖尿病肾病患者;黄秀丽等[23]研究发现,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 NLRP3 炎性小体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呈正相关。以上结论均与本研究一致,进一步提示了 NLRP3 在糖尿病所致肾脏损伤中的作用。然而,NLRP3 炎性小体与糖尿病患者肾脏损害的关系仍需动物实验进一步验证,并结合肾脏病理损伤等指标深入探索。
糖尿病可以引起肾小球硬化、肾血管改变以及间质小管的萎缩和纤维化,其中肾小球系膜细胞的肥大、细胞外基质的过度生成和沉积导致的系膜区增生以及肾小球基膜增厚是糖尿病肾病早期典型的病理表现,而 S1P 除可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积累并促进肾脏纤维化、导致肾损伤[24-26],还可通过激活 G 蛋白信号通路引起系膜增殖,进而促进糖尿病肾病进展[27-28]。本研究结果显示,早期糖尿病肾病组患者血 S1P 水平高于单纯糖尿病组,但低于临床糖尿病肾病组。然而,有研究发现,S1P 可以保护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屏障功能及舒张功能,还可改善肾脏微循环[6, 29];赵郁松等[30]研究发现,经治疗 6 个月后仍病情进展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 S1P 水平显著低于病情未进展者,S1P 水平可用于预测糖尿病肾病患者经治疗后的进展风险。导致上述与本研究结果不一致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S1P 通过 2 种作用相反的受体 S1P1 与 S1P2 发挥生物学作用,而糖尿病肾病时引起血管损伤的 S1P2 受体表达相对上调所致[28, 31]。因此,糖尿病患者血 S1P 水平增高是肾脏损伤的促进因素还是代偿性保护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进一步发现,糖尿病患者血 NLRP3 mRNA 与 S1P 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且血 NLRP3 mRNA 与 S1P 水平以及联合检测均可用以判断糖尿病患者是否发生早期糖尿病肾病以及是否进展至临床糖尿病肾病。虽然,NLRP3 mRNA 用于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 ROC 曲线下面积仅为 0.645,诊断价值一般,但与 S1P 水平联合诊断的 ROC 曲线下面积却可显著提高至 0.971。因此,如果可在临床工作中联合血 NLRP3 mRNA 与 S1P 水平进行诊断,可能大大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漏诊率,为临床早期发现肾损伤提供依据,而且也可能更准确地把握患者由早期糖尿病肾病发展为临床糖尿病肾病的时机,从而及时调整治疗策略。
综上所述,通过检测糖尿病患者血 NLRP3 mRNA 与 S1P 水平变化,可以及时发现早期糖尿病肾病并用以监测其进展情况,为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有效治疗提供重要的临床参考。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糖尿病是一类常见的以并发症多和病程长为特征的慢性疾病,近年来在我国成年人中患病率呈持续非线性增长[1]。肾微血管病变作为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与非酶糖基化终产物所致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等病理损伤共同导致糖尿病肾病、肾病综合征甚至肾功能不全等[2-3]。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对防治疾病进展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但通过常规的肾功能监测指标如尿素氮、肌酐等难以诊断肾脏早期损伤,而 24 h 尿蛋白定量以及尿β2-微球蛋白等肾脏早期损伤标志物检测具有留取样本过程较复杂、诊断影响因素多等缺点[4]。因此,发现新的特异性早期诊断标志物有助于提高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风险预测和诊断率。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 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ein ,NLRP3)炎性小体在肾脏炎性反应中扮演重要角色,可诱发糖尿病患者的肾损伤[5];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1-phosphate,S1P)作为一种脂质酶,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参与了高糖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合成细胞外基质等的病理过程并可共同造成肾损伤[6]。然而,目前鲜有将 NLRP3 炎性小体和 S1P 水平用于糖尿病肾病诊断的研究,因此,本研究对二者用于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及判断患者病情进展情况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根据糖尿病肾病发病率估算样本量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 2018 年 01 月-2020 年 12 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就诊的 600 例确诊的糖尿病患者。纳入标准:确诊为糖尿病或糖尿病肾病Ⅲ期及Ⅳ期[7-8]的患者。排除标准(满足任意一条):其他病因所致肾病者;心脏和肝功能严重不全;慢性感染性疾病病史者,或住院期间合并急性感染者;风湿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结缔组织病病史;既往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者。本研究已通过陕西省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编号为 20170034),并已获得研究对象或其亲属的知情同意。根据临床诊断标准[7-8]将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即糖尿病肾病 Mogensen 临床分期Ⅲ期—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期,肾小球滤过率正常)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即糖尿病肾病 Mogensen 临床分期Ⅳ期—显性蛋白尿期,尿蛋白阳性且蛋白尿可达肾病程度,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1.2 方法
1.2.1 NLRP3 信使 RNA(messenger RNA,mRNA)检测
抽取所有患者早晨空腹静脉血 5 mL,分装为两管,分别用于 NLRP3 mRNA 和 S1P 水平检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 NLRP3 mRNA 表达:首先通过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单个核细胞,trizol 试剂(美国 Invitrogen 公司)提取总 RNA,检测总 RNA 浓度,随后将 RNA 逆转录合成互补 DNA,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试剂盒[宝日医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进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扩增条件:94℃预变性 5 min,94℃ 30 s、60℃ 30 s、72℃ 30 s,共 35 个循环;72℃延伸 5 min,计算 Ct 值,基因相对表达量以 2−ΔΔCt 表示。NLRP3 和内参β-actin 引物由上海生工生物有限公司设计合成,见表1。

1.2.2 S1P 水平检测
抗凝血 4℃,1000 r/min,离心 5 min,取上层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 S1P 水平。人 S1P 酶联免疫吸附检测试剂盒购自研域生物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用 SPSS 21.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 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方差齐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进一步采用 LSD-t 检验进行组间两两比较,如方差不齐则采用 Welch 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随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则采用 Games-Howell 检验进行组间两两比较。通过 Pearson 相关性分析探讨血 NLRP3 mRNA 和 S1P 水平的相关性。根据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血 NLRP3 mRNA、S1P 水平以及联合指标对早期糖尿病肾病以及临床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其中联合指标通过二分类 logistic 回归分析计算预测概率值获得,随后采用 Hanley & McNeil 检验比较 ROC 曲线下面积。双侧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患者年龄和性别比较
600 例患者中,单纯糖尿病组 205 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 198 例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 197 例。男性 351 例,女性 249 例,平均年龄(67.54±8.73)岁。3 组患者的年龄和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患者血 NLRP3 mRNA 和 S1P 水平比较
临床糖尿病肾病组患者血 NLRP3 mRNA 和 S1P 水平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和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糖尿病肾病组患者血 NLRP3 mRNA 和 S1P 水平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血 NLRP3 mRNA 和 S1P 水平的相关性
Pearson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血 NLRP3 mRNA 与 S1P 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r=0.455,P<0.001)。见图1。

2.4 血 NLRP3 mRNA 和 S1P 水平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
由 ROC 曲线分析可见,血 NLRP3 mRNA、S1P 水平及两者联合检测用以从糖尿病患者中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 ROC 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645、0.968、0.971(P<0.001)。其中血 NLRP3 mRNA 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最佳临界值为 1.86,血 S1P 水平的最佳临界值为 1.01 μmol/L。以上述最佳临界值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阳性判断标准,统计各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发现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高于血 NLRP3 mRN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1.927,P<0.001);但与血 S1P 水平的诊断效能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21,P=0.222)。见图2、表4。


2.5 血 NLRP3 mRNA 和 S1P 水平对临床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
由 ROC 曲线分析可见,血 NLRP3 mRNA、S1P 水平及两者联合检测用以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中诊断临床糖尿病肾病的 ROC 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825、0.918、0.945(P<0.001)。其中血 NLRP3 mRNA 诊断临床糖尿病肾病的最佳临界值为 2.22,血 S1P 水平的最佳临界值为 1.31 μmol/L。以上述最佳临界值为临床糖尿病肾病的阳性判断标准,统计各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发现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显著高于血 NLRP3 mRNA 与血 S1P 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 值分别为 7.617、3.187,P 值分别为<0.001、0.001)。见表5、图3。


3 讨论
糖尿病作为较为常见的一类以代谢异常为主的慢性内分泌疾病,其发病率正在逐年增长,严重影响了居民的身心健康[9]。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我国居民的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目前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疾病的第 2 位原因[10]。由于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极其复杂,一旦进展至终末期,基本已无治愈可能,而研究表明,对其进行早期诊断并有效干预,可有望阻止或延缓甚至逆转进展,可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并使生存期延长[11]。
据报道,代谢异常如高血糖可诱导系膜细胞表达 NLRP3 炎性小体并促使其激活,导致肾脏胶原蓄积、系膜面积增加,进而在糖尿病所致肾损伤的进程中发挥关键作用[12-14]。另外,NLRP3 炎性小体激活还可抑制高血糖时足细胞通过自噬实现保护性作用,导致足细胞损伤、肾小球硬化[15-18];可激活 Toll 样受体 4/核因子κB 信号通路,导致肾间质炎症及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18-19],进而促进糖尿病肾脏损伤。而对 NLRP3 炎性小体及其介导的炎症反应进行干预有可能发挥改善糖尿病足细胞损伤及糖尿病肾病肾功能、延缓糖尿病肾病发展的作用[20-21]。本研究结果显示,早期糖尿病肾病组患者血 NLRP3 mRNA 浓度高于单纯糖尿病组,但低于临床糖尿病肾病组,进一步提示血 NLRP3 炎性小体的激活与糖尿病所致肾损伤有关,且可能与肾脏损伤的程度相关。蒋东波等[22]研究发现,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脏组织中 NLRP3 阳性表达率以及 NLRP3 表达水平均高于非糖尿病肾病患者;黄秀丽等[23]研究发现,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 NLRP3 炎性小体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呈正相关。以上结论均与本研究一致,进一步提示了 NLRP3 在糖尿病所致肾脏损伤中的作用。然而,NLRP3 炎性小体与糖尿病患者肾脏损害的关系仍需动物实验进一步验证,并结合肾脏病理损伤等指标深入探索。
糖尿病可以引起肾小球硬化、肾血管改变以及间质小管的萎缩和纤维化,其中肾小球系膜细胞的肥大、细胞外基质的过度生成和沉积导致的系膜区增生以及肾小球基膜增厚是糖尿病肾病早期典型的病理表现,而 S1P 除可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积累并促进肾脏纤维化、导致肾损伤[24-26],还可通过激活 G 蛋白信号通路引起系膜增殖,进而促进糖尿病肾病进展[27-28]。本研究结果显示,早期糖尿病肾病组患者血 S1P 水平高于单纯糖尿病组,但低于临床糖尿病肾病组。然而,有研究发现,S1P 可以保护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屏障功能及舒张功能,还可改善肾脏微循环[6, 29];赵郁松等[30]研究发现,经治疗 6 个月后仍病情进展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 S1P 水平显著低于病情未进展者,S1P 水平可用于预测糖尿病肾病患者经治疗后的进展风险。导致上述与本研究结果不一致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S1P 通过 2 种作用相反的受体 S1P1 与 S1P2 发挥生物学作用,而糖尿病肾病时引起血管损伤的 S1P2 受体表达相对上调所致[28, 31]。因此,糖尿病患者血 S1P 水平增高是肾脏损伤的促进因素还是代偿性保护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进一步发现,糖尿病患者血 NLRP3 mRNA 与 S1P 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且血 NLRP3 mRNA 与 S1P 水平以及联合检测均可用以判断糖尿病患者是否发生早期糖尿病肾病以及是否进展至临床糖尿病肾病。虽然,NLRP3 mRNA 用于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 ROC 曲线下面积仅为 0.645,诊断价值一般,但与 S1P 水平联合诊断的 ROC 曲线下面积却可显著提高至 0.971。因此,如果可在临床工作中联合血 NLRP3 mRNA 与 S1P 水平进行诊断,可能大大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漏诊率,为临床早期发现肾损伤提供依据,而且也可能更准确地把握患者由早期糖尿病肾病发展为临床糖尿病肾病的时机,从而及时调整治疗策略。
综上所述,通过检测糖尿病患者血 NLRP3 mRNA 与 S1P 水平变化,可以及时发现早期糖尿病肾病并用以监测其进展情况,为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有效治疗提供重要的临床参考。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