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流区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自 2016 年成立以来,尤其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通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开展感染防控专兼职人员质量管理、业务技术能力培训,使用网格化管理组织检查考核、巡查督导、咨询帮扶,促使该地区感染防控文化深入人心,卫生行政部门对基础设施设备投入加大,感染防控经费不断提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和日常防控质量不断提升,有效推动了该地区医院感染防控质量标准化、规范化、同质化发展,使医院感染质量不断提升。
引用本文: 黄琼华, 贾先君.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区级质量控制中心对医院感染防控的促进作用. 华西医学, 2022, 37(8): 1150-1154. doi: 10.7507/1002-0179.202201031 复制
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医院感染管理是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下医院感染防控(感控)工作尤为重要。成都市双流区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成立于 2016 年,对双流区各级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在 2020 年 1 月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面前,双流区借鉴全国多地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管理经验[1-2],通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开展感控专兼职人员质量管理、业务技术能力培训,使用网格化管理方式组织检查考核、巡查督导、咨询帮扶,对双流区 33 家基层医疗机构的新冠肺炎防控和日常防控工作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形成了成都市双流区独有的管理方式方法。本文将对该中心的管理经验作一分享,以期为同类质量控制中心提供管理参考。
1 中心概况
双流区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于 2016 年成立,挂靠在四川大学华西空港医院(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中心专家在 3 家三级甲等医院(四川大学华西空港医院、双流区中医医院、双流区妇幼保健院)中产生,承担双流区 33 家基层医疗机构(二级医院 1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8 家、卫生院 3 家、民营医院 21 家)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咨询帮扶、督导检查和考核。
2 管理方法
2.1 实施网格化管理
双流区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召集双流区内 3 家逐渐强大的三级甲等医院的医院感染专职人员组成专家团队,分片包干使用网格化管理方式对 33 家医疗机构进行咨询帮扶、督导检查和考核,33 家医疗机构的医院感染专(兼)职人员又对分片的门诊和诊所进行检查。检查频次在新冠肺炎疫情前为 1 次/月,疫情后增加到 1 次/周。检查内容包括重点部门流程(硬件布局和软件管理流程)、环境卫生学监测(空气、物体表面、手、消毒剂)、组织管理(三级或二级组织架构管理)、手卫生执行情况、医务人员职业防护、一次性医疗用品及消毒药械管理、医疗废物管理等 8 个方面。检查结果形成问题台账交双流区卫生健康局,再通过行政督查促进台账及时清零,通过各项防控措施落地、落实、落细后观察医院感染率的变化。
2.2 优化人员配备
2.2.1 强化专家团队
该中心专家团队由区级 3 家三级甲等医院的医院感染专职人员组成,2016 年成立时共 5 名专家,专业方向均为护理;新冠疫情暴发后专家团队成员明显增加,至 2021 年增至 11 名,专业方向包括护理、预防医学、临床医学、检验(表1)。

2.2.2 组建感控督查员
双流区卫生健康局根据《四川省医疗机构感控督查员制度(试行)》,组织双流区各医疗机构按照住院床位数的 1%~2% 标准配备以主管院长为负责人的 106 人感控督查员队伍,各医疗机构建立感控督查员制度,双流区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负责培养这支队伍,以落实好各项防控工作。
2.3 改进教育培训
双流区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自成立以来,每年举办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及重点科室医务人员培训班。自 2020 年 1 月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单纯的培训班已经不能满足培训要求。该中心及时调整培训方式、方法,通过线下、线上(双流感控微信群、双流感控 QQ 群)和参加技能竞赛等开展医院感染专(兼)职人员和感控督查员的质量管理、业务技术能力培训。如在 2021 年 1 月根据成都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成都市总工会发布的《全市医疗机构感染防控知识技能竞赛工作方案》(成卫健函〔2020〕273 号)精神,双流区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组织专家对竞赛大纲中要求的 39 个法规指南进行培训讲解,培训对象为全区各镇级医疗卫生单位的医院感染专(兼)职人员和感控督查员共计 106 人;培训结束后,通过理论考试和技能操作成绩评选,分别有一名医院感染专职人员、检验人员和发热门诊医生组建了一支参赛队伍,代表双流区医疗机构参加成都市感控知识技能竞赛,并于 2021 年 1 月 29 日在决赛中荣获“团体三等奖”和“个人一等奖”。2016 年-2021 年参与该中心培训的护理专业、临床专业以及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均呈明显上升趋势(表2)。通过多种培训方式及途径,双流区各级感控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有明显提高,为新冠疫情防控及日常感控的更高管理要求打下坚实基础。

2.4 落实经费投入
双流区卫生健康局每年为每个质量控制中心投入 5 万元(应投入经费),但 2018 年及以前均未落实。从 2019 年起投入经费得到落实,经费超过部分由挂靠单位弥补(实际投入经费)。详见表3。

3 管理成效
随着质量管理的开展、人员配备的优化、教育培训的改进、经费投入的落实,双流区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有效推动了双流区新冠肺炎防控和日常防控质量不断提升。
3.1 医疗机构检查不合格率下降
双流区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 33 家医疗机构新冠肺炎疫情前后年度(2019 和 2020 年度)质量检查结果显示,重点部门流程、环境卫生学监测、组织管理、手卫生执行情况、医务人员职业防护、一次性医疗用品及消毒药械管理、医疗废物管理等 8 个方面不合格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表4)。

3.2 基层医疗机构品质提升
双流区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在感控质量检查指导中助力基层医疗机构品质提升,如 2021 年开展的“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中,中心对照《四川省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标准》和《四川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标准》中医院感染条款进行解读,并多次派专家到基层医疗机构进行督导检查,在中心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双流区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基层医疗机构“优质服务基层行”达标全覆盖,其中 1 家基层医疗机构代表四川省顺利通过国家评审。
3.3 医院感染率下降
在 2019 年度(新冠肺炎疫情前),双流区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所管辖的 33 家医疗机构共上报住院患者 46850 例,其中医院感染 100 例,医院感染率为 0.21%;2020 年共上报住院患者 43581 例,其中医院感染 76 例,医院感染率为 0.17%。医院感染率总体呈现出下降趋势。
4 经验与思考
4.1 健全组织管理架构
开展好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工作,组织管理架构是关键。叶全富等[3]对我国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情况进行分析,认为健全组织管理架构,明确管理责任,能保证各项制度落实到位,加强医疗机构内部和外部的监管,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水平,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双流区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通过加强沟通和协调,中心工作得到各级领导重视和认可。
4.2 增强基层服务能力
双流区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通过多途径广覆盖提升专(兼)职人员的医院感控工作能力和水平,增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感控督查员制度,发挥感控督查员常态化监管职责,谢芸等[4]的研究也肯定了感控督查员制度的优势。在教育培训方面,该中心参加培训人员专业构成逐渐合理规范,参培率也逐年提升,但培训率的提高可能与新冠肺炎疫情有关,为了防止疫情后大家对医院感控重视度下降,该中心今后仍需要不断优化培训形式和内容,提高大家的重视度和参与度。
4.3 保障经费设施投入
有力的经费保障,有助于促进质量控制中心工作进入良性循环。在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医疗机构管理者对医疗安全问题日益重视的大背景下,双流区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通过检查发现问题和安全隐患,有效开发领导层,使卫生行政部门及医院领导越来越关注和支持感控工作,将医院感染质量管理与医疗质量管理齐抓共管,从专兼职人员配备、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及质量控制经费投入等方面有力保障了医院感控工作的有序开展。陈晔等[5]也强调了加大经费投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手卫生是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需要不断加强培训和督导,但在基层医疗机构手卫生设施设备配备往往较薄弱。有学者提出依从 point-of-care 理念设置手卫生设施[6],这值得我们借鉴。
4.4 实施网格化管理模式
有研究报道了以“督导、培训、调研”为核心内容的“感控陇原行”专项质量控制活动,但其没有提及管理方式[7]。双流区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使用网格化管理组织检查考核、巡查督导、咨询帮扶,确保防控工作安全。该中心 3 家三级甲等医院的医院感控专职人员组织专家团队,以现场指导和线上指导方式[8-9],分片包干形成网格化管理模式。新冠肺炎疫情后双流区医院感染管理整体防控水平和能力得到提升,该中心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新冠肺炎防控和日常防控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有力推动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同质化发展[10]。
4.5 完善上报与监测机制
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的最终目标是要控制好医院感染率。从双流区 33 家医疗机构新冠肺炎疫情前后年度(2019 和 2020 年度)医院感染上报资料来看,医院感染率整体有下降趋势,但这并不能简单说明就是防控措施干预的效果。因为基层医疗机构收治病种单一,病情较轻,出现感染病例后可能没条件做病原微生物检测,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病例可能认识不足,以及使用纸质报表等,这些都有可能导致漏报;另外,各医疗机构受疫情影响,收治的住院患者有下降的趋势,这对控制医院感染也是有利因素。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加强人员培训、使用专业软件,完善上报机制,提高医务人员和感染控制专职人员的业务水平,正确进行医院感染病例诊断,避免医院感染病例漏报。葛茂军[11]的研究也认为医院感染监测的信息化是有效、合理、准确的监测系统,能提升医疗机构医院感控效果。
4.6 加强人才建设、部门合作与科研能力
新冠肺炎疫情下区级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在医院感控管理中起到了积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也形成了双流区独有的管理方式方法,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是面临一些具体困难,比如突发情况需要紧急调配中心专家时,专家在本院有工作无法抽身,导致人力调配困难;中心专家业务能力参差不齐,对标准解读不一致;基层医疗机构归属于卫生行政部门,其结构性问题难以通过培训和检查而达到。因此,随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对医院感染重视程度的不断增加,医院感控的力度不断增大,从顶层设计来讲在大学设置医院感染管理本科专业势在必行,让专业人做专业事,多篇文章对此也进行了相关研究[12-16]。中心建设需要吸引更加优秀的感染控制人员充实到专家队伍中,解决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后备力量薄弱的问题,形成长效人力资源储备模式;建立健全医院感控管理的多学科、多部门合作机制,通过合作加强学科、部门间的配合,形成合力推进感控各项措施的有效落实;加强医院感控管理领域的科学研究,积极开展基于临床实践的医院感控措施与策略的研究,提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科技支撑能力。
5 结语
区级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通过网格化管理模式,对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有促进作用,引领基层医疗机构做好新冠肺炎防控和日常防控工作,有效推动感控质量标准化、规范化、同质化,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率,确保医疗安全。但由于数据收集不够全面,下一步我们将加强信息化建设,做好基础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继续关注中心管理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影响。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医院感染管理是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下医院感染防控(感控)工作尤为重要。成都市双流区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成立于 2016 年,对双流区各级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在 2020 年 1 月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面前,双流区借鉴全国多地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管理经验[1-2],通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开展感控专兼职人员质量管理、业务技术能力培训,使用网格化管理方式组织检查考核、巡查督导、咨询帮扶,对双流区 33 家基层医疗机构的新冠肺炎防控和日常防控工作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形成了成都市双流区独有的管理方式方法。本文将对该中心的管理经验作一分享,以期为同类质量控制中心提供管理参考。
1 中心概况
双流区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于 2016 年成立,挂靠在四川大学华西空港医院(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中心专家在 3 家三级甲等医院(四川大学华西空港医院、双流区中医医院、双流区妇幼保健院)中产生,承担双流区 33 家基层医疗机构(二级医院 1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8 家、卫生院 3 家、民营医院 21 家)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咨询帮扶、督导检查和考核。
2 管理方法
2.1 实施网格化管理
双流区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召集双流区内 3 家逐渐强大的三级甲等医院的医院感染专职人员组成专家团队,分片包干使用网格化管理方式对 33 家医疗机构进行咨询帮扶、督导检查和考核,33 家医疗机构的医院感染专(兼)职人员又对分片的门诊和诊所进行检查。检查频次在新冠肺炎疫情前为 1 次/月,疫情后增加到 1 次/周。检查内容包括重点部门流程(硬件布局和软件管理流程)、环境卫生学监测(空气、物体表面、手、消毒剂)、组织管理(三级或二级组织架构管理)、手卫生执行情况、医务人员职业防护、一次性医疗用品及消毒药械管理、医疗废物管理等 8 个方面。检查结果形成问题台账交双流区卫生健康局,再通过行政督查促进台账及时清零,通过各项防控措施落地、落实、落细后观察医院感染率的变化。
2.2 优化人员配备
2.2.1 强化专家团队
该中心专家团队由区级 3 家三级甲等医院的医院感染专职人员组成,2016 年成立时共 5 名专家,专业方向均为护理;新冠疫情暴发后专家团队成员明显增加,至 2021 年增至 11 名,专业方向包括护理、预防医学、临床医学、检验(表1)。

2.2.2 组建感控督查员
双流区卫生健康局根据《四川省医疗机构感控督查员制度(试行)》,组织双流区各医疗机构按照住院床位数的 1%~2% 标准配备以主管院长为负责人的 106 人感控督查员队伍,各医疗机构建立感控督查员制度,双流区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负责培养这支队伍,以落实好各项防控工作。
2.3 改进教育培训
双流区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自成立以来,每年举办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及重点科室医务人员培训班。自 2020 年 1 月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单纯的培训班已经不能满足培训要求。该中心及时调整培训方式、方法,通过线下、线上(双流感控微信群、双流感控 QQ 群)和参加技能竞赛等开展医院感染专(兼)职人员和感控督查员的质量管理、业务技术能力培训。如在 2021 年 1 月根据成都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成都市总工会发布的《全市医疗机构感染防控知识技能竞赛工作方案》(成卫健函〔2020〕273 号)精神,双流区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组织专家对竞赛大纲中要求的 39 个法规指南进行培训讲解,培训对象为全区各镇级医疗卫生单位的医院感染专(兼)职人员和感控督查员共计 106 人;培训结束后,通过理论考试和技能操作成绩评选,分别有一名医院感染专职人员、检验人员和发热门诊医生组建了一支参赛队伍,代表双流区医疗机构参加成都市感控知识技能竞赛,并于 2021 年 1 月 29 日在决赛中荣获“团体三等奖”和“个人一等奖”。2016 年-2021 年参与该中心培训的护理专业、临床专业以及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均呈明显上升趋势(表2)。通过多种培训方式及途径,双流区各级感控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有明显提高,为新冠疫情防控及日常感控的更高管理要求打下坚实基础。

2.4 落实经费投入
双流区卫生健康局每年为每个质量控制中心投入 5 万元(应投入经费),但 2018 年及以前均未落实。从 2019 年起投入经费得到落实,经费超过部分由挂靠单位弥补(实际投入经费)。详见表3。

3 管理成效
随着质量管理的开展、人员配备的优化、教育培训的改进、经费投入的落实,双流区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有效推动了双流区新冠肺炎防控和日常防控质量不断提升。
3.1 医疗机构检查不合格率下降
双流区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 33 家医疗机构新冠肺炎疫情前后年度(2019 和 2020 年度)质量检查结果显示,重点部门流程、环境卫生学监测、组织管理、手卫生执行情况、医务人员职业防护、一次性医疗用品及消毒药械管理、医疗废物管理等 8 个方面不合格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表4)。

3.2 基层医疗机构品质提升
双流区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在感控质量检查指导中助力基层医疗机构品质提升,如 2021 年开展的“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中,中心对照《四川省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标准》和《四川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标准》中医院感染条款进行解读,并多次派专家到基层医疗机构进行督导检查,在中心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双流区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基层医疗机构“优质服务基层行”达标全覆盖,其中 1 家基层医疗机构代表四川省顺利通过国家评审。
3.3 医院感染率下降
在 2019 年度(新冠肺炎疫情前),双流区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所管辖的 33 家医疗机构共上报住院患者 46850 例,其中医院感染 100 例,医院感染率为 0.21%;2020 年共上报住院患者 43581 例,其中医院感染 76 例,医院感染率为 0.17%。医院感染率总体呈现出下降趋势。
4 经验与思考
4.1 健全组织管理架构
开展好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工作,组织管理架构是关键。叶全富等[3]对我国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情况进行分析,认为健全组织管理架构,明确管理责任,能保证各项制度落实到位,加强医疗机构内部和外部的监管,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水平,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双流区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通过加强沟通和协调,中心工作得到各级领导重视和认可。
4.2 增强基层服务能力
双流区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通过多途径广覆盖提升专(兼)职人员的医院感控工作能力和水平,增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感控督查员制度,发挥感控督查员常态化监管职责,谢芸等[4]的研究也肯定了感控督查员制度的优势。在教育培训方面,该中心参加培训人员专业构成逐渐合理规范,参培率也逐年提升,但培训率的提高可能与新冠肺炎疫情有关,为了防止疫情后大家对医院感控重视度下降,该中心今后仍需要不断优化培训形式和内容,提高大家的重视度和参与度。
4.3 保障经费设施投入
有力的经费保障,有助于促进质量控制中心工作进入良性循环。在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医疗机构管理者对医疗安全问题日益重视的大背景下,双流区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通过检查发现问题和安全隐患,有效开发领导层,使卫生行政部门及医院领导越来越关注和支持感控工作,将医院感染质量管理与医疗质量管理齐抓共管,从专兼职人员配备、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及质量控制经费投入等方面有力保障了医院感控工作的有序开展。陈晔等[5]也强调了加大经费投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手卫生是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需要不断加强培训和督导,但在基层医疗机构手卫生设施设备配备往往较薄弱。有学者提出依从 point-of-care 理念设置手卫生设施[6],这值得我们借鉴。
4.4 实施网格化管理模式
有研究报道了以“督导、培训、调研”为核心内容的“感控陇原行”专项质量控制活动,但其没有提及管理方式[7]。双流区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使用网格化管理组织检查考核、巡查督导、咨询帮扶,确保防控工作安全。该中心 3 家三级甲等医院的医院感控专职人员组织专家团队,以现场指导和线上指导方式[8-9],分片包干形成网格化管理模式。新冠肺炎疫情后双流区医院感染管理整体防控水平和能力得到提升,该中心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新冠肺炎防控和日常防控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有力推动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同质化发展[10]。
4.5 完善上报与监测机制
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的最终目标是要控制好医院感染率。从双流区 33 家医疗机构新冠肺炎疫情前后年度(2019 和 2020 年度)医院感染上报资料来看,医院感染率整体有下降趋势,但这并不能简单说明就是防控措施干预的效果。因为基层医疗机构收治病种单一,病情较轻,出现感染病例后可能没条件做病原微生物检测,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病例可能认识不足,以及使用纸质报表等,这些都有可能导致漏报;另外,各医疗机构受疫情影响,收治的住院患者有下降的趋势,这对控制医院感染也是有利因素。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加强人员培训、使用专业软件,完善上报机制,提高医务人员和感染控制专职人员的业务水平,正确进行医院感染病例诊断,避免医院感染病例漏报。葛茂军[11]的研究也认为医院感染监测的信息化是有效、合理、准确的监测系统,能提升医疗机构医院感控效果。
4.6 加强人才建设、部门合作与科研能力
新冠肺炎疫情下区级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在医院感控管理中起到了积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也形成了双流区独有的管理方式方法,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是面临一些具体困难,比如突发情况需要紧急调配中心专家时,专家在本院有工作无法抽身,导致人力调配困难;中心专家业务能力参差不齐,对标准解读不一致;基层医疗机构归属于卫生行政部门,其结构性问题难以通过培训和检查而达到。因此,随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对医院感染重视程度的不断增加,医院感控的力度不断增大,从顶层设计来讲在大学设置医院感染管理本科专业势在必行,让专业人做专业事,多篇文章对此也进行了相关研究[12-16]。中心建设需要吸引更加优秀的感染控制人员充实到专家队伍中,解决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后备力量薄弱的问题,形成长效人力资源储备模式;建立健全医院感控管理的多学科、多部门合作机制,通过合作加强学科、部门间的配合,形成合力推进感控各项措施的有效落实;加强医院感控管理领域的科学研究,积极开展基于临床实践的医院感控措施与策略的研究,提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科技支撑能力。
5 结语
区级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通过网格化管理模式,对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有促进作用,引领基层医疗机构做好新冠肺炎防控和日常防控工作,有效推动感控质量标准化、规范化、同质化,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率,确保医疗安全。但由于数据收集不够全面,下一步我们将加强信息化建设,做好基础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继续关注中心管理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影响。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