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风湿免疫科(成都 610041);
  • 2.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成都 610041);
  • 3.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特需医疗中心(成都 610041);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总结程序性死亡蛋白 1(programmed death 1, 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 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 PD-L1)抑制剂相关血管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现状。方法  检索 Medline、Embase、EBM、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截止至 2022 年 3 月 23 日),筛选 PD-1/PD-L1 抑制剂相关血管炎的研究,进行文献汇总与系统回顾,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数据结果。结果  共纳入 38 篇文献,包含 43 例患者。患者年龄[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为 62(31,89)岁,多数为男性(64.3%),肺癌是最常见的肿瘤类型(47.6%)。血管炎发病时间[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为用药后 12(1,120)周,小血管炎(62.8%)和皮肤血管炎(26.7%)最为多见,常见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多为 3~4 级(83.7%)。血管炎发生后,81.6% 的患者停用 PD-1/PD-L1 抑制剂,88.4% 的患者采用激素治疗。治疗后 90.0% 的患者血管炎明显改善,但停用 PD-1/PD-L1 抑制剂后,55.6% 的患者肿瘤进展,35.0% 的患者死亡。结论  临床应用 PD-1/PD-L1 抑制剂时应当警惕血管炎的发生,停用 PD-1/PD-L1 抑制剂并采用激素治疗是其最主要的治疗方式,但可能会促进肿瘤进展。

引用本文: 康丽梅, 刘欢, 黄靖, 尹耕, 谢其冰. 程序性死亡蛋白 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 1 抑制剂相关血管炎的文献评价与现状分析. 华西医学, 2023, 38(2): 252-260. doi: 10.7507/1002-0179.202205100 复制

  • 上一篇

    胸下段食管鳞状细胞癌弓上吻合根治术后辅助放射治疗的疗效分析
  • 下一篇

    高强度间歇训练和中等强度持续训练对代谢综合征患者干预效果比较的 meta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