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杨浩伦, 薛建良, 张黎明. 多体位按摩联合中频脉冲电以及超声波治疗急性阑尾炎穿孔术后不完全性肠梗阻一例. 华西医学, 2023, 38(6): 952-953. doi: 10.7507/1002-0179.202302161 复制
病例介绍 患者,女,27 岁,因“腹痛 1 d”于 2016 年 9 月 19 日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患者入院时腹痛伴有发热、全身疼痛、恶心、呕吐、纳差,无腰痛、尿痛、呼吸困难。诊断为:① 急性弥漫性腹膜炎;② 腹痛待诊(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空腔脏器穿孔?盆腔炎?)。当日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剖腹探查,并行阑尾切除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出院。出院 5 d 后患者开始出现腹部胀痛胀气、呃逆、食量减少、排便困难,甚至有无法排便的情况。患者于我院胃肠外科、消化内科就诊,诊断为不完全性肠梗阻,由于患者不愿意手术治疗,一直采用口服中药、西药治疗及针灸治疗(具体不详),但疗效不佳,仍感腹部胀痛、胀气,时常呃逆,食量极少,排便困难,下腹有坠胀感。为求进一步诊治,患者于 2018 年 8 月 29 日到我院康复科就诊。就诊时,患者整体状况不佳,形体消瘦,精神倦怠,无力虚弱;肚脐下方可见约 8 cm 纵向瘢痕,瘢痕质地硬、色素沉着,瘢痕处麻木、感觉减退,肠道鼓胀有硬结,但生命体征平稳,没有出现明显的电解质紊乱问题。
康复评定:按照康复评定常规,患者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tient Assessment of Constipation Quality of Life, PAC-QOL)[1]评分 4.00 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 VAS)[2]评分 6 分,Bristol 粪便性状量表[3]评分 1 分。
康复目标:① 近期目标:软化瘢痕,改善肠道粘连症状;改善腹部胀痛胀气症状,促进消化;改善肠道功能,促进排便意识。② 远期目标:提高生活质量,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康复方案:① 多体位按摩,具体包括:A. 患者仰卧位:治疗师站于患者身侧,一侧手掌平放于患者腹部做顺时针推揉运动(重点在患者腹部胀气、不适的部位);同时患者配合腹式深呼吸,患者深吸气时治疗师手掌放松,患者深呼气时治疗师手掌推揉。B. 患者双侧卧位:治疗师站于患者身侧,一侧手固定患者腰背部,另一侧手掌平放于患者腹部,腹部按摩方法同患者仰卧位时。C. 患者肘膝四点支撑位:治疗师站于患者身侧,一侧手固定患者腰背部,另一侧手掌平放于患者腹部,腹部按摩方法同患者仰卧位时。在此体位可嘱患者做缩肛运动,收缩肛门维持 10 s,然后放松,反复练习。每次治疗 3 个体位各 10 min,1 次/d。② 中频脉冲电治疗:采用北京奔奥新技术有限公司 BA2008-Ⅲ型中频脉冲电疗机。患者取仰卧位,中频电极分别放置于患者腹部术后瘢痕两侧和患者腹部鼓胀及疼痛处,选用松解粘连处方与电体操处方交替进行,耐受量,通电治疗 20 min,1 次/d。③ 超声波治疗:采用韩国 HS-501 超声波治疗仪。患者取仰卧位,患者腹部术后瘢痕两侧和患者腹部鼓胀或疼痛处涂用耦合剂后,将超声探头紧贴于上做直线往返或划圈运动,1.2 W/cm2,每部位 5 min,1 次/d。
按照上述治疗方案,患者每周治疗 5 次,治疗 1、3 个月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估;在治疗 6 个月后,改为每周治疗 3 次,再继续治疗 6 个月,治疗 1 年后停止治疗。治疗结束后嘱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和排便习惯,经常按揉腹部。到 1年半及 2 年后再次进行随访。
康复结果:患者在治疗 1 个月和 3 个月后 VAS 评分和 Bristol 分级没有明显改善,PAC-QOL 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在治疗 6 个月、1 年后 PAC-QOL、VAS 评分和 Bristol 分级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1 年半和 2 年后随访,PAC-QOL、VAS 评分改善更加明显(表1)。2020 年-2023 年采用电话随访,患者自诉症状逐渐缓解,食量食欲增强,体重增加,回归正常家庭生活。

讨论 肠梗阻是临床常见的一类健康问题。任何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通过障碍统称为肠梗阻。肠梗阻根据发病机制可以分为机械性和非机械性肠梗阻,根据程度可以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肠梗阻[4]。肠梗阻常见于腹部损伤或外科术后,其治疗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5-6]。早期的保守治疗主要通过生命体征维持、禁食、胃肠减压、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药物治疗、中医治疗等[5]。根据肠梗阻的发生机制及治疗原理,康复治疗也可能成为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治疗选择,但是目前使用康复技术治疗肠梗阻的相关报道较少。本例患者为不完全性肠梗阻,采用以康复为主的方式进行治疗,获得良好效果。
该患者最早因阑尾炎穿孔合并腹膜炎,虽然术后恢复良好,但后期出现了不完全性粘连性肠梗阻的并发症。该患者到康复科就诊时整体状况不佳,但生命体征平稳,没有出现明显的电解质紊乱等问题。应患者保守治疗需求,我们经过讨论后尝试使用物理治疗对其进行保守治疗。对其肠梗阻的粘连松解和胃肠功能的恢复是其物理治疗的重要目标。有研究已经表明中频脉冲电治疗、超声波治疗和多体位按摩对于胃肠功能的促进和瘢痕的软化具有良好效果[7-8];基于此,我们为患者选择了上述 3 种方法联合的康复治疗方案,经治疗 1 年后及在 1 年半和 2 年的随访观察中,患者的肠梗阻症状有了明显改善。
进行中频脉冲电治疗时,选用软化瘢痕、松解粘连处方为患者治疗,能够解痉止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软化瘢痕,松解粘连,消散慢性炎症及硬结;选用电体操处方,能够提高平滑肌张力,刺激肠道,改善肠道蠕动功能[9]。刘周鸿[10]的研究表明,中频脉冲电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术后肠麻痹,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此外,有研究表明中频脉冲电治疗还能减少术后伤口粘连及肠道粘连[11]。
超声波具有机械作用,可以使坚硬的结缔组织延长、变软,使粘连组织松解[9]。本例患者采用 1.2 W/cm2 强度超声波进行治疗,在与其他方法合用的情况下获得较好的效果。此外,超声波还可以作用于人体腹部肠道,小剂量的超声波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增加胃酸分泌,恢复肠道功能[9]。有研究表明超声波可以减少腹膜炎肠道粘连,促进胃肠功能,缓解症状[12];另外,将超声波联合中频脉冲电治疗共同运用于术后肠粘连患者的治疗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13]。此外,超声波还可以用于改善其他疾病合并的腹胀和肠胃功能减弱,如朱姝等[14]的研究采用超声波导药的方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腹胀,结果显示除了导入药物的作用,超声也可以有效促进胃肠功能,缓解腹胀症状。
手法治疗联合运动治疗是不完全性肠梗阻的重要治疗方法。推拿改善胃肠功能在临床的运用由来已久,且有研究对此作用进行了报道[15]。在本例患者治疗中,我们还结合了多体位腹部按摩的方式。患者可在仰卧位、双侧卧位、肘膝四点支撑位下进行腹部按摩,有助于患者肠道在不同体位下接受应力,同时配合呼吸运动,既可以松解肠道粘连,又可以缓解肠道压力,促进胃肠蠕动,改善肠道功能[16-17]。现有研究证明按摩可以有效改善术后胃肠功能,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在本案例中,我们对患者采用腹部按摩的方式,在腹部作顺时针推揉。这样可以有利于肠道内压力达到阈值刺激肠壁神经节,促进感觉反馈传入和传出,让直肠收缩和内括约肌放松,从而致使粪便下移到达肛窦从而产生便意;另外,进行缩肛运动也可刺激肛门外括约肌收缩与放松,共同促进排便[18]。此外,有研究也表明体位训练在联合电疗下对胃肠的促进作用更佳,可以获得更好的改善胃肠功能的效果[19]。
综上所述,本例病案显示,多体位按摩联合中频脉冲电与超声波治疗能有效降低不完全性粘连性肠梗阻腹痛程度,改善肠道动力平衡,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可能为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治疗提供有益的借鉴。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病例介绍 患者,女,27 岁,因“腹痛 1 d”于 2016 年 9 月 19 日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患者入院时腹痛伴有发热、全身疼痛、恶心、呕吐、纳差,无腰痛、尿痛、呼吸困难。诊断为:① 急性弥漫性腹膜炎;② 腹痛待诊(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空腔脏器穿孔?盆腔炎?)。当日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剖腹探查,并行阑尾切除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出院。出院 5 d 后患者开始出现腹部胀痛胀气、呃逆、食量减少、排便困难,甚至有无法排便的情况。患者于我院胃肠外科、消化内科就诊,诊断为不完全性肠梗阻,由于患者不愿意手术治疗,一直采用口服中药、西药治疗及针灸治疗(具体不详),但疗效不佳,仍感腹部胀痛、胀气,时常呃逆,食量极少,排便困难,下腹有坠胀感。为求进一步诊治,患者于 2018 年 8 月 29 日到我院康复科就诊。就诊时,患者整体状况不佳,形体消瘦,精神倦怠,无力虚弱;肚脐下方可见约 8 cm 纵向瘢痕,瘢痕质地硬、色素沉着,瘢痕处麻木、感觉减退,肠道鼓胀有硬结,但生命体征平稳,没有出现明显的电解质紊乱问题。
康复评定:按照康复评定常规,患者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tient Assessment of Constipation Quality of Life, PAC-QOL)[1]评分 4.00 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 VAS)[2]评分 6 分,Bristol 粪便性状量表[3]评分 1 分。
康复目标:① 近期目标:软化瘢痕,改善肠道粘连症状;改善腹部胀痛胀气症状,促进消化;改善肠道功能,促进排便意识。② 远期目标:提高生活质量,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康复方案:① 多体位按摩,具体包括:A. 患者仰卧位:治疗师站于患者身侧,一侧手掌平放于患者腹部做顺时针推揉运动(重点在患者腹部胀气、不适的部位);同时患者配合腹式深呼吸,患者深吸气时治疗师手掌放松,患者深呼气时治疗师手掌推揉。B. 患者双侧卧位:治疗师站于患者身侧,一侧手固定患者腰背部,另一侧手掌平放于患者腹部,腹部按摩方法同患者仰卧位时。C. 患者肘膝四点支撑位:治疗师站于患者身侧,一侧手固定患者腰背部,另一侧手掌平放于患者腹部,腹部按摩方法同患者仰卧位时。在此体位可嘱患者做缩肛运动,收缩肛门维持 10 s,然后放松,反复练习。每次治疗 3 个体位各 10 min,1 次/d。② 中频脉冲电治疗:采用北京奔奥新技术有限公司 BA2008-Ⅲ型中频脉冲电疗机。患者取仰卧位,中频电极分别放置于患者腹部术后瘢痕两侧和患者腹部鼓胀及疼痛处,选用松解粘连处方与电体操处方交替进行,耐受量,通电治疗 20 min,1 次/d。③ 超声波治疗:采用韩国 HS-501 超声波治疗仪。患者取仰卧位,患者腹部术后瘢痕两侧和患者腹部鼓胀或疼痛处涂用耦合剂后,将超声探头紧贴于上做直线往返或划圈运动,1.2 W/cm2,每部位 5 min,1 次/d。
按照上述治疗方案,患者每周治疗 5 次,治疗 1、3 个月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估;在治疗 6 个月后,改为每周治疗 3 次,再继续治疗 6 个月,治疗 1 年后停止治疗。治疗结束后嘱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和排便习惯,经常按揉腹部。到 1年半及 2 年后再次进行随访。
康复结果:患者在治疗 1 个月和 3 个月后 VAS 评分和 Bristol 分级没有明显改善,PAC-QOL 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在治疗 6 个月、1 年后 PAC-QOL、VAS 评分和 Bristol 分级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1 年半和 2 年后随访,PAC-QOL、VAS 评分改善更加明显(表1)。2020 年-2023 年采用电话随访,患者自诉症状逐渐缓解,食量食欲增强,体重增加,回归正常家庭生活。

讨论 肠梗阻是临床常见的一类健康问题。任何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通过障碍统称为肠梗阻。肠梗阻根据发病机制可以分为机械性和非机械性肠梗阻,根据程度可以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肠梗阻[4]。肠梗阻常见于腹部损伤或外科术后,其治疗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5-6]。早期的保守治疗主要通过生命体征维持、禁食、胃肠减压、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药物治疗、中医治疗等[5]。根据肠梗阻的发生机制及治疗原理,康复治疗也可能成为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治疗选择,但是目前使用康复技术治疗肠梗阻的相关报道较少。本例患者为不完全性肠梗阻,采用以康复为主的方式进行治疗,获得良好效果。
该患者最早因阑尾炎穿孔合并腹膜炎,虽然术后恢复良好,但后期出现了不完全性粘连性肠梗阻的并发症。该患者到康复科就诊时整体状况不佳,但生命体征平稳,没有出现明显的电解质紊乱等问题。应患者保守治疗需求,我们经过讨论后尝试使用物理治疗对其进行保守治疗。对其肠梗阻的粘连松解和胃肠功能的恢复是其物理治疗的重要目标。有研究已经表明中频脉冲电治疗、超声波治疗和多体位按摩对于胃肠功能的促进和瘢痕的软化具有良好效果[7-8];基于此,我们为患者选择了上述 3 种方法联合的康复治疗方案,经治疗 1 年后及在 1 年半和 2 年的随访观察中,患者的肠梗阻症状有了明显改善。
进行中频脉冲电治疗时,选用软化瘢痕、松解粘连处方为患者治疗,能够解痉止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软化瘢痕,松解粘连,消散慢性炎症及硬结;选用电体操处方,能够提高平滑肌张力,刺激肠道,改善肠道蠕动功能[9]。刘周鸿[10]的研究表明,中频脉冲电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术后肠麻痹,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此外,有研究表明中频脉冲电治疗还能减少术后伤口粘连及肠道粘连[11]。
超声波具有机械作用,可以使坚硬的结缔组织延长、变软,使粘连组织松解[9]。本例患者采用 1.2 W/cm2 强度超声波进行治疗,在与其他方法合用的情况下获得较好的效果。此外,超声波还可以作用于人体腹部肠道,小剂量的超声波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增加胃酸分泌,恢复肠道功能[9]。有研究表明超声波可以减少腹膜炎肠道粘连,促进胃肠功能,缓解症状[12];另外,将超声波联合中频脉冲电治疗共同运用于术后肠粘连患者的治疗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13]。此外,超声波还可以用于改善其他疾病合并的腹胀和肠胃功能减弱,如朱姝等[14]的研究采用超声波导药的方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腹胀,结果显示除了导入药物的作用,超声也可以有效促进胃肠功能,缓解腹胀症状。
手法治疗联合运动治疗是不完全性肠梗阻的重要治疗方法。推拿改善胃肠功能在临床的运用由来已久,且有研究对此作用进行了报道[15]。在本例患者治疗中,我们还结合了多体位腹部按摩的方式。患者可在仰卧位、双侧卧位、肘膝四点支撑位下进行腹部按摩,有助于患者肠道在不同体位下接受应力,同时配合呼吸运动,既可以松解肠道粘连,又可以缓解肠道压力,促进胃肠蠕动,改善肠道功能[16-17]。现有研究证明按摩可以有效改善术后胃肠功能,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在本案例中,我们对患者采用腹部按摩的方式,在腹部作顺时针推揉。这样可以有利于肠道内压力达到阈值刺激肠壁神经节,促进感觉反馈传入和传出,让直肠收缩和内括约肌放松,从而致使粪便下移到达肛窦从而产生便意;另外,进行缩肛运动也可刺激肛门外括约肌收缩与放松,共同促进排便[18]。此外,有研究也表明体位训练在联合电疗下对胃肠的促进作用更佳,可以获得更好的改善胃肠功能的效果[19]。
综上所述,本例病案显示,多体位按摩联合中频脉冲电与超声波治疗能有效降低不完全性粘连性肠梗阻腹痛程度,改善肠道动力平衡,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可能为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治疗提供有益的借鉴。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