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急诊医学研究室(成都 610041);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明确自主循环恢复后血小板减少与院内心脏骤停患者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6 年 1 月 1 日—12 月 31 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发生院内心脏骤停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复苏后生命体征、复苏后实验室检查等资料和 28 d 死亡率。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心脏骤停患者自主循环恢复后血小板减少和 28 d 死亡率的相关性。结果  在纳入的 285 例患者中,与血小板正常组(n=130)相比,血小板减少组(n=155)患者的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白细胞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减少组患者 28 d 死亡率高于血小板正常组患者(84.5% vs. 71.5%,P=0.008)。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血小板减少[比值比=2.260,95% 置信区间(1.153,4.429),P=0.018]及心肺复苏时间[比值比=1.117,95% 置信区间(1.060,1.177),P<0.001]是院内心脏骤停患者 28 d 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自主循环恢复后血小板减少与院内心脏骤停患者短期不良预后相关。

引用本文: 谷志寒, 刘伯夫, 姚鹏, 何亚荣, 曹钰. 自主循环恢复后血小板减少与院内心脏骤停患者短期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华西医学, 2024, 39(8): 1219-1224. doi: 10.7507/1002-0179.202308010 复制

  • 上一篇

    银屑病与阿尔茨海默病:一项两样本双向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 下一篇

    急诊危重症型流行性感冒患者早期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