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月 1 , 梁家浩 1 , 李泽豪 1 , 王海 1,2 , 李岩 1,2
  • 1.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哈尔滨 150040);
  • 2.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二科(哈尔滨 150040);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通过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 MR)法分析肠道菌群与抽动障碍之间的因果关联。方法  以从 MiBioGen 数据库下载获得的人类肠道菌群数据集中已知的 196 个菌群(9 个门、16 个纲、20 个目、32 个科和 119 个属)作为暴露因素,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数据库选取抽动障碍数据集(finn-b-KRA_PSY_TIC,包括 172 例病例和 218620 例对照)作为结局变量,逆方差加权作为主要分析方法,通过比值比(odds ratio, OR)及 95% 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评估肠道菌群与抽动障碍的因果关联。利用 MR-Egger 截距测试和 MR-PRESSO 全局检验评价水平多效性,Cochran Q 检测评价异质性,通过留一法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  逆方差加权分析结果显示,红螺菌科(Family Rhodospirillaceae)[OR=0.398,95%CI(0.191,0.831),P=0.014]、红螺菌目(Order Rhodospirillales)[OR=0.349,95%CI(0.164,0.743),P=0.006]和 ParasutterellaOR=0.392,95%CI(0.171,0.898),P=0.027]与抽动障碍发病风险呈负向因果关系;毛螺菌属(Genus Lachnospira)[OR=8.784,95%CI(1.160,66.496),P=0.035]和 Candidatus SoleaferreaOR=2.572,95%CI(1.161,5.695),P=0.020]与抽动障碍发病风险呈正向因果关系。MR-Egger 截距测试和 MR-PRESSO 全局检验结果表明不存在水平多效性,Cochran Q 检测无异质性,留一法分析显示结果稳健。结论  肠道菌群和抽动障碍之间存在因果关联,红螺菌科、红螺菌目和 Parasutterella 能降低抽动障碍发病风险,毛螺菌属和 Candidatus Soleaferrea 能增加抽动障碍发病风险。

引用本文: 周文月, 梁家浩, 李泽豪, 王海, 李岩. 肠道菌群与抽动障碍的因果关联: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华西医学, 2024, 39(8): 1195-1203. doi: 10.7507/1002-0179.202311179 复制

  • 上一篇

    醛脱氢酶 18 家族成员 A1 在食管癌细胞中结合的靶标及测序分析
  • 下一篇

    免疫细胞介导的 DNA 拷贝数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因果关系:孟德尔随机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