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酒精中毒是急诊最常见的中毒性疾病之一,临床表现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并发症多样,合并症隐匿,医疗风险高,不良事件时有发生,占用急诊医疗资源较多。该文对急性酒精中毒临床风险评估的必要性、依据及现有方法进行了总结,旨在为临床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和优化急诊医疗资源提供参考。
引用本文: 郑艾宜, 姚蓉. 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临床风险评估研究现状. 华西医学, 2024, 39(6): 976-979. doi: 10.7507/1002-0179.202405066 复制
急性酒精中毒是由于短时间内摄入大量乙醇或含乙醇饮料后出现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状态[1],是急诊科最常见的中毒性疾病之一[2-5],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2, 5-7]。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大多仅表现为一过性行为和意识异常,预后良好,但部分患者可出现神经、循环、消化等系统脏器功能损伤,甚至呼吸、循环衰竭,危及生命。根据 2019 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酒精中毒是伤残调整生命年的第九大危险因素[8]。因此,早期进行临床风险评估,对合理有效管理急诊医疗资源和规避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急性酒精中毒临床风险评估相关研究现状进行总结,旨在为临床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和优化急诊医疗资源提供参考。
1 急性酒精中毒临床风险评估的必要性
由于急性酒精中毒往往发生于夜间或节假日,且临床表现以不同程度意识障碍或精神异常为主,需要花费更多的沟通、护理时间,可能加重原本存在的急诊资源不足。2012 年—2015 年,昆明市 120 急救中心共接到
目前随着急性酒精中毒发病率的增加,急诊的资源应用也逐年增加,但是对于资源应用是否合理并无明确评估标准。考虑到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大多预后良好,却需要医护人员长时间的严密观察,极大增加了医务工作者的工作量,占用了原本紧缺的急诊医疗资源,也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负担。同时,酒精中毒可能有较多合并症,低估病情可能会造成不良事件发生,延误患者治疗。现有研究发现,建立醒酒中心可优化急性酒精中毒急诊科就诊的成本效益[14]。基于病情评估实施个体化分级护理也有助于合理分配医疗资源[15-16]。因此,有必要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进行临床风险评估,以优化急诊医疗资源应用管理。
2 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风险评估依据
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风险评估是一个多方面的过程,主要包括患者病情分级和预后危险因素 2 个方面。
2.1 急性酒精中毒的病情分级
急性酒精中毒的诊断通常基于病史、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但是,醉酒所致的神经系统急性改变可能导致病史缺失、体格检查不配合,因此,常需要依赖从患者亲属或共同进食者处获取信息,以协助明确诊断及判断中毒程度[17],如病史获取不完整,可能影响诊断及病情评估准确性。
酒精中毒的临床表现包括兴奋、躁狂、记忆缺失、共济失调、昏睡昏迷,甚至脑干抑制呼吸循环不稳定。此外,还应注意有无酒精中毒相关并发症的表现,包括吸入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横纹肌溶解、双硫仑样反应等[18-20]。需要注意的是,酒精中毒的临床表现可掩盖其他疾病或中毒的症状,如脑血管意外、隐匿性颅脑外伤、代谢性疾病、镇静剂过量、一氧化碳中毒、违禁药摄入等[21],因此,若酒精中毒合并或继发以上疾病,则诊治更为困难。
急性酒精中毒的确诊及中毒程度的客观评估依赖于患者呼吸或血液中乙醇浓度的测量。根据乙醇浓度可将急性酒精中毒分为兴奋期(>50 mg/dL)、共济失调期(50~150 mg/dL)、昏迷期(>250 mg/dL)[22]。但是,乙醇浓度受中毒至就诊时间影响,种族、年龄、性别、体重和乙醇耐受性等个体因素也均可能会影响乙醇代谢,尤其是对于长期饮酒者[23-24],慢性饮酒者的乙醇清除率高达 36 mg/(dL·h),但一般的急诊患者其乙醇清除率仅约 4.320 mg/(dL·h)[1]。Sauter 等[25]对 2012 年 6 月 1 日—2017 年 1 月 31 日期间因急性酒精中毒就诊于瑞士急诊科的
现有的急性酒精中毒程度分级以临床表现为主,依据意识障碍的程度及心、肝、肾、肺等重要脏器损伤程度,分为轻度(单纯性醉酒)、中度、重度[1]。但此种分级方法并不完全可靠,Klein 等[18]的研究发现,最初判断为轻度中毒的患者,1% 最终使用了重症监护资源,因此,需要继续研发更为准确的指标或工具对酒精中毒患者进行病情分级。
2.2 急性酒精中毒的预后危险因素
急性酒精中毒专家共识指出,合并脏器损伤(心、肺、肝、肾),昏迷时长 10 h 以上,或血中乙醇浓度大于 400 mg/dL 者,预后较差[1]。同时,一些指标被发现与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预后相关。刘天荣等[29]对 72 例急性中-重度酒精中毒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发现红细胞分布宽度与酒精中毒严重程度相关,提出红细胞分布宽度可以作为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预后的临床辅助指标。Conzelmann 等[30]对因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收入重症监护室的患者进行研究,发现年龄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与发生误吸风险具有相关性。de Veld 等[31]的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酒精中毒的青少年中,心电图 QT 间期延长的患者可能更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有研究表明,外周血白细胞水平、平均红细胞体积、血小板数量、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显著增加可能与严重酗酒者免疫功能低下、感染易感性相关[32]。
意大利 Sant’Orsola-Malpighi 医院的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2005 年—2017 年共
因此,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风险评估不仅涉及乙醇本身导致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还需要考虑到是否存在其他潜在的合并症,如创伤、心脑血管事件、神经系统病变等。这些共同作用,加剧了急性酒精中毒的病情,增加了患者的死亡风险。
3 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风险评估方法
目前针对中毒性疾病患者,临床广泛使用的中毒风险评分包括欧洲中毒中心和毒理学家协会提出的中毒严重度评分表(Poisoning Security Score)和美国毒物控制中心协会提出的国家毒物数据系统(National Poison Data System),此 2 项评分工具均主要基于中毒后患者的症状及体征进行评估,未考虑不同毒物的特性及其特定靶器官损害[36]。Hack 等[37-38]提出了一种酒精中毒特异性评分——Hack 损伤指数评分(Hack’s Impairment Index Score, HII),该评分包含 5 项内容:言语和思维能力、平稳站立和行走的能力、眼震的存在、目标追踪(手指-鼻子-手指)的准确性以及精细运动(用笔画曲线的能力),每个项目按完成程度评分,最高 4 分,最低 0 分,每项满分为 20 分,最终的 HII 评分是将每项实际分值除以每项满分的总和,最终得分介于 0 和 1 分之间。该评分可用于床旁动态评估酒精中毒引起的神经系统症状。但此评分局限于神经系统损伤程度的评估,无法全面反映患者整体病情,且准确性受到患者自身基础疾病、其他合并症(如复合中毒、精神异常等)影响。Benoit 等[39]对比了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标准化现场清醒测试(Standardized Field Sobriety Testing)、HII 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等测量酒精中毒程度的工具,发现上述评分均需要患者本人配合,而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往往伴随意识水平下降,故在急诊科的适用性受限。Volz 等[40]提出基于行为的酒精中毒量表(Alcohol Intoxication Scale),用于评估患者转运安全,同样依赖患者自主配合。现有临床风险评估方法优缺点对比见表1。因此,需要继续研发更为准确的指标或工具对酒精中毒患者进行病情评估,早期识别急性酒精中毒患者,进行分层并予精准医疗。

4 总结与展望
综上,急性酒精中毒为急诊常见疾病,占用较多急诊医疗资源。合理的医疗资源应用依赖于准确的临床风险评估,而目前的评估方法欠缺特异性,不能全面、客观评估病情。国内外尚缺乏针对本病的大样本临床数据分析,也缺少普遍适用的风险预测模型。应进一步研发早期病情评估及资源应用评估的工具,以便尽早识别高风险患者并合理分配急诊医疗资源,提高诊疗效率,减轻急诊负担,避免不良事件发生。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急性酒精中毒是由于短时间内摄入大量乙醇或含乙醇饮料后出现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状态[1],是急诊科最常见的中毒性疾病之一[2-5],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2, 5-7]。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大多仅表现为一过性行为和意识异常,预后良好,但部分患者可出现神经、循环、消化等系统脏器功能损伤,甚至呼吸、循环衰竭,危及生命。根据 2019 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酒精中毒是伤残调整生命年的第九大危险因素[8]。因此,早期进行临床风险评估,对合理有效管理急诊医疗资源和规避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急性酒精中毒临床风险评估相关研究现状进行总结,旨在为临床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和优化急诊医疗资源提供参考。
1 急性酒精中毒临床风险评估的必要性
由于急性酒精中毒往往发生于夜间或节假日,且临床表现以不同程度意识障碍或精神异常为主,需要花费更多的沟通、护理时间,可能加重原本存在的急诊资源不足。2012 年—2015 年,昆明市 120 急救中心共接到
目前随着急性酒精中毒发病率的增加,急诊的资源应用也逐年增加,但是对于资源应用是否合理并无明确评估标准。考虑到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大多预后良好,却需要医护人员长时间的严密观察,极大增加了医务工作者的工作量,占用了原本紧缺的急诊医疗资源,也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负担。同时,酒精中毒可能有较多合并症,低估病情可能会造成不良事件发生,延误患者治疗。现有研究发现,建立醒酒中心可优化急性酒精中毒急诊科就诊的成本效益[14]。基于病情评估实施个体化分级护理也有助于合理分配医疗资源[15-16]。因此,有必要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进行临床风险评估,以优化急诊医疗资源应用管理。
2 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风险评估依据
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风险评估是一个多方面的过程,主要包括患者病情分级和预后危险因素 2 个方面。
2.1 急性酒精中毒的病情分级
急性酒精中毒的诊断通常基于病史、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但是,醉酒所致的神经系统急性改变可能导致病史缺失、体格检查不配合,因此,常需要依赖从患者亲属或共同进食者处获取信息,以协助明确诊断及判断中毒程度[17],如病史获取不完整,可能影响诊断及病情评估准确性。
酒精中毒的临床表现包括兴奋、躁狂、记忆缺失、共济失调、昏睡昏迷,甚至脑干抑制呼吸循环不稳定。此外,还应注意有无酒精中毒相关并发症的表现,包括吸入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横纹肌溶解、双硫仑样反应等[18-20]。需要注意的是,酒精中毒的临床表现可掩盖其他疾病或中毒的症状,如脑血管意外、隐匿性颅脑外伤、代谢性疾病、镇静剂过量、一氧化碳中毒、违禁药摄入等[21],因此,若酒精中毒合并或继发以上疾病,则诊治更为困难。
急性酒精中毒的确诊及中毒程度的客观评估依赖于患者呼吸或血液中乙醇浓度的测量。根据乙醇浓度可将急性酒精中毒分为兴奋期(>50 mg/dL)、共济失调期(50~150 mg/dL)、昏迷期(>250 mg/dL)[22]。但是,乙醇浓度受中毒至就诊时间影响,种族、年龄、性别、体重和乙醇耐受性等个体因素也均可能会影响乙醇代谢,尤其是对于长期饮酒者[23-24],慢性饮酒者的乙醇清除率高达 36 mg/(dL·h),但一般的急诊患者其乙醇清除率仅约 4.320 mg/(dL·h)[1]。Sauter 等[25]对 2012 年 6 月 1 日—2017 年 1 月 31 日期间因急性酒精中毒就诊于瑞士急诊科的
现有的急性酒精中毒程度分级以临床表现为主,依据意识障碍的程度及心、肝、肾、肺等重要脏器损伤程度,分为轻度(单纯性醉酒)、中度、重度[1]。但此种分级方法并不完全可靠,Klein 等[18]的研究发现,最初判断为轻度中毒的患者,1% 最终使用了重症监护资源,因此,需要继续研发更为准确的指标或工具对酒精中毒患者进行病情分级。
2.2 急性酒精中毒的预后危险因素
急性酒精中毒专家共识指出,合并脏器损伤(心、肺、肝、肾),昏迷时长 10 h 以上,或血中乙醇浓度大于 400 mg/dL 者,预后较差[1]。同时,一些指标被发现与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预后相关。刘天荣等[29]对 72 例急性中-重度酒精中毒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发现红细胞分布宽度与酒精中毒严重程度相关,提出红细胞分布宽度可以作为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预后的临床辅助指标。Conzelmann 等[30]对因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收入重症监护室的患者进行研究,发现年龄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与发生误吸风险具有相关性。de Veld 等[31]的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酒精中毒的青少年中,心电图 QT 间期延长的患者可能更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有研究表明,外周血白细胞水平、平均红细胞体积、血小板数量、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显著增加可能与严重酗酒者免疫功能低下、感染易感性相关[32]。
意大利 Sant’Orsola-Malpighi 医院的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2005 年—2017 年共
因此,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风险评估不仅涉及乙醇本身导致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还需要考虑到是否存在其他潜在的合并症,如创伤、心脑血管事件、神经系统病变等。这些共同作用,加剧了急性酒精中毒的病情,增加了患者的死亡风险。
3 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风险评估方法
目前针对中毒性疾病患者,临床广泛使用的中毒风险评分包括欧洲中毒中心和毒理学家协会提出的中毒严重度评分表(Poisoning Security Score)和美国毒物控制中心协会提出的国家毒物数据系统(National Poison Data System),此 2 项评分工具均主要基于中毒后患者的症状及体征进行评估,未考虑不同毒物的特性及其特定靶器官损害[36]。Hack 等[37-38]提出了一种酒精中毒特异性评分——Hack 损伤指数评分(Hack’s Impairment Index Score, HII),该评分包含 5 项内容:言语和思维能力、平稳站立和行走的能力、眼震的存在、目标追踪(手指-鼻子-手指)的准确性以及精细运动(用笔画曲线的能力),每个项目按完成程度评分,最高 4 分,最低 0 分,每项满分为 20 分,最终的 HII 评分是将每项实际分值除以每项满分的总和,最终得分介于 0 和 1 分之间。该评分可用于床旁动态评估酒精中毒引起的神经系统症状。但此评分局限于神经系统损伤程度的评估,无法全面反映患者整体病情,且准确性受到患者自身基础疾病、其他合并症(如复合中毒、精神异常等)影响。Benoit 等[39]对比了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标准化现场清醒测试(Standardized Field Sobriety Testing)、HII 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等测量酒精中毒程度的工具,发现上述评分均需要患者本人配合,而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往往伴随意识水平下降,故在急诊科的适用性受限。Volz 等[40]提出基于行为的酒精中毒量表(Alcohol Intoxication Scale),用于评估患者转运安全,同样依赖患者自主配合。现有临床风险评估方法优缺点对比见表1。因此,需要继续研发更为准确的指标或工具对酒精中毒患者进行病情评估,早期识别急性酒精中毒患者,进行分层并予精准医疗。

4 总结与展望
综上,急性酒精中毒为急诊常见疾病,占用较多急诊医疗资源。合理的医疗资源应用依赖于准确的临床风险评估,而目前的评估方法欠缺特异性,不能全面、客观评估病情。国内外尚缺乏针对本病的大样本临床数据分析,也缺少普遍适用的风险预测模型。应进一步研发早期病情评估及资源应用评估的工具,以便尽早识别高风险患者并合理分配急诊医疗资源,提高诊疗效率,减轻急诊负担,避免不良事件发生。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