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同济大学医学院(上海 200090);
  • 2. 上海市浦东新区光明中医医院(上海 201200);
  • 3. 贵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住院费用占比与费用结构合理性的关系,为预警不合理住院费用结构,合理控制患者住院费用提供参考。方法  以上海市浦东新区光明中医医院 2020 年—2023 年慢性心衰患者为研究资料,运用百分位数算法判断住院费用结构合理性,并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模型、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费用占比与费用结构合理性之间的相关性以及阈值-反应关系。结果  共纳入患者 762 例。药品费用是慢性心衰患者住院费用的主要构成因素,其与检查化验费用占比之和超过 80%。慢性心衰患者住院费用结构不合理发生率约为 10%。中药、西药、检查化验费用占比,年龄,入院方式,临床路径为慢性心衰患者发生不合理住院费用结构的影响因素。协调相关变量后,当检查化验占比<35%时,发生不合理住院费用结构的风险随占比增长而减少[比值比=0.887,95%置信区间(0.805,0.977),P<0.01];而当西药费占比>30%、中药费占比>13%、检查化验占比>35%后,发生不合理住院费用结构的风险都随占比增加而增加(P<0.01)。结论  药品及检查化验的费用占比与不合理住院费用结构存在相关性,应合理控制患者物耗性费用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