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忠厚, 杨定焯, 朱汉民, 等. 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第二稿).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00, 6(1): 1-3.
|
2. |
Lozo P, Krpan D, Krvavica A, et al. Bone histology in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variations in cellular activity. Act Med Croatica, 2004, 58(1): 5-11.
|
3. |
薛延. 骨质疏松症的现状、流行趋势与研究方向. 中国全科医学, 2005, 8(16): 1299.
|
4. |
王亮, 张志敏, 甄相周, 等. 去势雌性山羊骨质疏松模型的特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2, 16(7): 1303-1306.
|
5. |
张光, 孙晶, 韩邕, 等. 正常人群骨矿物含量的定量CT测量和研究.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1998, 14(6): 402-404.
|
6. |
Kanis JA, Melton LJ, Christiansen C, et al. The diagnosis. J Bone Miner Res, 1994, 9(8): 1137-1141.
|
7. |
李良, 陈槐卿, 陈孟诗, 等. 建立骨质疏松山羊模型初探.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1998, 4(2): 12-16.
|
8. |
李良, 陈槐卿, 陈孟诗, 等. 去卵巢山羊长骨生物力学性能的变化.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1998, 15(2): 101-105, 110.
|
9. |
张智海, 沈建雄, 吴志宏, 等. 快速制备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动物模型研究.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05, 11(1): 19-21, 51.
|
10. |
张智海, 沈建雄, 吴志宏, 等.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动物模型短期制备方法初探. 美中国际创伤杂志, 2003, 2(2): 14-16, F003.
|
11. |
杨彬奎, 雷伟, 王军, 等. 小牛椎体骨质疏松模型的快速建立.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8, 29(12): 1061-1063.
|
12. |
曹涌, 张烽, 姚羽, 等. 快速建立小牛椎体骨质疏松模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1, 15(39): 7288-7291.
|
13. |
徐继红, 陈卫民. Th-EDTA络合滴定法测定羟乙膦酸二钠片含量. 解放军药学学报, 1999, 15(4): 56-57.
|
14. |
刘大维, 初同伟, 张良, 等. EDTA微波脱钙骨的免疫组化染色.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3, 25(1): 77-78.
|
15. |
贾军宏, 刘忠厚. QCT与pQCT在骨质疏松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03, 9(2): 172-176.
|
16. |
毛京沭, 杨波. 双能X线吸收法及定量CT法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比较研究.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1997, 3(1): 33-35.
|
17. |
赵亮, 李来, 黄敬, 等. 探讨应用QCT诊断骨质疏松症.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04, 10(3): 293-295.
|
18. |
蒋建军, 杨定焯. 骨质量与骨密度影像学检查及评价. 医师进修杂志, 2005, 28(5): 6-9.
|
19. |
褚保成, 江志勇. 定量CT在骨质疏松诊断中的应用. 中华外科杂志, 1992, 30(8): 467-469.
|
20. |
李良, 吴文超, 陈槐卿, 等. 去势雌山羊骨组织形态学变化的动态观察.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1997, 28(4): 398-400.
|
21. |
李良, 陈槐卿, 何成明, 等. 双侧卵巢切除山羊不同时间段骨形态计量学与骨密度的变化.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00, 6(2): 10-12.
|
22. |
何成明, 陈槐卿, 李良, 等. 雌性山羊去卵巢后不同时间骨生物力学参数变化.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1999, 16(3): 295-2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