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江苏苏州,215006);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探讨采用超大生物型臼杯行髋关节翻修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5月-2011年5月,采用超大生物型臼杯行髋关节翻修术的35例(35髋)患者临床资料。男12例,女23例;年龄47~79岁,平均64.8岁。初次关节置换至翻修术时间为1~15年,中位时间9.7年。翻修原因:假体无菌性松动32例,股骨假体周围Vancouver B3型骨折2例,低毒性感染1例。髋臼侧骨缺损根据美国骨科医师协会(AAOS)分型标准:Ⅰ型6例,Ⅱ型9例,Ⅲ型20例;根据 Paprosky分型标准:ⅡA型5例,ⅡB型9例,ⅡC型13例,ⅢA型8例。初次置换臼杯外径为46~52 mm,平均49.6 mm。翻修臼杯外径为56~68 mm,平均60.4 mm。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并摄X线片行影像学评价。 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及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于术后20 d发生假体脱位,对症处理后未再次脱位。35例患者均获随访,1例于术后6年死亡,其余34例患者随访时间2~14年,平均8.4年。髋关节Harris评分从术前的(46.4 ± 13.4)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90.4 ± 3.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76,P=0.00)。X线片复查示,术后即刻髋关节旋转中心距泪滴间线距离、距泪滴外侧距离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  lt; 0.05)。除1 例于术后10年出现髋臼假体无菌性松动行二次翻修术外,其余患者臼杯与骨面均无连续性透亮带、假体移位及骨溶解,臼杯均呈骨性固定。 结论采用超大生物型臼杯行髋关节翻修术具有操作简便、植骨量少、易恢复髋关节旋转中心等优点,可获得较好疗效。

引用本文: 方远,孙俊英,查国春,王涛,魏召劝,董圣杰. 采用超大生物型臼杯行髋关节翻修术的疗效观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3, 27(12): 1424-1427. doi: 10.7507/1002-1892.20130312 复制

  • 上一篇

    数字化术前计划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髋臼重建中的作用
  • 下一篇

    有限切开双钢板固定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Vancouver B1型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