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王相, 张威凯, 毛根莲, 王海兵, 何涛. 吻合掌侧静脉且保留指甲的多指指尖离断再植.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4, 28(3): 391-392. doi: 10.7507/1002-1892.20140087 复制
手指甲根以远部位统称为指尖,是手指的特殊部位,离断后需要再植[1]。目前,有关多指指尖离断治疗的临床报道较少。2006年10月-2011年12月,我们对8例17指指尖离断采用吻合掌侧静脉且保留指甲的方法进行再植,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5例11指,女3例6指;年龄11~45岁,平均26岁。致伤原因:冲压伤4例,电锯伤2例,切割伤2例。左手5例11指,右手3例6指。受伤指别:示、中、环指1例,示、中指4例,中、环指3例。离断平面均为甲根部以远。创面均伴指骨外露,其中2指部分甲床缺失,5指甲体脱落。受伤至手术时间2~6 h,平均3 h。断指缺血时间2 h 30 min~7 h,均为常温保存。
1.2 手术方法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同步法再植”[2]。彻底清创,清创后骨折端短缩1~2 mm。根据末节血管分布规律找出指动脉、指神经及掌侧静脉并标记。首先用克氏针固定各指骨折、缝合指背组织,然后吻合各指指动脉,见断指血运恢复后修复指神经以及吻合指掌侧静脉,最后皮肤缝合。对于脱落甲体,用粗针头在甲体上钻 2~4个孔后回植,“8”字缝合固定。患指敷料包扎。
1.3 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行“三抗”、扩血管等对症治疗。短臂石膏托固定手部1周,待再植指成活后去除石膏开始主、被动屈伸未固定关节;同时开始行红外线和蜡疗等物理治疗[3],以改善局部血循环,减轻组织水肿。4~6 周取出克氏针后开始生活训练、职业前训练,并在日常生活中尽量使用患手及再植指,同时进行感觉训练。
2 结果
本组再植指全部成活,无血管危象发生,切口均Ⅰ 期愈合。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24个月,平均16个月。患指外形及长度与健指相似,指甲平整,关节活动良好。触觉、温痛觉均恢复,末次随访时两点辨别觉4~7 mm,平均5 mm。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标准[4]评定:获优14指、良3指,优良率达100%。见图 1。

3 讨论
多指指尖缺损严重影响手外形及功能。随着显微外科技术发展,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不断提高,我们认为只要患者有再植意愿、无器质性病变等禁忌证,且医生具备相应技术水平,断指远端指体基本完整,能在显微镜下找到可吻合的血管者,均可行再植手术。
由于指尖血管纤细,尤其是寻找及吻合静脉极为困难,临床指尖再植一般仅吻合动脉,这样指体只有动脉供血而无静脉回流,不能建立通畅血供,难以维持再植指成活。有报道采用指端小切口及拔甲放血、小切口及拔甲放血联合局部应用肝素、吻合双侧动脉再结扎一侧近端指动脉、指骨骨髓腔扩大等方法进行仅吻合动脉的指尖再植,虽然取得了一定疗效,但增加了手术操作难度以及患者负担;且部分手指成活后甲床坏死,需再次手术;指端小切口往往遗留瘢痕,影响手指美观及感觉[5-9]。指甲是指尖的重要功能部分,能保护指端,提高指端敏感度和维持手抓、捏、握等动作时的稳定性。我们采用吻合掌侧静脉方法行再植术后,对于脱落甲体行甲体回植,术中无需拔甲及小切口放血,不仅不会影响再植成活率,断指再植后指体外形与功能更接近正常。
为提高再植指体成活率及恢复良好功能,治疗时需注意以下事项:① 分组同时手术以减少手术时间,缩短离断指体缺血时间。② 采用“同步法再植”,即多指再植时相同操作同步进行,简化手术操作,无需频繁更换器械及调整手术显微镜;先吻合动脉可使多个断指及早获得血供,减少缺血时间,也利于寻找远断端静脉;使多个手指整体通血时间提前,有利于手指成活及功能恢复。③ 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以利于再植指功能恢复。
手指甲根以远部位统称为指尖,是手指的特殊部位,离断后需要再植[1]。目前,有关多指指尖离断治疗的临床报道较少。2006年10月-2011年12月,我们对8例17指指尖离断采用吻合掌侧静脉且保留指甲的方法进行再植,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5例11指,女3例6指;年龄11~45岁,平均26岁。致伤原因:冲压伤4例,电锯伤2例,切割伤2例。左手5例11指,右手3例6指。受伤指别:示、中、环指1例,示、中指4例,中、环指3例。离断平面均为甲根部以远。创面均伴指骨外露,其中2指部分甲床缺失,5指甲体脱落。受伤至手术时间2~6 h,平均3 h。断指缺血时间2 h 30 min~7 h,均为常温保存。
1.2 手术方法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同步法再植”[2]。彻底清创,清创后骨折端短缩1~2 mm。根据末节血管分布规律找出指动脉、指神经及掌侧静脉并标记。首先用克氏针固定各指骨折、缝合指背组织,然后吻合各指指动脉,见断指血运恢复后修复指神经以及吻合指掌侧静脉,最后皮肤缝合。对于脱落甲体,用粗针头在甲体上钻 2~4个孔后回植,“8”字缝合固定。患指敷料包扎。
1.3 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行“三抗”、扩血管等对症治疗。短臂石膏托固定手部1周,待再植指成活后去除石膏开始主、被动屈伸未固定关节;同时开始行红外线和蜡疗等物理治疗[3],以改善局部血循环,减轻组织水肿。4~6 周取出克氏针后开始生活训练、职业前训练,并在日常生活中尽量使用患手及再植指,同时进行感觉训练。
2 结果
本组再植指全部成活,无血管危象发生,切口均Ⅰ 期愈合。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24个月,平均16个月。患指外形及长度与健指相似,指甲平整,关节活动良好。触觉、温痛觉均恢复,末次随访时两点辨别觉4~7 mm,平均5 mm。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标准[4]评定:获优14指、良3指,优良率达100%。见图 1。

3 讨论
多指指尖缺损严重影响手外形及功能。随着显微外科技术发展,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不断提高,我们认为只要患者有再植意愿、无器质性病变等禁忌证,且医生具备相应技术水平,断指远端指体基本完整,能在显微镜下找到可吻合的血管者,均可行再植手术。
由于指尖血管纤细,尤其是寻找及吻合静脉极为困难,临床指尖再植一般仅吻合动脉,这样指体只有动脉供血而无静脉回流,不能建立通畅血供,难以维持再植指成活。有报道采用指端小切口及拔甲放血、小切口及拔甲放血联合局部应用肝素、吻合双侧动脉再结扎一侧近端指动脉、指骨骨髓腔扩大等方法进行仅吻合动脉的指尖再植,虽然取得了一定疗效,但增加了手术操作难度以及患者负担;且部分手指成活后甲床坏死,需再次手术;指端小切口往往遗留瘢痕,影响手指美观及感觉[5-9]。指甲是指尖的重要功能部分,能保护指端,提高指端敏感度和维持手抓、捏、握等动作时的稳定性。我们采用吻合掌侧静脉方法行再植术后,对于脱落甲体行甲体回植,术中无需拔甲及小切口放血,不仅不会影响再植成活率,断指再植后指体外形与功能更接近正常。
为提高再植指体成活率及恢复良好功能,治疗时需注意以下事项:① 分组同时手术以减少手术时间,缩短离断指体缺血时间。② 采用“同步法再植”,即多指再植时相同操作同步进行,简化手术操作,无需频繁更换器械及调整手术显微镜;先吻合动脉可使多个断指及早获得血供,减少缺血时间,也利于寻找远断端静脉;使多个手指整体通血时间提前,有利于手指成活及功能恢复。③ 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以利于再植指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