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手、整形外科(浙江温州,325027);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药物延迟对大鼠跨区穿支皮瓣成活及choke血管的影响。 方法 取70只雄性SD大鼠,体重250~300 g,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n=35),在背部建立三血管体穿支皮瓣模型,包括两个choke血管区域。实验组术前按照10 mg/(kg·d)剂量取吡格列酮并溶于1.5 mL生理盐水,连续灌胃5 d;对照组同时间点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术后大体观察皮瓣成活状况,并于7 d时测量皮瓣成活面积百分比。术后7 d采用明胶-氧化铅灌注进行皮瓣血管造影观察,取皮瓣chokeⅡ区中央区域组织行HE染色,测量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测VEGF表达情况。术后即刻及1、3、5、7 d取chokeⅠ区及Ⅱ区中央区域组织测量NO含量。 结果 术后两组皮瓣大体变化相似,随时间延长均有不同程度坏死,但7 d时实验组皮瓣成活面积百分比(87.73%±3.25%)显著高于对照组(76.07%±2.92%)(t=—10.338,P=0.000)。血管造影显示实验组chokeⅠ、Ⅱ区真性吻合数分别达(5.40±1.14)、(3.00±0.71)个,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0±0.84)、(0.80±0.84)个(t=—3.479,P=0.008;t=—4.491,P=0.002)。实验组chokeⅡ区MVD及VEGF表达分别为(33.16±7.73)个/mm2、4 368.80±458.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3.29±5.91)个/mm2、2 241.24±554.43(t=5.073,P=0.000;t=—14.789,P=0.000)。除术后即刻外,其余各时间点实验组chokeⅠ、Ⅱ区NO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可通过促进皮瓣choke血管扩张及血管新生改善皮瓣血供,从而提高了大鼠背部跨区穿支皮瓣的成活率。

引用本文: 李浙峰, 高伟阳, 陈时益, 李俊杰, 闫合德, 李志杰, 林丁盛. 吡格列酮药物延迟对大鼠跨区穿支皮瓣成活的影响.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4, 28(6): 701-706. doi: 10.7507/1002-1892.20140155 复制

  • 上一篇

    基于数字化技术的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血供的三维可视化重建研究
  • 下一篇

    游离移植吻合皮神经的前臂双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手指缺损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