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骨科(江苏无锡,214062);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比较利用Ilizarov技术行骨搬运与骨短缩-延长治疗胫骨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2年5月采用Ilizarov技术治疗的31例胫骨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骨搬运治疗18例(A组),行骨短缩-延长治疗13例(B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分型、骨缺损部位、骨和软组织缺损范围及受伤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Paley等方法分别评价骨愈合和患肢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A组皮瓣均成活、创面均Ⅱ期愈合;B组创面Ⅰ期愈合1例,延期愈合3例,Ⅱ期愈合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4.5年,平均2.4年。并发症:A组针道松动或感染15例,B组针道松动或感染10例、患肢不等长1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3,P=0.955)。骨延长端两组均自然愈合,愈合分级均获优,A组愈合时间(251±39)d,愈合指数(4.26±0.19)d/mm;B组愈合时间(239±45)d,愈合指数(4.13±0.19)d/mm;两组愈合时间和愈合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800,P=0.430;t=1.775,P=0.086)。骨缺损端A组自然愈合12例,二次清理或加植骨后愈合6例,愈合时间(341±55)d,骨愈合获优17例、良1例;B组自然愈合11例,二次清理或加植骨后愈合2例,愈合时间(295±62)d,骨愈合获优12例、良1例;两组骨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5,P=0.036),骨愈合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93,P=0.091)。末次随访时患肢功能恢复:A组优7例、良6例、可5例,B组优3例、良6例、可4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60,P=0.509)。 结论 利用Ilizarov技术行骨搬运或骨短缩-延长治疗胫骨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疗效相似,但骨短缩-延长的骨缺损端愈合较快。

引用本文: 殷渠东, 孙振中, 顾三军, 包岳丰, 韦旭明, 宋升. 骨搬运与骨短缩-延长治疗胫骨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比较.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4, 28(7): 818-822. doi: 10.7507/1002-1892.20140182 复制

  • 上一篇

    人工股骨头置换联合大粗隆再结合装置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 下一篇

    Ilizarov技术结合非融合理念矫治创伤后马蹄内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