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郑炜, 熊革, 李淳, 张友乐. 合并病理性骨折的手部单发内生软骨瘤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4, 28(7): 840-843. doi: 10.7507/1002-1892.20140185 复制
内生软骨瘤是手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1-4],由于单发内生软骨瘤生长缓慢、隐匿,故多数患者常因病理性骨折就诊或摄X线片时偶然发现[5-7]。当伴有病理性骨折时,传统治疗方法是待骨折愈合后再行肿瘤手术,但长期制动不仅延长了治疗时间,而且可能导致手指功能障碍 [8]。此外,如果骨折发生移位也会造成手指畸形,进一步增加后期治疗难度。近年来我们尝试对此类患者进行早期手术干预,在治疗肿瘤同时进行骨折的复位与固定。现对合并病理性骨折的手部单发内生软骨瘤疗效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旨在为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提供参考。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患者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① 手部单发内生软骨瘤;② 伴病理性骨折;③ 采用肿瘤刮除、植骨或人工骨植入手术治疗;④ 获完整随访。排除标准:① 年龄< 16岁;② 合并其他骨与软组织损伤。2010年3月-2013年6月,共收治149例单发内生软骨瘤患者,其中65例符合选择标准纳入研究。
1.2 一般资料
本组男26例,女39例;年龄17~63岁,平均36岁。左手32例,右手33例。肿瘤部位:掌骨18例;指骨47例,其中近节30例、中节9例、末节8例。均为轻微损伤导致骨折;手术距骨折时间2 d~2年,平均56 d。
1.3 手术方法
本组均采用肿瘤刮除、植骨治疗;其中采用自体骨12例,人工骨(Biocomposites公司,英国)53例。36例患者采用传统方法先待病理性骨折愈合后再行肿瘤刮除手术,其中2例因骨折畸形愈合,二期行截骨矫形术后应用内固定物(钢板、螺钉)治疗。29例患者一期行肿瘤刮除同时应用内固定物治疗骨折,其中钢板、螺钉固定26例,克氏针固定3例。
1.4 疗效评价指标
术后根据患者恢复状况指导其功能锻炼。患指功能采用手指(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总主动活动度进行评价,并计算与健侧手指总主动活动度比值进行分析。记录患指恢复工作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t检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手指总主动活动度比值和患指恢复工作时间的影响因素(克氏针固定样本较少,与未固定样本合并分析);检验水准取双侧α=0.05。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术后6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44个月,平均24个月。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再骨折、肿瘤复发等发生。X线片复查示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5~10周,平均6.5周;植骨融合良好。患指恢复工作时间为92 ~180 d,平均130 d。末次随访时,手指总主动活动度比值为0.46~1.00,平均0.90。
2.2 相关因素分析
影响手指总主动活动度比值和患指恢复工作时间的单因素分析结果见表 1。结果显示,是否应用内固定物对手指总主动活动度比值和患指恢复工作时间均有影响(P≤0.10),手术距骨折时间和肿瘤部位对患指恢复工作时间有影响(P≤0.10)。

影响手指总主动活动度比值及患指恢复工作时间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见表 2、3。结果显示,影响手指总主动活动度比值的影响因素为是否应用内固定物(P=0.013);影响患指恢复工作时间的影响因素有是否应用内固定物、手术距骨折时间以及肿瘤部位(P< 0.05)。


3 讨论
目前,临床对手部单发内生软骨瘤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单纯刮除,刮除后植入自体骨、同种异体骨或人工骨等,均可获较好疗效[9-14]。手部单发内生软骨瘤伴病理性骨折较常见,文献报道发生率达43%~56%[2-3, 15]。关于合并病理性骨折的手部单发内生软骨瘤治疗,学者们有不同观点。Ablove等[16]的比较研究结果提示,肿瘤治疗同期克氏针及石膏固定骨折患者,术后关节僵硬及旋转畸形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延期治疗患者。但Lin等[17]则得出了相反结果,经肿瘤治疗一期骨折固定联合早期功能锻炼,患者均获良好疗效。为此,我们对合并病理性骨折的手部单发内生软骨瘤疗效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
本研究结果显示,手术距骨折时间、性别、侧别、病变部位及植骨方式对术后手指总主动活动度比值无显著影响,是否应用内固定物是术后手指总主动活动度比值的影响因素。应用钢板、螺钉固定患者手指活动度优于未固定及克氏针固定患者,我们认为这可能与后者不能早期功能锻炼,而钢板、螺钉固定后能早期功能锻炼有关。因本组例数有限,克氏针固定患者仅3例,可能存在统计学偏倚,相关结论有待扩大样本进一步明确。
在患指恢复工作时间方面,手术距骨折时间、是否应用内固定物以及肿瘤部位是其影响因素。早期手术干预能缩短治疗周期,且应用除克氏针外的内固定物后能早期功能锻炼,均能促进患者尽早恢复正常生活与工作。掌骨病变患者恢复工作时间明显早于指骨病变患者,考虑可能与指骨血运较掌骨差,骨折愈合时间更长,同时指骨病变对于手指功能影响大于掌骨病变有关。而性别、侧别和植骨方式对患指恢复工作时间无显著影响。
综上述,对于手部单发内生软骨瘤合并病理性骨折,手术时机及内固定方式对疗效有显著影响。建议选择早期肿瘤刮除并一期骨折复位内固定治疗,以达到满意疗效。
内生软骨瘤是手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1-4],由于单发内生软骨瘤生长缓慢、隐匿,故多数患者常因病理性骨折就诊或摄X线片时偶然发现[5-7]。当伴有病理性骨折时,传统治疗方法是待骨折愈合后再行肿瘤手术,但长期制动不仅延长了治疗时间,而且可能导致手指功能障碍 [8]。此外,如果骨折发生移位也会造成手指畸形,进一步增加后期治疗难度。近年来我们尝试对此类患者进行早期手术干预,在治疗肿瘤同时进行骨折的复位与固定。现对合并病理性骨折的手部单发内生软骨瘤疗效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旨在为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提供参考。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患者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① 手部单发内生软骨瘤;② 伴病理性骨折;③ 采用肿瘤刮除、植骨或人工骨植入手术治疗;④ 获完整随访。排除标准:① 年龄< 16岁;② 合并其他骨与软组织损伤。2010年3月-2013年6月,共收治149例单发内生软骨瘤患者,其中65例符合选择标准纳入研究。
1.2 一般资料
本组男26例,女39例;年龄17~63岁,平均36岁。左手32例,右手33例。肿瘤部位:掌骨18例;指骨47例,其中近节30例、中节9例、末节8例。均为轻微损伤导致骨折;手术距骨折时间2 d~2年,平均56 d。
1.3 手术方法
本组均采用肿瘤刮除、植骨治疗;其中采用自体骨12例,人工骨(Biocomposites公司,英国)53例。36例患者采用传统方法先待病理性骨折愈合后再行肿瘤刮除手术,其中2例因骨折畸形愈合,二期行截骨矫形术后应用内固定物(钢板、螺钉)治疗。29例患者一期行肿瘤刮除同时应用内固定物治疗骨折,其中钢板、螺钉固定26例,克氏针固定3例。
1.4 疗效评价指标
术后根据患者恢复状况指导其功能锻炼。患指功能采用手指(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总主动活动度进行评价,并计算与健侧手指总主动活动度比值进行分析。记录患指恢复工作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t检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手指总主动活动度比值和患指恢复工作时间的影响因素(克氏针固定样本较少,与未固定样本合并分析);检验水准取双侧α=0.05。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术后6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44个月,平均24个月。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再骨折、肿瘤复发等发生。X线片复查示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5~10周,平均6.5周;植骨融合良好。患指恢复工作时间为92 ~180 d,平均130 d。末次随访时,手指总主动活动度比值为0.46~1.00,平均0.90。
2.2 相关因素分析
影响手指总主动活动度比值和患指恢复工作时间的单因素分析结果见表 1。结果显示,是否应用内固定物对手指总主动活动度比值和患指恢复工作时间均有影响(P≤0.10),手术距骨折时间和肿瘤部位对患指恢复工作时间有影响(P≤0.10)。

影响手指总主动活动度比值及患指恢复工作时间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见表 2、3。结果显示,影响手指总主动活动度比值的影响因素为是否应用内固定物(P=0.013);影响患指恢复工作时间的影响因素有是否应用内固定物、手术距骨折时间以及肿瘤部位(P< 0.05)。


3 讨论
目前,临床对手部单发内生软骨瘤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单纯刮除,刮除后植入自体骨、同种异体骨或人工骨等,均可获较好疗效[9-14]。手部单发内生软骨瘤伴病理性骨折较常见,文献报道发生率达43%~56%[2-3, 15]。关于合并病理性骨折的手部单发内生软骨瘤治疗,学者们有不同观点。Ablove等[16]的比较研究结果提示,肿瘤治疗同期克氏针及石膏固定骨折患者,术后关节僵硬及旋转畸形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延期治疗患者。但Lin等[17]则得出了相反结果,经肿瘤治疗一期骨折固定联合早期功能锻炼,患者均获良好疗效。为此,我们对合并病理性骨折的手部单发内生软骨瘤疗效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
本研究结果显示,手术距骨折时间、性别、侧别、病变部位及植骨方式对术后手指总主动活动度比值无显著影响,是否应用内固定物是术后手指总主动活动度比值的影响因素。应用钢板、螺钉固定患者手指活动度优于未固定及克氏针固定患者,我们认为这可能与后者不能早期功能锻炼,而钢板、螺钉固定后能早期功能锻炼有关。因本组例数有限,克氏针固定患者仅3例,可能存在统计学偏倚,相关结论有待扩大样本进一步明确。
在患指恢复工作时间方面,手术距骨折时间、是否应用内固定物以及肿瘤部位是其影响因素。早期手术干预能缩短治疗周期,且应用除克氏针外的内固定物后能早期功能锻炼,均能促进患者尽早恢复正常生活与工作。掌骨病变患者恢复工作时间明显早于指骨病变患者,考虑可能与指骨血运较掌骨差,骨折愈合时间更长,同时指骨病变对于手指功能影响大于掌骨病变有关。而性别、侧别和植骨方式对患指恢复工作时间无显著影响。
综上述,对于手部单发内生软骨瘤合并病理性骨折,手术时机及内固定方式对疗效有显著影响。建议选择早期肿瘤刮除并一期骨折复位内固定治疗,以达到满意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