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胸外二科(西安,710061);
  • 2.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病理科(西安,710061);
  • 3.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手术部(西安,710061);
  • 4.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外科(西安,710061);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观察聚四氟乙烯人工气管体内植入后的形态学及病理学变化。 方法 取聚四氟乙烯微孔管,其外包绕聚丙烯螺旋丝,预制成人工气管。取新西兰白兔40只,体重4~5 kg,切除颈段气管2 cm,制备气管缺损动物模型。实验组(n=20)用人工气管与气管上、下端端吻合;正常对照组(n=20)行一期气管端端吻合术。术后观察动物存活情况,并于术后2、4、6个月行X线片观察,取材行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对移植前后人工气管行纵向拉伸及径向支撑生物力学试验,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结果 实验组15只动物存活超过2个月并保持人工气管通畅;术后4个月以后人工气管外组织生成类似气管样组织,可填充缺损区域;同期正常对照组动物全部存活。术后各时间点X线片示实验组人工气管均无明显移位,位置保持良好;正常对照组均未见气管狭窄。组织学观察示,实验组术后2个月人工气管内壁无明显上皮组织;4个月人工气管内壁有部分上皮细胞覆盖,未完全内皮化,未见气管纤毛柱状上皮,气管各层次不完整;6个月人工气管内壁基本被上皮细胞覆盖,并出现部分气管纤毛柱状上皮,基本具备了气管的生理功能。生物力学试验结果示,聚四氟乙烯人工气管移植后可保持稳定的生物力学性能,适用于兔气管重建。 结论 聚四氟乙烯人工气管可诱导受体气管内外组织生成气管样组织,气管各层次较符合生理学状态,实验动物可短期存活。

引用本文: 李刚, 张靖, 崔晓海, 赵阳, 曹培龙, 路璐, 李晓军. 聚四氟乙烯人工气管移植的形态学及病理学变化.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4, 28(7): 879-884. doi: 10.7507/1002-1892.20140194 复制

  • 上一篇

    三维头影测量分析法在正颌外科术前测量中的应用
  • 下一篇

    犬股动脉磁吻合技术与传统吻合技术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