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张净宇, 于志亮, 张文龙, 王力, 于俊, 高顺红. 双套圈交叉加压缝合法治疗手指近侧指间关节侧副韧带损伤.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4, 28(8): 1055-1056. doi: 10.7507/1002-1892.20140230 复制
手指近侧指间关节侧副韧带损伤在手外伤中常见,如早期处理不当,可导致指间关节不稳、慢性疼痛、关节变形和捏物无力等并发症[1]。对于近侧指间关节侧副韧带起、止点断裂患者,目前常采用抽出钢丝法、肌腱移植法及骨锚法重建侧副韧带,存在操作复杂、费用昂贵等不足[2-6]。2008年12月-2013年2月,我科采用双套圈交叉加压缝合法[7]治疗18例(20指)近侧指间关节侧副韧带起、止点断裂患者,术后关节稳定性和屈伸功能均恢复良好,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0例(10指),女8例(10指);年龄18~ 56岁,平均36.5岁。致伤原因:扭伤10例(10指),绞伤5例(7指),戳伤3例(3指)。左手12例(12指),右手6例(8指)。损伤指别:示指8指,中指8指,环指4指。入院检查:患指关节梭形肿胀,屈伸活动受限;侧方应力试验(+)。应力位X线片示关节间隙改变,2 例(2指)合并细小撕脱骨块。伤后至手术时间2~10 d,平均6.5 d。
1.2 手术方法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作近侧指间关节伤侧纵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锐性分离、显露断裂侧副韧带,术中明确均为侧副韧带起、止点断裂,无法行缝合术。将细小撕脱骨块摘除,清除断端瘢痕组织,适当松解侧副韧带;将侧副韧带断裂处骨面修成粗糙面,用1枚直径0.8 mm或1.0 mm克氏针于粗糙骨面下方横行钻孔,制备骨隧道。用2根3-0肌腱套线于侧副韧带两侧距断端5 mm处作套圈缝合,自肌腱断端两侧穿出;两针分别经骨隧道交叉穿至对侧,两侧套线各分出1 股向近端斜行缝合后打结;将韧带向断端加压,另两股于骨面上方缝合后打结;将韧带加压缝合于粗糙骨面处,修补关节囊。行侧方应力试验(-),全层缝合切口。
术后支具固定手指于休息位4周,4周后保护下开始行手指屈伸功能锻炼。
2 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50个月,平均30个月。术后患指均无疼痛,关节稳定,侧方应力试验(-),关节分别遗留不同程度梭形肿胀,但较术前明显减轻。术后8个月,患指近侧指间关节屈伸活动度12指达0~ 90°,7指0~60°,1指0~35°;复查X线片示关节间隙对称。根据总主动活动度系统评定方法:本组获优12指,良7指,差1指,优良率95%。见图 1。

3 讨论
手指近侧指间关节侧副韧带损伤主要由侧方暴力或旋转暴力所致,常导致关节侧方移位及不稳。通过侧方应力试验以及应力位X线片检查关节间隙改变即可明确诊断。治疗上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仅适用于侧方应力试验侧偏角小于健侧20°,考虑为侧副韧带不全断裂、关节稳定患者。对于侧副韧带完全断裂、关节明显不稳的患者,多主张手术修复重建,以达到最佳功能恢复[3, 5]。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恢复指间关节的解剖结构,去除关节内嵌入物,恢复关节间隙,避免关节不匹配,防止关节炎发生。如何通过简单的手术操作重建侧副韧带起、止点,恢复生物力学结构,减少术后并发症,成为临床关注焦点。本组患者经双套圈交叉加压缝合法治疗,获较好疗效。与既往手术治疗方法相比,我们认为该术式有以下优点:① 操作简便,固定牢靠;② 韧带同骨面接触充分,利于腱-骨愈合,充分恢复解剖关系;③ 组织剥离少,术中出血少,减轻了梭形肿胀,防止术后组织粘连;④ 韧带张力恢复好,关节对位好,避免了关节炎的发生;⑤ 无需二次处理,换药简便,无副损伤。缺点:术后需支具固定,不能早期功能锻炼。
手术注意事项:① 合并细小撕脱骨块时,可摘除骨块;② 术中注意观察有无掌板损伤,如有需同期行修补术;③ 术中应用克氏针形成骨隧道时,避免造成骨折;④ 术中注意调整关节间隙,避免造成关节倾斜;⑤ 术后严格支具外固定,以避免早期韧带再次断裂。
手指近侧指间关节侧副韧带损伤在手外伤中常见,如早期处理不当,可导致指间关节不稳、慢性疼痛、关节变形和捏物无力等并发症[1]。对于近侧指间关节侧副韧带起、止点断裂患者,目前常采用抽出钢丝法、肌腱移植法及骨锚法重建侧副韧带,存在操作复杂、费用昂贵等不足[2-6]。2008年12月-2013年2月,我科采用双套圈交叉加压缝合法[7]治疗18例(20指)近侧指间关节侧副韧带起、止点断裂患者,术后关节稳定性和屈伸功能均恢复良好,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0例(10指),女8例(10指);年龄18~ 56岁,平均36.5岁。致伤原因:扭伤10例(10指),绞伤5例(7指),戳伤3例(3指)。左手12例(12指),右手6例(8指)。损伤指别:示指8指,中指8指,环指4指。入院检查:患指关节梭形肿胀,屈伸活动受限;侧方应力试验(+)。应力位X线片示关节间隙改变,2 例(2指)合并细小撕脱骨块。伤后至手术时间2~10 d,平均6.5 d。
1.2 手术方法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作近侧指间关节伤侧纵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锐性分离、显露断裂侧副韧带,术中明确均为侧副韧带起、止点断裂,无法行缝合术。将细小撕脱骨块摘除,清除断端瘢痕组织,适当松解侧副韧带;将侧副韧带断裂处骨面修成粗糙面,用1枚直径0.8 mm或1.0 mm克氏针于粗糙骨面下方横行钻孔,制备骨隧道。用2根3-0肌腱套线于侧副韧带两侧距断端5 mm处作套圈缝合,自肌腱断端两侧穿出;两针分别经骨隧道交叉穿至对侧,两侧套线各分出1 股向近端斜行缝合后打结;将韧带向断端加压,另两股于骨面上方缝合后打结;将韧带加压缝合于粗糙骨面处,修补关节囊。行侧方应力试验(-),全层缝合切口。
术后支具固定手指于休息位4周,4周后保护下开始行手指屈伸功能锻炼。
2 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50个月,平均30个月。术后患指均无疼痛,关节稳定,侧方应力试验(-),关节分别遗留不同程度梭形肿胀,但较术前明显减轻。术后8个月,患指近侧指间关节屈伸活动度12指达0~ 90°,7指0~60°,1指0~35°;复查X线片示关节间隙对称。根据总主动活动度系统评定方法:本组获优12指,良7指,差1指,优良率95%。见图 1。

3 讨论
手指近侧指间关节侧副韧带损伤主要由侧方暴力或旋转暴力所致,常导致关节侧方移位及不稳。通过侧方应力试验以及应力位X线片检查关节间隙改变即可明确诊断。治疗上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仅适用于侧方应力试验侧偏角小于健侧20°,考虑为侧副韧带不全断裂、关节稳定患者。对于侧副韧带完全断裂、关节明显不稳的患者,多主张手术修复重建,以达到最佳功能恢复[3, 5]。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恢复指间关节的解剖结构,去除关节内嵌入物,恢复关节间隙,避免关节不匹配,防止关节炎发生。如何通过简单的手术操作重建侧副韧带起、止点,恢复生物力学结构,减少术后并发症,成为临床关注焦点。本组患者经双套圈交叉加压缝合法治疗,获较好疗效。与既往手术治疗方法相比,我们认为该术式有以下优点:① 操作简便,固定牢靠;② 韧带同骨面接触充分,利于腱-骨愈合,充分恢复解剖关系;③ 组织剥离少,术中出血少,减轻了梭形肿胀,防止术后组织粘连;④ 韧带张力恢复好,关节对位好,避免了关节炎的发生;⑤ 无需二次处理,换药简便,无副损伤。缺点:术后需支具固定,不能早期功能锻炼。
手术注意事项:① 合并细小撕脱骨块时,可摘除骨块;② 术中注意观察有无掌板损伤,如有需同期行修补术;③ 术中应用克氏针形成骨隧道时,避免造成骨折;④ 术中注意调整关节间隙,避免造成关节倾斜;⑤ 术后严格支具外固定,以避免早期韧带再次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