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振 1,2 , 何乐人 1,2 , 刘雳 3 , 陈威威 3 , 蒋海越 1,2 , 尚巧利 1,2
  • 1. 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100144);
  • 2.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整形七科(北京,100144);
  • 3.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放射科(北京,100144);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通过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测量肋软骨形态学参数并评价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探讨该技术在肋软骨组织量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以2013年3月-8月拟接受八大处法耳廓再造术的75例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其中男49例,女26例;年龄5岁7个月~32岁7个月,平均8岁5个月。体重21~82kg,平均29.5 kg。根据患者年龄、体重选择扫描参数,采用64排螺旋CT机扫描双侧第1~12肋,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及容积重建技术(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VRT)三维重建肋骨及肋软骨图像;观察VRT图像中肋软骨形态,测量MIP图像中肋软骨近肋骨处宽度(W)及肋软骨全长(L)。于术中取肋软骨后即刻测量肋软骨近肋骨处宽度(W’)及肋软骨全长(L’)。比较CT及实际测量结果,分析结果一致性。 结果 VRT图像显示肋骨及肋软骨形态清晰、逼真,立体感强。共测量手术相关的192根肋软骨。肋软骨近肋骨处宽度W为(9.69±1.67)mm,W’为(9.73±1.64)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00,P=0.073);组内相关系数(inter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检验示Cronbach’s α=0.993。肋软骨全长L为(83.03±23.86)mm,L’为(81.83±16.43)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67,P=0.173);ICC检验示Cronbach’s α=0.904;线性回归分析示L=1.28×L’-21.93(R2=0.780,F=673.427,P=0.000)。CT测量值与实际值一致性较好。 结论 根据患者年龄、体重选择合适扫描参数,经测量MIP三维重建图像获得的肋软骨宽度、长度与实际值符合度达95%以上,且图像所示长度与实际值满足线性回归,能够较为精确地判断肋软骨组织量,配合VRT三维重建技术得到的肋软骨形态学图像,可为整形外科临床应用提供准确参考。

引用本文: 王永振, 何乐人, 刘雳, 陈威威, 蒋海越, 尚巧利. 多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肋软骨组织量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4, 28(10): 1266-1269. doi: 10.7507/1002-1892.20140274 复制

  • 上一篇

    组合式外固定架并腿固定联合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创面
  • 下一篇

    生物补片在会阴疝盆底重建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