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介入血管外科(北京,100034);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首次提出“急性腓动脉缺血综合征”的概念,探明其典型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为急性腓动脉缺血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2009年10月-2012年12月收治3例急性腓动脉缺血综合征患者,其中男2例,女1例;年龄57、68、71岁。均存在典型的“腓动脉供血区苍白/发红+腓肠肌剧痛+足下垂”三联征,查体均有腓肠肌外下方局限性压痛;患侧足背动脉、胫后动脉均可触及搏动;凝血功能和生化检验示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或肌酸激酶、肌红蛋白等明显升高;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均发现患肢腓动脉近端狭窄。入院后予以静脉溶栓、抗凝、扩张血管、改善循环治疗。 结果 3例患者治疗后下肢肿胀、疼痛、乏力症状明显好转,凝血功能和生化检测示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肌酸激酶、肌红蛋白等逐渐降低;治疗9~13 d后好转出院,随访1年症状无复发。 结论 急性腓动脉缺血综合征是一类特殊类型的急性下肢缺血,以“腓动脉供血区苍白/发红+腓肠肌剧痛+足下垂”三联征为主要特点,需早期行积极抗凝及血管再通治疗。

引用本文: 佘康, 张宪生, 尹杰, 郭宏杰, 成功, 王维亮. 急性腓动脉缺血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4, 28(10): 1273-1277. doi: 10.7507/1002-1892.20140276 复制

  • 上一篇

    生物补片在会阴疝盆底重建中的应用
  • 下一篇

    基于兔BMSCs预血管化细胞膜片的体外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