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王茜, 张辉, 耿丽鑫, 李琪佳, 甘洪全, 王辉, 毕成, 王志强. MG63细胞与国产多孔钽材料共培养后成骨相关因子的表达研究.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4, 28(11): 1422-1427. doi: 10.7507/1002-1892.20140306 复制
近年来,越来越多骨移植替代材料进入医疗领域,金属材料因具有高强度、高硬度、韧性好及抗疲劳性高等优势得到广泛应用[1]。其中多孔钽材料化学稳定性好,为三维立体结构,力学性能与正常骨组织相近,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2-5],有利于成骨细胞黏附生长,促进骨长入[6-7],是目前最佳的金属假体材料。目前应用较多的是美国Zimmer公司生产的多孔钽金属材料,价格较昂贵,国内难以广泛应用。为此,重庆润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联合国内多家科研机构,采用粉末浇注高温煅烧工艺技术成功制备了多孔钽材料。
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骨钙素(osteocalcin,OC)是成骨相关的重要因子,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与细胞黏附关系密切[8-11]。本实验将国产多孔钽材料与人成骨样细胞MG63细胞共培养,观察细胞在该材料上增殖、黏附情况,以及成骨因子Runx-2、OC、FN在多孔钽浸提液和多孔钽支架不同培养环境下表达的变化情况,探讨国产多孔钽材料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可行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及主要试剂、仪器
MG63细胞(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协和细胞资源中心)。多孔钽材料(重庆润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外观呈深灰色,表面光滑,表面及横断面可见均匀分布的蜂窝状、针尖大小孔隙(图 1 a);扫描电镜观察示材料表面及断面可见直径为20~50 μm的微粒,微粒间均匀分布直径400~600 μm的微孔结构,孔隙率65%~80%,孔隙间呈相互连通的网状结构(图 1 b、c)。将其制备成直径15 mm、厚3 mm的圆柱形薄片,高压灭菌备用。

MEM培养液、胰蛋白酶、EDTA、FBS(GIBCO公司,美国);兔抗人Runx-2多克隆抗体、超敏ECL化学发光试剂盒(北京博奥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兔抗人OC多克隆抗体、兔抗人FN单克隆抗体(Abgent公司,美国);PV两步法免疫组织化学试剂盒(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预染蛋白Marker(天津灏洋生物制品科技有限公司);ALP检测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倒置相差显微镜(Nikon公司,日本);Leica1600硬组织切片机(Leica公司,德国);JSM-6030LV扫描电镜(电子株式会社,日本);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Olympus公司,日本);Bio-Rad 680酶标仪(Bio-Rad公司,美国)。
1.2 MG63细胞培养及鉴定
取MG63细胞复苏后加入含10%FBS、1%青霉素和1%链霉素的MEM培养基培养,37℃、5%CO2及饱和湿度孵箱内静置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2~3 d换液1次,待细胞生长融合至80%时进行传代。取生长状态良好的第3代细胞,接种于预置无菌盖玻片的12孔板内,7 d后行ALP染色鉴定。
1.3 多孔钽浸提液制备
取高压灭菌后的多孔钽材料,根据GB/TISO10993-5:2009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12]方法制备多孔钽浸提液,置于37℃、5%CO2及饱和湿度孵箱内72 h后备用。
1.4 实验分组及方法
取生长状态良好的第3代MG63细胞,生长至80%融合后,加0.25%胰蛋白酶37℃消化3 min,以离心半径8 cm、800 r/min离心10 min,弃上清并计数。将实验分为3组,A组为多孔钽材料组,B组为多孔钽浸提液组,C组为对照组。A组取高压灭菌的多孔钽材料,用MEM培养液浸润24 h后置于24孔板内;取25μL细胞悬液以浓度为1 ×106 个/mL滴加至多孔钽材料表面,于37℃、5%CO2及饱和湿度孵箱内静置2 h后,将材料翻转,向另一面滴加相同浓度细胞悬液25 μL,相同条件静置2 h后,将负载细胞的材料转入一新孔中,加入1 mL MEM培养液继续培养。于原孔中加0.25%胰蛋白酶37℃消化3 min后收集细胞,计数,计算出附着于材料上的细胞数为2×104个。B组于每孔中直接接种2 ×104个MG63细胞,加多孔钽浸提液1 mL;C组于每孔中直接接种2×104个MG63细胞,加MEM培养液1 mL。3组培养板均置于37℃、5%CO2及饱和湿度孵箱内培养,隔天换液1次,连续培养7 d。
1.5 观测指标
1.5.1 扫描电镜观察
培养3、5、7 d取出A组细胞-材料复合物,PBS冲洗,2.5%戊二醛固定,梯度乙醇脱水,临界点干燥、喷金,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多孔钽材料上的生长情况。
1.5.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
培养5 d取3组细胞,常规消化传代,取第4代细胞计数,以1×106个/mL密度接种于预置无菌盖玻片的6孔板内;常规培养细胞至70%融合后,按照PV两步法免疫组织化学试剂盒操作说明测定Runx-2、OC和FN的表达量。具体步骤:取出细胞爬片,PBS洗3次,每次3 min;4%多聚甲醛固定30 min;0.5%Triton X-100滴加至盖玻片上,室温作用20 min;3%H2O2阻断20 min,PBS洗3次;细胞爬片分别加入兔抗人Runx-2多克隆抗体(1:100)、兔抗人OC多克隆抗体(1:100)、兔抗人FN单克隆抗体(1:200),4℃过夜;PBS洗涤,滴加二抗,室温孵育40 min;PBS洗涤,DAB显色,脱水透明,中性树胶封片,光镜下观察。各组每个放大倍数随机选13张图片,采用Image Pro-Plus图像分析软件测定吸光度(A)值,取均值。
1.5.3 Western blot检测
培养5 d收集3组细胞,加入细胞裂解液裂解,提取蛋白定量后,加入4 ×样本缓冲液,95℃变性5 min。取20μg样品在SDS-PAGE上电泳,电转至硝酸纤维素膜,5%脱脂奶粉封闭1 h,分别加入兔抗人Runx-2多克隆抗体(1:100)、兔抗人OC多克隆抗体(1:100)、兔抗人FN单克隆抗体(1:200),4℃过夜,PBS洗涤3次,每次10 min;加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二抗(1:2 000),室温孵育2 h;PBS洗涤3次,加入ECL化学发光试剂后放入暗盒中压片并依次显影、固定,并用其配套软件分析实验结果。以Runx-2、OC、FN与β-actin比值表示相应蛋白表达量。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MG63细胞形态学观察及鉴定
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原代细胞接种后为透亮球形,贴壁生长并呈梭形及多角形,细胞质向外伸展形成突起;3 d后细胞快速生长体积增大,相互连结(图 2 a);5 d后细胞生长融合至80%~90%,细胞成片生长,细胞形态不易区分。第3代细胞形态趋于单一化,呈长梭形或多角形(图 2 b);ALP染色呈阳性(图 3)。
2.2 细胞-材料复合物扫描电镜观察
扫描电镜观察示,培养3 d细胞在材料表面及孔隙内黏附生长,细胞排列较稀疏,突起少;5 d,相邻细胞互相连接成片状,覆盖材料表面及孔隙内壁;7 d,细胞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覆盖大部分材料表面。见图 4。
2.3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
各组细胞均有不同程度Runx-2、OC和FN表达,细胞质中均可见棕黄色颗粒,其中A组细胞质深染,表达较其余2组明显。见图 5。定量分析显示,A组Runx-2、OC表达量显著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A组FN表达量高于B、C组,B组高于C组,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943,P=0.158)。见表 1。


2.4 Western blot检测
A组Runx-2、OC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3组FN蛋白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173,P=0.842)。见图 6、表 2。


3 讨论
有文献报道,金属材料的三维结构有利于成骨细胞黏附、生长,可增强植入材料与骨间连接,促进骨长入;同时有利于营养物质在植入材料的运输,促进骨再生;而且成骨细胞可沿三维多孔结构的孔隙生长,使植入物与骨间更加稳固[13-14]。本研究采用的多孔钽材料是经粉末浇注高温煅烧技术制备,呈三维立体结构,大体观察多孔钽深灰色表面上可见针尖大小蜂窝状孔隙,孔隙率达65%~80%。扫描电镜观察可见多孔钽材料表面及断面有直径20~50 μm的微粒,微粒间有直径400~600μm的微孔结构,且微粒间孔隙呈相互连通的网状结构。多孔钽的纳米微孔结构可对成骨细胞增殖起重要影响,其粗糙的表面能吸附大分子,影响细胞增殖、黏附和成骨能力。有报道钽还可促进成骨细胞Ⅰ型胶原等的表达[15]。成骨细胞是骨形成的主要功能细胞,可经历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成熟和矿化等阶段,最终调控骨形成。细胞与支架复合培养是检测支架材料生物相容性的最敏感方法[16],MG63细胞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研究的种子细胞。细胞与多孔支架复合培养后,支架的三维结构可加快营养物质交换,促进骨长入[17]。本研究中,扫描电镜发现MG63细胞与国产多孔钽材料共培养后,细胞随时间延长逐步长入材料孔隙中,并分泌大量基质,细胞伸出伪足,相互连结并最终覆盖材料表面,提示国产多孔钽的三维立体材料有利于细胞的黏附、增殖,促进骨长入。
多孔钽材料在骨诱导和促进骨再生方面表现优异[6, 18],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Runx-2是BMP蛋白家族下游的一个重要调节因子,属于Runx家族,是成骨细胞的特异转录因子,在骨再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参与多种成骨分化因子的调控[19]。Runx-2能上调成骨细胞中的相关基因使其定向分化,有研究提示Runx-2基因敲除小鼠在膜内无法成骨,表明Runx-2可影响成骨[8]。OC是成骨细胞分化和成熟的标志,能直接反映骨形成速度,在细胞外基质矿化过程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可通过测定OC的表达来评价成骨情况[9]。OC还可与羟基磷灰石中的Ca2+结合,吸引与骨矿化有关的相关蛋白,在骨形成和矿化中发挥重要作用[20]。FN是一种具备多种生物学性能的高分子糖蛋白,是重要的细胞黏附因子,参与成骨细胞的增殖、成骨过程,主要功能是介导细胞黏着,在细胞粘连、形态维持方面起重要作用,可诱导Ⅰ型胶原表达,并促进细胞贴壁时间和融合时间[8, 21]。
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Runx-2、OC和FN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各组Runx-2、OC和FN均呈阳性表达。A组与B组比较,Runx-2、OC阳性细胞细胞质染色深,定量分析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结果也提示A组Runx-2、OC蛋白高表达。而B组Runx-2、OC表达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多孔钽的三维结构可能通过上调节成骨特异转录因子Runx-2,进而影响成骨,造成OC表达升高,与前期报道一致[5]。同时,通过对F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结果分析,发现3组蛋白表达量呈C、B、A组依次增高的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在本实验条件下,可能存在FN因子的激活,但表达影响并不明显,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分析。
综上述,国产多孔钽材料具备良好的三维立体结构,有利于成骨细胞黏附、增殖,并可影响成骨转录因子Runx-2、OC的表达,促进骨长入,可用作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但本研究缺少其他金属材料作为阳性对照,将在下一步研究中完善。
近年来,越来越多骨移植替代材料进入医疗领域,金属材料因具有高强度、高硬度、韧性好及抗疲劳性高等优势得到广泛应用[1]。其中多孔钽材料化学稳定性好,为三维立体结构,力学性能与正常骨组织相近,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2-5],有利于成骨细胞黏附生长,促进骨长入[6-7],是目前最佳的金属假体材料。目前应用较多的是美国Zimmer公司生产的多孔钽金属材料,价格较昂贵,国内难以广泛应用。为此,重庆润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联合国内多家科研机构,采用粉末浇注高温煅烧工艺技术成功制备了多孔钽材料。
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骨钙素(osteocalcin,OC)是成骨相关的重要因子,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与细胞黏附关系密切[8-11]。本实验将国产多孔钽材料与人成骨样细胞MG63细胞共培养,观察细胞在该材料上增殖、黏附情况,以及成骨因子Runx-2、OC、FN在多孔钽浸提液和多孔钽支架不同培养环境下表达的变化情况,探讨国产多孔钽材料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可行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及主要试剂、仪器
MG63细胞(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协和细胞资源中心)。多孔钽材料(重庆润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外观呈深灰色,表面光滑,表面及横断面可见均匀分布的蜂窝状、针尖大小孔隙(图 1 a);扫描电镜观察示材料表面及断面可见直径为20~50 μm的微粒,微粒间均匀分布直径400~600 μm的微孔结构,孔隙率65%~80%,孔隙间呈相互连通的网状结构(图 1 b、c)。将其制备成直径15 mm、厚3 mm的圆柱形薄片,高压灭菌备用。

MEM培养液、胰蛋白酶、EDTA、FBS(GIBCO公司,美国);兔抗人Runx-2多克隆抗体、超敏ECL化学发光试剂盒(北京博奥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兔抗人OC多克隆抗体、兔抗人FN单克隆抗体(Abgent公司,美国);PV两步法免疫组织化学试剂盒(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预染蛋白Marker(天津灏洋生物制品科技有限公司);ALP检测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倒置相差显微镜(Nikon公司,日本);Leica1600硬组织切片机(Leica公司,德国);JSM-6030LV扫描电镜(电子株式会社,日本);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Olympus公司,日本);Bio-Rad 680酶标仪(Bio-Rad公司,美国)。
1.2 MG63细胞培养及鉴定
取MG63细胞复苏后加入含10%FBS、1%青霉素和1%链霉素的MEM培养基培养,37℃、5%CO2及饱和湿度孵箱内静置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2~3 d换液1次,待细胞生长融合至80%时进行传代。取生长状态良好的第3代细胞,接种于预置无菌盖玻片的12孔板内,7 d后行ALP染色鉴定。
1.3 多孔钽浸提液制备
取高压灭菌后的多孔钽材料,根据GB/TISO10993-5:2009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12]方法制备多孔钽浸提液,置于37℃、5%CO2及饱和湿度孵箱内72 h后备用。
1.4 实验分组及方法
取生长状态良好的第3代MG63细胞,生长至80%融合后,加0.25%胰蛋白酶37℃消化3 min,以离心半径8 cm、800 r/min离心10 min,弃上清并计数。将实验分为3组,A组为多孔钽材料组,B组为多孔钽浸提液组,C组为对照组。A组取高压灭菌的多孔钽材料,用MEM培养液浸润24 h后置于24孔板内;取25μL细胞悬液以浓度为1 ×106 个/mL滴加至多孔钽材料表面,于37℃、5%CO2及饱和湿度孵箱内静置2 h后,将材料翻转,向另一面滴加相同浓度细胞悬液25 μL,相同条件静置2 h后,将负载细胞的材料转入一新孔中,加入1 mL MEM培养液继续培养。于原孔中加0.25%胰蛋白酶37℃消化3 min后收集细胞,计数,计算出附着于材料上的细胞数为2×104个。B组于每孔中直接接种2 ×104个MG63细胞,加多孔钽浸提液1 mL;C组于每孔中直接接种2×104个MG63细胞,加MEM培养液1 mL。3组培养板均置于37℃、5%CO2及饱和湿度孵箱内培养,隔天换液1次,连续培养7 d。
1.5 观测指标
1.5.1 扫描电镜观察
培养3、5、7 d取出A组细胞-材料复合物,PBS冲洗,2.5%戊二醛固定,梯度乙醇脱水,临界点干燥、喷金,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多孔钽材料上的生长情况。
1.5.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
培养5 d取3组细胞,常规消化传代,取第4代细胞计数,以1×106个/mL密度接种于预置无菌盖玻片的6孔板内;常规培养细胞至70%融合后,按照PV两步法免疫组织化学试剂盒操作说明测定Runx-2、OC和FN的表达量。具体步骤:取出细胞爬片,PBS洗3次,每次3 min;4%多聚甲醛固定30 min;0.5%Triton X-100滴加至盖玻片上,室温作用20 min;3%H2O2阻断20 min,PBS洗3次;细胞爬片分别加入兔抗人Runx-2多克隆抗体(1:100)、兔抗人OC多克隆抗体(1:100)、兔抗人FN单克隆抗体(1:200),4℃过夜;PBS洗涤,滴加二抗,室温孵育40 min;PBS洗涤,DAB显色,脱水透明,中性树胶封片,光镜下观察。各组每个放大倍数随机选13张图片,采用Image Pro-Plus图像分析软件测定吸光度(A)值,取均值。
1.5.3 Western blot检测
培养5 d收集3组细胞,加入细胞裂解液裂解,提取蛋白定量后,加入4 ×样本缓冲液,95℃变性5 min。取20μg样品在SDS-PAGE上电泳,电转至硝酸纤维素膜,5%脱脂奶粉封闭1 h,分别加入兔抗人Runx-2多克隆抗体(1:100)、兔抗人OC多克隆抗体(1:100)、兔抗人FN单克隆抗体(1:200),4℃过夜,PBS洗涤3次,每次10 min;加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二抗(1:2 000),室温孵育2 h;PBS洗涤3次,加入ECL化学发光试剂后放入暗盒中压片并依次显影、固定,并用其配套软件分析实验结果。以Runx-2、OC、FN与β-actin比值表示相应蛋白表达量。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MG63细胞形态学观察及鉴定
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原代细胞接种后为透亮球形,贴壁生长并呈梭形及多角形,细胞质向外伸展形成突起;3 d后细胞快速生长体积增大,相互连结(图 2 a);5 d后细胞生长融合至80%~90%,细胞成片生长,细胞形态不易区分。第3代细胞形态趋于单一化,呈长梭形或多角形(图 2 b);ALP染色呈阳性(图 3)。
2.2 细胞-材料复合物扫描电镜观察
扫描电镜观察示,培养3 d细胞在材料表面及孔隙内黏附生长,细胞排列较稀疏,突起少;5 d,相邻细胞互相连接成片状,覆盖材料表面及孔隙内壁;7 d,细胞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覆盖大部分材料表面。见图 4。
2.3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
各组细胞均有不同程度Runx-2、OC和FN表达,细胞质中均可见棕黄色颗粒,其中A组细胞质深染,表达较其余2组明显。见图 5。定量分析显示,A组Runx-2、OC表达量显著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A组FN表达量高于B、C组,B组高于C组,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943,P=0.158)。见表 1。


2.4 Western blot检测
A组Runx-2、OC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3组FN蛋白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173,P=0.842)。见图 6、表 2。


3 讨论
有文献报道,金属材料的三维结构有利于成骨细胞黏附、生长,可增强植入材料与骨间连接,促进骨长入;同时有利于营养物质在植入材料的运输,促进骨再生;而且成骨细胞可沿三维多孔结构的孔隙生长,使植入物与骨间更加稳固[13-14]。本研究采用的多孔钽材料是经粉末浇注高温煅烧技术制备,呈三维立体结构,大体观察多孔钽深灰色表面上可见针尖大小蜂窝状孔隙,孔隙率达65%~80%。扫描电镜观察可见多孔钽材料表面及断面有直径20~50 μm的微粒,微粒间有直径400~600μm的微孔结构,且微粒间孔隙呈相互连通的网状结构。多孔钽的纳米微孔结构可对成骨细胞增殖起重要影响,其粗糙的表面能吸附大分子,影响细胞增殖、黏附和成骨能力。有报道钽还可促进成骨细胞Ⅰ型胶原等的表达[15]。成骨细胞是骨形成的主要功能细胞,可经历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成熟和矿化等阶段,最终调控骨形成。细胞与支架复合培养是检测支架材料生物相容性的最敏感方法[16],MG63细胞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研究的种子细胞。细胞与多孔支架复合培养后,支架的三维结构可加快营养物质交换,促进骨长入[17]。本研究中,扫描电镜发现MG63细胞与国产多孔钽材料共培养后,细胞随时间延长逐步长入材料孔隙中,并分泌大量基质,细胞伸出伪足,相互连结并最终覆盖材料表面,提示国产多孔钽的三维立体材料有利于细胞的黏附、增殖,促进骨长入。
多孔钽材料在骨诱导和促进骨再生方面表现优异[6, 18],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Runx-2是BMP蛋白家族下游的一个重要调节因子,属于Runx家族,是成骨细胞的特异转录因子,在骨再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参与多种成骨分化因子的调控[19]。Runx-2能上调成骨细胞中的相关基因使其定向分化,有研究提示Runx-2基因敲除小鼠在膜内无法成骨,表明Runx-2可影响成骨[8]。OC是成骨细胞分化和成熟的标志,能直接反映骨形成速度,在细胞外基质矿化过程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可通过测定OC的表达来评价成骨情况[9]。OC还可与羟基磷灰石中的Ca2+结合,吸引与骨矿化有关的相关蛋白,在骨形成和矿化中发挥重要作用[20]。FN是一种具备多种生物学性能的高分子糖蛋白,是重要的细胞黏附因子,参与成骨细胞的增殖、成骨过程,主要功能是介导细胞黏着,在细胞粘连、形态维持方面起重要作用,可诱导Ⅰ型胶原表达,并促进细胞贴壁时间和融合时间[8, 21]。
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Runx-2、OC和FN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各组Runx-2、OC和FN均呈阳性表达。A组与B组比较,Runx-2、OC阳性细胞细胞质染色深,定量分析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结果也提示A组Runx-2、OC蛋白高表达。而B组Runx-2、OC表达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多孔钽的三维结构可能通过上调节成骨特异转录因子Runx-2,进而影响成骨,造成OC表达升高,与前期报道一致[5]。同时,通过对F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结果分析,发现3组蛋白表达量呈C、B、A组依次增高的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在本实验条件下,可能存在FN因子的激活,但表达影响并不明显,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分析。
综上述,国产多孔钽材料具备良好的三维立体结构,有利于成骨细胞黏附、增殖,并可影响成骨转录因子Runx-2、OC的表达,促进骨长入,可用作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但本研究缺少其他金属材料作为阳性对照,将在下一步研究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