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邱长茂, 刘宏智, 张银光, 刘兆杰, 田维, 贾健. 应用解剖锁定钢板治疗O'DriscollⅡ型及Ⅲ型尺骨冠突骨折近期疗效.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4, 28(11): 1451-1452. doi: 10.7507/1002-1892.20140314 复制
尺骨冠突是尺骨近端向前方的延伸,在限制肘关节后脱位中起骨性阻挡作用,是维持肘关节稳定性的重要结构[1-2]。尺骨冠突骨折后需解剖复位固定,以恢复关节解剖关系和稳定性,并尽早功能锻炼,以免形成创伤后关节炎甚至关节僵直[3]。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我们应用解剖锁定钢板(DePuy公司,美国)治疗11例O’DriscollⅡ、Ⅲ型尺骨冠突骨折患者。现总结近期疗效,为临床选择内固定方式提供参考。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7例,女4例;年龄23~68岁,平均41.2岁。致伤原因:摔伤6例,交通事故伤3例,高处坠落伤2例。左侧3例,右侧8例。患者肘关节呈被动屈曲位,伸直受限,肘部肿痛,肘横纹中点压痛明显。骨折根据O’Driscoll分型标准:Ⅱ型4例,Ⅲ型7例。合并尺侧副韧带损伤5例,肘外翻应力试验均为阳性;尺神经损伤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8 d,平均4.2 d。
1.2 手术方法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患者取仰卧位,上止血带后手术。9例未合并尺神经损伤者,切口起自肱二头肌内侧缘,向下至肘横纹并向外侧延伸,再沿肱桡肌内侧缘向下,将正中神经同旋前圆肌向尺侧牵开。分离保护肱动、静脉并向尺侧牵开,纵向劈开肱肌显露冠突,骨膜下有限剥离,清理积血,显露尺骨冠突骨折,伸、屈肘关节观察关节稳定性。纠正肘关节脱位后从前方适当剥离冠突骨折块,尽量保留关节囊及韧带附着。直视下解剖复位冠突主体骨折块,并用1.5 mm克氏针临时固定,透视下见骨折复位满意,关节面平整。取解剖锁定钢板置于前内侧(尺骨内侧缘结节顶部处约90°成角顶部),使钢板贴附良好,按导向器方向依次钻孔、测深、拧入锁定螺钉。粉碎小骨块采用可吸收锚钉固定。对损伤的尺侧副韧带用肌腱线缝合。活动肘关节明确其稳定,透视确认内植物位置及骨折固定良好后,松止血带、彻底止血,皮下放置引流条,逐层缝合切口。2例合并尺神经损伤者切口以肱骨内上髁为中心,沿肱骨内上髁嵴向上延伸5 cm,沿前臂内侧纵轴向下延伸约5 cm,分离探查尺神经并减压后将其前置,自旋前圆肌和桡侧腕屈肌间隙进入,劈开肱肌,暴露冠突骨折,复位及内固定方法同上。
1.3 术后处理
术后48 h内拔出引流条。尺侧副韧带未损伤者术后三角巾悬吊患肢,3 d后行肘关节被动屈伸和旋转功能锻炼,2周后开始主动功能锻炼,4周后去除三角巾并逐渐增大活动范围。术中修复尺侧副韧带者,术后肘关节屈曲90°、前臂旋后位支具外固定3周,拆除外固定后开始肘关节屈伸及旋转功能锻炼。
2 结果
本组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1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个月。X线片复查示,骨折均解剖复位并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6~10周,平均8周;无继发性关节脱位及内固定松动、断裂发生。2例尺神经损伤者术后3个月完全恢复。术后6个月1例出现骨关节炎征象,按Broberg-Morrey标准分级为1级;术后5个月1例发生轻度异位骨化,活动无明显受限,未作治疗。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伸活动度为112~145°,平均130°;前臂旋转116~148°,平均135°。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为74~100分,平均87.8分;其中优6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90.9%。见图 1。

3 讨论
对于单纯尺骨冠突骨折,选择前侧入路可清晰显露骨折,并在直视下复位、固定,尤其适用于O’DriscollⅡ、Ⅲ型骨折[4]。本组9例单纯尺骨冠突骨折通过该入路成功完成骨折复位固定。但术中需注意适当向远侧游离穿过旋前圆肌深浅二头的正中神经,防止因过度牵拉或损伤其分支而导致的神经症状。肘关节主要通过尺侧、桡侧副韧带抵抗旋转暴力,因此对于合并的侧副韧带损伤必须修复,以免影响术后肘关节旋转功能[5-6]。本组5例合并尺侧副韧带损伤者术中均探查韧带损伤情况并缝合修复。
本组采用的解剖锁定钢板由钛合金制造,无需再次手术取出,避免了二次损伤。尺骨冠突解剖锁定钢板设计有支撑结节顶部和冠突的浆状翼,便于缝线固定关节囊,可根据术中情况决定是否保留浆状翼。钢板螺钉孔导向器的设计可使6枚螺钉多角度立体固定冠突骨折块,保证螺钉不进入关节腔,且对骨折块起到支撑作用;其锁定头螺钉与传统螺钉相比具有更大的抗拔除力优势。本组应用解剖锁定钢板固定主体骨折块,可吸收锚钉固定粉碎小骨块,实现了骨折块的一体化坚强固定,重建解剖关系,提供了即时稳定性,满足了肘关节早期功能锻炼的要求。
为避免遗留慢性疼痛和永久性功能丧失,尺骨冠突骨折复位内固定后,应辅以规范的功能锻炼。但肘部骨折患者术后功能锻炼时往往忽略同侧肩关节活动,研究表明肘关节活动范围减少50%,则80%的肩部功能受限[7]。故针对此类患者术后需肩、肘关节同步锻炼,以恢复满意关节功能。
本组患者经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术后规范锻炼,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优良率达90.9%,提示该内固定方式治疗O’DriscollⅡ、Ⅲ型尺骨冠突骨折近期疗效满意。但本组观察例数较少,随访时间较短,需扩大样本延长随访时间,明确其远期疗效。
尺骨冠突是尺骨近端向前方的延伸,在限制肘关节后脱位中起骨性阻挡作用,是维持肘关节稳定性的重要结构[1-2]。尺骨冠突骨折后需解剖复位固定,以恢复关节解剖关系和稳定性,并尽早功能锻炼,以免形成创伤后关节炎甚至关节僵直[3]。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我们应用解剖锁定钢板(DePuy公司,美国)治疗11例O’DriscollⅡ、Ⅲ型尺骨冠突骨折患者。现总结近期疗效,为临床选择内固定方式提供参考。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7例,女4例;年龄23~68岁,平均41.2岁。致伤原因:摔伤6例,交通事故伤3例,高处坠落伤2例。左侧3例,右侧8例。患者肘关节呈被动屈曲位,伸直受限,肘部肿痛,肘横纹中点压痛明显。骨折根据O’Driscoll分型标准:Ⅱ型4例,Ⅲ型7例。合并尺侧副韧带损伤5例,肘外翻应力试验均为阳性;尺神经损伤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8 d,平均4.2 d。
1.2 手术方法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患者取仰卧位,上止血带后手术。9例未合并尺神经损伤者,切口起自肱二头肌内侧缘,向下至肘横纹并向外侧延伸,再沿肱桡肌内侧缘向下,将正中神经同旋前圆肌向尺侧牵开。分离保护肱动、静脉并向尺侧牵开,纵向劈开肱肌显露冠突,骨膜下有限剥离,清理积血,显露尺骨冠突骨折,伸、屈肘关节观察关节稳定性。纠正肘关节脱位后从前方适当剥离冠突骨折块,尽量保留关节囊及韧带附着。直视下解剖复位冠突主体骨折块,并用1.5 mm克氏针临时固定,透视下见骨折复位满意,关节面平整。取解剖锁定钢板置于前内侧(尺骨内侧缘结节顶部处约90°成角顶部),使钢板贴附良好,按导向器方向依次钻孔、测深、拧入锁定螺钉。粉碎小骨块采用可吸收锚钉固定。对损伤的尺侧副韧带用肌腱线缝合。活动肘关节明确其稳定,透视确认内植物位置及骨折固定良好后,松止血带、彻底止血,皮下放置引流条,逐层缝合切口。2例合并尺神经损伤者切口以肱骨内上髁为中心,沿肱骨内上髁嵴向上延伸5 cm,沿前臂内侧纵轴向下延伸约5 cm,分离探查尺神经并减压后将其前置,自旋前圆肌和桡侧腕屈肌间隙进入,劈开肱肌,暴露冠突骨折,复位及内固定方法同上。
1.3 术后处理
术后48 h内拔出引流条。尺侧副韧带未损伤者术后三角巾悬吊患肢,3 d后行肘关节被动屈伸和旋转功能锻炼,2周后开始主动功能锻炼,4周后去除三角巾并逐渐增大活动范围。术中修复尺侧副韧带者,术后肘关节屈曲90°、前臂旋后位支具外固定3周,拆除外固定后开始肘关节屈伸及旋转功能锻炼。
2 结果
本组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1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个月。X线片复查示,骨折均解剖复位并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6~10周,平均8周;无继发性关节脱位及内固定松动、断裂发生。2例尺神经损伤者术后3个月完全恢复。术后6个月1例出现骨关节炎征象,按Broberg-Morrey标准分级为1级;术后5个月1例发生轻度异位骨化,活动无明显受限,未作治疗。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伸活动度为112~145°,平均130°;前臂旋转116~148°,平均135°。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为74~100分,平均87.8分;其中优6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90.9%。见图 1。

3 讨论
对于单纯尺骨冠突骨折,选择前侧入路可清晰显露骨折,并在直视下复位、固定,尤其适用于O’DriscollⅡ、Ⅲ型骨折[4]。本组9例单纯尺骨冠突骨折通过该入路成功完成骨折复位固定。但术中需注意适当向远侧游离穿过旋前圆肌深浅二头的正中神经,防止因过度牵拉或损伤其分支而导致的神经症状。肘关节主要通过尺侧、桡侧副韧带抵抗旋转暴力,因此对于合并的侧副韧带损伤必须修复,以免影响术后肘关节旋转功能[5-6]。本组5例合并尺侧副韧带损伤者术中均探查韧带损伤情况并缝合修复。
本组采用的解剖锁定钢板由钛合金制造,无需再次手术取出,避免了二次损伤。尺骨冠突解剖锁定钢板设计有支撑结节顶部和冠突的浆状翼,便于缝线固定关节囊,可根据术中情况决定是否保留浆状翼。钢板螺钉孔导向器的设计可使6枚螺钉多角度立体固定冠突骨折块,保证螺钉不进入关节腔,且对骨折块起到支撑作用;其锁定头螺钉与传统螺钉相比具有更大的抗拔除力优势。本组应用解剖锁定钢板固定主体骨折块,可吸收锚钉固定粉碎小骨块,实现了骨折块的一体化坚强固定,重建解剖关系,提供了即时稳定性,满足了肘关节早期功能锻炼的要求。
为避免遗留慢性疼痛和永久性功能丧失,尺骨冠突骨折复位内固定后,应辅以规范的功能锻炼。但肘部骨折患者术后功能锻炼时往往忽略同侧肩关节活动,研究表明肘关节活动范围减少50%,则80%的肩部功能受限[7]。故针对此类患者术后需肩、肘关节同步锻炼,以恢复满意关节功能。
本组患者经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术后规范锻炼,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优良率达90.9%,提示该内固定方式治疗O’DriscollⅡ、Ⅲ型尺骨冠突骨折近期疗效满意。但本组观察例数较少,随访时间较短,需扩大样本延长随访时间,明确其远期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