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侍朋举, 张文龙, 赵刚, 李志刚, 赵少平, 张铁山. 足背皮瓣串并联甲复合组织瓣修复手部脱套伤伴拇指缺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5, 29(7): 799-803. doi: 10.7507/1002-1892.20150173 复制
手部皮肤脱套伤是手部严重损伤,可造成腕部至手指皮肤完全缺失、手部血运障碍;若同时合并拇指撕脱缺损,将进一步加重患者伤残程度。对于手部脱套伤伴拇指Ⅰ~Ⅱ度缺损合并大鱼际肌毁损,拇指受区血管、神经缺损不足的患者,拇指再造手术难度高,需要分次手术修复,存在治疗时间长、术后康复训练时间长、费用高等缺点。2009年3月-2013年6月,我院采用足背皮瓣串并联甲复合组织瓣同时修复手部脱套伤伴拇指Ⅰ~Ⅱ度缺损8例,获较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7例,女1例;年龄26~48岁,平均36岁。左手3例,右手5例。致伤原因:均为机器绞伤。受伤至入院时间1.5~4.0 h,平均2.5 h。1例手背皮肤撕脱并拇指远节离断伤;2例全手掌背侧皮肤撕脱毁损,拇指皮肤脱套伴远节缺损,近节指骨骨折;2 例手掌合并拇指皮肤逆行撕脱;3例手背皮肤撕脱毁损,伸肌腱外露合并拇指Ⅰ度缺损[1]。
1.2 术前处理
入院后患者均行急诊彻底清创。其中1例手背皮肤撕脱并拇指远节离断伤者,行手背撕脱皮肤原位缝合、拇指短缩再植,10 d后行再植拇指坏死解脱,手背坏死皮肤清创,遗留手背侧皮肤缺损,伸肌腱外露,拇指Ⅱ度缺损,行二期修复。2例全手掌背侧皮肤撕脱毁损,拇指皮肤脱套伴远节缺损,近节指骨骨折者,清创后患手行腹部埋藏,保护第2~5指血运,近节指骨内固定,4周后取出患手,手背侧行腹部皮瓣修复,遗留手掌侧创面伴屈肌腱鞘外露,拇指Ⅱ度缺损,行二期修复。2例手掌合并拇指皮肤逆行撕脱者,清创后行返植皮,10 d后手掌皮肤及拇指远节坏死,行清创、拇指远节部分截指、封闭式负压引流(vaccum sealing drainage,VSD),3周后手掌创面干洁,拇指Ⅰ度缺损,行二期修复。3例手背皮肤撕脱毁损者,清创后行VSD治疗,2周后手背创面新鲜,拇指Ⅰ度缺损,行二期修复。二期修复手术时手部皮肤创面范围达8 cm×6 cm~15 cm×11 cm。
1.3 手术方法
全麻下,受区彻底清创后,按手部创面大小及拇指缺损程度设计足背皮瓣及甲复合组织瓣,其中甲复合组织瓣选取患侧足,足背皮瓣取对侧足。① 甲复合组织瓣切取及拇指再造:沿趾切口设计切开皮肤,于趾背向近端掀起皮肤,保护与趾远节相连的趾背静脉,保留1~2条较粗的趾背静脉并向近端分离追踪。于趾腓侧显露趾足底固有动脉及神经,并向近端游离达足够长度,必要时解剖分离至第1跖背动脉或足背动脉。保留趾胫侧舌状皮瓣,再根据再造拇指长度,截断趾远节趾骨或于趾间关节处离断,根据受区血管神经情况将趾血管神经高位切断。趾残端创面经修整清洗后,用胫侧舌状皮瓣覆盖缝合。将离断趾移至受区,将远节趾骨底膨大骨嵴咬除修细短缩,切除部分跖侧皮下组织,缝合胫侧创面。甲复合组织瓣均携带远节趾骨,切取范围为2.5 cm×1.8 cm~3.0 cm×2.0 cm。拇指Ⅰ度缺损者行单枚斜行克氏针固定,拇指Ⅱ度缺损者行关节融合克氏针纵贯内固定。
② 足背皮瓣切取方法:皮瓣轴线为供足内、外踝连线中点至第1趾蹼中点的连线。首先从皮瓣内侧显露大隐静脉及足背内侧皮神经,沿深筋膜表面与伸肌腱表面向外侧分离,辨清足背动脉走行;于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间显露足背动脉及其皮支后,再作皮瓣外侧切口;随后在第1跖骨间隙中进行分离,紧贴骨膜解剖,在短伸肌腱深面及骨间肌表面分离足背动脉至足底深支及第1跖背动脉。检查皮瓣血运后,高位切断足背动脉、大隐静脉及足背内侧皮神经,皮瓣远侧端尽可能多保留足底深支或第1 跖背动脉、趾背静脉及神经,以降低吻合张力。游离足背皮瓣切取范围9 cm×7 cm~10 cm×8 cm。足背皮瓣供区用同侧大腿中厚皮片游离移植修复。
③ 皮瓣血运及神经重建方法:若桡动脉远端喷血良好,采用并联吻合法,即桡动脉远端为甲复合组织瓣供血,近端为足背皮瓣供血,使其各有独立的供血系统。若桡动脉远端供血差,采用串联吻合法,即利用足背皮瓣中的足背动脉与桡动脉吻合,甲复合组织瓣的趾底动脉与足背皮瓣的足底深支或第1跖背动脉吻合。两种皮瓣静脉回流采用串联吻合,即足背皮瓣中大隐静脉与头静脉吻合,甲皮瓣静脉与足背皮瓣的大隐静脉属支吻合,通过静脉串联吻合达到回流目的。神经修复中若拇指受区指间神经可用,则采用并联吻合,即甲复合组织瓣中趾神经-拇指指间神经,足背皮瓣的足背内侧皮神经-桡神经浅支;反之拇指受区指间神经缺失则采用串联吻合修复,即趾神经-足背内侧皮神经-桡神经浅支。本组皮瓣采用并联吻合供血3例,串联吻合供血5例;神经修复中采用并联吻合4例,串联吻合4例。
1.4 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扩容、抗凝、解痉扩血管、抗炎等治疗,局部烤灯照射,患手抬高15~20°,维持1周。术后2周拆线,6周后拆除克氏针,开始功能锻炼。
2 结果
本组术后1例甲复合组织瓣出现血管危象,再次手术探查发现第2个串联吻合口(即足背皮瓣的第1跖背动脉与甲复合组织瓣的趾底动脉吻合口)有血栓形成,切开去栓重新吻合后血运恢复。2例足背皮瓣皮缘坏死,面积分别为2 cm×1 cm、3 cm×1 cm,其中串、并联吻合各1例,经清创换药后治愈。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均Ⅰ期愈合。足背皮瓣供区植皮全部成活,趾残端无皮肤坏死、骨外露发生。
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20个月,平均15.5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观满意;皮肤感觉恢复时间4~7个月,平均5个月。术后4个月再造拇指指腹两点辨别觉达8~10 mm,平均9 mm;足背皮瓣两点辨别觉达7~9 mm,平均8.5 mm。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2],手功能获优4例,良3例,可1例。供足功能均正常。见图 1。

3 讨论
3.1 手部脱套伤伴拇指缺损的特点及修复原则
手部脱套伤伴拇指缺损是手部严重损伤,临床治疗方案较多。目前足趾移植被公认是再造拇指的最佳手术方案[3-4]。手部皮肤缺损创面如不伴深部组织裸露,可选择游离植皮修复,但存在瘢痕挛缩、影响手部功能早期恢复,且增加了二期肌腱修复手术难度等缺陷,因此目前对于此类损伤主要选择皮瓣移植修复 [5]。手部脱套伤可能合并手指不同程度缺失,伤情复杂,修复难度大,治疗方案需根据损伤程度决定[6-7]。对伴拇指Ⅰ~Ⅱ度缺损、拇指受区神经及血管不利于吻合、软组织基床条件差的患者,在修复手部创面同时行拇指再造手术难度高,临床相关报道较少。我们设计了双足分别切取足背皮瓣和甲复合组织瓣,采用串并联方式吻合血管神经,一次完成手部创面修复和拇指再造。
3.2 两种皮瓣串并联吻合的解剖基础
足背皮瓣与甲复合组织瓣是足背动脉同源供血,但从一侧足部切取两种皮瓣,对供区损伤较大,所以我们选择两足分别切取,以减少供区损伤。甲复合组织瓣供血动脉为趾腓侧趾底动脉,考虑到手部供血动脉为桡动脉,所以选择切取同侧足趾以降低吻合张力,减少血管蒂扭转。足背皮瓣供血动脉为足背动脉,皮瓣内回流静脉为大隐静脉;甲复合组织瓣供血动脉为趾腓侧趾底动脉,回流静脉为跖背静脉。串联吻合即利用足背皮瓣中的足背动脉与腕部桡动脉相吻合,甲复合组织瓣的趾底动脉与足背皮瓣的足底深支或第1跖背动脉吻合,一套供血系统既可营养足背皮瓣,又可供养甲复合组织瓣。并联吻合即采用桡动脉远端血管为甲复合组织瓣供血,近端动脉为足背皮瓣供血,使其各具有独立的供血系统。
3.3 手术优缺点
优点:① 一次手术完成拇指再造及手部皮肤缺损修复,可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痛苦,同时具有再造拇指及手部外形美观、感觉运动功能恢复佳等优点。② 手术不受拇指残端皮肤、肌肉、血管及神经损失程度以及解剖变异的限制,本组均顺利完成拇指再造。③ 两种皮瓣分别取自双足,对每侧足部损失较小,不影响术后患者行走功能。此外,切取对侧足背皮瓣因不受趾甲瓣限制,可依手部创面范围而定。因两皮瓣分别取自双侧足部,也不受第1跖背动脉Gilbert分型限制;即使患者动脉为Gilbert Ⅲ型时,仍可按常规切取足背皮瓣及甲复合组织瓣。④ 甲瓣可携带部分或全部远节趾骨,拇指再造时将远节趾骨底膨大骨嵴咬除修细,切除部分跖侧皮下组织,一方面可降低皮肤缝合张力,降低皮条尖端坏死几率;另一方面还可利用趾残端胫侧舌状皮瓣覆盖趾骨残端,甚至部分覆盖趾骨残端背侧,而这些区域正是游离植皮后最容易发生皮肤坏死的区域,提高了创面Ⅰ期愈合率[8]。另外,由于甲复合组织瓣只切取了远节趾骨,完整保留了近节趾骨,趾底负重区皮肤未受影响,皮肤耐磨性好,患者可在术后早期进行行走训练,有利于供足功能恢复。⑤ 足背皮瓣质地与手部皮肤相似,携带感觉神经,适合修复手部主要感觉区皮肤缺失[9-10]。再造指外形近似正常拇指,感觉恢复快,功能好。⑥ 两种皮瓣血供同源,血管口径接近,吻合相对简单,增加手术安全性。⑦ 甲复合组织瓣保留了部分趾腹的骨皮韧带,再造指腹稳定性好,利于抓握物体。甲复合组织瓣因携带末节趾骨可一次性修复拇指Ⅰ~Ⅱ度缺损,完成血运、感觉的重建,同时又可避免单纯甲皮瓣受区需内植髂骨骨条,减少取髂骨造成的副损伤[11]。
缺点:① 增加了血管、神经吻合口数量,对术者显微外科技术要求较高。② 再造拇指桡侧皮肤无本体感觉,若远节趾骨膨大骨嵴去除不足,导致胫侧皮肤缝合时张力过大,易发生胫侧皮缘部分坏死。③ 足供区需要切除一节趾,部分患者不易接受。④ 有时术后皮瓣供区创面恢复缓慢,需作二期处理。
3.4 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
本组术后1例甲复合组织瓣出现血管危象,再次手术重新吻合后缓解;2例足背皮瓣皮缘坏死,经清创换药后治愈。分析原因可能为:① 足背皮瓣切取过大,血供不良。② 血管吻合后动脉供血压力低,特别是串联吻合后,血液经过2个吻合口,流程长,影响供血。③ 皮瓣切取后收缩变小,张力下勉强闭合创面,造成血循障碍。
处理方法:切取足背皮瓣时应以足背动脉为中心,内侧界达趾胫侧,外侧界达第3趾蹼间隙,远侧界达趾端,近侧界达跖跗关节,不可为满足创面需要而扩大切取皮瓣面积[12]。创面过大时,可用足背皮瓣覆盖肌腱、骨质外露部位,其余创面植皮覆盖,避免切取过大或牵拉张力缝合,但出现皮瓣边缘坏死时应待血管条件稳定后切除坏死皮肤组织,局部换药或植皮治疗。术后严密观察皮瓣血运,发现皮瓣出现血管危象时,积极手术探查,重新吻合,必要时血管桥接。
3.5 手术适应证
足背皮瓣串并联甲复合组织瓣手术主要适用于手部皮肤缺损较大,同时拇指Ⅰ~Ⅱ度缺损,近节指体受区存在皮肤完全缺损,大鱼际肌损伤,掌侧拇主要动脉及神经毁损或缺失较多,单纯趾-指血管神经吻合不能完成的患者。对于拇指Ⅲ~Ⅳ度缺损可游离完整第2趾甲瓣进行修复[11]。
3.6 手术注意事项
① 对手掌侧和/或背侧大面积剥脱导致手指血运不足者,应彻底清创防止感染,首先采用腹部埋藏或VSD,最大限度地保存残指血运,待术后创面肉芽组织新鲜后手术[13-14]。② 术前常规行双足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检查,明确足背动脉及第1跖背动脉情况[15-16],当术中遇到第1跖背动脉属Gilbert Ⅲ型时可采用足背动脉-足底深支-第1跖底动脉的供血系统切取足趾。③ 选用趾远节移植再造切口设计时应注意既要长度合适,又要使趾胫侧舌状皮瓣留有一定宽度覆盖创面,使两端皮肤松软缝合。④ 趾趾背静脉、趾足底固有动脉或第1跖背动脉需游离达足够长度,以利受区行无张力吻合,同样足背皮瓣中远近侧动脉、静脉及神经同样要游离得尽量长一些,保证无张力吻合。⑤ 趾远节趾骨底部骨嵴膨大,必须予以咬除修小并根据再造拇指长度作短缩处理,同时切除部分趾跖侧较厚的皮下组织,缝合胫侧创面后使皮肤张力较低,形成近似拇指外形的趾体,否则会导致胫侧皮缘部分坏死[17]。⑥ 尽可能修复再造拇指指神经及足背皮瓣感觉神经,高质量吻合血管神经是术后皮瓣成活及获得良好感觉功能的基础,绝对避免串联吻合血管扭曲,注意回流静脉选择管径较粗大者为宜。⑦ 足背供区创面修复采用整块中厚皮片移植,植皮包扎应严密,保证皮片紧贴创面,打包松紧适度,以利于皮片成活,减少足部瘢痕。⑧ 为恢复拇指功能,防止肌腱粘连和关节强直,在皮瓣成活后应在保护下行拇指功能锻炼,循序渐进,同时可配合理疗,但要防止皮瓣感觉恢复前出现热烫伤[18]。
手部皮肤脱套伤是手部严重损伤,可造成腕部至手指皮肤完全缺失、手部血运障碍;若同时合并拇指撕脱缺损,将进一步加重患者伤残程度。对于手部脱套伤伴拇指Ⅰ~Ⅱ度缺损合并大鱼际肌毁损,拇指受区血管、神经缺损不足的患者,拇指再造手术难度高,需要分次手术修复,存在治疗时间长、术后康复训练时间长、费用高等缺点。2009年3月-2013年6月,我院采用足背皮瓣串并联甲复合组织瓣同时修复手部脱套伤伴拇指Ⅰ~Ⅱ度缺损8例,获较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7例,女1例;年龄26~48岁,平均36岁。左手3例,右手5例。致伤原因:均为机器绞伤。受伤至入院时间1.5~4.0 h,平均2.5 h。1例手背皮肤撕脱并拇指远节离断伤;2例全手掌背侧皮肤撕脱毁损,拇指皮肤脱套伴远节缺损,近节指骨骨折;2 例手掌合并拇指皮肤逆行撕脱;3例手背皮肤撕脱毁损,伸肌腱外露合并拇指Ⅰ度缺损[1]。
1.2 术前处理
入院后患者均行急诊彻底清创。其中1例手背皮肤撕脱并拇指远节离断伤者,行手背撕脱皮肤原位缝合、拇指短缩再植,10 d后行再植拇指坏死解脱,手背坏死皮肤清创,遗留手背侧皮肤缺损,伸肌腱外露,拇指Ⅱ度缺损,行二期修复。2例全手掌背侧皮肤撕脱毁损,拇指皮肤脱套伴远节缺损,近节指骨骨折者,清创后患手行腹部埋藏,保护第2~5指血运,近节指骨内固定,4周后取出患手,手背侧行腹部皮瓣修复,遗留手掌侧创面伴屈肌腱鞘外露,拇指Ⅱ度缺损,行二期修复。2例手掌合并拇指皮肤逆行撕脱者,清创后行返植皮,10 d后手掌皮肤及拇指远节坏死,行清创、拇指远节部分截指、封闭式负压引流(vaccum sealing drainage,VSD),3周后手掌创面干洁,拇指Ⅰ度缺损,行二期修复。3例手背皮肤撕脱毁损者,清创后行VSD治疗,2周后手背创面新鲜,拇指Ⅰ度缺损,行二期修复。二期修复手术时手部皮肤创面范围达8 cm×6 cm~15 cm×11 cm。
1.3 手术方法
全麻下,受区彻底清创后,按手部创面大小及拇指缺损程度设计足背皮瓣及甲复合组织瓣,其中甲复合组织瓣选取患侧足,足背皮瓣取对侧足。① 甲复合组织瓣切取及拇指再造:沿趾切口设计切开皮肤,于趾背向近端掀起皮肤,保护与趾远节相连的趾背静脉,保留1~2条较粗的趾背静脉并向近端分离追踪。于趾腓侧显露趾足底固有动脉及神经,并向近端游离达足够长度,必要时解剖分离至第1跖背动脉或足背动脉。保留趾胫侧舌状皮瓣,再根据再造拇指长度,截断趾远节趾骨或于趾间关节处离断,根据受区血管神经情况将趾血管神经高位切断。趾残端创面经修整清洗后,用胫侧舌状皮瓣覆盖缝合。将离断趾移至受区,将远节趾骨底膨大骨嵴咬除修细短缩,切除部分跖侧皮下组织,缝合胫侧创面。甲复合组织瓣均携带远节趾骨,切取范围为2.5 cm×1.8 cm~3.0 cm×2.0 cm。拇指Ⅰ度缺损者行单枚斜行克氏针固定,拇指Ⅱ度缺损者行关节融合克氏针纵贯内固定。
② 足背皮瓣切取方法:皮瓣轴线为供足内、外踝连线中点至第1趾蹼中点的连线。首先从皮瓣内侧显露大隐静脉及足背内侧皮神经,沿深筋膜表面与伸肌腱表面向外侧分离,辨清足背动脉走行;于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间显露足背动脉及其皮支后,再作皮瓣外侧切口;随后在第1跖骨间隙中进行分离,紧贴骨膜解剖,在短伸肌腱深面及骨间肌表面分离足背动脉至足底深支及第1跖背动脉。检查皮瓣血运后,高位切断足背动脉、大隐静脉及足背内侧皮神经,皮瓣远侧端尽可能多保留足底深支或第1 跖背动脉、趾背静脉及神经,以降低吻合张力。游离足背皮瓣切取范围9 cm×7 cm~10 cm×8 cm。足背皮瓣供区用同侧大腿中厚皮片游离移植修复。
③ 皮瓣血运及神经重建方法:若桡动脉远端喷血良好,采用并联吻合法,即桡动脉远端为甲复合组织瓣供血,近端为足背皮瓣供血,使其各有独立的供血系统。若桡动脉远端供血差,采用串联吻合法,即利用足背皮瓣中的足背动脉与桡动脉吻合,甲复合组织瓣的趾底动脉与足背皮瓣的足底深支或第1跖背动脉吻合。两种皮瓣静脉回流采用串联吻合,即足背皮瓣中大隐静脉与头静脉吻合,甲皮瓣静脉与足背皮瓣的大隐静脉属支吻合,通过静脉串联吻合达到回流目的。神经修复中若拇指受区指间神经可用,则采用并联吻合,即甲复合组织瓣中趾神经-拇指指间神经,足背皮瓣的足背内侧皮神经-桡神经浅支;反之拇指受区指间神经缺失则采用串联吻合修复,即趾神经-足背内侧皮神经-桡神经浅支。本组皮瓣采用并联吻合供血3例,串联吻合供血5例;神经修复中采用并联吻合4例,串联吻合4例。
1.4 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扩容、抗凝、解痉扩血管、抗炎等治疗,局部烤灯照射,患手抬高15~20°,维持1周。术后2周拆线,6周后拆除克氏针,开始功能锻炼。
2 结果
本组术后1例甲复合组织瓣出现血管危象,再次手术探查发现第2个串联吻合口(即足背皮瓣的第1跖背动脉与甲复合组织瓣的趾底动脉吻合口)有血栓形成,切开去栓重新吻合后血运恢复。2例足背皮瓣皮缘坏死,面积分别为2 cm×1 cm、3 cm×1 cm,其中串、并联吻合各1例,经清创换药后治愈。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均Ⅰ期愈合。足背皮瓣供区植皮全部成活,趾残端无皮肤坏死、骨外露发生。
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20个月,平均15.5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观满意;皮肤感觉恢复时间4~7个月,平均5个月。术后4个月再造拇指指腹两点辨别觉达8~10 mm,平均9 mm;足背皮瓣两点辨别觉达7~9 mm,平均8.5 mm。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2],手功能获优4例,良3例,可1例。供足功能均正常。见图 1。

3 讨论
3.1 手部脱套伤伴拇指缺损的特点及修复原则
手部脱套伤伴拇指缺损是手部严重损伤,临床治疗方案较多。目前足趾移植被公认是再造拇指的最佳手术方案[3-4]。手部皮肤缺损创面如不伴深部组织裸露,可选择游离植皮修复,但存在瘢痕挛缩、影响手部功能早期恢复,且增加了二期肌腱修复手术难度等缺陷,因此目前对于此类损伤主要选择皮瓣移植修复 [5]。手部脱套伤可能合并手指不同程度缺失,伤情复杂,修复难度大,治疗方案需根据损伤程度决定[6-7]。对伴拇指Ⅰ~Ⅱ度缺损、拇指受区神经及血管不利于吻合、软组织基床条件差的患者,在修复手部创面同时行拇指再造手术难度高,临床相关报道较少。我们设计了双足分别切取足背皮瓣和甲复合组织瓣,采用串并联方式吻合血管神经,一次完成手部创面修复和拇指再造。
3.2 两种皮瓣串并联吻合的解剖基础
足背皮瓣与甲复合组织瓣是足背动脉同源供血,但从一侧足部切取两种皮瓣,对供区损伤较大,所以我们选择两足分别切取,以减少供区损伤。甲复合组织瓣供血动脉为趾腓侧趾底动脉,考虑到手部供血动脉为桡动脉,所以选择切取同侧足趾以降低吻合张力,减少血管蒂扭转。足背皮瓣供血动脉为足背动脉,皮瓣内回流静脉为大隐静脉;甲复合组织瓣供血动脉为趾腓侧趾底动脉,回流静脉为跖背静脉。串联吻合即利用足背皮瓣中的足背动脉与腕部桡动脉相吻合,甲复合组织瓣的趾底动脉与足背皮瓣的足底深支或第1跖背动脉吻合,一套供血系统既可营养足背皮瓣,又可供养甲复合组织瓣。并联吻合即采用桡动脉远端血管为甲复合组织瓣供血,近端动脉为足背皮瓣供血,使其各具有独立的供血系统。
3.3 手术优缺点
优点:① 一次手术完成拇指再造及手部皮肤缺损修复,可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痛苦,同时具有再造拇指及手部外形美观、感觉运动功能恢复佳等优点。② 手术不受拇指残端皮肤、肌肉、血管及神经损失程度以及解剖变异的限制,本组均顺利完成拇指再造。③ 两种皮瓣分别取自双足,对每侧足部损失较小,不影响术后患者行走功能。此外,切取对侧足背皮瓣因不受趾甲瓣限制,可依手部创面范围而定。因两皮瓣分别取自双侧足部,也不受第1跖背动脉Gilbert分型限制;即使患者动脉为Gilbert Ⅲ型时,仍可按常规切取足背皮瓣及甲复合组织瓣。④ 甲瓣可携带部分或全部远节趾骨,拇指再造时将远节趾骨底膨大骨嵴咬除修细,切除部分跖侧皮下组织,一方面可降低皮肤缝合张力,降低皮条尖端坏死几率;另一方面还可利用趾残端胫侧舌状皮瓣覆盖趾骨残端,甚至部分覆盖趾骨残端背侧,而这些区域正是游离植皮后最容易发生皮肤坏死的区域,提高了创面Ⅰ期愈合率[8]。另外,由于甲复合组织瓣只切取了远节趾骨,完整保留了近节趾骨,趾底负重区皮肤未受影响,皮肤耐磨性好,患者可在术后早期进行行走训练,有利于供足功能恢复。⑤ 足背皮瓣质地与手部皮肤相似,携带感觉神经,适合修复手部主要感觉区皮肤缺失[9-10]。再造指外形近似正常拇指,感觉恢复快,功能好。⑥ 两种皮瓣血供同源,血管口径接近,吻合相对简单,增加手术安全性。⑦ 甲复合组织瓣保留了部分趾腹的骨皮韧带,再造指腹稳定性好,利于抓握物体。甲复合组织瓣因携带末节趾骨可一次性修复拇指Ⅰ~Ⅱ度缺损,完成血运、感觉的重建,同时又可避免单纯甲皮瓣受区需内植髂骨骨条,减少取髂骨造成的副损伤[11]。
缺点:① 增加了血管、神经吻合口数量,对术者显微外科技术要求较高。② 再造拇指桡侧皮肤无本体感觉,若远节趾骨膨大骨嵴去除不足,导致胫侧皮肤缝合时张力过大,易发生胫侧皮缘部分坏死。③ 足供区需要切除一节趾,部分患者不易接受。④ 有时术后皮瓣供区创面恢复缓慢,需作二期处理。
3.4 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
本组术后1例甲复合组织瓣出现血管危象,再次手术重新吻合后缓解;2例足背皮瓣皮缘坏死,经清创换药后治愈。分析原因可能为:① 足背皮瓣切取过大,血供不良。② 血管吻合后动脉供血压力低,特别是串联吻合后,血液经过2个吻合口,流程长,影响供血。③ 皮瓣切取后收缩变小,张力下勉强闭合创面,造成血循障碍。
处理方法:切取足背皮瓣时应以足背动脉为中心,内侧界达趾胫侧,外侧界达第3趾蹼间隙,远侧界达趾端,近侧界达跖跗关节,不可为满足创面需要而扩大切取皮瓣面积[12]。创面过大时,可用足背皮瓣覆盖肌腱、骨质外露部位,其余创面植皮覆盖,避免切取过大或牵拉张力缝合,但出现皮瓣边缘坏死时应待血管条件稳定后切除坏死皮肤组织,局部换药或植皮治疗。术后严密观察皮瓣血运,发现皮瓣出现血管危象时,积极手术探查,重新吻合,必要时血管桥接。
3.5 手术适应证
足背皮瓣串并联甲复合组织瓣手术主要适用于手部皮肤缺损较大,同时拇指Ⅰ~Ⅱ度缺损,近节指体受区存在皮肤完全缺损,大鱼际肌损伤,掌侧拇主要动脉及神经毁损或缺失较多,单纯趾-指血管神经吻合不能完成的患者。对于拇指Ⅲ~Ⅳ度缺损可游离完整第2趾甲瓣进行修复[11]。
3.6 手术注意事项
① 对手掌侧和/或背侧大面积剥脱导致手指血运不足者,应彻底清创防止感染,首先采用腹部埋藏或VSD,最大限度地保存残指血运,待术后创面肉芽组织新鲜后手术[13-14]。② 术前常规行双足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检查,明确足背动脉及第1跖背动脉情况[15-16],当术中遇到第1跖背动脉属Gilbert Ⅲ型时可采用足背动脉-足底深支-第1跖底动脉的供血系统切取足趾。③ 选用趾远节移植再造切口设计时应注意既要长度合适,又要使趾胫侧舌状皮瓣留有一定宽度覆盖创面,使两端皮肤松软缝合。④ 趾趾背静脉、趾足底固有动脉或第1跖背动脉需游离达足够长度,以利受区行无张力吻合,同样足背皮瓣中远近侧动脉、静脉及神经同样要游离得尽量长一些,保证无张力吻合。⑤ 趾远节趾骨底部骨嵴膨大,必须予以咬除修小并根据再造拇指长度作短缩处理,同时切除部分趾跖侧较厚的皮下组织,缝合胫侧创面后使皮肤张力较低,形成近似拇指外形的趾体,否则会导致胫侧皮缘部分坏死[17]。⑥ 尽可能修复再造拇指指神经及足背皮瓣感觉神经,高质量吻合血管神经是术后皮瓣成活及获得良好感觉功能的基础,绝对避免串联吻合血管扭曲,注意回流静脉选择管径较粗大者为宜。⑦ 足背供区创面修复采用整块中厚皮片移植,植皮包扎应严密,保证皮片紧贴创面,打包松紧适度,以利于皮片成活,减少足部瘢痕。⑧ 为恢复拇指功能,防止肌腱粘连和关节强直,在皮瓣成活后应在保护下行拇指功能锻炼,循序渐进,同时可配合理疗,但要防止皮瓣感觉恢复前出现热烫伤[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