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科(昆明, 650032);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比较采用不同定位方法行单、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疗效。 方法 2010年5月-2013年4月,将符合选择标准的120例ACL损伤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手术方法不同,患者分为4组(n=30)。A组:按传统定位进行双束重建;B组:在ACL残留足迹上进行个体化解剖定位双束重建;C组:按传统定位进行单束重建;D组:在ACL残留足迹上进行个体化解剖定位单束重建。各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侧别、致伤原因及术前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分级、Lachman试验、前抽屉试验、轴移试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即刻行患膝MRI扫描,并建立三维模型,评定ACL移植物与股骨髁间窝是否存在撞击;采用Lachman试验、前抽屉试验、轴移试验以及Lysholm评分、IKDC分级比较组间疗效差异。 结果 三维模型分析显示:A组11例(36.7%)出现撞击,B组1例(3.3%),C组9例(30.0%),D组无撞击发生。其中,A、C组撞击发生率显著高于B、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组间及B、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早期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30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24个月4组Lysholm评分、Lachman试验、前抽屉试验及轴移试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术后均显著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IKDC分级比较,B、D组显著优于A、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组间及B、D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传统定位方法相比,按残留足迹进行个体化解剖定位单、双束重建ACL均可降低术后撞击发生率,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好。

引用本文: 余洋, 李彦林, 王国梁, 贾笛, 高寰宇, 王坤, 肖渝. 不同定位方法单双束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比较研究.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5, 29(10): 1208-1213. doi: 10.7507/1002-1892.20150263 复制

  • 上一篇

    骨锚技术重建伸膝装置治疗青少年复发性髌骨半脱位的疗效分析
  • 下一篇

    腓骨侧单隧道解剖重建与改良Brostrom法缝合修复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