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达 1,2 , 夏群 2 , 白剑强 2 , 苗军 2 , 刘佳男 1,2 , 魏冬 2,3
  • 1. 天津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天津,300070);
  • 2. 天津市天津医院脊柱外科;
  • 3. 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观察并测定健康成人生理载荷下下颈椎在体三维瞬时运动特点。 方法 纳入17名无颈椎疾患的健康志愿者,男8名,女9名;年龄23~41岁,平均26岁。通过CT扫描联合Rhinoceros 4.0造模软件获得下颈椎三维模型,将该模型匹配到双X线透视影像系统(dual fluoroscopic imaging system, DFIS)捕获的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左-右旋转体位时颈椎双斜位X线图像上,重现生理载荷下不同活动体位时颈椎三维瞬时运动状态,通过在椎体几何中心建立三维坐标系,定义X轴位于冠状面并指向左侧,Y轴位于矢状面并指向后侧,Z轴垂直于X-Y平面指向头侧。沿X、Y、Z轴的旋转角度分别定义为屈-伸旋转角度(α)、侧弯旋转角度(β)和左-右旋转角度(γ),沿X、Y、Z轴的位移分别定义为左-右位移(x)、前-后位移(y)和上-下位移(z),从而获得健康成人下颈椎在体三维运动6自由度数据。 结果 屈伸活动:除C6、7节段前-后位移显著小于其余各节段(P<0.05)外,其余各节段间前-后、左-右、上-下位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屈-伸旋转角度在C4、5和C5、6节段最大(P<0.05)、C6、7节段最小(P<0.05),左-右旋转角度C4、5节段明显大于C5、6和C6、7节段(P<0.05);各节段间侧弯旋转角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弯活动:除C3、4节段前-后位移显著大于C4、5节段,C6、7节段上-下位移显著小于C3、4和C4、5节段(P<0.05)外,其余各节段间各项位移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C3、4节段左-右旋转角度显著大于C5、6及C6、7节段(P<0.05)外,其余各节段间各项旋转角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旋转活动:除C3、4节段左-右旋转角度显著大于C4、5和C6、7节段(P<0.05)外,其余各节段间各项位移及旋转角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健康成人下颈椎在体三维瞬时运动具有不同特点,为进一步了解颈椎的生理活动功能提供了参考。

引用本文: 李宏达, 夏群, 白剑强, 苗军, 刘佳男, 魏冬. 健康成人下颈椎在体三维瞬时运动特点研究.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5, 29(12): 1494-1499. doi: 10.7507/1002-1892.20150320 复制

  • 上一篇

    腺病毒介导TGF-β1基因转染腘绳肌腱对兔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腱-骨愈合的组织形态学影响
  • 下一篇

    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连续两节段双侧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