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张磊, 龚跃昆, 赵学凌, 周厚俊. 低氧与低氧模拟剂对BMSCs成骨分化影响的对比研究.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6, 30(7): 903-908. doi: 10.7507/1002-1892.20160181 复制
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HIF)介导低氧适应性反应,其可调控一系列转录因子和下游基因表达,在细胞低氧反应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1]。不少研究表明稳定HIF蛋白能够促进干细胞成骨分化[2-4],但也有研究报道其能抑制干细胞成骨分化[5-7]。稳定HIF蛋白,可通过降低细胞生存的氧浓度达到,称为物理性低氧[8];也可在常氧条件下添加低氧模拟剂,如氯化钴、去铁敏、二甲基乙二酰基甘氨酸(dimethyloxalylglycine,DMOG)等,阻断HIF降解而模拟低氧环境,称为化学性低氧[9-11]。目前尚未见物理性低氧与化学性低氧对MSCs成骨分化影响比较的相关研究报道。本研究对1%低氧条件与常氧条件下DMOG对体外培养的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进行比较,以期为后期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及主要试剂、仪器
健康3~4周龄昆明小鼠20只,雌雄不限,体质量18~20 g,购于昆明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DMOG(Cayman公司,美国);兔RUNX2单克隆抗体(Santa Cruz公司,美国);小鼠抗HIF-1α单克隆抗体、兔抗GAPDH单克隆抗体、兔抗HIF-1α单克隆抗体(Cell Signaling公司,美国);L-DMEM培养基、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胰岛素、TGF-β1、甲苯胺蓝、油红O、吲哚美辛、维生素C、β-甘油磷酸钠、地塞米松(Sigma公司,美国);茜素红(上海晶纯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ALP定量检测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Platinum®SYBR®Green qPCR SuperMix-UDG试剂盒、SuperScriptTMⅢcDNA合成试剂盒、Trizol裂解液(Invitrogen公司,美国);Golden Taq PCR试剂盒(北京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流式细胞仪(Beckman-Coulter公司,美国);酶联免疫检测仪(Bio-Rad公司,美国);ABI prism 7000型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RT-qPCR)仪(ABI公司,美国);倒置相差显微镜(Nikon公司,日本)。
1.2 BMSCs分离、培养及鉴定
取健康3~4周龄昆明小鼠,采用本课题组前期实验方法进行BMSCs分离、培养[12]。鉴定:①取第3代BMSCs离心(半径10 cm、1 000 r/min离心5 min)后去上清,以50μL CD44、CD34、CD90、CD29抗体溶液室温孵育30 min,用PBS液制备单细胞悬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②取第3代BMSCs,分别以成骨培养基、成脂培养基、成软骨培养基[12]进行培养,并分别于14、7、14 d后行茜素红染色、油红O染色及甲苯胺蓝染色。
1.3 实验分组
实验分为对照组(A组)、低氧培养组(B组)及DMOG干预组(C组)。A组于常氧条件下培养BMSCs,B组于低氧条件下(1%O2[2-3, 12])培养BM SCs,C组于常氧条件下加入0.5 mmol/L DMOG培养BMSCs。
1.4 观测指标
1.4.1 MTT法检测BMSCs增殖
取第3代BM SCs,以1×104个/mL密度接种于96孔板内,每孔200 μL。按分组方法分别用常规细胞培养基(含10%FBS的L-DMEM)培养1、2、3、4 d,弃上清,每孔加入含5 mg/mL MTT的常规细胞培养基150μL,继续孵育4 h,小心吸弃孔内上清液,每孔加入150μL DMSO溶液震荡,待充分溶解后,于酶联免疫检测仪上检测490 nm波长处吸光度(A)值。每组设6个复孔,取均值。
1.4.2 ALP定量检测
取第3代BMSCs,以1×105个/孔密度接种于6孔板内,按分组方法分别用成骨培养基(含10%FBS、50μg/mL维生素C、10 mmol/Lβ-甘油磷酸钠、1×10-8 mol/L地塞米松的L-DMEM)培养细胞,于培养7、14 d后收集细胞。用4%多聚甲醛液处理2 min,然后使用RIPA buffer裂解液裂解细胞,按ALP定量检测试剂盒说明操作,酶标仪检测520 nm波长处ALP含量。每组设6个复孔,取均值。
1.4.3 RT-qPCR法定量检测RUNX2与Osterix基因表达
同1.4.2方法分组培养细胞3、7 d后,用Trizol提取总RNA,采用A260/A280比值检测RNA纯度与浓度;使用SuperScriptTMⅢ试剂盒合成cDNA。设计RUNX2、Osterix及β-actin基因引物序列,进行扩增。引物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公司合成,引物序列:RUNX2上游5'-TTCAACGATCTGAGATTTGTGGG-3',下游5'-GGATGAGGAATGCGCCCTA-3';Osterix上游5'-ATGGCGTCCTCTCTGCTTG-3',下游5'-TGAAAGGTCAGCGTATGGCTT-3';内参照β-actin上游5'-GTGACGTTGACATCCGTAAAGA-3',下游5'-GCCGGACTCATCGTACTCC-3'。最后使用Platinum®SYBR®Green qPCR SuperMix-UDG荧光染料于RT-qPCR仪进行扩增。反应条件:95℃变性2 min;95℃、15 s,54℃、30 s,65℃、20 s,40个循环。采用2-ΔΔCt法计算目的基因相对表达量。
1.4.4 Western blot检测HIF-1α蛋白表达
同1.4.2方法分组培养细胞24 h后收集细胞,用RIPA裂解液裂解细胞,收集细胞总蛋白。以BCA法测定蛋白浓度,每组取20μg蛋白进行电泳转膜,以5%牛血清白蛋白封闭2 h,加入一抗小鼠抗HIF-1α单克隆抗体(1:200)4℃孵育过夜,二抗兔抗GAPDH单克隆抗体(1:2 000)37℃孵育2 h;GAPDH为内参蛋白。以Image J软件对蛋白表达条带进行扫描,以内参蛋白灰度值进行校正,目的蛋白与内参蛋白灰度值比值作为目的蛋白相对表达量。
1.4.5 茜素红染色观察
同1.4.2方法分组培养细胞,21 d时弃培养基,10%中性甲醛固定30 min,蒸馏水漂洗3次,0.1%茜素红染液染色10 min,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BMSCs鉴定
流式细胞术表面标志鉴定示CD29(+)、CD44(+)、CD90(+)、CD34(-)。见图 1。

BMSCs经成骨诱导分化14 d后,茜素红染色可见红色结节样钙沉积;成脂诱导7 d后,油红O染色可见红色圆形脂肪滴;成软骨诱导14 d后,细胞逐渐由梭形变为多角形,甲苯胺蓝染色呈蓝色阳性。见图 2。
2.2 MTT法检测BMSCs增殖
培养1 d,3组细胞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3、4 d,与A组比较,C组均抑制细胞增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B组则促进细胞增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图 3。
2.3 ALP定量检测
培养7 d,A、B、C组ALP含量分别为(1.753±0.077)、(7.222±0.175)、(10.219±0.623)金氏单位/100 mL,14 d分别为(3.412±0.131)、(10.562±0.618)、(15.415±1.521)金氏单位/100 mL。B、C组ALP含量均显著高于A组,C组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4 RT-qPCR检测
培养3 d,A、B、C组RUNX2基因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0.061、3.822±0.126、4.051±0.132,Osterix基因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0.043、1.856±0.062、2.259±0.093;7 d,A、B、C组RUNX2基因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0.055、8.666±0.223、9.505±0.216,Osterix基因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0.048、3.179±0.305、3.872±0.105。B、C组两种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A组,C组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5 Western blot检测
培养24 h A组未能检出HIF-1α蛋白表达;B、C组HIF-1α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01±0.003、0.549±0.008,均显著高于A组,且B组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图 4。
2.6 茜素红染色观察
培养21 d茜素红染色示,A组可见少许结节状红染物质,B组可见中等量红染物质,而C组可见大量红染物质。见图 5。
3 讨论
低氧作为细胞的适应性反应,在细胞生理与病理过程中,如红细胞生成、铁代谢、能量代谢、血管生成、血管紧张度、细胞生存与增殖、细胞凋亡、促进与抑制炎性因子生成、激素调节、细胞迁移等方面发挥重要调控作用[13-15]。这一系列低氧反应由HIF介导,使机体适应低氧状态。HIF在体内几乎均以HIF-1和HIF-2两种形式存在。HIF是一个由α和β亚基组成的异源二聚体,相对分子质量为120×103。HIF-β是结构亚基,在细胞内维持恒定水平持续表达。HIF-α由HIF-1α和HIF-2α组成,HIF-1α在机体组织内普遍表达,而HIF-2α仅在特定组织中表达[16]。α亚基是功能亚基,对氧分压改变极为敏感,其本身半衰期仅为5 min,在常氧条件下迅速被降解,因此常氧条件下细胞内很难检测出HIF-α[17]。脯氨酸羟化酶(prolyl hydroxylase,PHD)是含铁的非亚铁血红素双加氧酶,其在氧分子、酮戊二酸、抗坏血酸盐协同下催化HIF降解,是HIF经泛素化途径降解中关键的限速酶[18-19]。PHD抑制剂(PHD inhibitor,PHI)能够抑制PHD活性,进而稳定HIF蛋白,其大概分为铁螯合剂如去铁敏、氯化钴[9-10],2-酮戊二酸类似物如DMOG[11],及Cu2+、Zn2+和Mn2+等金属离子[20-21]。由于铁螯合剂及金属离子会影响细胞离子代谢,副作用较大而受到限制,因此我们选择副作用相对较小的酮戊二酸类似物DMOG作为研究对象。本实验结果也表明,常氧条件下0.5 mmol/ L DMOG均能明显上调HIF-1α蛋白的表达;同时也表明,相对DMOG组而言,1%低氧能更明显上调HIF-1α蛋白的表达,我们推测这可能与DMOG在培养过程中降解、不能持续维持有效实验浓度有关。
目前有关物理性低氧与化学性低氧对MSCs成骨分化影响的研究报道结果并不一致。Jiang等[22]研究表明0.2%O2培养降低人BMSCs的ALP表达,抑制其向成骨分化;Hsu等[5]研究表明1%O2抑制人BMSCs成骨分化;而Ding等[3]研究证实1%O2在成骨分化起始阶段能促进大鼠BMSCs成骨分化;Binder等[4]研究显示5%O2促进人BMSCs成骨分化。Ding等[11]研究表明0.2、0.5、1.0 mmol/L浓度的DMOG均能促进MSCs成骨分化;而Shi等[20]研究表明负载有不同浓度DMOG的氧化硅纳米微球对体外培养的人MSCs成骨分化无明显影响。我们的研究表明,1%O2与0.5 mmol/L DMOG均可上调RUNX2、Osterix mRNA、ALP表达及钙结节沉积。ALP是成骨标志性酶、促进钙的沉积,RUNX2与Osterix是干细胞成骨分化重要的转录因子,促进成骨分化相关基因(Ⅰ型胶原、骨桥素、骨涎蛋白、骨钙素等)的合成[23-24],表明我们的实验中1%O2与0.5 mmol/L DMOG均能促进BMSCs成骨分化。
我们推测关于物理性低氧与化学性低氧模拟剂对MSCs成骨分化具有不同效应可能基于以下原因:①不同浓度的物理性低氧与不同低氧模拟剂,或不同浓度的同一低氧模拟剂对MSCs的HIF上调程度不同;②物理性低氧或低氧模拟剂作用于MSCs的时间点不同会有不同效应。本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DMOG,1%O2培养更能上调HIF-1蛋白表达,但0.5 mmol/L DMOG表现出更强的促进BMSCs成骨分化的效应。对于这一相互矛盾的结果,我们推测除低氧反应通路外,还有其他机制参与DMOG对BMSCs成骨分化的调控。Sahai等[25]也发现,1%O2培养抑制人脂肪MSCs成骨分化,但这一抑制效应不依赖于HIF蛋白的介导,表明有其他机制参与上诉调控效应。
综上述,本研究通过检测1%O2与0.5 mmol/ L DMOG对BMSCs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发现1%O2能明显促进BMSCs增殖,0.5 mmol/L DMOG对BMSCs增殖无明显影响;1%O2与0.5 mmol/L DMOG均能促进BMSCs成骨分化,且0.5 mmol/L DMOG促BMSCs成骨分化能力更强。虽然我们就物理性低氧与化学性低氧对BMSCs成骨分化影响做了初步对比,但下一步还需要对不同浓度及不同作用时间点进行对比研究,并进一步研究具体分子机制。
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HIF)介导低氧适应性反应,其可调控一系列转录因子和下游基因表达,在细胞低氧反应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1]。不少研究表明稳定HIF蛋白能够促进干细胞成骨分化[2-4],但也有研究报道其能抑制干细胞成骨分化[5-7]。稳定HIF蛋白,可通过降低细胞生存的氧浓度达到,称为物理性低氧[8];也可在常氧条件下添加低氧模拟剂,如氯化钴、去铁敏、二甲基乙二酰基甘氨酸(dimethyloxalylglycine,DMOG)等,阻断HIF降解而模拟低氧环境,称为化学性低氧[9-11]。目前尚未见物理性低氧与化学性低氧对MSCs成骨分化影响比较的相关研究报道。本研究对1%低氧条件与常氧条件下DMOG对体外培养的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进行比较,以期为后期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及主要试剂、仪器
健康3~4周龄昆明小鼠20只,雌雄不限,体质量18~20 g,购于昆明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DMOG(Cayman公司,美国);兔RUNX2单克隆抗体(Santa Cruz公司,美国);小鼠抗HIF-1α单克隆抗体、兔抗GAPDH单克隆抗体、兔抗HIF-1α单克隆抗体(Cell Signaling公司,美国);L-DMEM培养基、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胰岛素、TGF-β1、甲苯胺蓝、油红O、吲哚美辛、维生素C、β-甘油磷酸钠、地塞米松(Sigma公司,美国);茜素红(上海晶纯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ALP定量检测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Platinum®SYBR®Green qPCR SuperMix-UDG试剂盒、SuperScriptTMⅢcDNA合成试剂盒、Trizol裂解液(Invitrogen公司,美国);Golden Taq PCR试剂盒(北京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流式细胞仪(Beckman-Coulter公司,美国);酶联免疫检测仪(Bio-Rad公司,美国);ABI prism 7000型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RT-qPCR)仪(ABI公司,美国);倒置相差显微镜(Nikon公司,日本)。
1.2 BMSCs分离、培养及鉴定
取健康3~4周龄昆明小鼠,采用本课题组前期实验方法进行BMSCs分离、培养[12]。鉴定:①取第3代BMSCs离心(半径10 cm、1 000 r/min离心5 min)后去上清,以50μL CD44、CD34、CD90、CD29抗体溶液室温孵育30 min,用PBS液制备单细胞悬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②取第3代BMSCs,分别以成骨培养基、成脂培养基、成软骨培养基[12]进行培养,并分别于14、7、14 d后行茜素红染色、油红O染色及甲苯胺蓝染色。
1.3 实验分组
实验分为对照组(A组)、低氧培养组(B组)及DMOG干预组(C组)。A组于常氧条件下培养BMSCs,B组于低氧条件下(1%O2[2-3, 12])培养BM SCs,C组于常氧条件下加入0.5 mmol/L DMOG培养BMSCs。
1.4 观测指标
1.4.1 MTT法检测BMSCs增殖
取第3代BM SCs,以1×104个/mL密度接种于96孔板内,每孔200 μL。按分组方法分别用常规细胞培养基(含10%FBS的L-DMEM)培养1、2、3、4 d,弃上清,每孔加入含5 mg/mL MTT的常规细胞培养基150μL,继续孵育4 h,小心吸弃孔内上清液,每孔加入150μL DMSO溶液震荡,待充分溶解后,于酶联免疫检测仪上检测490 nm波长处吸光度(A)值。每组设6个复孔,取均值。
1.4.2 ALP定量检测
取第3代BMSCs,以1×105个/孔密度接种于6孔板内,按分组方法分别用成骨培养基(含10%FBS、50μg/mL维生素C、10 mmol/Lβ-甘油磷酸钠、1×10-8 mol/L地塞米松的L-DMEM)培养细胞,于培养7、14 d后收集细胞。用4%多聚甲醛液处理2 min,然后使用RIPA buffer裂解液裂解细胞,按ALP定量检测试剂盒说明操作,酶标仪检测520 nm波长处ALP含量。每组设6个复孔,取均值。
1.4.3 RT-qPCR法定量检测RUNX2与Osterix基因表达
同1.4.2方法分组培养细胞3、7 d后,用Trizol提取总RNA,采用A260/A280比值检测RNA纯度与浓度;使用SuperScriptTMⅢ试剂盒合成cDNA。设计RUNX2、Osterix及β-actin基因引物序列,进行扩增。引物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公司合成,引物序列:RUNX2上游5'-TTCAACGATCTGAGATTTGTGGG-3',下游5'-GGATGAGGAATGCGCCCTA-3';Osterix上游5'-ATGGCGTCCTCTCTGCTTG-3',下游5'-TGAAAGGTCAGCGTATGGCTT-3';内参照β-actin上游5'-GTGACGTTGACATCCGTAAAGA-3',下游5'-GCCGGACTCATCGTACTCC-3'。最后使用Platinum®SYBR®Green qPCR SuperMix-UDG荧光染料于RT-qPCR仪进行扩增。反应条件:95℃变性2 min;95℃、15 s,54℃、30 s,65℃、20 s,40个循环。采用2-ΔΔCt法计算目的基因相对表达量。
1.4.4 Western blot检测HIF-1α蛋白表达
同1.4.2方法分组培养细胞24 h后收集细胞,用RIPA裂解液裂解细胞,收集细胞总蛋白。以BCA法测定蛋白浓度,每组取20μg蛋白进行电泳转膜,以5%牛血清白蛋白封闭2 h,加入一抗小鼠抗HIF-1α单克隆抗体(1:200)4℃孵育过夜,二抗兔抗GAPDH单克隆抗体(1:2 000)37℃孵育2 h;GAPDH为内参蛋白。以Image J软件对蛋白表达条带进行扫描,以内参蛋白灰度值进行校正,目的蛋白与内参蛋白灰度值比值作为目的蛋白相对表达量。
1.4.5 茜素红染色观察
同1.4.2方法分组培养细胞,21 d时弃培养基,10%中性甲醛固定30 min,蒸馏水漂洗3次,0.1%茜素红染液染色10 min,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BMSCs鉴定
流式细胞术表面标志鉴定示CD29(+)、CD44(+)、CD90(+)、CD34(-)。见图 1。

BMSCs经成骨诱导分化14 d后,茜素红染色可见红色结节样钙沉积;成脂诱导7 d后,油红O染色可见红色圆形脂肪滴;成软骨诱导14 d后,细胞逐渐由梭形变为多角形,甲苯胺蓝染色呈蓝色阳性。见图 2。
2.2 MTT法检测BMSCs增殖
培养1 d,3组细胞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3、4 d,与A组比较,C组均抑制细胞增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B组则促进细胞增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图 3。
2.3 ALP定量检测
培养7 d,A、B、C组ALP含量分别为(1.753±0.077)、(7.222±0.175)、(10.219±0.623)金氏单位/100 mL,14 d分别为(3.412±0.131)、(10.562±0.618)、(15.415±1.521)金氏单位/100 mL。B、C组ALP含量均显著高于A组,C组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4 RT-qPCR检测
培养3 d,A、B、C组RUNX2基因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0.061、3.822±0.126、4.051±0.132,Osterix基因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0.043、1.856±0.062、2.259±0.093;7 d,A、B、C组RUNX2基因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0.055、8.666±0.223、9.505±0.216,Osterix基因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0.048、3.179±0.305、3.872±0.105。B、C组两种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A组,C组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5 Western blot检测
培养24 h A组未能检出HIF-1α蛋白表达;B、C组HIF-1α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01±0.003、0.549±0.008,均显著高于A组,且B组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图 4。
2.6 茜素红染色观察
培养21 d茜素红染色示,A组可见少许结节状红染物质,B组可见中等量红染物质,而C组可见大量红染物质。见图 5。
3 讨论
低氧作为细胞的适应性反应,在细胞生理与病理过程中,如红细胞生成、铁代谢、能量代谢、血管生成、血管紧张度、细胞生存与增殖、细胞凋亡、促进与抑制炎性因子生成、激素调节、细胞迁移等方面发挥重要调控作用[13-15]。这一系列低氧反应由HIF介导,使机体适应低氧状态。HIF在体内几乎均以HIF-1和HIF-2两种形式存在。HIF是一个由α和β亚基组成的异源二聚体,相对分子质量为120×103。HIF-β是结构亚基,在细胞内维持恒定水平持续表达。HIF-α由HIF-1α和HIF-2α组成,HIF-1α在机体组织内普遍表达,而HIF-2α仅在特定组织中表达[16]。α亚基是功能亚基,对氧分压改变极为敏感,其本身半衰期仅为5 min,在常氧条件下迅速被降解,因此常氧条件下细胞内很难检测出HIF-α[17]。脯氨酸羟化酶(prolyl hydroxylase,PHD)是含铁的非亚铁血红素双加氧酶,其在氧分子、酮戊二酸、抗坏血酸盐协同下催化HIF降解,是HIF经泛素化途径降解中关键的限速酶[18-19]。PHD抑制剂(PHD inhibitor,PHI)能够抑制PHD活性,进而稳定HIF蛋白,其大概分为铁螯合剂如去铁敏、氯化钴[9-10],2-酮戊二酸类似物如DMOG[11],及Cu2+、Zn2+和Mn2+等金属离子[20-21]。由于铁螯合剂及金属离子会影响细胞离子代谢,副作用较大而受到限制,因此我们选择副作用相对较小的酮戊二酸类似物DMOG作为研究对象。本实验结果也表明,常氧条件下0.5 mmol/ L DMOG均能明显上调HIF-1α蛋白的表达;同时也表明,相对DMOG组而言,1%低氧能更明显上调HIF-1α蛋白的表达,我们推测这可能与DMOG在培养过程中降解、不能持续维持有效实验浓度有关。
目前有关物理性低氧与化学性低氧对MSCs成骨分化影响的研究报道结果并不一致。Jiang等[22]研究表明0.2%O2培养降低人BMSCs的ALP表达,抑制其向成骨分化;Hsu等[5]研究表明1%O2抑制人BMSCs成骨分化;而Ding等[3]研究证实1%O2在成骨分化起始阶段能促进大鼠BMSCs成骨分化;Binder等[4]研究显示5%O2促进人BMSCs成骨分化。Ding等[11]研究表明0.2、0.5、1.0 mmol/L浓度的DMOG均能促进MSCs成骨分化;而Shi等[20]研究表明负载有不同浓度DMOG的氧化硅纳米微球对体外培养的人MSCs成骨分化无明显影响。我们的研究表明,1%O2与0.5 mmol/L DMOG均可上调RUNX2、Osterix mRNA、ALP表达及钙结节沉积。ALP是成骨标志性酶、促进钙的沉积,RUNX2与Osterix是干细胞成骨分化重要的转录因子,促进成骨分化相关基因(Ⅰ型胶原、骨桥素、骨涎蛋白、骨钙素等)的合成[23-24],表明我们的实验中1%O2与0.5 mmol/L DMOG均能促进BMSCs成骨分化。
我们推测关于物理性低氧与化学性低氧模拟剂对MSCs成骨分化具有不同效应可能基于以下原因:①不同浓度的物理性低氧与不同低氧模拟剂,或不同浓度的同一低氧模拟剂对MSCs的HIF上调程度不同;②物理性低氧或低氧模拟剂作用于MSCs的时间点不同会有不同效应。本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DMOG,1%O2培养更能上调HIF-1蛋白表达,但0.5 mmol/L DMOG表现出更强的促进BMSCs成骨分化的效应。对于这一相互矛盾的结果,我们推测除低氧反应通路外,还有其他机制参与DMOG对BMSCs成骨分化的调控。Sahai等[25]也发现,1%O2培养抑制人脂肪MSCs成骨分化,但这一抑制效应不依赖于HIF蛋白的介导,表明有其他机制参与上诉调控效应。
综上述,本研究通过检测1%O2与0.5 mmol/ L DMOG对BMSCs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发现1%O2能明显促进BMSCs增殖,0.5 mmol/L DMOG对BMSCs增殖无明显影响;1%O2与0.5 mmol/L DMOG均能促进BMSCs成骨分化,且0.5 mmol/L DMOG促BMSCs成骨分化能力更强。虽然我们就物理性低氧与化学性低氧对BMSCs成骨分化影响做了初步对比,但下一步还需要对不同浓度及不同作用时间点进行对比研究,并进一步研究具体分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