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唐彬秩, 王德健, 吴青, 李茂军, 阳倩, 陈昌辉. 胞外信号相关蛋白激酶1/2信号通路与人参皂苷Rg1抗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神经元凋亡.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6, 30(8): 1011-1018. doi: 10.7507/1002-1892.20160204 复制
围生期窒息引起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a ischemia brain damage,HIBD)是导致新生儿死亡及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我国新生儿死亡原因中出生窒息死亡占28.6%,位居首位[1]。尽管近年来HIBD的死亡率及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较以往有所降低[1],但新生儿HIBD仍没有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2]。因此,深入研究HIBD的发病机制,探索干预HIBD损伤的新靶点,对于临床预防和治疗HIBD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题组既往研究已证实人参皂苷Rg1可通过增强并稳定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信号途径,抑制半胱天冬氨酸酶3(Caspase-3)的活化,在新生鼠HIBD中发挥抗凋亡的神经保护作用[3]。但该作用过程中,有哪些信号通路参与及相关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次研究通过建立新生鼠HIBD模型并给予不同干预药物,观察人参皂苷Rg1对HIF-1α信号轴有关的激酶、核转录因子、凋亡相关蛋白等效应分子在HIBD损伤及修复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以期探明人参皂苷Rg1抗HIBD损伤的可能作用机制,为Rg1用于临床新生儿HIBD的治疗提供药理学理论依据。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及主要试剂、仪器
10日龄SPF级SD大鼠48只,雌雄不拘,体质量17~21 g,由四川省人民医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人参皂甙Rg1(纯度 > 98%,南京泽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兔抗大鼠胞外信号相关蛋白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related protein kinase 1/2,Erk1/2)多克隆抗体(1:1 000)、兔抗大鼠磷酸化Erk1/2(phospho-Erk1/2,p-Erk1/2)多克隆抗体(1:1 000)、兔抗大鼠活化Caspase-3(cleaved Caspase-3,CC3)多抗(Cell Signaling公司,美国);兔抗大鼠HIF-1α多抗(Santa Cruz公司,美国);U0126小鼠抗大鼠β-actin单抗(Sigma公司,美国);山羊抗兔/山羊抗小鼠SP免疫组织化学试剂盒(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山羊抗兔IgG抗体、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山羊抗鼠IgG抗体、BCA蛋白定量试剂盒(Bio-Rad公司,美国);ECL化学发光显色试剂盒(Millipore公司,美国);DAB显色试剂盒(KPL公司,美国);TUNEL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Roche公司,美国)。显微镜及图象采集与分析系统(Leica公司,德国);凝胶成像仪(Bio-Rad公司,美国)。
1.2 实验分组及方法
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n=12):假手术组、模型组(HI组)、模型+人参皂甙Rg1组(HI+ Rg1组)、模型+人参皂甙Rg1+U0126干预组(HI+Rg1+U0126组)。
HI组、HI+Rg1组、HI+Rg1+U0126组大鼠按照文献[3]方法制备HIBD模型。大鼠乙醚麻醉后仰卧位固定,作颈正中切口,分离并结扎右侧颈总动脉,缝合皮肤切口。30 min后放入缺氧容器,92% N2及8% O2的低氧混合气通气2.5 h,制备HIBD模型。假手术组仅分离右侧颈总动脉后关闭切口,不结扎,不进行低氧通气。HI+Rg1+U0126组于造模前1 h右侧脑室注射给药,具体步骤:乙醚麻醉后俯卧位固定,对耳线前缘作头皮正中切口,暴露前囟,于前囟向后1 mm、矢状缝向右1.5 mm处,以与颅骨切线90°的方向进针,进针深度3 mm;注射U0126,给药剂量为25 μg/kg,溶于5 μL PBS(含2% DMSO),注射时间控制在10 min左右,注射完毕原位保持3 min,然后缓缓将注射器拔出,缝合皮肤。为消除侧脑室注射及溶剂本身的影响,除HI+Rg1+U0126组外的其余3组同法注射相同体积溶剂,其中假手术组于分离右侧颈总动脉前1 h注射5 μL PBS(含2% DMSO),HI组及HI+Rg1组于造模前1 h注射5 μL PBS(含2% DMSO)。HI+Rg1组及HI+Rg1+U0126组于术后即刻腹腔内注射0.1 mL含Rg1(40 mg/ kg)的生理盐水;HI组和假手术组于相同时间点腹腔内注射0.1 mL生理盐水。
1.3 观测指标
1.3.1 Western blot检测Erk1/2、p-Erk1/2、HIF-1α和CC3蛋白表达
各组术后4、24 h取3只实验动物,距离侧脑室注射部位前、后各3 mm,冠状切取右侧半球皮层和海马脑组织,用含有磷酸酶抑制剂的预冷RIPA裂解液提取组织总蛋白,BCA蛋白定量试剂盒测定蛋白浓度,上样量均为100 μg/孔。8%SDS-PAGE(Erk1/2、p-Erk1/2、HIF-1α和β-actin蛋白)电泳及12%SDS-PAGE(CC3蛋白)电泳,湿法转膜至聚偏氟乙烯膜,5%牛血清白蛋白封闭,一抗室温孵育1 h,4℃过夜(抗体稀释浓度分别为HIF-1α 1:200,Erk1/2、p-Erk1/2、CC3均为1:1 000,β-actin 1:3 000),二抗室温孵育1 h(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山羊抗兔/山羊抗鼠IgG,1:3 000),含0.1% Tween20的TBS洗膜后ECL化学发光试剂盒曝光显影,凝胶成像仪获取图像,用成像仪自带分析软件测定条带积分吸光度(IA)值,计算目的蛋白和β-actin的IA比值作为目的蛋白相对表达量。
1.3.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Erk1/2、p-Erk1/2、HIF-1α、CC3蛋白表达
各组术后4、24 h另取3只实验动物,距离侧脑室注射部位前、后各1 mm,冠状切取右侧半球皮层和海马脑组织,用预冷4%多聚甲醛灌注固定,石蜡包埋,脱蜡至水,3%H2O2封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抗原热修复后山羊血清封闭30 min,滴加HIF-1α抗体(1:50)或Erk1/2、p-Erk1/2、CC3抗体(1:200),PBS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37℃孵育1 h,4℃孵育过夜。后续步骤参照文献[3]方法进行。光镜下观察阳性细胞显色为棕黄色或棕褐色,每个标本于400倍镜下观察2个视野,图像分析软件测定阳性染色IA值,取均值。
1.3.3 TUNEL染色检测原位神经元凋亡
取1.3.2中制备的部分切片,按照TUNEL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DAB显色。结果判定:胞核为棕黄色或棕褐色的细胞为凋亡细胞。每个标本于400倍镜下随机观察2个视野,计数阳性细胞数和细胞总数,取均值;并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凋亡指数(apoptotic index,AI),AI=阳性细胞数/细胞总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法;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Western blot检测
各时间点各组均有Erk1/2、p-Erk1/2、HIF-1α、CC3蛋白表达(图 1)。术后4、24 h各组Erk1/2蛋白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4、24 h,HI组HIF-1α、CC3蛋白表达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 < 0.05);术后4 h,HI组p-Erk1/2蛋白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 < 0.05),24 h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4、24 h,HI+Rg1组p-Erk1/2及HIF-1α蛋白表达较HI组明显上调(P < 0.05),而CC3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 < 0.05)。术后4、24 h,HI+Rg1+U0126组p-Erk1/2及HIF-1α蛋白表达较HI+Rg1组明显下调(P < 0.05),而CC3蛋白表达则明显上调(P < 0.05)。见表 1。


2.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
镜下各组均可见Erk1/2、p-Erk1/2、HIF-1α及CC3蛋白阳性染色。其中,Erk1/2、p-Erk1/2蛋白表达主要分布于脑皮层和海马区等,亚细胞定位主要集中在细胞质(图 2、3);HIF-1α蛋白表达主要分布于大脑皮层、海马区、齿状回及灰质核,亚细胞定位主要集中在细胞核及细胞质(图 4);CC3蛋白主要分布于皮层及海马区等,亚细胞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图 5)。


图像分析软件测定示,术后4 h,HI组p-Erk1/2蛋白阳性染色IA值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4 h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4、24 h,HI+Rg1组p-Erk1/2蛋白阳性染色IA值较HI组升高,HI+Rg1+U0126组较HI+Rg1组明显降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术后4、24 h,HI组HIF-1α蛋白阳性染色IA值较假手术组升高,HI+Rg1组亦较HI组升高,但HI+Rg1+U0126组HIF-1α蛋白阳性染色IA值较HI+Rg1组明显降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术后4、24 h,HI组CC3蛋白阳性染色IA值较假手术组升高,HI+Rg1组较HI组降低,但HI+Rg1+U0126组较HI+Rg1组明显升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术后4、24 h,各组Erk1/2蛋白阳性染色IA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2。

2.3 TUNEL染色结果
各时间点各组均见阳性细胞,TUNEL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脑皮层及海马区,细胞核呈典型棕黄色至棕褐色颗粒(图 6)。假手术组有少量细胞凋亡;HI组术后凋亡细胞持续增加;HI+Rg1组术后4 h凋亡细胞较多,24 h时较前减少。HI+Rg1+U0126组凋亡细胞多于同一时间点HI+Rg1组。
HI组术后4、24 h AI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4 h,HI组、HI+Rg1组以及HI+Rg1+U0126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24 h,HI+Rg1组AI较HI组明显降低,HI+Rg1+U0126组较HI+Rg1组明显升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3。

3 讨论
新生儿HIBD时缺氧缺血引起的一系列分子信号通路和能量代谢异常,会导致线粒体功能损伤,细胞凋亡信号过度激活,打破了细胞原有的凋亡/抗凋亡通路平衡,启动细胞凋亡程序[4-5]。而神经元凋亡程度直接决定着HIBD的转归及预后,因此如何增强神经元对HIBD损伤的应激能力,减少其凋亡,成为HIBD损伤后脑组织修复研究的关键。
HIF-1是缺氧条件下广泛存在于人类和哺乳动物细胞内的一种核转录因子,是由HIF-1α和HIF-1β亚基构成的异二聚体,HIF-1α是其调节亚基和功能亚基。我们既往研究已证实包括HIBD在内的许多缺氧缺血相关性病理生理过程中有HIF-1α参与[2-3, 5-8]。
局灶性脑缺血所引起的供血障碍可使局部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其细胞损害主要表现为凋亡和死亡两种形式,在发育期脑损伤中以凋亡多见[3, 9]。HIBD损伤引起细胞线粒体膜通透性增高最终会导致Caspase-3活化,Caspase-3是Caspase家族激联激活后的共同通路和诱导凋亡的关键因子,在细胞凋亡进程中处于中心地位,Caspase-3活化形式CC3的出现是神经元凋亡的特征之一[3-4]。其中在缺血半暗带,即缺血侧大脑半球皮层及海马区域,是细胞凋亡的集中表现区域。因此,本研究中我们选择上述区域脑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TUNEL染色分析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TUNEL阳性细胞率与CC3蛋白表达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HIF-1α与CC3蛋白表达呈不同的变化趋势,这与前期研究结果一致[3, 9]。
近年来研究表明,从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茎中提取的活性单体成分——人参皂甙Rg1,具有广泛的药理学活性,尤其对神经的保护作用日益受到人们重视[10]。尽管迄今为止尚无人参或人参皂甙Rg1在新生儿临床应用的报道,但目前所有证据均表明人参成分的毒性与不良反应通常较轻微[11],提示其具有用于新生儿的可能性。
早期研究发现,人参活性提取物成分可有效减少新生鼠HIBD中海马神经元的凋亡,从而提高HIBD损伤后新生鼠的存活率[12]。随后在模拟缺氧缺血环境的体外实验中发现,人参抗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可能与人参皂苷Rg1稳定细胞生物膜功能[13],刺激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14]以及抑制凋亡相关分子Caspase-3的活化有关[3],且这一过程伴随着HIF-1α蛋白表达升高和维持较长时间高表达[3]。这与既往有关中药复方制剂参麦注射液有助于增强HIBD后HIF-1α表达,从而减少海马神经元的凋亡[15],以及在心血管系统中观察到Rg1对HIF-1α及其下游促血管生成因子的诱导表达一致[16-17]。然而目前尚不清楚人参皂苷Rg1是通过何种信号转导途径实现对HIF-1α及其下游凋亡相关效应分子的表达或活性的调控。
Erk1/2属于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信号通路,既往研究已明确发育期缺氧缺血鼠脑组织Erk1/2信号通路参与了HIF-1α及其靶基因VEGF的表达调节[18]。最新发表的两项研究表明,Rg1延缓阿尔茨海默病发生、发展及促进鼠胚胎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效应可被Erk1/2信号通路的抑制剂阻断,提示Rg1的上述生物学效应依赖于Erk1/2信号通路的活化[19-20]。那么Erk1/2是否也参与了新生鼠HIBD后Rg1对HIF-1α及其下游凋亡相关效应分子的表达调控,我们进行了相关研究。
本研究结果显示,假手术组p-Erk1/2、HIF-1α和CC3蛋白表达处于较低水平,HI组造模术后4 h,Erk1/2磷酸化水平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加,但24 h后Erk1/2的磷酸化已降至与假手术组相当的水平;术后4、24 h,HI组HIF-1α蛋白表达水平均较假手术组增加。经腹腔注射Rg1后,HI+Rg1组术后4、24 h Erk1/2磷酸化水平和HIF-1α蛋白表达水平均较HI组上调。与p-Erk1/2、HIF-1α类似,HI组CC3蛋白表达在缺血缺氧后也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加;而与腹内注射Rg1导致HIBD后p-Erk1/2和HIF-1α表达上调相反,腹内注射Rg1导致HIBD后CC3蛋白表达水平均较同一时间点HI组明显降低,并在HIBD后24 h观察到神经元AI下降。
U0126是目前公认的Erk1/2信号通路抑制剂之一,可在体内外针对Erk1/2信号通路发挥高度特异和高亲和度的抑制作用[18]。我们通过使用U0126干预Erk1/2信号通路后,发现上述Rg1对p-Erk1/2、HIF-1α蛋白的表达上调和CC3蛋白的表达抑制,以及减少后续神经元凋亡的药理学效应明显减弱,即HI+Rg1+U0126组p-Erk1/2、HIF-1α蛋白表达水平较同一时间点HI+Rg1组降低,而CC3蛋白表达水平和HIBD后24 h神经元凋亡水平较同一时间点HI+Rg1组升高。值得注意的是,缺氧缺血应激诱导的Erk1/2磷酸化水平维持时间较短,在HIBD后24 h HIF-1α蛋白表达仍维持在较高水平时Erk1/2已出现去磷酸化改变,提示缺氧缺血刺激Erk1/2磷酸化的高峰可能出现在HIF-1α之前,即缺氧缺血刺激先诱导一过性的Erk1/2磷酸化,以及后续HIF-1α的持续表达;其次,我们发现Rg1可增强并维持缺氧缺血诱导的Erk1/2磷酸化和HIF-1α的持续表达,并抑制Caspase-3活化及后续的神经元凋亡,而用U0126干预后,可抑制Rg1诱导的Erk1/2磷酸化和HIF-1α持续表达,增强Caspase-3的活化并伴随后续神经元凋亡增加。结合既往研究结果[3, 18],我们认为Rg1通过Erk1/2信号通路增强缺氧缺血刺激对HIF-1α的诱导表达,从而抑制Caspase-3的活化并最终增强神经元的存活能力,可能是新生鼠HIBD损伤后修复的机制之一。
围生期窒息引起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a ischemia brain damage,HIBD)是导致新生儿死亡及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我国新生儿死亡原因中出生窒息死亡占28.6%,位居首位[1]。尽管近年来HIBD的死亡率及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较以往有所降低[1],但新生儿HIBD仍没有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2]。因此,深入研究HIBD的发病机制,探索干预HIBD损伤的新靶点,对于临床预防和治疗HIBD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题组既往研究已证实人参皂苷Rg1可通过增强并稳定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信号途径,抑制半胱天冬氨酸酶3(Caspase-3)的活化,在新生鼠HIBD中发挥抗凋亡的神经保护作用[3]。但该作用过程中,有哪些信号通路参与及相关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次研究通过建立新生鼠HIBD模型并给予不同干预药物,观察人参皂苷Rg1对HIF-1α信号轴有关的激酶、核转录因子、凋亡相关蛋白等效应分子在HIBD损伤及修复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以期探明人参皂苷Rg1抗HIBD损伤的可能作用机制,为Rg1用于临床新生儿HIBD的治疗提供药理学理论依据。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及主要试剂、仪器
10日龄SPF级SD大鼠48只,雌雄不拘,体质量17~21 g,由四川省人民医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人参皂甙Rg1(纯度 > 98%,南京泽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兔抗大鼠胞外信号相关蛋白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related protein kinase 1/2,Erk1/2)多克隆抗体(1:1 000)、兔抗大鼠磷酸化Erk1/2(phospho-Erk1/2,p-Erk1/2)多克隆抗体(1:1 000)、兔抗大鼠活化Caspase-3(cleaved Caspase-3,CC3)多抗(Cell Signaling公司,美国);兔抗大鼠HIF-1α多抗(Santa Cruz公司,美国);U0126小鼠抗大鼠β-actin单抗(Sigma公司,美国);山羊抗兔/山羊抗小鼠SP免疫组织化学试剂盒(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山羊抗兔IgG抗体、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山羊抗鼠IgG抗体、BCA蛋白定量试剂盒(Bio-Rad公司,美国);ECL化学发光显色试剂盒(Millipore公司,美国);DAB显色试剂盒(KPL公司,美国);TUNEL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Roche公司,美国)。显微镜及图象采集与分析系统(Leica公司,德国);凝胶成像仪(Bio-Rad公司,美国)。
1.2 实验分组及方法
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n=12):假手术组、模型组(HI组)、模型+人参皂甙Rg1组(HI+ Rg1组)、模型+人参皂甙Rg1+U0126干预组(HI+Rg1+U0126组)。
HI组、HI+Rg1组、HI+Rg1+U0126组大鼠按照文献[3]方法制备HIBD模型。大鼠乙醚麻醉后仰卧位固定,作颈正中切口,分离并结扎右侧颈总动脉,缝合皮肤切口。30 min后放入缺氧容器,92% N2及8% O2的低氧混合气通气2.5 h,制备HIBD模型。假手术组仅分离右侧颈总动脉后关闭切口,不结扎,不进行低氧通气。HI+Rg1+U0126组于造模前1 h右侧脑室注射给药,具体步骤:乙醚麻醉后俯卧位固定,对耳线前缘作头皮正中切口,暴露前囟,于前囟向后1 mm、矢状缝向右1.5 mm处,以与颅骨切线90°的方向进针,进针深度3 mm;注射U0126,给药剂量为25 μg/kg,溶于5 μL PBS(含2% DMSO),注射时间控制在10 min左右,注射完毕原位保持3 min,然后缓缓将注射器拔出,缝合皮肤。为消除侧脑室注射及溶剂本身的影响,除HI+Rg1+U0126组外的其余3组同法注射相同体积溶剂,其中假手术组于分离右侧颈总动脉前1 h注射5 μL PBS(含2% DMSO),HI组及HI+Rg1组于造模前1 h注射5 μL PBS(含2% DMSO)。HI+Rg1组及HI+Rg1+U0126组于术后即刻腹腔内注射0.1 mL含Rg1(40 mg/ kg)的生理盐水;HI组和假手术组于相同时间点腹腔内注射0.1 mL生理盐水。
1.3 观测指标
1.3.1 Western blot检测Erk1/2、p-Erk1/2、HIF-1α和CC3蛋白表达
各组术后4、24 h取3只实验动物,距离侧脑室注射部位前、后各3 mm,冠状切取右侧半球皮层和海马脑组织,用含有磷酸酶抑制剂的预冷RIPA裂解液提取组织总蛋白,BCA蛋白定量试剂盒测定蛋白浓度,上样量均为100 μg/孔。8%SDS-PAGE(Erk1/2、p-Erk1/2、HIF-1α和β-actin蛋白)电泳及12%SDS-PAGE(CC3蛋白)电泳,湿法转膜至聚偏氟乙烯膜,5%牛血清白蛋白封闭,一抗室温孵育1 h,4℃过夜(抗体稀释浓度分别为HIF-1α 1:200,Erk1/2、p-Erk1/2、CC3均为1:1 000,β-actin 1:3 000),二抗室温孵育1 h(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山羊抗兔/山羊抗鼠IgG,1:3 000),含0.1% Tween20的TBS洗膜后ECL化学发光试剂盒曝光显影,凝胶成像仪获取图像,用成像仪自带分析软件测定条带积分吸光度(IA)值,计算目的蛋白和β-actin的IA比值作为目的蛋白相对表达量。
1.3.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Erk1/2、p-Erk1/2、HIF-1α、CC3蛋白表达
各组术后4、24 h另取3只实验动物,距离侧脑室注射部位前、后各1 mm,冠状切取右侧半球皮层和海马脑组织,用预冷4%多聚甲醛灌注固定,石蜡包埋,脱蜡至水,3%H2O2封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抗原热修复后山羊血清封闭30 min,滴加HIF-1α抗体(1:50)或Erk1/2、p-Erk1/2、CC3抗体(1:200),PBS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37℃孵育1 h,4℃孵育过夜。后续步骤参照文献[3]方法进行。光镜下观察阳性细胞显色为棕黄色或棕褐色,每个标本于400倍镜下观察2个视野,图像分析软件测定阳性染色IA值,取均值。
1.3.3 TUNEL染色检测原位神经元凋亡
取1.3.2中制备的部分切片,按照TUNEL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DAB显色。结果判定:胞核为棕黄色或棕褐色的细胞为凋亡细胞。每个标本于400倍镜下随机观察2个视野,计数阳性细胞数和细胞总数,取均值;并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凋亡指数(apoptotic index,AI),AI=阳性细胞数/细胞总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法;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Western blot检测
各时间点各组均有Erk1/2、p-Erk1/2、HIF-1α、CC3蛋白表达(图 1)。术后4、24 h各组Erk1/2蛋白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4、24 h,HI组HIF-1α、CC3蛋白表达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 < 0.05);术后4 h,HI组p-Erk1/2蛋白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 < 0.05),24 h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4、24 h,HI+Rg1组p-Erk1/2及HIF-1α蛋白表达较HI组明显上调(P < 0.05),而CC3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 < 0.05)。术后4、24 h,HI+Rg1+U0126组p-Erk1/2及HIF-1α蛋白表达较HI+Rg1组明显下调(P < 0.05),而CC3蛋白表达则明显上调(P < 0.05)。见表 1。


2.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
镜下各组均可见Erk1/2、p-Erk1/2、HIF-1α及CC3蛋白阳性染色。其中,Erk1/2、p-Erk1/2蛋白表达主要分布于脑皮层和海马区等,亚细胞定位主要集中在细胞质(图 2、3);HIF-1α蛋白表达主要分布于大脑皮层、海马区、齿状回及灰质核,亚细胞定位主要集中在细胞核及细胞质(图 4);CC3蛋白主要分布于皮层及海马区等,亚细胞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图 5)。


图像分析软件测定示,术后4 h,HI组p-Erk1/2蛋白阳性染色IA值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4 h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4、24 h,HI+Rg1组p-Erk1/2蛋白阳性染色IA值较HI组升高,HI+Rg1+U0126组较HI+Rg1组明显降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术后4、24 h,HI组HIF-1α蛋白阳性染色IA值较假手术组升高,HI+Rg1组亦较HI组升高,但HI+Rg1+U0126组HIF-1α蛋白阳性染色IA值较HI+Rg1组明显降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术后4、24 h,HI组CC3蛋白阳性染色IA值较假手术组升高,HI+Rg1组较HI组降低,但HI+Rg1+U0126组较HI+Rg1组明显升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术后4、24 h,各组Erk1/2蛋白阳性染色IA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2。

2.3 TUNEL染色结果
各时间点各组均见阳性细胞,TUNEL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脑皮层及海马区,细胞核呈典型棕黄色至棕褐色颗粒(图 6)。假手术组有少量细胞凋亡;HI组术后凋亡细胞持续增加;HI+Rg1组术后4 h凋亡细胞较多,24 h时较前减少。HI+Rg1+U0126组凋亡细胞多于同一时间点HI+Rg1组。
HI组术后4、24 h AI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4 h,HI组、HI+Rg1组以及HI+Rg1+U0126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24 h,HI+Rg1组AI较HI组明显降低,HI+Rg1+U0126组较HI+Rg1组明显升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3。

3 讨论
新生儿HIBD时缺氧缺血引起的一系列分子信号通路和能量代谢异常,会导致线粒体功能损伤,细胞凋亡信号过度激活,打破了细胞原有的凋亡/抗凋亡通路平衡,启动细胞凋亡程序[4-5]。而神经元凋亡程度直接决定着HIBD的转归及预后,因此如何增强神经元对HIBD损伤的应激能力,减少其凋亡,成为HIBD损伤后脑组织修复研究的关键。
HIF-1是缺氧条件下广泛存在于人类和哺乳动物细胞内的一种核转录因子,是由HIF-1α和HIF-1β亚基构成的异二聚体,HIF-1α是其调节亚基和功能亚基。我们既往研究已证实包括HIBD在内的许多缺氧缺血相关性病理生理过程中有HIF-1α参与[2-3, 5-8]。
局灶性脑缺血所引起的供血障碍可使局部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其细胞损害主要表现为凋亡和死亡两种形式,在发育期脑损伤中以凋亡多见[3, 9]。HIBD损伤引起细胞线粒体膜通透性增高最终会导致Caspase-3活化,Caspase-3是Caspase家族激联激活后的共同通路和诱导凋亡的关键因子,在细胞凋亡进程中处于中心地位,Caspase-3活化形式CC3的出现是神经元凋亡的特征之一[3-4]。其中在缺血半暗带,即缺血侧大脑半球皮层及海马区域,是细胞凋亡的集中表现区域。因此,本研究中我们选择上述区域脑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TUNEL染色分析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TUNEL阳性细胞率与CC3蛋白表达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HIF-1α与CC3蛋白表达呈不同的变化趋势,这与前期研究结果一致[3, 9]。
近年来研究表明,从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茎中提取的活性单体成分——人参皂甙Rg1,具有广泛的药理学活性,尤其对神经的保护作用日益受到人们重视[10]。尽管迄今为止尚无人参或人参皂甙Rg1在新生儿临床应用的报道,但目前所有证据均表明人参成分的毒性与不良反应通常较轻微[11],提示其具有用于新生儿的可能性。
早期研究发现,人参活性提取物成分可有效减少新生鼠HIBD中海马神经元的凋亡,从而提高HIBD损伤后新生鼠的存活率[12]。随后在模拟缺氧缺血环境的体外实验中发现,人参抗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可能与人参皂苷Rg1稳定细胞生物膜功能[13],刺激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14]以及抑制凋亡相关分子Caspase-3的活化有关[3],且这一过程伴随着HIF-1α蛋白表达升高和维持较长时间高表达[3]。这与既往有关中药复方制剂参麦注射液有助于增强HIBD后HIF-1α表达,从而减少海马神经元的凋亡[15],以及在心血管系统中观察到Rg1对HIF-1α及其下游促血管生成因子的诱导表达一致[16-17]。然而目前尚不清楚人参皂苷Rg1是通过何种信号转导途径实现对HIF-1α及其下游凋亡相关效应分子的表达或活性的调控。
Erk1/2属于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信号通路,既往研究已明确发育期缺氧缺血鼠脑组织Erk1/2信号通路参与了HIF-1α及其靶基因VEGF的表达调节[18]。最新发表的两项研究表明,Rg1延缓阿尔茨海默病发生、发展及促进鼠胚胎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效应可被Erk1/2信号通路的抑制剂阻断,提示Rg1的上述生物学效应依赖于Erk1/2信号通路的活化[19-20]。那么Erk1/2是否也参与了新生鼠HIBD后Rg1对HIF-1α及其下游凋亡相关效应分子的表达调控,我们进行了相关研究。
本研究结果显示,假手术组p-Erk1/2、HIF-1α和CC3蛋白表达处于较低水平,HI组造模术后4 h,Erk1/2磷酸化水平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加,但24 h后Erk1/2的磷酸化已降至与假手术组相当的水平;术后4、24 h,HI组HIF-1α蛋白表达水平均较假手术组增加。经腹腔注射Rg1后,HI+Rg1组术后4、24 h Erk1/2磷酸化水平和HIF-1α蛋白表达水平均较HI组上调。与p-Erk1/2、HIF-1α类似,HI组CC3蛋白表达在缺血缺氧后也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加;而与腹内注射Rg1导致HIBD后p-Erk1/2和HIF-1α表达上调相反,腹内注射Rg1导致HIBD后CC3蛋白表达水平均较同一时间点HI组明显降低,并在HIBD后24 h观察到神经元AI下降。
U0126是目前公认的Erk1/2信号通路抑制剂之一,可在体内外针对Erk1/2信号通路发挥高度特异和高亲和度的抑制作用[18]。我们通过使用U0126干预Erk1/2信号通路后,发现上述Rg1对p-Erk1/2、HIF-1α蛋白的表达上调和CC3蛋白的表达抑制,以及减少后续神经元凋亡的药理学效应明显减弱,即HI+Rg1+U0126组p-Erk1/2、HIF-1α蛋白表达水平较同一时间点HI+Rg1组降低,而CC3蛋白表达水平和HIBD后24 h神经元凋亡水平较同一时间点HI+Rg1组升高。值得注意的是,缺氧缺血应激诱导的Erk1/2磷酸化水平维持时间较短,在HIBD后24 h HIF-1α蛋白表达仍维持在较高水平时Erk1/2已出现去磷酸化改变,提示缺氧缺血刺激Erk1/2磷酸化的高峰可能出现在HIF-1α之前,即缺氧缺血刺激先诱导一过性的Erk1/2磷酸化,以及后续HIF-1α的持续表达;其次,我们发现Rg1可增强并维持缺氧缺血诱导的Erk1/2磷酸化和HIF-1α的持续表达,并抑制Caspase-3活化及后续的神经元凋亡,而用U0126干预后,可抑制Rg1诱导的Erk1/2磷酸化和HIF-1α持续表达,增强Caspase-3的活化并伴随后续神经元凋亡增加。结合既往研究结果[3, 18],我们认为Rg1通过Erk1/2信号通路增强缺氧缺血刺激对HIF-1α的诱导表达,从而抑制Caspase-3的活化并最终增强神经元的存活能力,可能是新生鼠HIBD损伤后修复的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