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上海,200233);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通过与传统钳咬法比较,探讨器械打磨法制备大鼠脊髓损伤后排便功能模型的可行性及优势。 方法 取成年雌性SD大鼠40只,体质量250~300 g,随机分为2组,每组20只。实验组采用器械打磨法打开椎板,暴露马尾神经,10倍显微镜下将双侧L5与S1前后神经根分别作端端吻合,最后在L5与L6之间离断马尾神经(S1除外)。对照组采用传统钳咬法打开椎板,其余处理方法与实验组一致。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3 d大鼠情况。 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为(93.05±7.60)min,较对照组(131.30±11.68)min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为(4.33±0.46)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36±0.58)mL;以上两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279,P=0.000;t=18.293,P=0.000)。术后3 d,实验组18只大鼠存活,存活率为90%;对照组12只大鼠存活,存活率为60%;两组术后3 d大鼠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0,P=0.028)。 结论 器械打磨法制备大鼠脊髓损伤后重建排便功能模型可行,与传统钳咬法比较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及术后大鼠死亡率低等优点;但该方法有一定学习曲线且对术者显微外科技术要求较高。

引用本文: 鲍丙波, 付凯, 朱晓中, 李星玮, 郑宪友. 器械打磨法制备大鼠脊髓损伤后重建排便功能模型的实验研究.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6, 30(9): 1139-1142. doi: 10.7507/1002-1892.20160232 复制

  • 上一篇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女童外生殖器男性化畸形的矫治研究
  • 下一篇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在瘢痕疙瘩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