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王琳, 周立冬, 吴美, 刘理金, 向勇平, 刘谋元, 刘爱兵. 硫酸软骨素促进成肌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6, 30(10): 1290-1294. doi: 10.7507/1002-1892.20160262 复制
成肌细胞是肌肉组织的前体细胞,来源于卫星细胞,只能单向发展为肌肉[1],具有自我更新和促进肌纤维再生的能力,在彼此天然融合和核传递时产生收缩蛋白,成功应用于细胞治疗和基因组治疗[2-3]。人成肌细胞移植治疗技术是通过注射所培养的一定数量成肌细胞,使正常人类基因组传递至患者有缺陷基因组的细胞内,从而修补患者细胞遗传缺陷的临床技术[4],目前已成功用于肌萎缩、心脏病、2型糖尿病、实体癌的治疗[5-8]。成肌细胞是已分化的最原始的肌性细胞,在体外传代培养过程中,融合形成肌管后再形成肌节,肌细胞分化将不可逆性退出细胞周期[9-11]。
硫酸软骨素(chondroitin sulfate,C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人与动物结缔(软骨)组织中的糖胺聚糖[12],具有多种重要生物活性。首先,CS具有抗氧化活性,能够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其次,其更多的生理活性也已被证实,如抑制神经细胞生长、调节免疫、促骨组织生成、促进3T3-L1细胞增殖并抑制其成脂的作用[13];再者,CS除了构成细胞外基质具有支持细胞的作用外,临床上常将其应用于软骨损伤、神经性头痛、神经痛、关节痛、老年退行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辅助治疗,在防治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抗炎、抗肿瘤等领域亦有一定改善作用[14-16]。
临床报道证明成肌细胞治疗疗效取决于注射细胞的数量,当成肌细胞数>1×108个时治疗效果明显[17-20]。因此,大量扩增成肌细胞数量和抑制成肌细胞分化,是其应用于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相关研究表明[13],CS可能有促进成肌细胞增殖、抑制其分化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在成肌细胞培养基中添加CS,观察其对成肌细胞增殖以及肌管形成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试剂、仪器
DMEM/F12 1∶1培养基(HyClone公司,美国);UltraCULTURETM培养基(Lonza公司,瑞士);CS(Sigma公司,美国 );HE染色试剂盒(Thermo公司,美国);MTT 试剂盒(Sigma公司,美国);肌间线蛋白(Desmin)单克隆抗体、DAB显色试剂盒(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FBS(HyClone公司,美国)。CO2培养箱(Thermo公司,美国);倒置显微镜(Olympus公司,日本);酶标仪(Beckman公司,美国);细胞计数仪(Mllipore公司,德国)。
1.2 人成肌细胞的分离、培养、鉴定
采集成年志愿者股直肌手术后2 h内的肌肉组织2 g,放入平皿中剪碎为1 mm3的小块,用含1%双抗的PBS溶液冲洗3次;转移至50 mL离心管,加入2 mg/mLⅡ型胶原酶15 mL,用吸管吹打混匀,放入37℃水浴锅2 h;再加入0.25%胰蛋白酶5 mL,用吸管吹打混匀,放入37℃水浴锅30 min。消化完后用200目不锈钢筛过滤,滤液以半径12 cm、2 000 r/ min离心5 min;弃上清,PBS清洗沉淀3次,同上法离心5 min。加入4 mL含1 mg/L IGF-1、10 mg/L bFGF、20%FBS的DMEM/F12 1∶1培养液,接种至T25培养瓶,于37℃、5%CO2、饱和湿度培养箱中培养,分别于2、8、12、24、48、72 h时将细胞悬液依次更换至新的培养瓶;最后一次更换培养瓶后,将细胞继续培养3 d,使其充分贴壁;然后更换新鲜培养液,长满90%时可消化传代;用0.25%胰蛋白酶1.5 mL消化4 min后,加入含10%FBS的培养液2.5 mL终止消化;收集细胞,PBS溶液洗除残余胰蛋白酶,以1∶2比例传代,冻存。选择第5代成肌细胞复苏备用,按本实验室既往实验方法[1]鉴定为成肌细胞。
1.3 实验分组及观测指标
1.3.1 实验分组
取第5代成肌细胞制成浓度为1×108 个/L的细胞悬液,依据在成肌细胞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CS,将实验分为A组(0 µg/mL)、B组(50 µg/mL)、C组(100 µg/mL)和D组(200 µg/mL)。
1.3.2 形态学观察
取成肌细胞以1×108个/L浓度接种于6孔板,每组3孔,每孔2 mL,按分组干预后于37℃、5%CO2、饱和湿度培养箱中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干预后4、5、8 d各组成肌细胞增殖和分化情 况。
1.3.3 细胞增殖情况检测
取成肌细胞以1×108 个 / L浓度接种于12孔板,每组3孔,每孔1.5 mL,按分组干预后于37℃、5%CO2、饱和湿度培养箱中培养。按参考文献[1]方法,在培养6 d时细胞增殖进入稳定期,加入MTT溶液160 μL避光孵育,4 h后终止培养,去除上清,每孔滴加1.6 mL DMSO,振荡混匀10 min,使结晶充分溶解,使用酶标仪测定490 nm波长处活细胞吸光度(A) 值。实验重复3次,取均值。
1.3.4 HE染色及肌管形成检测
取成肌细胞以1×108个/L浓度接种于12孔板,每组3孔,每孔1.5 mL,按分组干预后于37℃、5%CO2、饱和湿度培养箱中培养。培养8 d弃上清,常规HE染色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于20倍镜下计数10个视野所形成的肌管数。实验重复3次,取均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形态学观察
倒置显微镜观察示,细胞贴壁后呈单核梭形,细胞核呈卵圆形,细胞质致密;贴壁90%时整体肌母细胞呈漩涡状走行,长梭状生长。4 d,A、B、C、D组细胞分别贴壁约50%、60%、70%、80%(图 1 a~d);5 d,A、B、C、D组细胞分别贴壁约60%、70%、80%、90%(图 1 e~h)。继续培养成肌细胞细胞核出现融合现象,形成多核肌管,呈长条状,体积是单个成肌细胞的2~5倍,肌管内细胞核数在2个以上,肌管之间相互连接形成网状。8 d,A组细胞多数已融合形成肌管,B、C组细胞有部分未融合,D组细胞融合形成肌管数最少(图 1 i~l)。

2.2 细胞增殖情况检测
MTT检测示,A、B、C、D组A值分别为0.045 2± 0.004 4、0.540 4±0.096 7、0.660 9±0.143 4、1.069 0± 0.039 0,A组显著小于B、C、D组,B、C组小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HE染色及肌管形成检测
HE染色示,A组细胞大多数已融合形成肌管;B、C组有少数细胞未融合形成肌管;D组细胞融合形成肌管数相对最少,未融合细胞数稍多。见图 2。A、B、C、D组肌管形成数分别为(222.01±30.02)、(193.13±42.46)、(170.26±11.96)、(136.88±16.78),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658,P=0.252)。
3 讨论
成肌细胞是已分化的最原始的肌性细胞,是肌肉组织的前体细胞,虽然目前已成功应用于临床,但成肌细胞治疗疗效取决于注射细胞的数量,促进成肌细胞增殖、抑制其融合形成肌管是成肌细胞培养的重要研究部分。CS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研究报道[13]CS具有促进3T3-L1细胞增殖并抑制其成脂的作用。本实验将不同浓度CS添加至成肌细胞培养基中,探讨其对成肌细胞的增殖作用和对其融合形成肌管的抑制作用。
本研究中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成肌细胞培养4 d时,0、50、100、200 µg/mL CS干预组分别贴壁约50%、60%、70%、80%,5 d时各干预组细胞约同比增长10%,且200 µg/mL CS干预组在第5天贴壁90%时无明显细胞融合现象,是消化传代的最优状态,所以200 µg/mL是成肌细胞培养基添加CS的最适剂量。MTT法检测各组细胞A值以分析细胞活性,结果显示50 µg/mL和100 µg/mL CS干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200 µg/mL CS干预组在促进成肌细胞增殖上显著优于其他各组。
肌管形成是成肌细胞发展为肌纤维的标志性形态,在成肌细胞培养中抑制肌管形成可增加成肌细胞的增殖活性,成肌细胞的大量扩增需要抑制肌管形成。前期研究[1]显示成肌细胞在第6天时增殖达到平台期,随后肌管形成逐天增多,8 d时肌管形态最为明显。本实验在CS干预8 d时可见部分成肌细胞融合形成肌管,倒置显微镜可见各干预组肌管形成数差异不显著。进一步行HE染色并计数10个视野所形成的肌管数,结果显示随CS浓度的增加,细胞形成肌管数呈下降趋势。HE染色示,0 µg/mL CS干预组细胞大多数已融合形成肌管;50、100 µg/mL CS干预组有少部分细胞未融合形成肌管;200 µg/ mL CS干预组细胞融合形成肌管数相对最少,未融合细胞数稍多。但各干预组对肌管形成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不同浓度CS干预成肌细胞生长均未能抑制其融合形成肌管。
综上述,CS可促进成肌细胞增殖且最佳浓度为200 µg/mL。本研究为成肌细胞高剂量临床应用提供了研究基础,但成肌细胞的大规模扩增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成肌细胞是肌肉组织的前体细胞,来源于卫星细胞,只能单向发展为肌肉[1],具有自我更新和促进肌纤维再生的能力,在彼此天然融合和核传递时产生收缩蛋白,成功应用于细胞治疗和基因组治疗[2-3]。人成肌细胞移植治疗技术是通过注射所培养的一定数量成肌细胞,使正常人类基因组传递至患者有缺陷基因组的细胞内,从而修补患者细胞遗传缺陷的临床技术[4],目前已成功用于肌萎缩、心脏病、2型糖尿病、实体癌的治疗[5-8]。成肌细胞是已分化的最原始的肌性细胞,在体外传代培养过程中,融合形成肌管后再形成肌节,肌细胞分化将不可逆性退出细胞周期[9-11]。
硫酸软骨素(chondroitin sulfate,C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人与动物结缔(软骨)组织中的糖胺聚糖[12],具有多种重要生物活性。首先,CS具有抗氧化活性,能够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其次,其更多的生理活性也已被证实,如抑制神经细胞生长、调节免疫、促骨组织生成、促进3T3-L1细胞增殖并抑制其成脂的作用[13];再者,CS除了构成细胞外基质具有支持细胞的作用外,临床上常将其应用于软骨损伤、神经性头痛、神经痛、关节痛、老年退行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辅助治疗,在防治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抗炎、抗肿瘤等领域亦有一定改善作用[14-16]。
临床报道证明成肌细胞治疗疗效取决于注射细胞的数量,当成肌细胞数>1×108个时治疗效果明显[17-20]。因此,大量扩增成肌细胞数量和抑制成肌细胞分化,是其应用于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相关研究表明[13],CS可能有促进成肌细胞增殖、抑制其分化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在成肌细胞培养基中添加CS,观察其对成肌细胞增殖以及肌管形成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试剂、仪器
DMEM/F12 1∶1培养基(HyClone公司,美国);UltraCULTURETM培养基(Lonza公司,瑞士);CS(Sigma公司,美国 );HE染色试剂盒(Thermo公司,美国);MTT 试剂盒(Sigma公司,美国);肌间线蛋白(Desmin)单克隆抗体、DAB显色试剂盒(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FBS(HyClone公司,美国)。CO2培养箱(Thermo公司,美国);倒置显微镜(Olympus公司,日本);酶标仪(Beckman公司,美国);细胞计数仪(Mllipore公司,德国)。
1.2 人成肌细胞的分离、培养、鉴定
采集成年志愿者股直肌手术后2 h内的肌肉组织2 g,放入平皿中剪碎为1 mm3的小块,用含1%双抗的PBS溶液冲洗3次;转移至50 mL离心管,加入2 mg/mLⅡ型胶原酶15 mL,用吸管吹打混匀,放入37℃水浴锅2 h;再加入0.25%胰蛋白酶5 mL,用吸管吹打混匀,放入37℃水浴锅30 min。消化完后用200目不锈钢筛过滤,滤液以半径12 cm、2 000 r/ min离心5 min;弃上清,PBS清洗沉淀3次,同上法离心5 min。加入4 mL含1 mg/L IGF-1、10 mg/L bFGF、20%FBS的DMEM/F12 1∶1培养液,接种至T25培养瓶,于37℃、5%CO2、饱和湿度培养箱中培养,分别于2、8、12、24、48、72 h时将细胞悬液依次更换至新的培养瓶;最后一次更换培养瓶后,将细胞继续培养3 d,使其充分贴壁;然后更换新鲜培养液,长满90%时可消化传代;用0.25%胰蛋白酶1.5 mL消化4 min后,加入含10%FBS的培养液2.5 mL终止消化;收集细胞,PBS溶液洗除残余胰蛋白酶,以1∶2比例传代,冻存。选择第5代成肌细胞复苏备用,按本实验室既往实验方法[1]鉴定为成肌细胞。
1.3 实验分组及观测指标
1.3.1 实验分组
取第5代成肌细胞制成浓度为1×108 个/L的细胞悬液,依据在成肌细胞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CS,将实验分为A组(0 µg/mL)、B组(50 µg/mL)、C组(100 µg/mL)和D组(200 µg/mL)。
1.3.2 形态学观察
取成肌细胞以1×108个/L浓度接种于6孔板,每组3孔,每孔2 mL,按分组干预后于37℃、5%CO2、饱和湿度培养箱中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干预后4、5、8 d各组成肌细胞增殖和分化情 况。
1.3.3 细胞增殖情况检测
取成肌细胞以1×108 个 / L浓度接种于12孔板,每组3孔,每孔1.5 mL,按分组干预后于37℃、5%CO2、饱和湿度培养箱中培养。按参考文献[1]方法,在培养6 d时细胞增殖进入稳定期,加入MTT溶液160 μL避光孵育,4 h后终止培养,去除上清,每孔滴加1.6 mL DMSO,振荡混匀10 min,使结晶充分溶解,使用酶标仪测定490 nm波长处活细胞吸光度(A) 值。实验重复3次,取均值。
1.3.4 HE染色及肌管形成检测
取成肌细胞以1×108个/L浓度接种于12孔板,每组3孔,每孔1.5 mL,按分组干预后于37℃、5%CO2、饱和湿度培养箱中培养。培养8 d弃上清,常规HE染色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于20倍镜下计数10个视野所形成的肌管数。实验重复3次,取均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形态学观察
倒置显微镜观察示,细胞贴壁后呈单核梭形,细胞核呈卵圆形,细胞质致密;贴壁90%时整体肌母细胞呈漩涡状走行,长梭状生长。4 d,A、B、C、D组细胞分别贴壁约50%、60%、70%、80%(图 1 a~d);5 d,A、B、C、D组细胞分别贴壁约60%、70%、80%、90%(图 1 e~h)。继续培养成肌细胞细胞核出现融合现象,形成多核肌管,呈长条状,体积是单个成肌细胞的2~5倍,肌管内细胞核数在2个以上,肌管之间相互连接形成网状。8 d,A组细胞多数已融合形成肌管,B、C组细胞有部分未融合,D组细胞融合形成肌管数最少(图 1 i~l)。

2.2 细胞增殖情况检测
MTT检测示,A、B、C、D组A值分别为0.045 2± 0.004 4、0.540 4±0.096 7、0.660 9±0.143 4、1.069 0± 0.039 0,A组显著小于B、C、D组,B、C组小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HE染色及肌管形成检测
HE染色示,A组细胞大多数已融合形成肌管;B、C组有少数细胞未融合形成肌管;D组细胞融合形成肌管数相对最少,未融合细胞数稍多。见图 2。A、B、C、D组肌管形成数分别为(222.01±30.02)、(193.13±42.46)、(170.26±11.96)、(136.88±16.78),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658,P=0.252)。
3 讨论
成肌细胞是已分化的最原始的肌性细胞,是肌肉组织的前体细胞,虽然目前已成功应用于临床,但成肌细胞治疗疗效取决于注射细胞的数量,促进成肌细胞增殖、抑制其融合形成肌管是成肌细胞培养的重要研究部分。CS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研究报道[13]CS具有促进3T3-L1细胞增殖并抑制其成脂的作用。本实验将不同浓度CS添加至成肌细胞培养基中,探讨其对成肌细胞的增殖作用和对其融合形成肌管的抑制作用。
本研究中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成肌细胞培养4 d时,0、50、100、200 µg/mL CS干预组分别贴壁约50%、60%、70%、80%,5 d时各干预组细胞约同比增长10%,且200 µg/mL CS干预组在第5天贴壁90%时无明显细胞融合现象,是消化传代的最优状态,所以200 µg/mL是成肌细胞培养基添加CS的最适剂量。MTT法检测各组细胞A值以分析细胞活性,结果显示50 µg/mL和100 µg/mL CS干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200 µg/mL CS干预组在促进成肌细胞增殖上显著优于其他各组。
肌管形成是成肌细胞发展为肌纤维的标志性形态,在成肌细胞培养中抑制肌管形成可增加成肌细胞的增殖活性,成肌细胞的大量扩增需要抑制肌管形成。前期研究[1]显示成肌细胞在第6天时增殖达到平台期,随后肌管形成逐天增多,8 d时肌管形态最为明显。本实验在CS干预8 d时可见部分成肌细胞融合形成肌管,倒置显微镜可见各干预组肌管形成数差异不显著。进一步行HE染色并计数10个视野所形成的肌管数,结果显示随CS浓度的增加,细胞形成肌管数呈下降趋势。HE染色示,0 µg/mL CS干预组细胞大多数已融合形成肌管;50、100 µg/mL CS干预组有少部分细胞未融合形成肌管;200 µg/ mL CS干预组细胞融合形成肌管数相对最少,未融合细胞数稍多。但各干预组对肌管形成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不同浓度CS干预成肌细胞生长均未能抑制其融合形成肌管。
综上述,CS可促进成肌细胞增殖且最佳浓度为200 µg/mL。本研究为成肌细胞高剂量临床应用提供了研究基础,但成肌细胞的大规模扩增还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