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黄一东, 曾莉, 黄桂珍, 康磊, 黄鲁刚. 带蒂岛状包皮内板阴茎成形术治疗先天性重型蹼状阴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6, 30(11): 1387-1390. doi: 10.7507/1002-1892.20160285 复制
先天性蹼状阴茎表现为阴囊皮肤延伸至阴茎腹侧并与阴茎皮肤融合,畸变发生在阴茎阴囊交界处,阴茎海绵体、尿道、阴囊发育正常[1]。根据El-Koutby & El Gohary分类法,先天性蹼状阴茎可分为单纯型蹼状阴茎(1~3级)和复合型蹼状阴茎(1~3型)[2]。通常临床将单纯性蹼状阴茎3级及复合型蹼状阴茎定义为重型蹼状阴茎,此类患者需手术矫治。蹼状阴茎常用矫治术式包括腹侧蹼状皮肤横切纵缝、Z字成型等[3],以上术式矫治重型蹼状阴茎效果欠佳,存在术后阴茎长度恢复不理想、包皮长期水肿、手术切口集中在阴茎腹侧容易继发阴茎下曲,以及术后外观不理想等问题。2011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23例重型蹼状阴茎患儿,采用带蒂岛状包皮内板阴茎成形术矫治,获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年龄2岁8个月~8岁3个月,平均4岁8个月。入院检查:阴茎腹侧皮肤较缺乏,阴囊皮肤延伸至阴茎腹侧并与阴茎皮肤融合。阴茎海绵体、尿道发育正常。根据El-Koutby & El Gohary分类法[2],单纯型蹼状阴茎3级14例;复合型蹼状阴茎9例,其中1型2例、2型2例、3型5例。阴茎长度2.1~5.4 cm,平均3.4 cm;阴茎阴囊角130~160°,平均144°。龟头均不能外露。患儿无其他泌尿系统疾病,无阴茎手术史;无肥胖儿。
1.2 手术方法
采用基础麻醉联合骶管阻滞麻醉,患儿取仰卧位,臀部适当垫高;在阴茎腹侧纵行切开包皮口,钝性分离包皮内板与龟头粘连,龟头顶部缝牵引线;冠状沟下0.6 cm处作内板环状切口,于Buck筋膜浅层脱套至阴茎根部;分别将阴茎海绵体腹侧根部5点和7点处白膜与阴囊肉膜缝合固定,恢复阴茎阴囊角,蹼状皮肤仅用于成形阴囊,不用于成形阴茎;阴茎伸直,阴茎阴囊角恢复后,测量阴茎腹侧皮肤缺损区域;在包皮内外板交界处横断包皮,根据缺损区域大小适当修剪,制备与阴茎腹侧缺损区域大小一致的带蒂岛状包皮内板瓣(本组皮瓣切取范围2.0 cm×1.8 cm~3.4 cm×2.2 cm),在阴茎浅深筋膜间分离,由阴茎浅动脉分支供血,形成筋膜血管蒂,注意保护皮瓣血供;在皮瓣血管蒂中央作纽扣状孔,阴茎穿过该孔,将皮瓣转至阴茎腹侧;适当修剪阴茎皮肤,6-0微乔线间断缝合切口,成形阴茎。放置硅胶气囊尿管,多孔油纱-纱布-弹力绷带环形包扎固定。
1.3 术后处理
术后2~3 d更换敷料,3~4 d拔除尿管、拆除敷料后开始2.5%温盐水局部浸泡,每天2次,共4周。
2 结果
本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30~50 min,平均37 min。术后即刻测量阴茎长度3.6~6.4 cm,平均4.7 cm;阴茎阴囊角90~110°,平均97°。阴茎、阴囊皮肤分界清晰,阴茎腹侧无蹼状皮肤、阴囊皮肤遗留。患儿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早期皮瓣水肿,经温盐水坐浴后缓解,无皮瓣感染坏死发生。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1个月,平均25个月。无继发性阴茎下曲,阴茎头感觉无异常、阴茎阴囊角正常,排尿正常。见图 1。

3 讨论
蹼状阴茎分先天性和继发性。继发性多由医源性因素引起,例如包皮环切或其他阴茎手术切除过多阴茎腹侧皮肤。先天性蹼状阴茎病因尚未明确,Bergeson等[4]认为其为胚胎形成过程中,包皮发育受到干扰,阴茎腹侧皮肤发育不良、覆盖不全,阴囊组织上移融合覆盖导致。既往蹼状阴茎命名和分类标准较混乱,有学者将其称为阴茎阴囊融合、阴茎阴囊翼状胬肉,将其归类于埋藏阴茎、隐匿阴茎[3-6]。2010年,El-Koutby等[2]在分析了224例先天性蹼状阴茎患儿资料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蹼状阴茎分类方法,并指导治疗方法的选择。其中,先天性蹼状阴茎分为单纯型及复合型两类。单纯型蹼状阴茎根据蹼状皮肤延伸范围又分为1~3级,1级:蹼状皮肤延伸至阴茎腹侧近端1/3处;2级:蹼状皮肤延伸至阴茎腹侧中份1/3处;3级:蹼状皮肤延伸至阴茎腹侧远端1/3处。复合型蹼状阴茎根据合并症不同亦分为3型,1型:合并阴茎阴囊转位;2型:合并阴茎下曲;3型:宽阔的蹼状皮肤。其中,单纯型蹼状阴茎3级以及复合型蹼状阴茎属于重型蹼状阴茎。
先天性蹼状阴茎在儿童期多无症状,但存在阴茎外观差、龟头不能显露、阴茎显露不良等问题[7-9]。患儿成年后可能存在阴茎勃起障碍,性交不适,难以放置避孕套,造成心理压力和生理上的困扰[10]。但患儿成年后包皮如能完全上翻,可部分缓解蹼状阴茎症状,如不影响勃起功能也可长期观察随访。但重型蹼状阴茎严重影响阴茎外观及功能,均需要手术矫治。
手术矫治先天性蹼状阴茎应达到以下目标:①显露龟头和冠状沟;②阴茎与阴茎皮肤长度匹配;③阴茎伸直;④恢复正常阴茎阴囊角。为达到以上目标,需要采用重建成形技术分离阴茎阴囊皮肤蹼状融合,分离阴茎海绵体和阴囊广泛的粘连,使用包皮或阴囊皮肤重建阴茎[5, 11]。临床常用术式包括包皮环切+蹼状皮肤横切纵缝、蹼状皮肤“Z”字型皮瓣成形术、baya皮瓣方法延长阴茎腹侧皮肤[12-15]。但重型蹼状阴茎不仅有阴茎阴囊皮肤融合,深面还存在筋膜增厚、异常附着,仅处理蹼状皮肤不能达到理想矫治效果。例如,包皮环切+蹼状皮肤横切纵缝术仅能延长阴茎腹侧皮肤,切口集中于阴茎腹侧正中,极易出现瘢痕挛缩继发阴茎下曲;阴茎成形后部分蹼状皮肤残留于阴茎,影响外观;阴茎阴囊角成形后,皮肤横向张力高,导致包皮长期水肿;另外,因需联合包皮环切术处理包茎,导致手术切口多、手术时间长,浪费阴茎皮肤。而带蒂岛状包皮内板阴茎成形术可避免以上问题。
目前,带蒂岛状包皮内板阴茎成形术已广泛应用于各种阴茎畸形的矫治[16-17],经临床应用我们总结该术式优势及要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选择阴茎腹侧作纵切口切开包皮口,显露龟头,保证了阴茎背侧包皮和筋膜完整性,便于整块切取带蒂岛状皮瓣。②阴茎腹侧沿尿道海绵体脱套至阴茎根部,充分松解海绵体与阴囊之间附着的筋膜,使阴茎充分显露。③阴茎海绵体根部腹侧5点和7点处白膜与阴囊肉膜缝合固定,恢复阴茎阴囊角,避免复发,改善外观。④背侧包皮按照阴茎腹侧皮肤缺损大小切取带蒂岛状皮瓣,在阴茎皮肤浅深筋膜之间分离,皮瓣由阴茎浅动脉分支供血,血运丰富,切口愈合快。⑤可利用皮瓣面积较大,可满足腹侧皮肤缺损较多的重型蹼状阴茎修复要求。⑥在皮瓣血管蒂中央作纽扣状孔,阴茎穿过该孔,将皮瓣转至阴茎腹侧,阴茎阴囊交界处皮肤无张力,切口规整,避免了横向张力过高导致阴茎包皮水肿不退,其他术式阴茎腹侧纵切口瘢痕挛缩导致继发性阴茎下曲的可能。⑦充分利用阴茎皮肤,阴茎体由包皮内外板皮肤成形,避免了组织浪费。⑧蹼状皮肤归于阴囊,颜色、质地一致,解剖学上更合理。
综上述,带蒂岛状包皮内板阴茎成形术治疗先天性重型蹼状阴茎,手术时间短,疗效确切,但远期疗效还需要进一步随访观察。
先天性蹼状阴茎表现为阴囊皮肤延伸至阴茎腹侧并与阴茎皮肤融合,畸变发生在阴茎阴囊交界处,阴茎海绵体、尿道、阴囊发育正常[1]。根据El-Koutby & El Gohary分类法,先天性蹼状阴茎可分为单纯型蹼状阴茎(1~3级)和复合型蹼状阴茎(1~3型)[2]。通常临床将单纯性蹼状阴茎3级及复合型蹼状阴茎定义为重型蹼状阴茎,此类患者需手术矫治。蹼状阴茎常用矫治术式包括腹侧蹼状皮肤横切纵缝、Z字成型等[3],以上术式矫治重型蹼状阴茎效果欠佳,存在术后阴茎长度恢复不理想、包皮长期水肿、手术切口集中在阴茎腹侧容易继发阴茎下曲,以及术后外观不理想等问题。2011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23例重型蹼状阴茎患儿,采用带蒂岛状包皮内板阴茎成形术矫治,获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年龄2岁8个月~8岁3个月,平均4岁8个月。入院检查:阴茎腹侧皮肤较缺乏,阴囊皮肤延伸至阴茎腹侧并与阴茎皮肤融合。阴茎海绵体、尿道发育正常。根据El-Koutby & El Gohary分类法[2],单纯型蹼状阴茎3级14例;复合型蹼状阴茎9例,其中1型2例、2型2例、3型5例。阴茎长度2.1~5.4 cm,平均3.4 cm;阴茎阴囊角130~160°,平均144°。龟头均不能外露。患儿无其他泌尿系统疾病,无阴茎手术史;无肥胖儿。
1.2 手术方法
采用基础麻醉联合骶管阻滞麻醉,患儿取仰卧位,臀部适当垫高;在阴茎腹侧纵行切开包皮口,钝性分离包皮内板与龟头粘连,龟头顶部缝牵引线;冠状沟下0.6 cm处作内板环状切口,于Buck筋膜浅层脱套至阴茎根部;分别将阴茎海绵体腹侧根部5点和7点处白膜与阴囊肉膜缝合固定,恢复阴茎阴囊角,蹼状皮肤仅用于成形阴囊,不用于成形阴茎;阴茎伸直,阴茎阴囊角恢复后,测量阴茎腹侧皮肤缺损区域;在包皮内外板交界处横断包皮,根据缺损区域大小适当修剪,制备与阴茎腹侧缺损区域大小一致的带蒂岛状包皮内板瓣(本组皮瓣切取范围2.0 cm×1.8 cm~3.4 cm×2.2 cm),在阴茎浅深筋膜间分离,由阴茎浅动脉分支供血,形成筋膜血管蒂,注意保护皮瓣血供;在皮瓣血管蒂中央作纽扣状孔,阴茎穿过该孔,将皮瓣转至阴茎腹侧;适当修剪阴茎皮肤,6-0微乔线间断缝合切口,成形阴茎。放置硅胶气囊尿管,多孔油纱-纱布-弹力绷带环形包扎固定。
1.3 术后处理
术后2~3 d更换敷料,3~4 d拔除尿管、拆除敷料后开始2.5%温盐水局部浸泡,每天2次,共4周。
2 结果
本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30~50 min,平均37 min。术后即刻测量阴茎长度3.6~6.4 cm,平均4.7 cm;阴茎阴囊角90~110°,平均97°。阴茎、阴囊皮肤分界清晰,阴茎腹侧无蹼状皮肤、阴囊皮肤遗留。患儿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早期皮瓣水肿,经温盐水坐浴后缓解,无皮瓣感染坏死发生。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1个月,平均25个月。无继发性阴茎下曲,阴茎头感觉无异常、阴茎阴囊角正常,排尿正常。见图 1。

3 讨论
蹼状阴茎分先天性和继发性。继发性多由医源性因素引起,例如包皮环切或其他阴茎手术切除过多阴茎腹侧皮肤。先天性蹼状阴茎病因尚未明确,Bergeson等[4]认为其为胚胎形成过程中,包皮发育受到干扰,阴茎腹侧皮肤发育不良、覆盖不全,阴囊组织上移融合覆盖导致。既往蹼状阴茎命名和分类标准较混乱,有学者将其称为阴茎阴囊融合、阴茎阴囊翼状胬肉,将其归类于埋藏阴茎、隐匿阴茎[3-6]。2010年,El-Koutby等[2]在分析了224例先天性蹼状阴茎患儿资料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蹼状阴茎分类方法,并指导治疗方法的选择。其中,先天性蹼状阴茎分为单纯型及复合型两类。单纯型蹼状阴茎根据蹼状皮肤延伸范围又分为1~3级,1级:蹼状皮肤延伸至阴茎腹侧近端1/3处;2级:蹼状皮肤延伸至阴茎腹侧中份1/3处;3级:蹼状皮肤延伸至阴茎腹侧远端1/3处。复合型蹼状阴茎根据合并症不同亦分为3型,1型:合并阴茎阴囊转位;2型:合并阴茎下曲;3型:宽阔的蹼状皮肤。其中,单纯型蹼状阴茎3级以及复合型蹼状阴茎属于重型蹼状阴茎。
先天性蹼状阴茎在儿童期多无症状,但存在阴茎外观差、龟头不能显露、阴茎显露不良等问题[7-9]。患儿成年后可能存在阴茎勃起障碍,性交不适,难以放置避孕套,造成心理压力和生理上的困扰[10]。但患儿成年后包皮如能完全上翻,可部分缓解蹼状阴茎症状,如不影响勃起功能也可长期观察随访。但重型蹼状阴茎严重影响阴茎外观及功能,均需要手术矫治。
手术矫治先天性蹼状阴茎应达到以下目标:①显露龟头和冠状沟;②阴茎与阴茎皮肤长度匹配;③阴茎伸直;④恢复正常阴茎阴囊角。为达到以上目标,需要采用重建成形技术分离阴茎阴囊皮肤蹼状融合,分离阴茎海绵体和阴囊广泛的粘连,使用包皮或阴囊皮肤重建阴茎[5, 11]。临床常用术式包括包皮环切+蹼状皮肤横切纵缝、蹼状皮肤“Z”字型皮瓣成形术、baya皮瓣方法延长阴茎腹侧皮肤[12-15]。但重型蹼状阴茎不仅有阴茎阴囊皮肤融合,深面还存在筋膜增厚、异常附着,仅处理蹼状皮肤不能达到理想矫治效果。例如,包皮环切+蹼状皮肤横切纵缝术仅能延长阴茎腹侧皮肤,切口集中于阴茎腹侧正中,极易出现瘢痕挛缩继发阴茎下曲;阴茎成形后部分蹼状皮肤残留于阴茎,影响外观;阴茎阴囊角成形后,皮肤横向张力高,导致包皮长期水肿;另外,因需联合包皮环切术处理包茎,导致手术切口多、手术时间长,浪费阴茎皮肤。而带蒂岛状包皮内板阴茎成形术可避免以上问题。
目前,带蒂岛状包皮内板阴茎成形术已广泛应用于各种阴茎畸形的矫治[16-17],经临床应用我们总结该术式优势及要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选择阴茎腹侧作纵切口切开包皮口,显露龟头,保证了阴茎背侧包皮和筋膜完整性,便于整块切取带蒂岛状皮瓣。②阴茎腹侧沿尿道海绵体脱套至阴茎根部,充分松解海绵体与阴囊之间附着的筋膜,使阴茎充分显露。③阴茎海绵体根部腹侧5点和7点处白膜与阴囊肉膜缝合固定,恢复阴茎阴囊角,避免复发,改善外观。④背侧包皮按照阴茎腹侧皮肤缺损大小切取带蒂岛状皮瓣,在阴茎皮肤浅深筋膜之间分离,皮瓣由阴茎浅动脉分支供血,血运丰富,切口愈合快。⑤可利用皮瓣面积较大,可满足腹侧皮肤缺损较多的重型蹼状阴茎修复要求。⑥在皮瓣血管蒂中央作纽扣状孔,阴茎穿过该孔,将皮瓣转至阴茎腹侧,阴茎阴囊交界处皮肤无张力,切口规整,避免了横向张力过高导致阴茎包皮水肿不退,其他术式阴茎腹侧纵切口瘢痕挛缩导致继发性阴茎下曲的可能。⑦充分利用阴茎皮肤,阴茎体由包皮内外板皮肤成形,避免了组织浪费。⑧蹼状皮肤归于阴囊,颜色、质地一致,解剖学上更合理。
综上述,带蒂岛状包皮内板阴茎成形术治疗先天性重型蹼状阴茎,手术时间短,疗效确切,但远期疗效还需要进一步随访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