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浙江省中医院整形美容外科(杭州   310000);
  • 2. 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上海   200011);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探讨快速成型技术用于制备唇腭裂矫形术前鼻齿槽矫治器的可行性及效果。 方法  以 2014 年 6 月—2016 年 9 月收治的 17 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作为试验组,通过数字化模拟唇腭裂矫治过程,设计数字化模型,并采用快速成型技术制备不同治疗阶段的鼻齿槽矫治器,进行术前矫形。与同期采用传统鼻齿槽矫治器及方法治疗的 22 例患儿(对照组)进行比较。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唇腭裂侧别、初始裂隙宽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两组矫治期间门诊次数、矫治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测量矫治前后齿槽裂隙变化相关指标。 结果  矫治期间,试验组门诊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矫治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矫治期间发生组织皮疹 16 例(72.2%)、黏膜溃疡 3 例(13.6%)、口内出血 1 例(4.5%),矫治后发生 1 例(4.5%)牙槽弓形态呈 T 形不对称;试验组发生组织皮疹 11 例(64.7%)、黏膜溃疡 3 例(17.6%)。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两组齿槽前方裂隙宽度、水平裂隙宽度、矢状裂隙宽度、健侧齿槽近中弧度角及齿槽前缘与后齿槽基线夹角、唇系带点至中线距离均较矫治前减小(P<0.05),裂隙缘最前方交角、唇系带点与后方齿槽基线夹角较矫治前增大(P<0.05)。但以上指标矫治前后差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两组后方齿槽宽度、中间齿槽宽度、垂直裂隙宽度、患侧齿槽近中弧度角及齿槽前缘与后齿槽基线夹角与矫治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将快速成型技术制作的鼻齿槽矫治器用于唇腭裂术前矫形,其疗效与传统鼻齿槽矫治器相似,但可减少门诊次数,为唇腭裂序列治疗提供一种更可靠和简便的方法。

引用本文: 沈聪聪, 柴岗. 快速成型打印技术在唇腭裂矫形中的应用.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7, 31(12): 1474-1480. doi: 10.7507/1002-1892.201704134 复制

  • 上一篇

    成软骨相关 miR-4287 调控人软骨细胞聚蛋白多糖酶-1 表达的研究
  • 下一篇

    改良可调式皮肤牵张闭合器在皮肤及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