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卢昌怀, 刘志军, 张宏波, 段扬, 曹延林. p38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介导 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调控人腰椎黄韧带增生肥厚的机制研究.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9, 33(6): 730-735. doi: 10.7507/1002-1892.201811140 复制
人腰椎黄韧带肥厚导致的腰椎管狭窄症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1],黄韧带增生肥厚是细胞微结构损伤后产生的瘢痕炎性反应[2]。TGF-β1 是损伤修复过程中作用最为显著的因子之一,可以激活黄韧带细胞中胶原蛋白的表达[3],在黄韧带组织纤维化中,可能在损伤、炎症及纤维化之间起到一定的连接作用。而在腰椎肥厚的黄韧带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表达增加,同时参与了黄韧带增生肥厚的过程[4]。有研究表明 TGF-β1、CTGF 可促进细胞外基质成分表达增加,TGF-β1 通过 CTGF 协同促进黄韧带细胞增生[5-6]。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通路是与创伤愈合相关的胞内信号传导通路,许多应急原可以刺激 MAPK 通路使其活化,如机械创伤、活性氧、病原微生物刺激等[7]。近年也有研究发现 MAPK 通路参与了 CTGF 的表达调控[8-9]。目前,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已鉴定出 4 条 MAPK 信号传导通路: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1(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 1,ERK1 )通路、ERK2 通路、c-Jun 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通路、p38 通路,其中 p38 和 ERK 是促纤维活性信号,JNK 是抑制纤维活性信号。因此,本研究通过筛选参与 TGF-β1/CTGF 调控黄韧带肥厚的 MAPK 通路,利用小干扰 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干扰 p38 MAPK 通路调控黄韧带细胞中 TGF-β1/CTGF 表达,初步探讨 MAPK 通路在 TGF-β1 调控 CTGF 表达过程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黄韧带肥厚导致的腰椎管狭窄症奠定实验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人腰椎黄韧带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黄韧带组织由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13 例行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患者自愿捐赠,术前均经影像学检查确定无明显黄韧带增生。采用胶原酶预消化组织块培养法[10-11]分离培养得到黄韧带细胞。经鉴定,所培养的黄韧带细胞具有典型的成纤维细胞样表型,传代细胞增殖良好,不同传代细胞在同一时间点无明显差别。本研究取第 3 代对数生长期细胞进行实验。
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TGF-β1 蛋白、CTGF 蛋白(Invitrogen 公司,美国);JNK 通路阻断剂 SP600125、ERK 通路阻断剂 PD98059、p38 通路阻断剂 SB203580(EMD Biochemicals 公司,美国);兔抗磷酸化 p38(phosphorylation p38,p-p38)单克隆抗体、兔抗 p38 单克隆抗体(Abcam 公司,美国);逆转录试剂盒、实时荧光定量 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qRT-PCR)试剂盒、逆转录试剂盒(DBI 公司,德国);人 p38 MAPK 特异性 siRNA 序列 355、513、714、空白对照(negative control,NC)(上海吉码制药技术有限公司);山羊抗兔 IgG 二抗溶液(BOSTER 公司,美国);DNase Ⅰ、RNasin(Promega 公司,美国);RNA 提取试剂 Trizol(Takara 公司,日本)。 Stratagene Mx3000P qRT-PCR 仪(Agilent 公司,美国);超净工作台(苏州净化设备公司);UV-1206 分光光度仪(Shimodzu 公司,日本);SCR20B 冷冻离心机(Hitachi 公司,日本);TGL-16G 高速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水平式电泳仪(北京东方仪器厂)。
1.3 筛选参与 TGF-β1/CTGF 调控黄韧带肥厚的 MAPK 通路
黄韧带细胞以 0.2% 胰蛋白酶-0.02%EDTA 消化形成细胞悬液,以离心半径 10 cm、1 000 r/min 离心 3 min,收集细胞,以 1×104个/mL 密度接种于 96 孔板。常规培养 24 h 后更换无血清 DMEM 进一步处理 24 h,将细胞分为 5 组:DMEM 组为无血清 DMEM 组;TGF-β1 组单纯加入 3 ng/mL TGF-β1 刺激;PD98059 组、SP600125 组和 SB203580 组分别加入 10 μmol/L 相应通路阻断剂,1 h 后加入 3 ng/mL TGF-β1 处理 24 h。24 h 后分别收集各组细胞,常规消化细胞后,PBS 洗涤 2 次,以离心半径 10 cm、1 000 r/min 离心 3 min 后加入 1.5 mL EP 管中,按步骤提取 RNA,使用 RNase-free 的 DNase Ⅰ配置反应液。以 2 μg 总 RNA 为模板,按照逆转录试剂盒说明书配制逆转录反应体系,总体系 20 μL,合成 cDNA 第 1 链,并收集备用。配制 qPCR 扩增的反应体系,进行 PCR 检测。PCR 反应条件:94℃、2 min,94℃、20 s,58℃、20 s,72℃、20 s,40 个循环;融解曲线分析:温度 62~95℃。用 2−ΔΔCt法计算各组 CTGF、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 mRNA 相对表达量。实验重复 3 次。
1.4 siRNA 干扰 p38 MAPK 通路调控黄韧带细胞中 TGF-β1/CTGF 表达观测
1.4.1 筛选进行细胞转染的最终 siRNA 序列
黄韧带细胞按 1×104个/mL 密度接种于 96 孔板,24 h 后换无血清 DMEM 培养基继续培养过夜,进行 4 种 p38 MAPK 特异性 siRNA 序列(355、513、714、NC)转染,分别为 355 序列组、513 序列组、714 序列组、对照组。转染方法:细胞转染前 1 d,将黄韧带细胞以 2.5×105个/孔密度接种至含 2 mL 完全培养基(含 10%~20%FBS、100 U/mL 青霉素和 100 μg/mL 链霉素的基础培养基)的 6 孔板中,室温培养,使转染时细胞密度达 50%~70%。在 250 μL DMEM 无血清、无抗生素培养基中加入 8 μL siRNA,柔和混匀;在 250 μL DMEM 无血清、无抗生素培养基中加入 10 μL Lipofectamine,柔和混匀,室温放置 5 min;将稀释的 siRNA 和 Lipofectamine 试剂混合,柔和混匀,室温放置 20 min,形成 siRNA/Lipofectamine 复合物;将 100 μL siRNA/Lipofectamine 复合物加入含有细胞和培养基的培养板孔中,来回轻柔摇晃培养板。将细胞培养板放入 37℃、5%CO2 培养箱中温育 4 h 后,除去复合物,更换无血清 DMEM 培养基,放入培养箱中继续培养。24 h 后取转染后的细胞,以 qRT-PCR 检测 p38 mRNA 相对表达量,取表达量最少的 siRNA 序列作为最终序列。实验重复 3 次,取均值。
1.4.2 实验分组
将黄韧带细胞分为 A、B、C、D 组,分别以 siRNA(对照)、p38 siRNA、siRNA+3 ng/mL TGF-β1、p38 siRNA+3 ng/mL TGF-β1 转染细胞。按 1.4.1 中筛选的最终 siRNA 序列进行转染。
1.4.3 免疫荧光染色观察
各组转染 24 h 后制作细胞爬片,待细胞生长至 70%~80% 融合时,应用 3 ng/mL TGF-β1 刺激 6 h;终止刺激,冷丙酮固定 20 min。PBS 处理 3 次,每次 5 min;PBS-Triton X-100 通透 20 min,再次 PBS 处理 3 次,每次 5 min;正常山羊血清封闭 30 min,滴加一抗 (以 1∶100 比例稀释的兔抗 p-p38、p38 抗体),4℃ 过夜;PBS 处理 3 次,每次 5 min;37℃ 孵育二抗 30 min,PBS 处理 3 次,每次 5 min;滴加 DAPI 染液常温染色 10 min,晾干,抗荧光淬灭封片剂封片,4℃ 保存,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
1.4.4 qRT-PCR 检测
转染 24 h 后收集各组细胞,常规消化细胞,按 1.3 方法行 qRT-PCR 检测各组 CTGF、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 mRNA 相对表达量。实验重复 3 次。
1.4.5 Western blot 检测
转染 24 h 后收集各组细胞(每组约 1×107个),加入 0.5 mL 裂解液,按步骤提取样本总蛋白并对蛋白定量,进行 SDS-PAGE 凝胶电泳,转膜后将聚偏二氟乙烯(polyvinylidene fluoride,PVDF)膜分别放入装有 3 mL CTGF(1∶1 000,转膜条件:300 mA 恒流转膜 38 min)溶液的小槽内,置于摇床上室温平缓摇动 1 h;再将 PVDF 膜放入含有 3 mL 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山羊抗兔 IgG 二抗溶液(1∶20 000)小槽内,置于摇床上室温平缓摇动 40 min;洗涤 PVDF 膜进行化学发光、显影、定影。将胶片进行扫描,用 Image-Pro Plus 6.0 图像处理系统分析条带吸光度(A)值。以 GAPDH 为内参,将 CTGF 与 GAPDH 的 A 值比值作为 CTGF 蛋白相对表达量。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7.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 LSD 检验;检验水准 α=0.05。
2 结果
2.1 筛选参与 TGF-β1/CTGF 调控黄韧带肥厚的 MAPK 通路
TGF-β1 组、PD98059 组和 SP600125 组黄韧带细胞中 CTGF、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 mRNA 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 SB203580 组和 DMEM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 组、PD98059 组、SP600125 组间以及 SB203580 组、DMEM 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siRNA 干扰 p38 MAPK 通路调控黄韧带细胞中 TGF-β1/CTGF 表达观测
2.2.1 筛选进行细胞转染的最终 siRNA 序列
qRT-PCR 检测示,对照组、355 序列组、513 序列组和 714 序列组的 p38 mRNA 相对表达量分别为 1.00±0.00、0.49±0.04、0.65±0.05、0.26±0.01,其中 714 序列组表达量最小,故选择含 714 序列作为 siRNA 转染的最终序列。
2.2.2 免疫荧光染色观察
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示,A 组细胞染色呈阳性,但细胞质染色弱,有 p38、p-p38 表达;B 组细胞染色呈阴性,无 p38、p-p38 表达;而 C、D 组细胞染色均呈阳性,其中C 组染色为强阳性;两组均强于 A 组。见图 1。

从左至右依次为 A、B、C、D 组 a. p38;b. p-p38
Figure1. The expressions of p38 and p-p38 on cells detected by 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 (Fluorescence inverted microscope×100)From left to right for groups A, B, C, and D, respectively a. p38; b. p-p38
2.2.3 qRT-PCR 检测
与 A 组相比,B 组 CTGF、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 mRNA 相对表达量显著减少,C、D 组显著增加;D 组较 C 组减少;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2.4 Western blot 检测
A、B、C、D 组 CTGF 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 0.33±0.02、0.05±0.01、0.64±0.01、0.29±0.02,B 组显著低于 A 组,C 组显著高于 A、D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D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 2。

1:A 组 2:B 组 3:C 组 4:D 组
Figure2. Protein expression of CTGF detected by Western blot1: Group A 2: Group B 3: Group C 4: Group D
3 讨论
Smads 通路和 MAPK 通路在组织损伤愈合及瘢痕形成中起重要作用。Smads 通路是公认的 TGF-β1 胞内传导途径[12],Smads 是近年来发现的新的细胞内传导蛋白,它是目前唯一已被证实的 TGF-β1 受体作用的底物。研究显示[13],Smads 通路在 TGF-β1 的作用下表达并活化,表明 Smads 通路参与 CTGF 表达上调的过程,CTGF 基因启动子中也有 Smads 结合元件,位于启动序列 167~174 之间,该元件出现突变体时,也能完全消除 CTGF 的表达及 TGF-β1 诱导的 CTGF 表达。但有研究显示,并不是所有组织细胞中 CTGF 的上调表达都依赖 Smads 通路[14]。由于 MAPK 通路并不影响 Smads 通路的磷酸化,因此可能是 MAPK 通路和 Smads 通路共同参与了 TGF-β1 调节 CTGF 表达的过程[15]。近年也有研究发现 MAPK 通路参与 CTGF 的表达调控[8]。p38 MAPK 通路是生物信号引起核反应的重要通路,是 MAPK 家系亚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它由 360 个氨基酸组成,可以应激活化蛋白激酶,是经典的 MAPK 通路。p38 MAPK 通路在细胞生长、死亡、细胞周期、炎症及其应激反应的调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6],可被紫外线、促炎细胞因子激活[17-18]。p38 MAPK 存在 6 种不同异构体,不同的 p38 MAPK 异构体在体内分布、上游激酶调节、下游作用底物以及对细胞外不同刺激的反应各有不同。而不同异构体之间对底物作用的特异性和选择性,可能影响着细胞信号传导的特异性。在同一细胞内,也存在着不同的 p38 MAPK 异构体,这些异构体在细胞内定位的差异,可能是 p38 MAPK 在不同细胞中介导不同生物学效应的机制之一[19-20]。因此我们设想 MAPK 通路是否参与了腰椎黄韧带增生肥厚过程中 TGF-β1 调节 CTGF 表达的过程,阻断通路能否抑制腰椎黄韧带增生肥厚。
本研究结果显示,加入 TGF-β1 可增加 CTGF、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 mRNA 表达,加入 ERK 通路阻断剂 PD98059 或 JNK 通路阻断剂 SP600125 再加入 TGF-β1 后,仍表达较高的 mRNA 水平;而加入 p38 通路阻断剂 SB203580 再加入 TGF-β1 后,CTGF、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 mRNA 表达明显降低,与 DMEM 组水平近似,说明在 MAPK 通路中,p38 是 TGF-β1 调控 CTGF 表达的特异性信号通路。本研究进一步采用 siRNA 干扰技术进行 CTGF、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 mRNA 检测,结果显示 siRNA 可沉默黄韧带细胞内的 p38 MAPK 信号通路,使其无法发挥调控功能,导致 CTGF、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 mRNA 表达明显减少,CTGF 蛋白的表达也同样受限;再次说明 p38 MAPK 通路与 CTGF 蛋白的表达相关。而加入外源性 TGF-β1 后,受到抑制的 CTGF 表达再次上调,说明 TGF-β1 可以增加 p38、p-p38 生成,并通过 p38 MAPK 通路的作用进一步调节 CTGF 表达。
综上述,本研究结果表明在人腰椎黄韧带细胞中,TGF-β1/CTGF 共同参与了细胞增生肥厚的过程,而且是通过 p38 MAPK 通路途径完成的。剔除 p38 MAPK 基因,可以抑制 CTGF、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的产生,从而减少黄韧带细胞增生肥厚的发生,为药物治疗黄韧带肥厚引起的腰椎管狭窄提供了新的选择。但本研究仅对黄韧带增生肥厚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需进一步开展调控机制的相关研究。
人腰椎黄韧带肥厚导致的腰椎管狭窄症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1],黄韧带增生肥厚是细胞微结构损伤后产生的瘢痕炎性反应[2]。TGF-β1 是损伤修复过程中作用最为显著的因子之一,可以激活黄韧带细胞中胶原蛋白的表达[3],在黄韧带组织纤维化中,可能在损伤、炎症及纤维化之间起到一定的连接作用。而在腰椎肥厚的黄韧带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表达增加,同时参与了黄韧带增生肥厚的过程[4]。有研究表明 TGF-β1、CTGF 可促进细胞外基质成分表达增加,TGF-β1 通过 CTGF 协同促进黄韧带细胞增生[5-6]。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通路是与创伤愈合相关的胞内信号传导通路,许多应急原可以刺激 MAPK 通路使其活化,如机械创伤、活性氧、病原微生物刺激等[7]。近年也有研究发现 MAPK 通路参与了 CTGF 的表达调控[8-9]。目前,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已鉴定出 4 条 MAPK 信号传导通路: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1(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 1,ERK1 )通路、ERK2 通路、c-Jun 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通路、p38 通路,其中 p38 和 ERK 是促纤维活性信号,JNK 是抑制纤维活性信号。因此,本研究通过筛选参与 TGF-β1/CTGF 调控黄韧带肥厚的 MAPK 通路,利用小干扰 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干扰 p38 MAPK 通路调控黄韧带细胞中 TGF-β1/CTGF 表达,初步探讨 MAPK 通路在 TGF-β1 调控 CTGF 表达过程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黄韧带肥厚导致的腰椎管狭窄症奠定实验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人腰椎黄韧带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黄韧带组织由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13 例行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患者自愿捐赠,术前均经影像学检查确定无明显黄韧带增生。采用胶原酶预消化组织块培养法[10-11]分离培养得到黄韧带细胞。经鉴定,所培养的黄韧带细胞具有典型的成纤维细胞样表型,传代细胞增殖良好,不同传代细胞在同一时间点无明显差别。本研究取第 3 代对数生长期细胞进行实验。
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TGF-β1 蛋白、CTGF 蛋白(Invitrogen 公司,美国);JNK 通路阻断剂 SP600125、ERK 通路阻断剂 PD98059、p38 通路阻断剂 SB203580(EMD Biochemicals 公司,美国);兔抗磷酸化 p38(phosphorylation p38,p-p38)单克隆抗体、兔抗 p38 单克隆抗体(Abcam 公司,美国);逆转录试剂盒、实时荧光定量 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qRT-PCR)试剂盒、逆转录试剂盒(DBI 公司,德国);人 p38 MAPK 特异性 siRNA 序列 355、513、714、空白对照(negative control,NC)(上海吉码制药技术有限公司);山羊抗兔 IgG 二抗溶液(BOSTER 公司,美国);DNase Ⅰ、RNasin(Promega 公司,美国);RNA 提取试剂 Trizol(Takara 公司,日本)。 Stratagene Mx3000P qRT-PCR 仪(Agilent 公司,美国);超净工作台(苏州净化设备公司);UV-1206 分光光度仪(Shimodzu 公司,日本);SCR20B 冷冻离心机(Hitachi 公司,日本);TGL-16G 高速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水平式电泳仪(北京东方仪器厂)。
1.3 筛选参与 TGF-β1/CTGF 调控黄韧带肥厚的 MAPK 通路
黄韧带细胞以 0.2% 胰蛋白酶-0.02%EDTA 消化形成细胞悬液,以离心半径 10 cm、1 000 r/min 离心 3 min,收集细胞,以 1×104个/mL 密度接种于 96 孔板。常规培养 24 h 后更换无血清 DMEM 进一步处理 24 h,将细胞分为 5 组:DMEM 组为无血清 DMEM 组;TGF-β1 组单纯加入 3 ng/mL TGF-β1 刺激;PD98059 组、SP600125 组和 SB203580 组分别加入 10 μmol/L 相应通路阻断剂,1 h 后加入 3 ng/mL TGF-β1 处理 24 h。24 h 后分别收集各组细胞,常规消化细胞后,PBS 洗涤 2 次,以离心半径 10 cm、1 000 r/min 离心 3 min 后加入 1.5 mL EP 管中,按步骤提取 RNA,使用 RNase-free 的 DNase Ⅰ配置反应液。以 2 μg 总 RNA 为模板,按照逆转录试剂盒说明书配制逆转录反应体系,总体系 20 μL,合成 cDNA 第 1 链,并收集备用。配制 qPCR 扩增的反应体系,进行 PCR 检测。PCR 反应条件:94℃、2 min,94℃、20 s,58℃、20 s,72℃、20 s,40 个循环;融解曲线分析:温度 62~95℃。用 2−ΔΔCt法计算各组 CTGF、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 mRNA 相对表达量。实验重复 3 次。
1.4 siRNA 干扰 p38 MAPK 通路调控黄韧带细胞中 TGF-β1/CTGF 表达观测
1.4.1 筛选进行细胞转染的最终 siRNA 序列
黄韧带细胞按 1×104个/mL 密度接种于 96 孔板,24 h 后换无血清 DMEM 培养基继续培养过夜,进行 4 种 p38 MAPK 特异性 siRNA 序列(355、513、714、NC)转染,分别为 355 序列组、513 序列组、714 序列组、对照组。转染方法:细胞转染前 1 d,将黄韧带细胞以 2.5×105个/孔密度接种至含 2 mL 完全培养基(含 10%~20%FBS、100 U/mL 青霉素和 100 μg/mL 链霉素的基础培养基)的 6 孔板中,室温培养,使转染时细胞密度达 50%~70%。在 250 μL DMEM 无血清、无抗生素培养基中加入 8 μL siRNA,柔和混匀;在 250 μL DMEM 无血清、无抗生素培养基中加入 10 μL Lipofectamine,柔和混匀,室温放置 5 min;将稀释的 siRNA 和 Lipofectamine 试剂混合,柔和混匀,室温放置 20 min,形成 siRNA/Lipofectamine 复合物;将 100 μL siRNA/Lipofectamine 复合物加入含有细胞和培养基的培养板孔中,来回轻柔摇晃培养板。将细胞培养板放入 37℃、5%CO2 培养箱中温育 4 h 后,除去复合物,更换无血清 DMEM 培养基,放入培养箱中继续培养。24 h 后取转染后的细胞,以 qRT-PCR 检测 p38 mRNA 相对表达量,取表达量最少的 siRNA 序列作为最终序列。实验重复 3 次,取均值。
1.4.2 实验分组
将黄韧带细胞分为 A、B、C、D 组,分别以 siRNA(对照)、p38 siRNA、siRNA+3 ng/mL TGF-β1、p38 siRNA+3 ng/mL TGF-β1 转染细胞。按 1.4.1 中筛选的最终 siRNA 序列进行转染。
1.4.3 免疫荧光染色观察
各组转染 24 h 后制作细胞爬片,待细胞生长至 70%~80% 融合时,应用 3 ng/mL TGF-β1 刺激 6 h;终止刺激,冷丙酮固定 20 min。PBS 处理 3 次,每次 5 min;PBS-Triton X-100 通透 20 min,再次 PBS 处理 3 次,每次 5 min;正常山羊血清封闭 30 min,滴加一抗 (以 1∶100 比例稀释的兔抗 p-p38、p38 抗体),4℃ 过夜;PBS 处理 3 次,每次 5 min;37℃ 孵育二抗 30 min,PBS 处理 3 次,每次 5 min;滴加 DAPI 染液常温染色 10 min,晾干,抗荧光淬灭封片剂封片,4℃ 保存,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
1.4.4 qRT-PCR 检测
转染 24 h 后收集各组细胞,常规消化细胞,按 1.3 方法行 qRT-PCR 检测各组 CTGF、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 mRNA 相对表达量。实验重复 3 次。
1.4.5 Western blot 检测
转染 24 h 后收集各组细胞(每组约 1×107个),加入 0.5 mL 裂解液,按步骤提取样本总蛋白并对蛋白定量,进行 SDS-PAGE 凝胶电泳,转膜后将聚偏二氟乙烯(polyvinylidene fluoride,PVDF)膜分别放入装有 3 mL CTGF(1∶1 000,转膜条件:300 mA 恒流转膜 38 min)溶液的小槽内,置于摇床上室温平缓摇动 1 h;再将 PVDF 膜放入含有 3 mL 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山羊抗兔 IgG 二抗溶液(1∶20 000)小槽内,置于摇床上室温平缓摇动 40 min;洗涤 PVDF 膜进行化学发光、显影、定影。将胶片进行扫描,用 Image-Pro Plus 6.0 图像处理系统分析条带吸光度(A)值。以 GAPDH 为内参,将 CTGF 与 GAPDH 的 A 值比值作为 CTGF 蛋白相对表达量。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7.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 LSD 检验;检验水准 α=0.05。
2 结果
2.1 筛选参与 TGF-β1/CTGF 调控黄韧带肥厚的 MAPK 通路
TGF-β1 组、PD98059 组和 SP600125 组黄韧带细胞中 CTGF、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 mRNA 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 SB203580 组和 DMEM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 组、PD98059 组、SP600125 组间以及 SB203580 组、DMEM 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siRNA 干扰 p38 MAPK 通路调控黄韧带细胞中 TGF-β1/CTGF 表达观测
2.2.1 筛选进行细胞转染的最终 siRNA 序列
qRT-PCR 检测示,对照组、355 序列组、513 序列组和 714 序列组的 p38 mRNA 相对表达量分别为 1.00±0.00、0.49±0.04、0.65±0.05、0.26±0.01,其中 714 序列组表达量最小,故选择含 714 序列作为 siRNA 转染的最终序列。
2.2.2 免疫荧光染色观察
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示,A 组细胞染色呈阳性,但细胞质染色弱,有 p38、p-p38 表达;B 组细胞染色呈阴性,无 p38、p-p38 表达;而 C、D 组细胞染色均呈阳性,其中C 组染色为强阳性;两组均强于 A 组。见图 1。

从左至右依次为 A、B、C、D 组 a. p38;b. p-p38
Figure1. The expressions of p38 and p-p38 on cells detected by 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 (Fluorescence inverted microscope×100)From left to right for groups A, B, C, and D, respectively a. p38; b. p-p38
2.2.3 qRT-PCR 检测
与 A 组相比,B 组 CTGF、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 mRNA 相对表达量显著减少,C、D 组显著增加;D 组较 C 组减少;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2.4 Western blot 检测
A、B、C、D 组 CTGF 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 0.33±0.02、0.05±0.01、0.64±0.01、0.29±0.02,B 组显著低于 A 组,C 组显著高于 A、D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D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 2。

1:A 组 2:B 组 3:C 组 4:D 组
Figure2. Protein expression of CTGF detected by Western blot1: Group A 2: Group B 3: Group C 4: Group D
3 讨论
Smads 通路和 MAPK 通路在组织损伤愈合及瘢痕形成中起重要作用。Smads 通路是公认的 TGF-β1 胞内传导途径[12],Smads 是近年来发现的新的细胞内传导蛋白,它是目前唯一已被证实的 TGF-β1 受体作用的底物。研究显示[13],Smads 通路在 TGF-β1 的作用下表达并活化,表明 Smads 通路参与 CTGF 表达上调的过程,CTGF 基因启动子中也有 Smads 结合元件,位于启动序列 167~174 之间,该元件出现突变体时,也能完全消除 CTGF 的表达及 TGF-β1 诱导的 CTGF 表达。但有研究显示,并不是所有组织细胞中 CTGF 的上调表达都依赖 Smads 通路[14]。由于 MAPK 通路并不影响 Smads 通路的磷酸化,因此可能是 MAPK 通路和 Smads 通路共同参与了 TGF-β1 调节 CTGF 表达的过程[15]。近年也有研究发现 MAPK 通路参与 CTGF 的表达调控[8]。p38 MAPK 通路是生物信号引起核反应的重要通路,是 MAPK 家系亚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它由 360 个氨基酸组成,可以应激活化蛋白激酶,是经典的 MAPK 通路。p38 MAPK 通路在细胞生长、死亡、细胞周期、炎症及其应激反应的调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6],可被紫外线、促炎细胞因子激活[17-18]。p38 MAPK 存在 6 种不同异构体,不同的 p38 MAPK 异构体在体内分布、上游激酶调节、下游作用底物以及对细胞外不同刺激的反应各有不同。而不同异构体之间对底物作用的特异性和选择性,可能影响着细胞信号传导的特异性。在同一细胞内,也存在着不同的 p38 MAPK 异构体,这些异构体在细胞内定位的差异,可能是 p38 MAPK 在不同细胞中介导不同生物学效应的机制之一[19-20]。因此我们设想 MAPK 通路是否参与了腰椎黄韧带增生肥厚过程中 TGF-β1 调节 CTGF 表达的过程,阻断通路能否抑制腰椎黄韧带增生肥厚。
本研究结果显示,加入 TGF-β1 可增加 CTGF、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 mRNA 表达,加入 ERK 通路阻断剂 PD98059 或 JNK 通路阻断剂 SP600125 再加入 TGF-β1 后,仍表达较高的 mRNA 水平;而加入 p38 通路阻断剂 SB203580 再加入 TGF-β1 后,CTGF、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 mRNA 表达明显降低,与 DMEM 组水平近似,说明在 MAPK 通路中,p38 是 TGF-β1 调控 CTGF 表达的特异性信号通路。本研究进一步采用 siRNA 干扰技术进行 CTGF、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 mRNA 检测,结果显示 siRNA 可沉默黄韧带细胞内的 p38 MAPK 信号通路,使其无法发挥调控功能,导致 CTGF、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 mRNA 表达明显减少,CTGF 蛋白的表达也同样受限;再次说明 p38 MAPK 通路与 CTGF 蛋白的表达相关。而加入外源性 TGF-β1 后,受到抑制的 CTGF 表达再次上调,说明 TGF-β1 可以增加 p38、p-p38 生成,并通过 p38 MAPK 通路的作用进一步调节 CTGF 表达。
综上述,本研究结果表明在人腰椎黄韧带细胞中,TGF-β1/CTGF 共同参与了细胞增生肥厚的过程,而且是通过 p38 MAPK 通路途径完成的。剔除 p38 MAPK 基因,可以抑制 CTGF、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的产生,从而减少黄韧带细胞增生肥厚的发生,为药物治疗黄韧带肥厚引起的腰椎管狭窄提供了新的选择。但本研究仅对黄韧带增生肥厚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需进一步开展调控机制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