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郑冲, 卢伟杰, 李之琛, 周俊洁, 陈东峰, 吴颖斌. 体质量指数对单髁膝关节置换术短中期疗效的影响.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20, 34(4): 442-446. doi: 10.7507/1002-1892.201909143 复制
肥胖是一种全球性流行病,据统计全世界超过 6.93 亿人有肥胖体征[1]。肥胖会增加膝关节的机械负荷,文献报道肥胖和膝关节骨关节炎有密切关联[2]。肥胖男性膝关节骨关节炎发生风险几乎是非肥胖男性的 4 倍,而肥胖女性则是非肥胖女性的 5 倍[3]。肥胖患者早期患单间室骨关节炎较常见[4]。除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和胫骨高位截骨术(high tibia osteotomy,HTO)外,单髁膝关节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是治疗单间室骨关节炎的常用手术方法。有研究表明 UKA 治疗膝关节单间室骨关节炎效果优于 HTO 和 TKA[5-7]。然而,肥胖是否是 UKA 禁忌证仍未达成共识[8]。现回顾分析 2014 年 5 月—2019 年 5 月采用微创 UKA 治疗的膝关节前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依据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为正常体质量、超重与肥胖组,从膝关节疼痛、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功能评分、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进行评价,旨在探讨 BMI 对 UKA 术后短中期疗效的影响。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患者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① 原发性骨关节炎患者,病变部位仅累及膝关节前内侧间室;② 临床检查具有完整的前交叉韧带、侧副韧带,压痛点局限于内侧关节间隙;③ 膝关节 ROM≥90°,屈曲挛缩<10°,内翻畸形<10°,屈曲时内翻自动纠正;④ 外侧间室及髌股关节完好;⑤ 保守治疗无效;⑥ 无严重心、肾、肝功能障碍者。排除标准:① 有多个间室骨关节炎症状;② 类风湿性关节炎、感染性关节炎所致内侧间室破坏;③ 其他疾病引起骨关节病。
2014 年 5 月—2019 年 5 月共 55 例(61 膝)患者符合选择标准纳入研究。按世界卫生组织(WHO)准则分类[9],根据 BMI 将患者分为 3 组:正常体质量组(A 组,BMI 18.50~24.99 kg/m2)23 例(25 膝),超重组(B 组,BMI 25.00~29.99 kg/m2)23 例(25 膝),肥胖组(C 组,BMI 30.00~39.99 kg/m2)9 例(11 膝)。
1.2 一般资料
A 组:男 4 例,女 19 例;年龄 60~81 岁,平均 68.6 岁。左侧 8 例,右侧 13 例,双侧 2 例。BMI 为 20.40~24.97 kg/m2,平均 23.49 kg/m2。病程 5~60 个月,平均 25.3 个月。
B 组:男 7 例,女 16 例;年龄 50~83 岁,平均 68.3 岁。左侧 16 例,右侧 5 例,双侧 2 例。BMI 为 25.17~28.60 kg/m2,平均 26.77 kg/m2。病程 5~60 个月,平均 25.6 个月。
C 组:男 1 例,女 8 例;年龄 58~83 岁,平均 64.5 岁。左侧 4 例,右侧 3 例,双侧 2 例。BMI 为 30.08~34.69 kg/m2,平均 31.53 kg/m2。病程 5~50 个月,平均 21.6 个月。
所有患者术前经 X 线片、膝关节 MRI 诊断为膝关节前内侧间室骨关节炎。3 组患者性别、年龄、侧别、病程及术前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ROM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 1。



1.3 手术方法
所有手术均由同 1 名骨关节外科资深医生完成,假体选用美国 Zimmer Biomet 公司的第 3 代牛津膝。患者均于持续硬膜外麻醉联合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下取仰卧位,采用髌旁内侧入路,切口长约 8 cm,暴露膝关节内侧腔;切除部分髌骨下脂肪垫后,检查前交叉韧带和外髁软骨情况,清除股骨内髁边缘和髁间骨赘,测试股骨髁大小;将胫骨导向器置于胫骨上,力线杆与胫骨中心线相一致并向后下 4~6° 后倾,拉钩保护内侧副韧带,安装胫骨截骨器,截骨厚度取决于胫骨内侧平台破坏的程度。胫骨内侧平台截骨完毕后屈膝 45°,于髁间窝钻孔并插入股骨髓内定位杆,在股骨内髁中 1/3 位置安放股骨导向器,股骨钻孔后将股骨后髁截骨模块插入孔中,使用摆锯行股骨后髁截骨。再根据患者的屈伸间隙情况,用不同型号的研磨钻对股骨髁研磨,并用骨刀修整股骨髁边缘突出的骨组织,安装试模测量屈伸间隙是否合适,测量间隙合适后再次修整股骨髁骨组织,以减少活动半月板撞击股骨的风险。脉冲冲洗切口,调和并注入假体相匹配骨水泥,安装相应大小单髁假体及衬垫,屈膝 45° 保持至骨水泥硬化。松开止血带,配制“鸡尾酒”(2% 利多卡因 10 mL+0.75% 罗哌卡因 100 mg+生理盐水 50 mL),于关节囊及切口周围局部浸润注射,逐层缝合切口。
1.4 术后处理及疗效评价指标
术后不放置引流管;4~6 h 后嘱患者助步器辅助下地活动;3、6 h 常规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2 h 开始常规抗凝治疗;术前 30 min 及术后 24 h 内常规使用头孢一代抗生素预防感染。
记录并比较 3 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显性失血量(按术中引流装置引流量计算)及术后 1 周血红蛋白较术前下降量。手术前后采用 HSS 评分、VAS 评分及 ROM 评价膝关节功能及疼痛改善情况。末次随访时通过膝关节 X 线片评估有无假体松动、垫片脱位,并观察术后切口有无感染等并发症出现。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4.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 SNK 或 LSD 检验;组内手术前后比较采用配对 t 检验。检验水准 α=0.05。
2 结果
3 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显性失血量及术后 1 周血红蛋白下降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55 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5~60 个月,平均 24 个月。术后均无感染、脂肪栓塞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膝关节正侧位 X 线片显示未出现假体脱位及松动,假体位置良好。末次随访时,3 组 HSS 评分、VAS 评分及 ROM 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3 讨论
关于术前 BMI 对 UKA 结局的影响已有广泛研究,既往观点认为,BMI 较高的患者 UKA 术后疗效不理想,早期失败风险也较高。1989 年,Kozinn 等[10]最早提出肥胖应该被排除在 UKA 适应证外;Kandil 等[11]对美国膝关节置换数据库分析发现,肥胖与 UKA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翻修率高有关;Bonutti等[12]也证实 UKA 术后翻修率与肥胖患者 BMI 成正相关。随着假体设计的改进及手术技术的进步,BMI 作为 UKA 禁忌证受到一些学者的质疑。有研究表明肥胖患者 UKA 术后无不良结果,10 年假体生存率高达 90% 以上[13]。有学者对术前患者 BMI 与 UKA 术后的结局进行 Meta 分析,发现肥胖患者并未增加翻修率或不良结局的风险[14]。另有学者对膝关节骨关节炎肥胖患者进行 5 年随访,结果表明单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合并中、重度肥胖的患者,UKA 术后可达到满意疗效[15]。本研究根据 BMI 将患者分为正常体质量组(18.50~24.99 kg/m2)、超重组(25.00~29.99 kg/m2)和肥胖组(30.00~39.99 kg/m2),所有患者 UKA 均采用活动平台假体,术后均取得满意疗效。
UKA 假体类型是否与肥胖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及翻修率有关尚无定论。Venkatesh 等[16]采用严格的纳入标准选择 148 例研究对象,根据 BMI 将正常体质量组与肥胖组进行对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固定平台 UKA 手术,平均随访 5.6 年,术后均取得满意效果。Woo 等[17]对 2005 年—2010 年接受固定平台内侧 UKA 治疗的患者进行相关研究,根据 BMI 分为 4 组:对照组(18.5~25 kg/m2)、超重组(25~29 kg/m2)、肥胖组(30~34.9 kg/m2)、严重肥胖组(>35 kg/m2),术后 4 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及活动范围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但 4 组间膝关节功能及活动范围相似。Xu 等[18]前瞻性研究了 2003 年—2007 年接受固定平台 UKA 治疗的 184 例患者,根据 BMI 分为对照组(<30 kg/m2)和肥胖组(≥30 kg/m2),随访 10 年,分析术前、术后膝关节活动范围、膝关节社会评分(KSS)、牛津膝关节评分(Oks)、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 量表)及生存情况,发现术后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及活动范围无差异,但肥胖组翻修率(98.6%)高于对照组(88.1%)。有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分析报道,通过对 1 000 例活动平台 UKA 的肥胖患者平均随访 10 年,发现术后肥胖患者均获满意效果,证实肥胖并不能作为活动平台 UKA 的禁忌证[19],本研究结果与该结果相符。
本研究结果显示肥胖并不影响 UKA 的短中期疗效,既可能与假体的不断改良有关,也可能因为术中注意了一些手术细节。针对 BMI 较高的患者,尤其是较矮的肥胖患者,术中需注意以下事项:① 体位摆放方面,常规患肢置于大腿支架上,保持髋关节屈曲约 30°、膝关节屈曲约 110° 体位;而对于矮胖患者较难放置标准体位,可能会影响术中操作,术中需要助手帮忙增加髋、膝关节屈曲度数。② 切口、骨赘方面,常规从髌骨内侧缘到关节线下方 3 cm 作一髌骨内侧皮肤切口。由于矮胖患者脂肪较多,切口难以暴露,可适当延长切口 1~2 cm,必要时可切除至股四头肌内侧头,并可切除脂肪垫。骨赘切除不仅帮助术者了解股骨中、内侧 1/3 真正位置,还可松解部分软组织张力,便于插入髓内定位杆。③ 在股骨髁研磨方面,首次研磨后需测量屈膝间隙,以进行第 2 次研磨。一般情况下膝关节屈曲约 110°,在膝关节韧带保持正常张力的情况下使用测深器仔细测量屈膝间隙,通常肥胖患者膝关节屈曲不能达到 110°,甚至不能超过 90°,容易使术者对屈膝间隙的测量出现误差,此时需要助手托起患肢以增大屈髋屈膝角度,让术者容易得到正确的屈膝间隙。④ 股骨、胫骨骨水泥假体组件安装成功后,置入活动垫片时,常需助手托起患肢大腿,使术者顺利安放假体。
因此对于肥胖患者行 UKA,上述辅助经验技巧仅作参考,术中如何更为精确地放置假体,有待进一步研究。另外,对于肥胖患者,术中为使切口暴露充分,延长手术切口常会损伤股四头肌,如何减少对股四头肌的损伤仍需进一步研究。术中使用研磨钻研磨股骨时,由于切口小、部分患者股骨髁相对较小、研磨钻头大,虽然尽量使用拉钩保护软组织,但常无法避免研磨钻与软组织接触,导致周围软组织变黑和损伤,因此如何保护周围软组织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综上述,对于肥胖和超重的膝关节单间室骨关节炎患者,采用 UKA 治疗可获满意短中期疗效,但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随访明确。
作者贡献:郑冲直接参与实施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及统计分析、起草文章;卢伟杰对文章的知识性内容作批评性审阅以及工作支持指导;李之琛、陈东峰直接参与酝酿和设计实验;周俊洁参与统计分析;吴颖斌参与数据收集整理。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在课题研究和文章撰写过程中不存在利益冲突。
机构伦理问题:研究方案经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肥胖是一种全球性流行病,据统计全世界超过 6.93 亿人有肥胖体征[1]。肥胖会增加膝关节的机械负荷,文献报道肥胖和膝关节骨关节炎有密切关联[2]。肥胖男性膝关节骨关节炎发生风险几乎是非肥胖男性的 4 倍,而肥胖女性则是非肥胖女性的 5 倍[3]。肥胖患者早期患单间室骨关节炎较常见[4]。除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和胫骨高位截骨术(high tibia osteotomy,HTO)外,单髁膝关节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是治疗单间室骨关节炎的常用手术方法。有研究表明 UKA 治疗膝关节单间室骨关节炎效果优于 HTO 和 TKA[5-7]。然而,肥胖是否是 UKA 禁忌证仍未达成共识[8]。现回顾分析 2014 年 5 月—2019 年 5 月采用微创 UKA 治疗的膝关节前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依据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为正常体质量、超重与肥胖组,从膝关节疼痛、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功能评分、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进行评价,旨在探讨 BMI 对 UKA 术后短中期疗效的影响。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患者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① 原发性骨关节炎患者,病变部位仅累及膝关节前内侧间室;② 临床检查具有完整的前交叉韧带、侧副韧带,压痛点局限于内侧关节间隙;③ 膝关节 ROM≥90°,屈曲挛缩<10°,内翻畸形<10°,屈曲时内翻自动纠正;④ 外侧间室及髌股关节完好;⑤ 保守治疗无效;⑥ 无严重心、肾、肝功能障碍者。排除标准:① 有多个间室骨关节炎症状;② 类风湿性关节炎、感染性关节炎所致内侧间室破坏;③ 其他疾病引起骨关节病。
2014 年 5 月—2019 年 5 月共 55 例(61 膝)患者符合选择标准纳入研究。按世界卫生组织(WHO)准则分类[9],根据 BMI 将患者分为 3 组:正常体质量组(A 组,BMI 18.50~24.99 kg/m2)23 例(25 膝),超重组(B 组,BMI 25.00~29.99 kg/m2)23 例(25 膝),肥胖组(C 组,BMI 30.00~39.99 kg/m2)9 例(11 膝)。
1.2 一般资料
A 组:男 4 例,女 19 例;年龄 60~81 岁,平均 68.6 岁。左侧 8 例,右侧 13 例,双侧 2 例。BMI 为 20.40~24.97 kg/m2,平均 23.49 kg/m2。病程 5~60 个月,平均 25.3 个月。
B 组:男 7 例,女 16 例;年龄 50~83 岁,平均 68.3 岁。左侧 16 例,右侧 5 例,双侧 2 例。BMI 为 25.17~28.60 kg/m2,平均 26.77 kg/m2。病程 5~60 个月,平均 25.6 个月。
C 组:男 1 例,女 8 例;年龄 58~83 岁,平均 64.5 岁。左侧 4 例,右侧 3 例,双侧 2 例。BMI 为 30.08~34.69 kg/m2,平均 31.53 kg/m2。病程 5~50 个月,平均 21.6 个月。
所有患者术前经 X 线片、膝关节 MRI 诊断为膝关节前内侧间室骨关节炎。3 组患者性别、年龄、侧别、病程及术前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ROM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 1。



1.3 手术方法
所有手术均由同 1 名骨关节外科资深医生完成,假体选用美国 Zimmer Biomet 公司的第 3 代牛津膝。患者均于持续硬膜外麻醉联合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下取仰卧位,采用髌旁内侧入路,切口长约 8 cm,暴露膝关节内侧腔;切除部分髌骨下脂肪垫后,检查前交叉韧带和外髁软骨情况,清除股骨内髁边缘和髁间骨赘,测试股骨髁大小;将胫骨导向器置于胫骨上,力线杆与胫骨中心线相一致并向后下 4~6° 后倾,拉钩保护内侧副韧带,安装胫骨截骨器,截骨厚度取决于胫骨内侧平台破坏的程度。胫骨内侧平台截骨完毕后屈膝 45°,于髁间窝钻孔并插入股骨髓内定位杆,在股骨内髁中 1/3 位置安放股骨导向器,股骨钻孔后将股骨后髁截骨模块插入孔中,使用摆锯行股骨后髁截骨。再根据患者的屈伸间隙情况,用不同型号的研磨钻对股骨髁研磨,并用骨刀修整股骨髁边缘突出的骨组织,安装试模测量屈伸间隙是否合适,测量间隙合适后再次修整股骨髁骨组织,以减少活动半月板撞击股骨的风险。脉冲冲洗切口,调和并注入假体相匹配骨水泥,安装相应大小单髁假体及衬垫,屈膝 45° 保持至骨水泥硬化。松开止血带,配制“鸡尾酒”(2% 利多卡因 10 mL+0.75% 罗哌卡因 100 mg+生理盐水 50 mL),于关节囊及切口周围局部浸润注射,逐层缝合切口。
1.4 术后处理及疗效评价指标
术后不放置引流管;4~6 h 后嘱患者助步器辅助下地活动;3、6 h 常规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2 h 开始常规抗凝治疗;术前 30 min 及术后 24 h 内常规使用头孢一代抗生素预防感染。
记录并比较 3 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显性失血量(按术中引流装置引流量计算)及术后 1 周血红蛋白较术前下降量。手术前后采用 HSS 评分、VAS 评分及 ROM 评价膝关节功能及疼痛改善情况。末次随访时通过膝关节 X 线片评估有无假体松动、垫片脱位,并观察术后切口有无感染等并发症出现。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4.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 SNK 或 LSD 检验;组内手术前后比较采用配对 t 检验。检验水准 α=0.05。
2 结果
3 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显性失血量及术后 1 周血红蛋白下降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55 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5~60 个月,平均 24 个月。术后均无感染、脂肪栓塞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膝关节正侧位 X 线片显示未出现假体脱位及松动,假体位置良好。末次随访时,3 组 HSS 评分、VAS 评分及 ROM 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3 讨论
关于术前 BMI 对 UKA 结局的影响已有广泛研究,既往观点认为,BMI 较高的患者 UKA 术后疗效不理想,早期失败风险也较高。1989 年,Kozinn 等[10]最早提出肥胖应该被排除在 UKA 适应证外;Kandil 等[11]对美国膝关节置换数据库分析发现,肥胖与 UKA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翻修率高有关;Bonutti等[12]也证实 UKA 术后翻修率与肥胖患者 BMI 成正相关。随着假体设计的改进及手术技术的进步,BMI 作为 UKA 禁忌证受到一些学者的质疑。有研究表明肥胖患者 UKA 术后无不良结果,10 年假体生存率高达 90% 以上[13]。有学者对术前患者 BMI 与 UKA 术后的结局进行 Meta 分析,发现肥胖患者并未增加翻修率或不良结局的风险[14]。另有学者对膝关节骨关节炎肥胖患者进行 5 年随访,结果表明单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合并中、重度肥胖的患者,UKA 术后可达到满意疗效[15]。本研究根据 BMI 将患者分为正常体质量组(18.50~24.99 kg/m2)、超重组(25.00~29.99 kg/m2)和肥胖组(30.00~39.99 kg/m2),所有患者 UKA 均采用活动平台假体,术后均取得满意疗效。
UKA 假体类型是否与肥胖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及翻修率有关尚无定论。Venkatesh 等[16]采用严格的纳入标准选择 148 例研究对象,根据 BMI 将正常体质量组与肥胖组进行对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固定平台 UKA 手术,平均随访 5.6 年,术后均取得满意效果。Woo 等[17]对 2005 年—2010 年接受固定平台内侧 UKA 治疗的患者进行相关研究,根据 BMI 分为 4 组:对照组(18.5~25 kg/m2)、超重组(25~29 kg/m2)、肥胖组(30~34.9 kg/m2)、严重肥胖组(>35 kg/m2),术后 4 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及活动范围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但 4 组间膝关节功能及活动范围相似。Xu 等[18]前瞻性研究了 2003 年—2007 年接受固定平台 UKA 治疗的 184 例患者,根据 BMI 分为对照组(<30 kg/m2)和肥胖组(≥30 kg/m2),随访 10 年,分析术前、术后膝关节活动范围、膝关节社会评分(KSS)、牛津膝关节评分(Oks)、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 量表)及生存情况,发现术后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及活动范围无差异,但肥胖组翻修率(98.6%)高于对照组(88.1%)。有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分析报道,通过对 1 000 例活动平台 UKA 的肥胖患者平均随访 10 年,发现术后肥胖患者均获满意效果,证实肥胖并不能作为活动平台 UKA 的禁忌证[19],本研究结果与该结果相符。
本研究结果显示肥胖并不影响 UKA 的短中期疗效,既可能与假体的不断改良有关,也可能因为术中注意了一些手术细节。针对 BMI 较高的患者,尤其是较矮的肥胖患者,术中需注意以下事项:① 体位摆放方面,常规患肢置于大腿支架上,保持髋关节屈曲约 30°、膝关节屈曲约 110° 体位;而对于矮胖患者较难放置标准体位,可能会影响术中操作,术中需要助手帮忙增加髋、膝关节屈曲度数。② 切口、骨赘方面,常规从髌骨内侧缘到关节线下方 3 cm 作一髌骨内侧皮肤切口。由于矮胖患者脂肪较多,切口难以暴露,可适当延长切口 1~2 cm,必要时可切除至股四头肌内侧头,并可切除脂肪垫。骨赘切除不仅帮助术者了解股骨中、内侧 1/3 真正位置,还可松解部分软组织张力,便于插入髓内定位杆。③ 在股骨髁研磨方面,首次研磨后需测量屈膝间隙,以进行第 2 次研磨。一般情况下膝关节屈曲约 110°,在膝关节韧带保持正常张力的情况下使用测深器仔细测量屈膝间隙,通常肥胖患者膝关节屈曲不能达到 110°,甚至不能超过 90°,容易使术者对屈膝间隙的测量出现误差,此时需要助手托起患肢以增大屈髋屈膝角度,让术者容易得到正确的屈膝间隙。④ 股骨、胫骨骨水泥假体组件安装成功后,置入活动垫片时,常需助手托起患肢大腿,使术者顺利安放假体。
因此对于肥胖患者行 UKA,上述辅助经验技巧仅作参考,术中如何更为精确地放置假体,有待进一步研究。另外,对于肥胖患者,术中为使切口暴露充分,延长手术切口常会损伤股四头肌,如何减少对股四头肌的损伤仍需进一步研究。术中使用研磨钻研磨股骨时,由于切口小、部分患者股骨髁相对较小、研磨钻头大,虽然尽量使用拉钩保护软组织,但常无法避免研磨钻与软组织接触,导致周围软组织变黑和损伤,因此如何保护周围软组织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综上述,对于肥胖和超重的膝关节单间室骨关节炎患者,采用 UKA 治疗可获满意短中期疗效,但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随访明确。
作者贡献:郑冲直接参与实施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及统计分析、起草文章;卢伟杰对文章的知识性内容作批评性审阅以及工作支持指导;李之琛、陈东峰直接参与酝酿和设计实验;周俊洁参与统计分析;吴颖斌参与数据收集整理。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在课题研究和文章撰写过程中不存在利益冲突。
机构伦理问题:研究方案经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