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烽 1 , 安忠诚 2 , 周芳 1 , 范佳俊 1 , 高威 1 , 陈哲 2
  • 1.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杭州 310000);
  • 2.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脊柱外科(杭州 310000);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探讨固定后踝与否对不同 Haraguchi 分型后踝骨折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 2015 年 1 月—2019 年 9 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 86 例三踝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 29 例,女 57 例;年龄 26~82 岁,平均 55.2 岁。按照 Haraguchi 分型进行分组,其中Ⅰ型组 38 例、Ⅱ型组 30 例、Ⅲ型组 18 例。3 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Ⅰ、Ⅱ、Ⅲ型组分别行后踝固定 23、21、5 例。记录并比较各分型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术后关节平整度、关节退变程度。采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评价患者踝关节功能,包括疼痛、日常生活质量、关节活动度和关节稳定性 4 个方面。比较各分型组内后踝固定组与未固定组 AOFAS 踝与后足评分差异。结果 各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677,P=0.159)。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12~36 个月,平均 16.8 个月。末次随访时 6 例患者踝关节平整度欠佳,其中Ⅰ型组 2 例(5.3%)、Ⅱ型组 4 例(13.3%),各组间关节平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566,P=0.161)。各组患者踝关节均呈轻度退变;骨折均愈合良好,无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发生,各组骨折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无切口感染、骨折移位及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Ⅱ型组 AOFAS 踝与后足评分的总分和疼痛评分显著低于Ⅰ型组和Ⅲ型组(P<0.05),Ⅰ型组和Ⅲ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日常生活质量、关节活动度及关节稳定性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Ⅱ型组内未固定组疼痛和日常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固定组(P<0.05)外,其余各型未固定组与固定组间比较各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araguchiⅡ型后踝骨折较Ⅰ型和Ⅲ型预后更差,尤其在术后疼痛方面,后踝切开复位内固定能显著改善其预后;Ⅰ型和Ⅲ型后踝固定与否对预后影响较小。

引用本文: 陈烽, 安忠诚, 周芳, 范佳俊, 高威, 陈哲. 后踝固定与否对不同 Haraguchi 分型后踝骨折疗效的影响.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21, 35(6): 722-728. doi: 10.7507/1002-1892.202012114 复制

  • 上一篇

    改良诱导膜技术结合带蒂(肌)皮瓣治疗糖尿病患者胫骨慢性骨髓炎
  • 下一篇

    机器人辅助下跟骨骨折内固定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