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昆明医科大学研究生院(昆明 650000);
  • 2. 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O医院全军创伤骨科研究所(昆明 650032);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总结近年骨科内植物表面抗菌改性的相关研究进展。 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从骨科内植物的感染特点和表面抗感染修饰两方面探讨骨科内植物表面抗菌改性的研究进展。 结果  骨科内植物感染主要与细菌黏附、宿主免疫能力下降和表面生物膜形成等方面有关。目前骨科内植物表面抗菌改性方式主要有抗细菌黏附涂层、抗生素涂层、无机抗菌剂涂层、复合型抗菌涂层、一氧化氮涂层、免疫调节治疗、基于3D打印的表面涂层、高分子类抗菌涂层、“智能”涂层。 结论  目前的骨科内植物表面抗菌改性方式不仅能够抑制细菌黏附,还可以解决宿主免疫能力下降和生物膜形成的问题。但其作用机制和修饰方式尚存争议,有待进一步研究。

引用本文: 张超群, 吴一芃, 徐永清. 骨科内植物表面抗菌改性的研究进展.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22, 36(4): 511-516. doi: 10.7507/1002-1892.202112109 复制

  • 上一篇

    四面体框架核酸在骨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 下一篇

    无机生物材料在骨修复中的骨免疫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