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关节外科(广州 510080);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测量膝关节髌骨嵴高点位置和截骨面形态,分析两者关系、分布情况以及性别差异。方法  选择2020年9月—2021年9月127例因外伤需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或半月板修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1例,女56例;年龄19~43岁,平均30.5岁。男女患者身高及体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及身体质量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膝关节CT图像在Mimics软件中重建髌骨三维模型,然后导入Geomagic Studio软件中进行虚拟髌骨截骨,截骨面水平轴和垂直轴分别代表截骨面总宽度(W)和总高度(H),并以两轴将截骨面划分为内近、内远、外近和外远4个象限,进一步测量内侧宽度(W1)、近端高度(H1)、外侧宽度(W2)和远端高度(H2)。选择髌骨嵴中点作为其高点,其投射到截骨面上的点定义为髌骨假体最佳放置点(optimal point for patellar prosthesis positioning,OPPP)。测量OPPP在水平轴(L1)、垂直轴(L2)上相对于截骨面中心距离,并计算L1/W1、L2/H1;记录OPPP象限分布情况。将患者根据性别分组,对截骨面形态学参数(W、W1、W2、H、H1、H2)以及OPPP位置相关参数(L1、L2、L1/W1、L2/H1)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男性髌骨各截骨面宽度、高度均大于女性(P<0.05)。OPPP相对于截骨面中心位置情况:男女患者L1均在1~7 mm范围内,两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068,P=0.149);L1/W1均主要在1/10~3/10范围内。男性患者L2在0~5 mm范围内,女性患者在 −1~4 mm范围内;两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500,P=0.006);男女患者L2/H1均主要在0~1/5范围内。男性患者OPPP主要分布于内近(98.59%)和外近(1.41%)象限,女性患者分布于内近(91.07%)、内远(7.14%)和外近(1.79%)象限;两组OPPP象限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86,P=0.036)。结论  OPPP分布广泛,但集中分布于截骨面偏内1/5和偏近1/10;女性OPPP分布总体比男性更偏向于远端,且存在一小部分女性分布于远端,而男性均分布于近端。

引用本文: 李昌钊, 何沛恒, 刘勇, 徐栋梁. 国人髌骨嵴高点位置与截骨面形态关系的数字化研究.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22, 36(7): 853-859. doi: 10.7507/1002-1892.202203030 复制

  • 上一篇

    关节镜下肩袖修复中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固定术后近端切断与否的临床疗效比较
  • 下一篇

    单边双通道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高度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