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广西桂林  541001);
  • 2.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显微创伤手外科(广州 510080);
  • 3.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广州 510080);
  • 4.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超声科(广州 510080);
  • 5. 广东省骨科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080);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应用多普勒超声对小型猪隐匿型穿支皮瓣血流动力学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取7月龄普通级广西巴马实验小型猪7只,体质量20~25 kg,于双侧后肢分别制备隐动脉穿支皮瓣(A组,n=4)、隐动脉隐匿型穿支皮瓣(B组,n=5)、隐动脉隐匿型穿支皮瓣+肌膜(C组,n=5)。术后观察实验动物存活以及皮瓣成活情况,术后5 d皮瓣拍照后采用Photoshop CS5软件计算皮瓣成活面积百分比。于术前及术后即刻、3 d、5 d对皮瓣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测,其中隐动脉指标包括内径、收缩期峰值流速、阻力指数、血流量,隐静脉指标包括内径、最大流速、血流量,记录皮瓣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 结果  术后1 d,1只实验动物因感染死亡,其余实验动物均存活至实验完成。最终A组3侧、B组4侧、C组5侧后肢皮瓣纳入观测。术后3组皮瓣均出现肿胀,3 d时最显著,且B组皮瓣出现部分瘀紫和坏死;5 d时,A、C组皮瓣基本成活,B组皮瓣坏死面积进一步增大,A、B、C组皮瓣成活面积百分比分别为99.7%±0.5%、74.8%±26.4%、100%,B组低于A、C组(P<0.05),A、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组内各时间点皮瓣隐动、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普勒超声监测初步研究显示单纯隐动脉隐匿型穿支皮瓣及联合肌膜两种皮瓣类型均有稳定血流,但后者皮瓣成活面积优于前者。

引用本文: 詹翼, 周翔, 梁晶, 李旭博, 李雯雯, 杨宇童, 潘福顺, 戚剑. 隐匿型穿支皮瓣动物模型血流动力学的初步研究.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23, 37(1): 46-51. doi: 10.7507/1002-1892.202208081 复制

  • 上一篇

    腹壁下动脉伴行静脉解剖类型及吻合方法选择
  • 下一篇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与3D显微镜辅助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中期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