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阜阳市人民医院骨科 安徽省脊柱畸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安徽阜阳 236000);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介绍一种基于手术实景的全脊柱过伸位CT定位像(back-forward bending CT,BFB-CT)的影像技术,分析其评估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段骨折后凸畸形的真实后凸角度与柔韧度可行性。方法 选择2018年6月—2021年12月符合选择标准的28例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段骨折后凸畸形患者纳入研究。男6例,女22例;年龄56~92岁,平均69.5岁。骨折椎体位于T10~L2,其中胸椎单发骨折11例,腰椎单发骨折11例,胸腰段多发骨折6例。病程3周~36个月,中位时间5个月。所有患者均行站立位脊柱全长侧位X线片(standing lateral full-spine X-ray,SLFSX)和BFB-CT检查,采用Cobb角法分别测量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胸腰段后凸角(thoracolumbar kyphosis,TLK)、伤椎局部后凸角(local kyphosis of injured vertebrae,LKIV)和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并测量矢状面垂直轴(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参考脊柱侧凸柔韧度计算方式,分别计算胸椎、胸腰段及伤椎局部后凸柔韧度。比较两种方式所测各矢状位参数,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两种方式所测各参数的相关性。 结果  两种体位所测矢状位参数除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BFB-CT测得的TK、TLK、LKIV、SVA均明显小于SLFSX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椎、胸腰段及伤椎局部后凸柔韧度分别为34.1%±18.8%、36.2%±13.8%、39.3%±18.6%。相关性分析示,两种方式所测TK、TLK、LKIV、SVA均成正相关(P<0.001),相关系数r分别为0.900、0.730、0.700、0.680。结论  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段骨折继发的后凸畸形具有良好的柔韧度,基于手术实景的BFB-CT可测得需要通过手术矫正的真实后凸角度。

引用本文: 张伟, 柴子豪, 崔西龙, 王康康, 张旭, 李海江, 翟云雷, 于海洋. 基于手术实景的全脊柱过伸位CT定位像评估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段骨折后凸畸形真实后凸角度与柔韧度.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23, 37(4): 457-462. doi: 10.7507/1002-1892.202211107 复制

  • 上一篇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损伤程度对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骨水泥皮质渗漏影响的研究
  • 下一篇

    颈椎前路日间手术模式的创建及初步临床应用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