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黄诚一, 丁琛, 吴廷奎, 王型金, 刘浩. 颈椎前路日间手术模式的创建及初步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23, 37(4): 463-468. doi: 10.7507/1002-1892.202212063 复制
颈椎前路手术包括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CDR)、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以及二者混搭手术,皆为骨科4级手术,操作难度大、手术风险高、对术者技术与经验要求高。近年来,临床日间手术数量呈上升趋势[1-2],国外已有研究证明颈椎前路日间手术安全、可行[3-4],但国内尚无相关报道,也缺乏规范的颈椎前路日间手术模式及手术临床路径。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团队具有30余年传统颈椎前路手术临床积累,截止2022年12月已完成4 000余例颈椎前路手术,未出现翻修病例,并发症发生率低。近年来,我们对于颈椎前路手术技术、围术期管理不断研究,包括术前推移气管训练、体位摆放、手术切口精准定位技术,术中微创化操作理念、经椎间隙减压技术、椎管内精确止血技术,以及提出不安置引流管、尿管理念[5-7],同时牵头发表了相关专家共识[8]。2021年,团队进行荟萃分析论述了日间CDR的安全性与可行性[9],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颈椎前路日间手术。现回顾2022 年1月—9月于我院行颈椎前路日间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评估颈椎前路日间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期形成一个相对规范的颈椎前路日间手术模式及手术临床路径,利于该手术模式在国内推广。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患者纳入标准:① 年龄18~50岁;②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诊断为神经根型、脊髓型或混合型颈椎病;③ 经规范保守治疗后无效或症状进行性加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④ 手术节段位于C3、4~C6、7之间,病变节段数≤2个。
排除标准:① 既往有颈椎手术史、邻近节段骨性融合;② 伴明显椎间盘纤维环骨化、后纵韧带骨化或颈椎椎管狭窄、脊柱骨折、严重骨质疏松或有骨代谢性疾病史;③ 颈部皮肤局部感染或破溃、全身炎症性疾病、风湿性关节炎、恶性肿瘤、活动性肝炎、血栓、脑梗死等;④ 有精神疾病或心理障碍;⑤ 心功能异常:心脏超声示左室射血分数<50%,心肌核素灌注显像示心肌缺血,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异常,心脏功能分级3~4级,有心肌梗死、心绞痛病史;⑥ 糖尿病:空腹血糖>10.0 mmol/L,随机血糖>12.0 mmol/L;⑦ 血压≥130/85 mm Hg(1 mm Hg=0.133 kPa),糖尿病患者血压≥130/80 mm Hg。
2022 年1月—9月共70例因颈椎病接受颈椎前路手术且符合选择标准的患者纳入研究。其中,35例行日间手术(日间模式组),35例采用传统模式进行手术(传统模式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吸烟史、饮酒史、疾病类型、手术节段、手术方式以及术前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颈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neck)、上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arm)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日间及传统手术模式流程
1.2.1 日间手术模式
颈椎前路日间手术模式多团队协作流程详见图1。入院前由医师评估患者病情及能否进行日间手术,开具入院证及相关术前检查;由麻醉门诊进行术前麻醉评估。嘱患者戒烟、戒酒,行气管推移训练教学,准备并适应颈托。

入院当日早晨患者办理入院手续。医师行入院查体及术前神经功能评估,完善术前谈话,患者及家属签署手术同意书;护理团队行术前相关宣教与心理疏导,康复科行术前预康复训练指导。然后,患者进入手术室手术,手术结束后返回病房。护理团队负责患者基础术后护理、气道管理及特殊项目管理工作。术后3 h经医师与护士评估患者四肢肌力及精神状态正常后,允许患者独立下地行走。完成术后影像学复查。
入院次日早晨医师对患者进行查体,包括基础情况、手术切口,嘱患者自行下地活动。明确患者无颈部肿胀及呼吸困难症状、四肢肌力正常、无颈部严重疼痛及其他异常不适症状,由康复科行术后康复训练方法教学后安排患者出院;如出现以上异常情况则取消日间手术模式,由医师评估后及时进行处理并继续住院观察。
出院后定期安排患者于术后1、3、6、12个月进行随访,并构建院外应急预案,确保患者如出现迟发性血肿、迟发性感染、迟发性神经损害、食道瘘等并发症能够及时得到评估和处理。
1.2.2 传统模式
颈椎前路手术传统模式入院流程与日间模式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患者入院后行术前检查。术前准备亦由医护团队协同进行。术后流程与日间模式稍有不同。手术次日经相关评估后,允许患者下地行走,并进行相关影像学检查。在观察1~3 d确认患者无上述不适症状或并发症后安排出院。整个流程需要3~5 d。
1.3 手术方法
两组手术均由同一组医师完成,手术方式一致。全身麻醉下,患者取仰卧位,颈部垫圆枕稍过伸,下颌、前额分别对称固定,下肢束脚带固定,双肩向下牵引对称固定;术中不安置尿管。C臂X线机透视下,使用手术切口定位薄膜行精确切口定位。取标准右侧Smith-Robinson入路,经间隙逐层解剖分离充分显露,透视再次确认手术间隙后,切除病变椎间盘髓核和纤维环组织,咬除椎体前缘和后缘增生骨赘,彻底减压后打磨终板至鲜血渗出,注意保留骨性终板完整性。减压中如出现椎旁静脉丛出血,使用复合材料(流体明胶、明胶海绵、肾水脑棉)止血。透视下使用专用试模确定假体型号。ACDF手术植入载有人工骨的 Zero-P VA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器(Synthes公司,瑞士),二次确认假体位置后拧入2枚螺钉至锁紧装置弹出。CDR植入Prestige-LP人工椎间盘假体(Medtronic公司,美国)。注意手术全程良好保护软组织,椎管内彻底止血,关闭切口前检查、止血,确保无出血点,术后不安置引流管[9]。
1.4 疗效评价指标
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总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前及术后即刻JOA评分、VAS-neck评分、VAS-arm评分,计算上述指标手术前后差值(其中JOA评分为术后与术前差值,VAS-neck、VAS-arm评分为术前与术后差值),评价疼痛及功能改善情况。出院前患者以1~10分进行手术满意度评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行正态性检验,均符合正态分布,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取双侧α=0.05。
2 结果
日间模式组总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少于传统模式组,患者满意度高于传统模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两组JOA评分、VAS-neck评分、VAS-arm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上述评分手术前后差值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2及表2。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日间模式组(6.67±1.04)个月,传统模式组为(5.95±1.9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89,P=0.929)。两组患者出院后均未出现迟发性血肿、迟发性感染、迟发性神经损害及食道瘘等并发症。

a~d. 术前侧位X线片、CT、MRI 箭头示病灶;e~h. 术后即刻正、侧位及左、右斜位X线片
Figure2. A 34-year-old male patient with C4, 5 disc herniation and incomplete spinal cord and nerve damage in outpatient setting groupa-d. Preoperative lateral X-ray film, CT, and MRI Arrow indicated the lesion; e-h. X-ray films of anteroposterior and lateral position, left and right oblique position at immediate after operation



3 讨论
1909 年,英国医师Nicoll首次报道了小儿日间手术[10]。因具有手术质量高、安全性可靠、医疗成本低、患者满意度较高等特点,日间手术在美国、英国及加拿大等国家已成为常规手术模式[11-12]。国内日间手术起步较晚,从2001年部分三级医疗机构开始日间手术,近年发展加快,但占择期手术比例仍不高(约20%)[13]。鉴于脊柱外科的学科特点,手术难度较大,鉴于脊柱外科手术难度较大,国内开展日间手术较少,尚处于摸索阶段,仅有部分医院尝试开展微创脊柱外科日间手术,且相关研究局限于腰椎经皮内镜手术领域[14-15]。颈椎前路日间手术治疗退行性颈椎间盘疾病报道较少,现有研究显示单、双节段ACDF日间手术安全,术后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与传统模式手术相当[16-19]。Segal等[20]的研究也表明单节段CDR日间手术疗效与传统模式手术相似。上述研究提示颈椎前路日间手术模式原则上具有安全性及良好临床疗效。
本团队基于前期传统模式手术的积累,在国内率先开展颈椎前路日间手术,总结了相关日间手术模式经验体会以及注意事项。第一,丰富的临床积累是开展此类手术的必要条件,微创理念对保障手术安全性至关重要。术前准备包括术前推移气管训练、良好体位摆放、手术切口精准定位,以有效降低术中操作难度及潜在风险。
第二,术中在暴露、减压、关闭切口时需精细化操作,尽量减小创伤。手术原则是尽量保留节段活动度、经椎间隙减压、减少融合节段。操作要点:① 采用经椎间隙显露操作,避免对肌肉及组织过度牵拉和损伤,确保在显露过程中无明显出血;② 减压完成后采用复合材料止血技术,确保椎管内充分止血,在完成假体植入后确保假体周围无活动性出血或渗血;③ 缝合颈长肌后观察1~2 min确保完全止血,并使用生理盐水冲洗术野;④ 缝合颈阔肌后、关闭切口前,再次确认是否有活动性出血或渗血。
第三,术后我们创新性地对符合标准的患者尽量不安置引流管、尿管,有效缩短了患者卧床时间,减轻术后疼痛,降低患者术后恐惧与不适感,为次日顺利出院提供必要条件[5-7]。
第四,医护一体、多团队协作的精细化围术期管理模式,以及颈椎日间手术护理流程化、精细化,可降低手术相关风险,增加患者依从性及满意度,实现患者快速康复[12]。我们的颈椎前路日间手术模式围术期流程已相对标准化,1~2 d即能完成手术。但与传统模式相比,术前患者需在麻醉门诊进行麻醉评估,额外增加1次就医。今后我们会继续优化流程,以减少就医时间成本。
Monk等[21]基于6504例ACDF日间手术患者资料分析成本效益,显示日间手术模式与传统模式手术相比,在安全性和手术效果方面无差异,但能节约患者治疗费用。平均住院时间既是影响医疗费用的因素,又是反映医疗资源利用效率的直接指标[1]。本研究结果显示日间手术模式能够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并且住院时间更短,有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卧床时间,有效增加了患者就医、住院体验以及患者满意度。此外,出院后患者在家中休养,能够得到更好的康复环境,有效减轻陪护人员负担,还降低了院内感染发生率[22]。
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首先,本研究是回顾性研究,证据等级不高,将继续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其次,本研究患者选择标准相对严格,后续随着日间手术模式成熟,会逐渐放宽患者选择标准,包括患者年龄、手术节段数等方面。Khalid等[22]的研究表明,相比传统模式手术,65岁以上患者接受颈椎前路日间手术,其术后并发症(尿路感染、手术部位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和心肌梗死)发生率更低;大样本队列研究表明三、四节段ACDF日间手术总并发症发生率或再入院率无明显增加[23]。最后,由于颈椎前路日间手术开展时间有限,本研究样本量不足,随访时间较短,有待后期研究进一步观察。
综上述,颈椎前路日间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不仅与传统模式手术相当,还能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就医体验。术中减小创伤、彻底止血、不安置引流、精细围术期管理是颈椎前路日间手术要点。此外,颈椎前路日间手术开展需遵循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原则,应当在有丰富颈椎前路手术技术和病员管理储备的团队开展。
利益冲突 在课题研究和文章撰写过程中不存在利益冲突;经费支持没有影响文章观点和对研究数据客观结果的统计分析及其报道
伦理声明 研究方案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019年审(946)号];患者均知情同意
作者贡献声明 刘浩:论文构思及审校;黄诚一:论文撰写、数据收集及处理;丁琛:文献收集及文章审校;吴廷奎、王型金:数据处理及文献收集
颈椎前路手术包括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CDR)、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以及二者混搭手术,皆为骨科4级手术,操作难度大、手术风险高、对术者技术与经验要求高。近年来,临床日间手术数量呈上升趋势[1-2],国外已有研究证明颈椎前路日间手术安全、可行[3-4],但国内尚无相关报道,也缺乏规范的颈椎前路日间手术模式及手术临床路径。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团队具有30余年传统颈椎前路手术临床积累,截止2022年12月已完成4 000余例颈椎前路手术,未出现翻修病例,并发症发生率低。近年来,我们对于颈椎前路手术技术、围术期管理不断研究,包括术前推移气管训练、体位摆放、手术切口精准定位技术,术中微创化操作理念、经椎间隙减压技术、椎管内精确止血技术,以及提出不安置引流管、尿管理念[5-7],同时牵头发表了相关专家共识[8]。2021年,团队进行荟萃分析论述了日间CDR的安全性与可行性[9],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颈椎前路日间手术。现回顾2022 年1月—9月于我院行颈椎前路日间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评估颈椎前路日间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期形成一个相对规范的颈椎前路日间手术模式及手术临床路径,利于该手术模式在国内推广。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患者纳入标准:① 年龄18~50岁;②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诊断为神经根型、脊髓型或混合型颈椎病;③ 经规范保守治疗后无效或症状进行性加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④ 手术节段位于C3、4~C6、7之间,病变节段数≤2个。
排除标准:① 既往有颈椎手术史、邻近节段骨性融合;② 伴明显椎间盘纤维环骨化、后纵韧带骨化或颈椎椎管狭窄、脊柱骨折、严重骨质疏松或有骨代谢性疾病史;③ 颈部皮肤局部感染或破溃、全身炎症性疾病、风湿性关节炎、恶性肿瘤、活动性肝炎、血栓、脑梗死等;④ 有精神疾病或心理障碍;⑤ 心功能异常:心脏超声示左室射血分数<50%,心肌核素灌注显像示心肌缺血,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异常,心脏功能分级3~4级,有心肌梗死、心绞痛病史;⑥ 糖尿病:空腹血糖>10.0 mmol/L,随机血糖>12.0 mmol/L;⑦ 血压≥130/85 mm Hg(1 mm Hg=0.133 kPa),糖尿病患者血压≥130/80 mm Hg。
2022 年1月—9月共70例因颈椎病接受颈椎前路手术且符合选择标准的患者纳入研究。其中,35例行日间手术(日间模式组),35例采用传统模式进行手术(传统模式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吸烟史、饮酒史、疾病类型、手术节段、手术方式以及术前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颈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neck)、上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arm)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日间及传统手术模式流程
1.2.1 日间手术模式
颈椎前路日间手术模式多团队协作流程详见图1。入院前由医师评估患者病情及能否进行日间手术,开具入院证及相关术前检查;由麻醉门诊进行术前麻醉评估。嘱患者戒烟、戒酒,行气管推移训练教学,准备并适应颈托。

入院当日早晨患者办理入院手续。医师行入院查体及术前神经功能评估,完善术前谈话,患者及家属签署手术同意书;护理团队行术前相关宣教与心理疏导,康复科行术前预康复训练指导。然后,患者进入手术室手术,手术结束后返回病房。护理团队负责患者基础术后护理、气道管理及特殊项目管理工作。术后3 h经医师与护士评估患者四肢肌力及精神状态正常后,允许患者独立下地行走。完成术后影像学复查。
入院次日早晨医师对患者进行查体,包括基础情况、手术切口,嘱患者自行下地活动。明确患者无颈部肿胀及呼吸困难症状、四肢肌力正常、无颈部严重疼痛及其他异常不适症状,由康复科行术后康复训练方法教学后安排患者出院;如出现以上异常情况则取消日间手术模式,由医师评估后及时进行处理并继续住院观察。
出院后定期安排患者于术后1、3、6、12个月进行随访,并构建院外应急预案,确保患者如出现迟发性血肿、迟发性感染、迟发性神经损害、食道瘘等并发症能够及时得到评估和处理。
1.2.2 传统模式
颈椎前路手术传统模式入院流程与日间模式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患者入院后行术前检查。术前准备亦由医护团队协同进行。术后流程与日间模式稍有不同。手术次日经相关评估后,允许患者下地行走,并进行相关影像学检查。在观察1~3 d确认患者无上述不适症状或并发症后安排出院。整个流程需要3~5 d。
1.3 手术方法
两组手术均由同一组医师完成,手术方式一致。全身麻醉下,患者取仰卧位,颈部垫圆枕稍过伸,下颌、前额分别对称固定,下肢束脚带固定,双肩向下牵引对称固定;术中不安置尿管。C臂X线机透视下,使用手术切口定位薄膜行精确切口定位。取标准右侧Smith-Robinson入路,经间隙逐层解剖分离充分显露,透视再次确认手术间隙后,切除病变椎间盘髓核和纤维环组织,咬除椎体前缘和后缘增生骨赘,彻底减压后打磨终板至鲜血渗出,注意保留骨性终板完整性。减压中如出现椎旁静脉丛出血,使用复合材料(流体明胶、明胶海绵、肾水脑棉)止血。透视下使用专用试模确定假体型号。ACDF手术植入载有人工骨的 Zero-P VA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器(Synthes公司,瑞士),二次确认假体位置后拧入2枚螺钉至锁紧装置弹出。CDR植入Prestige-LP人工椎间盘假体(Medtronic公司,美国)。注意手术全程良好保护软组织,椎管内彻底止血,关闭切口前检查、止血,确保无出血点,术后不安置引流管[9]。
1.4 疗效评价指标
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总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前及术后即刻JOA评分、VAS-neck评分、VAS-arm评分,计算上述指标手术前后差值(其中JOA评分为术后与术前差值,VAS-neck、VAS-arm评分为术前与术后差值),评价疼痛及功能改善情况。出院前患者以1~10分进行手术满意度评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行正态性检验,均符合正态分布,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取双侧α=0.05。
2 结果
日间模式组总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少于传统模式组,患者满意度高于传统模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两组JOA评分、VAS-neck评分、VAS-arm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上述评分手术前后差值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2及表2。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日间模式组(6.67±1.04)个月,传统模式组为(5.95±1.9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89,P=0.929)。两组患者出院后均未出现迟发性血肿、迟发性感染、迟发性神经损害及食道瘘等并发症。

a~d. 术前侧位X线片、CT、MRI 箭头示病灶;e~h. 术后即刻正、侧位及左、右斜位X线片
Figure2. A 34-year-old male patient with C4, 5 disc herniation and incomplete spinal cord and nerve damage in outpatient setting groupa-d. Preoperative lateral X-ray film, CT, and MRI Arrow indicated the lesion; e-h. X-ray films of anteroposterior and lateral position, left and right oblique position at immediate after operation



3 讨论
1909 年,英国医师Nicoll首次报道了小儿日间手术[10]。因具有手术质量高、安全性可靠、医疗成本低、患者满意度较高等特点,日间手术在美国、英国及加拿大等国家已成为常规手术模式[11-12]。国内日间手术起步较晚,从2001年部分三级医疗机构开始日间手术,近年发展加快,但占择期手术比例仍不高(约20%)[13]。鉴于脊柱外科的学科特点,手术难度较大,鉴于脊柱外科手术难度较大,国内开展日间手术较少,尚处于摸索阶段,仅有部分医院尝试开展微创脊柱外科日间手术,且相关研究局限于腰椎经皮内镜手术领域[14-15]。颈椎前路日间手术治疗退行性颈椎间盘疾病报道较少,现有研究显示单、双节段ACDF日间手术安全,术后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与传统模式手术相当[16-19]。Segal等[20]的研究也表明单节段CDR日间手术疗效与传统模式手术相似。上述研究提示颈椎前路日间手术模式原则上具有安全性及良好临床疗效。
本团队基于前期传统模式手术的积累,在国内率先开展颈椎前路日间手术,总结了相关日间手术模式经验体会以及注意事项。第一,丰富的临床积累是开展此类手术的必要条件,微创理念对保障手术安全性至关重要。术前准备包括术前推移气管训练、良好体位摆放、手术切口精准定位,以有效降低术中操作难度及潜在风险。
第二,术中在暴露、减压、关闭切口时需精细化操作,尽量减小创伤。手术原则是尽量保留节段活动度、经椎间隙减压、减少融合节段。操作要点:① 采用经椎间隙显露操作,避免对肌肉及组织过度牵拉和损伤,确保在显露过程中无明显出血;② 减压完成后采用复合材料止血技术,确保椎管内充分止血,在完成假体植入后确保假体周围无活动性出血或渗血;③ 缝合颈长肌后观察1~2 min确保完全止血,并使用生理盐水冲洗术野;④ 缝合颈阔肌后、关闭切口前,再次确认是否有活动性出血或渗血。
第三,术后我们创新性地对符合标准的患者尽量不安置引流管、尿管,有效缩短了患者卧床时间,减轻术后疼痛,降低患者术后恐惧与不适感,为次日顺利出院提供必要条件[5-7]。
第四,医护一体、多团队协作的精细化围术期管理模式,以及颈椎日间手术护理流程化、精细化,可降低手术相关风险,增加患者依从性及满意度,实现患者快速康复[12]。我们的颈椎前路日间手术模式围术期流程已相对标准化,1~2 d即能完成手术。但与传统模式相比,术前患者需在麻醉门诊进行麻醉评估,额外增加1次就医。今后我们会继续优化流程,以减少就医时间成本。
Monk等[21]基于6504例ACDF日间手术患者资料分析成本效益,显示日间手术模式与传统模式手术相比,在安全性和手术效果方面无差异,但能节约患者治疗费用。平均住院时间既是影响医疗费用的因素,又是反映医疗资源利用效率的直接指标[1]。本研究结果显示日间手术模式能够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并且住院时间更短,有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卧床时间,有效增加了患者就医、住院体验以及患者满意度。此外,出院后患者在家中休养,能够得到更好的康复环境,有效减轻陪护人员负担,还降低了院内感染发生率[22]。
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首先,本研究是回顾性研究,证据等级不高,将继续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其次,本研究患者选择标准相对严格,后续随着日间手术模式成熟,会逐渐放宽患者选择标准,包括患者年龄、手术节段数等方面。Khalid等[22]的研究表明,相比传统模式手术,65岁以上患者接受颈椎前路日间手术,其术后并发症(尿路感染、手术部位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和心肌梗死)发生率更低;大样本队列研究表明三、四节段ACDF日间手术总并发症发生率或再入院率无明显增加[23]。最后,由于颈椎前路日间手术开展时间有限,本研究样本量不足,随访时间较短,有待后期研究进一步观察。
综上述,颈椎前路日间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不仅与传统模式手术相当,还能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就医体验。术中减小创伤、彻底止血、不安置引流、精细围术期管理是颈椎前路日间手术要点。此外,颈椎前路日间手术开展需遵循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原则,应当在有丰富颈椎前路手术技术和病员管理储备的团队开展。
利益冲突 在课题研究和文章撰写过程中不存在利益冲突;经费支持没有影响文章观点和对研究数据客观结果的统计分析及其报道
伦理声明 研究方案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019年审(946)号];患者均知情同意
作者贡献声明 刘浩:论文构思及审校;黄诚一:论文撰写、数据收集及处理;丁琛:文献收集及文章审校;吴廷奎、王型金:数据处理及文献收集